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品种特性。豫麦68号属于偏冬至弱春之间类型,生育期222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耐寒性好。亩成穗40万左右,穗粒数38粒,千粒重40克左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无茸毛。成穗前秆、叶、穗黄亮,抗干热风能力强。高抗秆锈、叶锈和白粉病。 相似文献
2.
3.
4.
5.
小麦新品种豫麦1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选育过程小麦新品种豫麦18号(矮早781),系偃师县二里头村科研站于1978年用郑州761作母本,偃师4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连年选育而成。1982年第四代出圃,系圃号为78(1)—0—1—8—1,代号为矮早781。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豫麦47号的选育雷振生林作楫吴政卿杨会民赖菁茹张世成宋保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80年代中期,我国小麦生产连续数年获得大丰收,然而,随之而来却出现了卖粮难的问题。一方面,大量商品粮积压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制作... 相似文献
7.
8.
抗旱优质小麦新品种豫麦6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麦 67号 (原名郑农 8号 )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抗旱优质小麦新品种 ,2 0 0 0年 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 选育过程1 .1 选育目标面向中肥和旱地。产量指标 40 0kg/亩 ,耐旱性强 (抗旱指数大于 0 .8) ,优质 (营养和加工品质好 )。1 .2 选配组合豫麦 67号母本为 775 - 1 (矮丰 3号 //孟2 0 1 /牛株特 ) ,父本为豫麦 2号 ,该组合遗传基础较丰富 ,异质性强 ,变异机率大。经 5年系谱选育于 1 988年性状稳定 ,系谱号为 84( 4 3) - 1 2 - 1 3- 5 - 8,取名郑农 8号。 1 984年在F2 中选出单株 31个 ,下年全部穗行… 相似文献
9.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淮麦20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麦 2 0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豫麦 13为母本 ,鲁麦 14为父本 ,经有性杂交 ,后代连续选择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 2 0 0 2年 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被评为优质强筋小麦。1 选育经过为培育淮北地区生产上急需的高产、稳产、抗病、抗寒农作物品种 ,1990年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产量突出、综合性状较好、重感白粉病但含有优质 5 + 10基因的黄淮区试参试品系郑州 891为母本 ,以该所资源圃筛选的丰产性能好、高抗白粉病、综合性状较好的烟 16 0 4为父本 ,进行有性杂交获得优良组合“90 0 … 相似文献
10.
优质强筋小麦豫麦47号的综合评价和利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 ,随着我国小麦生产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对面食制品有了更高的要求 ,对优质小麦的需求日增 ,因此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成为小麦生产的必然方向。我国各地不少育种单位从 2 0世纪 80年代起纷纷开展了小麦品质的遗传改良研究 ,于 90年代育出了一批适于不同加工用途的优质新品种。但大多数优质品种存在明显缺陷 (产量性状较差或品质指标不够过硬 ) ,在生产上应用以后农民得不到好的收益 ,甚至比种植普通高产小麦品种效益还低 ,难以大面积推广。豫麦 47号的育成 ,基本上解决了优质… 相似文献
11.
12.
13.
强筋小麦新品种宿553的选育·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解决现阶段黄淮南片冬麦区强筋小麦品种缺乏、强筋小麦品种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现象。[方法]介绍宿553的选育、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其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一室以烟361为母本、该院自育小麦品系宿1264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于2006年育成强筋小麦新品种宿553。安徽省区试连续3年共23点次试验,21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点率91.3%;品质达到国家强筋麦标准,实现了产量和品质的有机结合。[结论]宿553适宜我国黄淮冬麦区大面积推广。2011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4.
15.
小麦新品种豫麦34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麦34号小麦新品种是1982年选配杂交组合,经多年系谱选育而成。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晚播早熟,为水稻、棉花、甘薯等中晚茬作物最佳配套品种;高产的关键是保证多穗、力争粒多、粒重。 相似文献
16.
经多年试验,豫麦33号产量比豫麦17号增产4.4%-8.5%,居一、二位。抗多种病害,具有丰产、早熟、适应性广的特点。该品种的选育表明,采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的南、北品种杂交,其后代表现广泛分离;冬春性小麦杂交可丰富其遗传基础;复合杂交有助于优良基因的组合和累积,这是选育抗病,高产品种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