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马兰花草原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原是宁夏自然植被的主体,而马兰花草原是宁夏草原中具有旅游价值及旅游发展潜力的草原之一。文章以马兰花草原为例,调查分析了其旅游资源状况、景区开发的现状和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为马兰花草原的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当地经济、社会及生态建设服务,为宁夏草原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疆草原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草原景区旅游开发所暴露的问题也成为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辨析草原旅游与农牧业、森林、生态、以及文化旅游概念的基础上,以新疆三大代表性草原景区为例,分析其景观特色、旅游开发的异同及优缺点,阐明新疆草原景区旅游的特点和内容,指出景区旅游开发存在旅游产品组合单一、景区景点设置不合理、旅游基础资源有待改善、季节制约性较严重和缺乏专业管理和人才的问题,并提出相应4点对策,包括草原旅游产品多样化开发,提升文化内涵;保护生态为前提,加强草原景区基础设施及景点建设;加强草原综合管理,调节旅游淡旺季;加强政策引导,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的野象谷景区,担负着景区旅游发展、保护区生态保护、生态旅游教育及社区共同发展等多重责任。结合野象谷景区开发生态旅游的背景,通过分析景区旅游资源特色、开发现状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态旅游地资源空间容量是景区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景区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实现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确定景区的旅游资源空间容量,以此协调旅游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对森林型生态旅游风景区--武陵源天子山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日容量以及不同季节空间容量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景区旅游空间容量夏半年为7000 人/d,冬半年为3840人/d,年均容量为204.6万人次.以上结果为天子山景区的生态旅游规划及风景区相关旅游产业的开发、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草原旅游风景质量评价研究——以格根塔拉草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旅游是以草原生态系统为旅游对象的生态旅游,草原风景素以其辽阔、坦荡、悠扬而闻名于世.因此草原景观是草原生态旅游的基础.本文在借鉴了一些专家关于风景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对草原旅游风景质量评价进行了分析探讨性研究,构建草原旅游风景质量的评价体系.并以格根塔拉草原为例,对其草原旅游风景质量进行评价,在进行评价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武功山生态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分析了武功山旅游景区的特点,对武功山景区的环境管理、社区管理和生态旅游者管理等3个方面进行了管理模式的探讨;对武功生态旅游景区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806-3808
在分析生态旅游环境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并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2个相关概念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解决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旅游景区有序、有节制发展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作为当前社会最具市场开发潜力的一种旅游模式,也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草原天路是张家口地区的知名景点,其周边的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利用和开发规划生态旅游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草原天路的生态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草原天路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热情,同时在注重自身资源条件和旅游开发潜力上,要维护好草原天路的生态环境,充分保持和提高其生态旅游的生态休闲性。  相似文献   

9.
论长白山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源保护是建设长白山生态旅游的关键,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与环境、旅游开发与自然保护、旅游景区与保护区的功能区、旅游与科研四个方面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在分析了五常市文贤庄园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贤庄园的开发原则,并在旅游度假区的总体规划中确定了开发方向及旅游项目创意,并对其进行功能区域划分、旅游商品开发、旅游线路组织、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交通规划,将生态旅游的理念充分融入景区的总体规划之中,力求在景区开发过程中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李强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1):1807-1812
[目的]为杨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科学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通过对游客调查问卷、环境监测和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整体水平良好,但景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仍有待提升,才能满足游客对5A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要求.[建议]应加强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游客参与性强的生态旅游项目;加强对游客生态旅游管理,合理确定和控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做好环境保护项目规划;加强对游客生态旅游知识的教育与引导;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以推动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郑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32-11634
指出生态旅游循环经济应该采取"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战略来研究各类景区的生态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云南省抚仙湖禄充景区为例,在对澄江旅游度假区禄充景区进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滨湖景区生态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强调滨湖景区生态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应该坚持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再思考、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复的"5R"原理,根据滨湖景区自身的特点和所处区域产业结构的实际,以污水处理和湖滨环境保护为中心,以绿色景区和绿色旅游社区建设为载体,考虑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废弃物处理、生态补偿、产业耦合等相关要素,构建生态旅游循环经济模式,并采取切实措施,使之从理论走向实践,将是保证滨湖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3.
喀纳斯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振兴  张永福  杨涵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161-163,175
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从生态旅游资源价值、旅游开发条件、旅游条件3个方面16个评价因子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喀纳斯景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对这一区域的旅游资源与发展条件进行了系统评价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规划、开发和管理该区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1,(7):9-9
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贺斯格乌拉牧场注册成立了贺斯格淖尔草原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这是该地区首家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公司,主要开展旅游餐饮、住宿、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是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状态探究一种可持续性的旅游形式,让景区的各项设施、自然风景不被破坏同时也让游客有一个满意的旅游体验。本文阐述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和可能会存在的问题,以及拉市海自然保护区对生态旅游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南岳树木园生态旅游基地规划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景区旅游路线组织,将南岳树木园开发成以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为主要目的、兼有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的生态型的城郊旅游基地。第1期陈盛彬南岳树木园生态旅游基地规划构思  相似文献   

17.
陆朋  滕兰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63-10463,10473
阐述了生态旅游设施体系的概念,介绍了我国生态景区中旅游设施开发的问题,最后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旅游承载力是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为科学划分森林生态旅游功能区、限制旅游开发强度.结合漓江流域的资源与地域特色,从生态环境、旅游接待、社会环境3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静态协调,耦合形成三重矢量综合评价模型,以期为漓江流域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是新兴的旅游形式,是解决旅游业中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有效途径。通过初步调查分析,作者通过对黄河三峡旅游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与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政策、民众意识、客源市场等方面开展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优势分析,针对影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出在三峡旅游景区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坚持几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烟台农科院农业科技旅游博览园(简称“烟台农博园”)是山东烟台农科院创办的一处集农业科技推广、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烟台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现已申报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烟台农博园是目前山东省唯一一处国家AAA级农业科技生态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