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福建龙岩市公路局自1997年开始实施公路绿化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完成国省道绿化771.62公里。如今,国道319线、205线及县通市路段已全线绿化,形成了“百里公路百里绿”的景观。 他们的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态环境建设和林果产业的发展,广阔的戈壁已进人造林绿化领域。吐鲁番市涉及到戈壁造林绿化范围的有:①绿色通道工程:吐鲁番市境内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总通车里程近600公里。其中有300公里通过戈壁,有80公里通过强风区。近几年仅仅绿化了312国道吐鲁番市区北部20公里路段,还有200多公里尚未绿化。②工业园区建设:吐鲁番市大河沿镇、七泉湖镇等工业园区都建在戈壁,  相似文献   

3.
《国土绿化》2013,(9):18-19
咸宁市地处湖北省最南部,是闻名遐迩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和"温泉之都"。近几年来,300万咸宁人民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城市、区)为目标,奋力实施"生态持续"战略,倾力构建城乡森林网络,每年投入林业建设资金6亿多元,每年新增造林面积30多万亩,在  相似文献   

4.
咸宁桂花     
咸宁桂花文/徐孔章湖北省咸宁市是驰名中外的“桂花之乡”。据《咸宁县志》记载,咸宁栽种桂花始于唐代,到明代已大面积栽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有1110多年。桂花,俗称“千里香”。枝叶茂密,常年翠绿,树姿优美,花香浓郁,是我国重要的观赏树木和城市绿...  相似文献   

5.
绿色巴陵     
绿色巴陵林志成巴陵,岳阳市的古称。地处湖南北部,襟带万里长江,怀抱浩瀚洞庭,京广铁路、107国道纵穿其境。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现辖6县(市)3区5场,拥有15019平方公里的富饶土地,478万勤劳儿女。目前,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0.09%,...  相似文献   

6.
上饶地区是江西省的东大门。320国道途经该区6个县(市),全长140公里,是江西省的主要交通干线。为尽快改变320国道沿线荒山秃岭多、绿化水平低的状况,上饶地委、行署决定在320国道沿线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在沿线两侧各500米范围内的荒地、稀疏林地和低产林地上进行造林和补植,把320国道建成上饶地区经济发展的闪光点,山川秀美的风景线和群众致富的文明路。为此,地区成立了320国道沿线绿化美化工作协调小组,沿线县(市)也建立了相应机构,落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湖北林业在大力发展、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近10年来,湖北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十年绿化湖北的决定》和《关于实施林业绿色致富工程的决定》后,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造林绿化成效显著生态工程建设取得进展198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十年绿化湖北的决定》以来,一个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搞绿化的群众运动在荆楚大地蓬勃兴起。全省造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林业资源逐年递增。10年间,湖北人工造林面积每年以13万至20万公顷的速度向前推进,各行各业每年义务…  相似文献   

8.
<正> 湖北省咸宁市素有“桂花之乡”的美称。品种以金桂为主。花香浓郁纯正,花瓣厚实,色泽晶莹,芳香耐久。全市现有桂花树36万株,产花树2万株,年产鲜花17. 5万公斤。目前,我省已将咸宁市桂花系列产品的开发列入我省“七·五”计划的发展项目。计划在“七·五”期间扩种5万亩,种植150万株,建成全国最大的桂花基地。开发利用咸宁市桂花资源的有利条件很多:  相似文献   

9.
发展桂花产业打造咸宁香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北省咸宁市是中国五大桂花传统产区之一,闻名海内外的桂花之乡。笔者全面分析咸宁桂花产业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打造"中国桂花之乡"品牌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行驶在国道322线桂林至兴安县路段,一排排整齐的桂花树一直陪伴在两旁,这些桂花树枝繁叶茂,每株的树干都有四根竹竿固定着,在桂花树与桂花树之间夹种着小银杏树苗,树身裹着密密的似扇形的银杏叶。这便是兴安县通道绿化的实景。  相似文献   

11.
根据英国房屋调查机构(English Housing Survey)的数据,英国住房存量的约55%是1964年以前建的,近20%于1919年之前建造.因此,用定制装饰线条翻修较老的房产应该有良好的业务,但在供应链的中点,在建筑商方面,需求不明确. 特伦特河畔斯托克(Stoke-on-Trent)的SJS建筑用品公司(SJS Building Supplies)的董事总经理Stephen Davies解释说,建筑商似乎选择了较为规范的系列装饰线条.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五统筹发展”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森林这一关系全球生态状况,关系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992年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呼吁,在人类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中,“没有任何问题比林业更重要了”,在可持续发展中,应“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加快林业发展,推进生态建设,党和政府审时度势,2003年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  相似文献   

13.
科研推广并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科研地域性强、保密性差、受自然条件与人为因素的限制,其成果转化难。新时期,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可从利用政府资金引导、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林区县经济发展、以及科研面向生产与企业联合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作为苹果主产地之一,每年为市场提供大量优质苹果.苹果的栽培生产受许多条件的影响,其中很关键的一个条件就是受病虫害侵害的程度.长期实践证明,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苹果优质丰产的前提和保证.下面就东北地区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普遍、危害比较严重的一些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方法作如下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呼伦贝尔沙地形成的历史过程、原因分析,阐述了近年来呼伦贝尔沙地生态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及成熟期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表征及成熟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种子的长宽比与印楝素含量相关,并且认为它是能反映印楝素含量的主要表征,得出种子长宽比(X)与印楝素含量(Y)的关系为:Y=0.295 0.134X-0.028X2.种子长宽比接近2.39时,种仁的印楝素含量出现峰值,可将印楝种子的形态表征作为初步估测印楝素含量的指示参数,而种子的成熟期与印楝素含量无关.在印楝原料林良种优良母树筛选中应尽量选择各个种源中生长良好、结实量大、种子饱满且长宽比接近2.39的植株.  相似文献   

17.
裸子植物形态解剖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裸子植物的叶、茎、根等营养器官在水分胁迫下的形态及解剖特征响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阐述,并探讨裸子植物的形态特征表现与其抗旱机理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裸子植物的抗旱资源选育,特别是早期形态诊断,以及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MATTHEWS  J. D. 《Forestry》1967,40(1):15-20
A short paper pointing out that our landscape is not naturalbut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over the centuries. We mustprotect the best in it including the improvement of hedgerowtimber particularly the elms, restore land made derelict andpractice the skills of landscaping possessed by past generations.In creating the landscape of the future, the professional foresterhas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相似文献   

19.

Agroforestry is a traditional land use system that may contribute to the solu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agriculture. Agroforestry is the practice of deliberately integrating woody vegetation (trees or shrubs) with crops and/or animal systems to benefit from the resulting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interactions. Recen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a wider adoption of agroforestr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s a key means by which the global agri-food sector might achieve more sustainable methods of food and fiber production by producing both economic benefits for farmer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for society. Agroforestry provides numerous provisioning, regulating, cultural and supporting ecosystem service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while promoting eco-intensification based on a more efficient use of the resources. Nevertheless, there is only little published recent information on the contribution of agroforestry to the environment in general and on climate change,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forest fires in particular. In this special issue a number of articles are included that provide a kaleidoscope of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at agroforestry provides to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0.
对辽宁东部山区7个林场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针叶中N、P、K、Ca、Mg,Cu,Zn,Fe,Mn元素含量与树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凤城市通远堡和赛马林场落叶松针叶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各项指标居首位;本溪市桥头林场、西丰县冰砬山林场居中;清原县南口前、抚顺县苍石林场偏低。各林场的日本落叶松林胸径生长差异显著。根据落叶松针叶中矿质元素含量和生长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找出了N、K、Zn三元素是辽宁东部山区日本落叶松胸径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