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都柳江流域和清水江流域同为黔东南地区重要的木材产地,在清至民国时期皆出现了人工营林的大规模发展,留下了大量林业契约文书。目前学界多关注清水江流域的林业问题,但对与之毗邻的都柳江流域关注较少,未能全面反映黔东南地区林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是故探究都柳江流人工营林的发展和原因,揭示留存在当地的林业契约文书价值,可为黔东南林业发展的解读和今天贵州省的山地经济建设、生态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马国君  王紫玥 《古今农业》2019,(4):109-120,108
清水江流域位处贵州东南部苗侗地区,明清以来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人工营林基地,留下了诸多林业契约文书,内容涉及林业管理、林业贸易、林业经济诸多方面,文献价值弥足珍贵,引起了学界关注,产出成果颇夥,故系统梳理学界整理和研究成果,总结其间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展开我国民族山区人工营林生态建设、林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集了贵州都柳江流域4个柑橘园柑橘植株的叶片、果实及土壤,对砷、镉、锌、铜、铬、铅、汞、镍8种重金属含量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8种重金属元素的检出率均达到100%,通过综合污染指数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果园土壤、果实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安全评价标准,达到安全或非污染等级.柑橘果实中铬、镍、铜、锌、铅含量与土壤中铬、镍、铜、锌、铅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是东北黑龙江地区常见的一种树种,不仅经济价值高,而且有着显著的营林供应。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水土流失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面对这些问题,人工营林工程建设愈发重要。樟子松作为一种营林树种,加大樟子松人工营林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本文就樟子松人工营林措施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5.
韦凯 《农业考古》2019,(4):167-175
目前整理出版的清水江文书中包含大量以山林管护为内容的文书,全面地反映了林业生产管护的周期过程,但学界对此类文书的研究和整理尚显不足,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以林业生产管护周期为线索,清水江山林管护文书按照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租佃契约、买卖契约、分山契约、官方法令与民间习惯法、其他五大类。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是进一步推动研究清水江文书中山林管护相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杨桐育苗及人工营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桐 (DeyerajapomicaThunb .)又名红淡、红淡比 ,属山茶科杨桐属植物 ,常绿小乔木 ,侧枝叶对生 ,喜生于湿润、肥沃、庇荫之地。在海拔 2 0 0~ 32 0 0m的东南沿海一带的山谷、水边、林下多见。杨桐加工成束出口日本 ,作为敬神和祭祖不可缺少的一种供品和饰品 ,需求十分旺盛。  相似文献   

7.
人工混交林是现代的新型营林管理方法。通过人工将各种适应环境的林木通过合理的布局混杂栽种在一起,形成树木互助的的生长模式。人工混交林可以根据人们生产的需要选择树种,在经营的过程中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涵养土地的作用,是目前国内较为理想的林业经营模式。和单一林木的营林技术相比,混交林有很多优点,在抵抗病虫害表现尤为突出。但人工混交林在经营管理上需要考虑更多,要合理安排结构布局。本文将对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董建国 《乡村科技》2021,(34):74-76
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效应、酸雨、沙尘暴、暴风雪及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对此,人们停止了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的脚步,致力于运用科学的手段修复生态环境,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在此种背景下得以诞生.采用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能有效改善植被生长环境条件,提高森林资源的灾害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林业发展的迅速推进,国家对林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目前,我国在1949年以后营造的林木由于各种原因有生态退化的趋势。因此,人工混交林的营造和建设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对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植树造林工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工混交林的营林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转变了以往单一树种林地病虫害发病率较高,树木成活率低等多种问题.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人工混交林的营林技术要点,旨在为更好地进行人工混交林的营林献力.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皖淮流域内灾荒史无前例的频仍和严重,对此,海内外官民日益予以关注,调查灾情和民生、鼓吹灾区危局、吁请社会救助并提出应对之策。官方为灾荒救助的主导者、决策者和行为主体,整合国内外救助力量,治标与治本并举;海内外社会应对皖淮灾荒取得了些许实效,并涌现出众多被朝廷誉为"见义勇为"的中外善士,但基于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灾荒应对举步维艰,最终没有达到"定人心而全民命"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2.
孙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55-6755,6806
介绍了清代松花江流域的自然概况,分析了清中期该流域经济的开发过程及特点,论述了清中期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朝兴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58-4759
从河南省黄河滩区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状况出发,分析了林业在黄河中下游滩区安全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林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其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设方案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林区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从政府、社会、用人单位以及林业高校与毕业生自身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加快思想观念转变、大力完善科学制度、加强政策落实工作,为林区经济建设打好人才基础,以期使林业高校毕业生更好地为林区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晋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菲  孙小舟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471-1473,1557
根据晋江流域安溪和石砻水文站历年径流量序列和降水序列,应用了Mann—Kendall法、集中度和集中期Morlet小波等数学方法,对该流域径流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全年径流主要集中在5、6、7、8、9月份,占全年径流量的60%以上,冬季径流量很小,占全年平均径流量的比例不足10%;从径流年内分配的集中性来看,安溪水文站的径流年内分配集中度20世纪60年代最大为49%,其余年代均较小;从变化趋势来看,晋江上游安溪站年均径流量较稳定,基本无变化,晋江下游的石砻站年均径流量趋势变化较上游强烈,具体表现为50年代未至70年代初表现出下降趋势,90年代至今表现为上升趋势。但晋江流域水文站的年均径流量在过去的53年中均没有明显的上升或是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杨树幼苗天然更新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该流域杨树天然更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天然杨树中主要优势树种的落种、萌发及幼苗天然更新与林内腐殖质层厚度、枯落物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林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等因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①额河流域天然杨树的平均落种数为3 900粒.m-2,自然落种及散播期与洪水发生期是高度重叠的;②天然落种和种子萌发与洪水发生期也是相互重叠;③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幼苗天然更新的7个因子中,幼苗天然更新株数与其林下的腐殖质层厚度、林分郁闭度和枯落物层厚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幼苗更新株数与郁闭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腐殖质层厚度和枯落物层厚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它们在其更新中的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腐殖质层厚度>郁闭度>枯落物层厚度;其余因子与幼苗更新株数的相关性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7.
张义勇  王云彪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04-15505
阐述了清代推行的重农政策、移民垦荒、修建避暑山庄等几个方面对滦河流域农业发展的影响,清代农业政策奠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思想雏形。对其后农业应用与开发和重视农业基础地位都产生了持续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朱效明  李旭祥  张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91-5494
[目的]为综合评价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提供量化手段。[方法]构建经济和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助于二者的协调度测度模型,对黄河流域的22个样本县级城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黄河流域县级城市经济与人居环境建设水平较低,空间差异明显,两极分化严重;协调发展程度与经济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级城市,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高;位于省际交界地带的县级城市发展难度较大。[结论]评价标准和模型意义明确、应用简便,能成功对研究区域人居环境发展的协调性做出评定。  相似文献   

19.
李东辉 《农业考古》2019,(4):267-272
《淮河流域环境变迁史》一书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环境变迁为中心,全面深刻地研究了历史时期尤其是宋元以来淮河流域的生态社会变迁。该书善抓重点,以问题为导向,将宏观论述与个案分析巧妙结合,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采用多重研究视角,提出了新的见解,还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现实关怀,是一部有关淮河流域生态社会变迁研究的力作。对于今后淮河流域环境变迁史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对研究时段的认知,把握“整体”与“部分”、注重横向与纵向对比研究,丰富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齐霜  姚学林  宋连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91-7292,7330
[目的]研究环境约束下尼洋河流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方法]依据平衡性、多元性、可比性等指标界定的原则,构建尼洋河流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该流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该流域经济和谐发展的建议。[结果]尼洋河流域经济和谐发展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及9个二级指标。其中,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生态经济指标、农村中非农业发展指标、服务经济指标。促进尼洋河流域经济和谐发展,其本质在于进一步地改善和发展该流域的生态经济、农村中非农产业发展及服务经济。[结论]该研究为尼洋河流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