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7年4月-2008年4月对上海白莲泾河段水体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取白莲泾上的6个断面,每月大、小潮当日采集各断面水样,获得了该河段水质指标的变化状况。根据监测结果,以DO、CODMn、NH,-N、TN和TP为指标参数,利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对白莲泾河段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空间分布上,位于居民生活区的2个断面DO、CODMn、NH,-N、TN和TP5项指标均为最差;时间分布上,枯水期水质较丰水期差,2007年8月、9月白莲泾水质达到最好;小潮期间水质较大潮期间差,且均有90%以上的断面超过Ⅳ类水标准。主要污染指标排序依次为TN、NH3-N和TP。  相似文献   

2.
2007年4月-2008年4月对上海白莲泾河段水体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取白莲泾上的6个断面,每月大、小潮当日采集各断面水样,获得了该河段水质指标的变化状况。根据监测结果,以DO、CODMn、NH,-N、TN和TP为指标参数,利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对白莲泾河段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空间分布上,位于居民生活区的2个断面DO、CODMn、NH,-N、TN和TP5项指标均为最差;时间分布上,枯水期水质较丰水期差,2007年8月、9月白莲泾水质达到最好;小潮期间水质较大潮期间差,且均有90%以上的断面超过Ⅳ类水标准。主要污染指标排序依次为TN、NH3-N和TP。  相似文献   

3.
许伊蕾  张静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7):80-81,110
依据2015年渭河干流西安段的水质监测资料,选用咸阳铁桥、天江人渡、耿镇桥、新丰镇大桥4个监测断面,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渭河干流西安段的水质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水质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渭河干流西安段水质状况为新丰镇大桥轻度污染,咸阳铁桥、天江人渡和耿镇桥重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包括氨氮、总磷和石油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渭河水质变化趋势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于2014年的1月-12月份期间在渭河沿程对3个不同的地点上的渭河水进行布点并采集水样,预处理和分析水样当中的化学污染指标使用国标法,然后对12个月渭河水质运用周期性时间序列法整理数据并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污染变化趋势定量对变化作出分析,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来评价渭河水质状况。[结果]渭河水质NH_3-N、TN超标,|Ys沙王渡|>Wp=0.506,表明沙王渡断面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Ys树园|>Wp=0.506,表明树园断面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Ys潼关吊桥|>Wp=0.506,表明潼关吊桥断面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这3个断面的渭河水质有所变好,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继续巩固加强对1~6月的渭河水质控制管理,以确保渭河断面水质能够一直达标。[结论]该研究对于改善渭南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渭河(陕西段)主要支流水质污染状况及控制对策.[方法]通过分析近几年渭河(陕西段)7条主要支流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的变化趋势,研究渭河(陕西段)7条主要支流水质污染的变化情况,根据污染现状提出对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结果] 2005 ~ 2009年,渭河(陕西段)7条主要支流断面中,除张家庄断面外,其他断面水质均超过了其水质功能标准,污染极为严重.通过推进渭河(陕西段)主要支流沿岸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执行排污标准、加强污水处理厂及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控制渭河(陕西段)主要支流水污染.[结论]该研究为渭河(陕西段)主要支流水质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赤水河流域下游水质监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赤水河下游断面水体进行为期2年的水质特征调查,并结合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断面水体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断面水体CODMn含量在1.10~4.20 mg/L,平均值为(1.76±0.79)mg/L;BOD5含量在0.40~2.00 mg/L,平均值为(1.01±0.45)mg/L;NH_4~+-N含量在0.16~0.62 mg/L,平均值为(0.31±0.12)mg/L;TP含量在0.02~0.11 mg/L,平均值为(0.05±0.03)mg/L;DO含量在8.0~12.9 mg/L,平均值为(10.5±1.42)mg/L。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该断面水体综合污染指数处于清洁水平,但季节间有变化,赤水河下游水质在丰水期最好,其次是平水期,枯水期水质最差,但均达到了Ⅲ类水体标准。连续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了TP,其余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宝鸡市城市河道人工水面水质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渭河宝鸡市城市河道典型人工水面(金渭湖、石鼓山1号橡胶坝蓄水区)为例,对其水质指标氮、磷、COD进行监测,并采用算术平均法对各断面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人工水面水质在监测期间,4月初达Ⅳ类,甚至超过Ⅴ类水质指标,11月初和6月初部分断面可达到Ⅲ类水质,蓄水时间对人工水面水质影响作用较大;主干流河道水受污染程度较支流轻,应加强支流水质监测及周边污染源排放口的控制与管理;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有机污染消减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高教园区内选取了19个有代表性的景观水体采样点,76个采样断面,在2007~2009年不同水文季节对各景观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各景观水体水质在不同水文季节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综合分析了高教园区内景观水体的水环境特征,剖析了景观水体总磷、色度、pH3个主要污染因子,为下沙高教园区景观水体水质的管理维护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9.
太子河流域水体中总大肠菌群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雪英  伦小文  李玉双  翟羽新  胡晓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90-15791,15795
[目的]研究太子河流域水体中总大肠菌群的数量,探讨大肠菌群污染状况及其与理化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于丰水期(7月)和平水期(10月)对太子河流域8个干流断面和6个支流断面地表水进行采样,采用滤膜法监测水体中的总大肠菌群数量,结合理化分析监测指标COD、NH3-N、TP确定出水体污染的性质和程度。[结果]太子河干/支流监测断面地表水中总大肠菌群数量在丰水期为9.2×103~1.7×106cfu/L,平水期为4.0×102~6.3×105cfu/L,总大肠菌群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总体上丰水期各断面地表水中总大肠菌群含量高于枯水期。丰水期大肠菌群对数值与COD和NH3-N含量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结论]太子河干/支流监测断面地表水中总大肠菌群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标准类别指数评价法评价北京主要水系河流水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春季对北京市五大水系的12条河流共49个监测断面的主要水质指标进行了取样监测,并采用标准类别指数法进行了水质现状评价,同时对污染原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潮白河除牛栏山环岛桥下游水体为超V类外,大部分河段满足相应水体功能要求;永定河从官厅水库到珍珠湖以及永引入水口和妫水河中游大路以下水质较差,为超河均不满足相应水体功能要求,水质为V类或者超V类;大清河水系除小清河以及大石河下游营村和拒马河中游张妨镇以下河段被严重污染,其余河段均满足水质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近10年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质变化趋势及其成因。[方法]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利用2001~2010年渭河干流陕西段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近10年该流域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并初步探究其原因。[结果]2001~2010年,渭河干流水污染程度呈持续减轻态势,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呈显著下降趋势,综合污染指数降幅达62.7%,如期实现了消灭渭河黑臭的目标。但是,近10年渭河干流污染仍很严重,各年均为重度污染,西安段仍然是渭河治理的重点。[结论]该研究为渭河陕西段的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亚娟  牛姗姗  孙亚乔  邱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414-14416
选取陕西境内渭河干流、支流共25个监测断面,对监测断面所取水样中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5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挥发酚、氰化物、汞、六价铬、油类10个主要水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计算各断面的综合得分,根据得分越大,污染越严重的原则,得出渭河流域(陕西段)在西安-咸阳段这一工业和人口密集区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金献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37-15838
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辽河流域干流28个断面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超标区域主要分布在辽河干流的上游和下游,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和重金属元素。其中,高锰酸盐指数在辽河上游老山头断面超标倍数为Ⅴ类水体标准的17.3倍。辽河干流39%的河段为Ⅲ类水体,21%的河段为Ⅳ类水体,Ⅴ类或劣Ⅴ类水体的比例高达40%。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内梅罗污染指数的和田河源流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分析和田河源流水质状况。[方法]基于2001~2005年和田河源流(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4个监测断面实测数据,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和田河源流水质进行研究。[结果]2001~2005年,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水质均属一级清洁水。玉龙喀什河河首、河尾断面内梅罗污染指数分别为0.15~0.69、0.23~0.46,河尾断面水质变化不大,河首断面水体污染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喀拉喀什河河首、河尾断面内梅罗污染指数分别为0.23~0.65、0.23~0.47,河尾断面水体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结论]和田河地表水环境质量分级属于一级清洁水质。  相似文献   

15.
基于WQI法的滴水湖及入湖河道水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间滴水湖及入湖河道区域水质调查数据及月平均降水量,按照水系特征及土地利用规律将研究范围分为五个区域。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法,评价分析水质时空分布规律;将该地区月平均降水量与氨氮和总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滴水湖及入湖河道的水质具有空间上的差异性,外涟河、中涟河、内涟河、入湖口为“中等”,滴水湖区水质为“良好”,从外涟河到滴水湖区的水质呈现出逐渐变好的状态;和WQI显著相关的水质参数有总氮、氨氮等;降水对氨氮和总氮具有稀释作用。水质季节变化主要影响因子为水温和降水,空间变化主要影响因子为引水水源水质和人类活动。最后,根据该区域水质特征和影响因子,提出了生物治理法、改建雨水排放管道和加强重要指标监测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2012-2014年蛮河朱市断面和孔湾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的聚类分析,探讨了蛮河流域河流污染时空变化的原因和特点.结果表明,蛮河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但污染仍比较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CODC、BOD5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2个监测断面的总磷污染都最为严重,达到V类以上,各污染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上游朱市断面水质状况要好于中游孔湾断面,主要是由两地的工农业结构和规模上的差异导致.  相似文献   

17.
应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1~2007年六安市淠河水质进行全面评价与分析,不仅采用"中心化"方法进行数列的无量纲化处理,还运用点到区间距离法计算关联系数,克服了传统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和可行。结果表明,2001年水质级别为Ⅲ类,轻度污染;2002年和2004年的水质较清洁,水质级别为Ⅱ类,其中2002年比2004年的水质好;2003年、2005年和2006年的水质清洁,水质级别均为Ⅰ类,其中2003年比2005年、2006年的水质好;2007年水质级别为Ⅲ类,轻度污染。2001~2007年水质均能达规划目标,2001~2006年水质逐渐变好,但2007年水质有反弹趋势。2007年度,窑岗嘴大桥和大店岗断面的水质均为Ⅰ类,光华厂渡口和新安渡口断面的水质级别均为Ⅱ类,各断面水质较清洁。同时在2007年度,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淠河水质依次属于Ⅰ、Ⅱ、Ⅲ级,总体水质较清洁,但平水期水质受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8.
针对渭河流域水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研究了渭河流域水系统危机及诱发和传播的过程,探讨了渭河流域水系统危机的关键诱发因子,并研究了诸诱发因子的相互作用,筛选了渭河流域水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渭河水安全指标体系及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基于欧氏距离的安全多目标评价方法。在对各单项目标安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渭河流域水系统的安全诊断,评价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水系统极不安全,水资源短缺是导致渭河流域水系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文章基于安全诊断结果提出了一套提高渭河水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模糊综合评判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以金华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与方法,并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金华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了金华江各断面的水质级别,通过权重的计算发现了影响断面水质情况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沱江流域地表水水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沱江是长江上游的一个重要支流,其水质安全对维持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因子分析评价的方法,对沱江流域1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沱江的下游和上游地表水水质受到了较严重的污染,中游的地表水水质处于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