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类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类型,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一类重要而特殊的生态系统。本文在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即高生产力,多样性,过渡性,脆弱性和两重性。  相似文献   

2.
大气氮沉降的急剧增加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远高于其他生态系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主要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氮沉降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阐明了氮沉降对湿地生态系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具体影响,并对未来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可为更好地预测及评估氮沉降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该文详细阐述了气候、水文、生物群落、人类行为等因素对湿地碳循环的影响。并对现有湿地碳循环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同时,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入侵物种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生态系统公益性服务功能主要包括避难所、干扰调节、水调节、废物处理、气候调节等.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外来人侵物种主要是外来杂草、引种失败的外来海洋生物、随船舶压舱水带来的外来有害赤潮生物.以统计数据、典型案例报道为主要信息源.在确定湿地生态系统公益性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外来人侵物种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等重要参数的基础上,计算了2000年外来人侵物种对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公益性服务功能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计算结果表明.外来人侵物种对我国湿地生态系统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为693.3895亿元/a.其中.外来湖泊杂草造成的湿地生态系统间接经济损失占总损失的95.60%,外来滩涂杂草的占2.05%.外来赤潮物种的占2.35%.  相似文献   

5.
汉石桥湿地生态系统是一种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过渡型生态系统,但在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国情下,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南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沙湿地类型主要包括河流型湿地、近海岸型湿地、库塘型湿地及其他类型湿地共四大类型.根据实地调查、统计年鉴及历史文献资料,利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成本法、收入替代法、费用支出法和成果参照法等评估方法着重对湿地提供的物质生产、污染净化、涵养水源、消浪护岸、提供柄息地、气候调节、休闲娱乐、教育科研等8种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南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61.50亿元/年,其中环境调节功能价值最大,约为24.76亿元/年,占湿地总服务价值的40.27%;其次为物质生产功能价值,为21.42亿元/年,占总价值的34.84%;人文社会服务功能价值为15.31亿元/年,占总价值的24.90%.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例看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大小与生态系统自身结构功能之间具有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永洁  郑冬梅  罗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54-12956
介绍了双台子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和自然概况,参考了1987年和2005年Landsat5 TM湿地面积数据,以双台子河口湿地的核心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天然水域、裸滩、翅碱蓬滩涂、养殖区、水库坑塘、苇田、稻田、非湿地景观的面积,以及湿地群落、湿地水质、水鸟类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情况,得知研究区湿地面积严重破碎化,湿地芦苇产量降低,水质下降,鸟类种群数量减少,由此说明湿地环境严重下降,已经对某些湿地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在此基础上,从区域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2个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其中气候变化主要包括气温的明显上升、降雨量的下降;而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在于石油的开发、围湖造田、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交互影响下,双台子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强调相关部门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双台子河口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云和梯田位于瓯江重要支流浮云溪源头地带。湿地面积以稻田湿地(人工湿地)为主,公园下游河段的水质仍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分布于中山地带的沼泽化草甸湿地,基本保持自然状态。湿地公园湿地生物物种多样性程度高,类型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结合,构成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形成具有我国东南山区突出代表意义的稻田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湿地是一个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生态系统,在诸多方面有重要的功能和效益,如水资源,支撑环境净化,产品源、基因库等,保护湿地和合理利用湿地,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须,应成为人类共识。  相似文献   

10.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湿地分类、湿地生物、湿地生境以及湿地退化4个方面对近年来若尔盖的科研成果进行阐述和总结,最后对若尔盖湿地研究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77-2179,2198
依据《中国湿地百科全书》及四川省林业厅调查数据,将四川省湿地类型划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地、水田湿地、池塘湿地、水库湿地两大类6种类型,采用定量货币化方法对四川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估算,为四川省湿地保护与规划提供生态经济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四川省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达7 483.0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四川省2009年GDP的52.88%,各项湿地生态功能价值中最高的是固碳释氧功能价值达3 422.00亿元人民币,约占45.73(,其次是水分调节功能和物质生产功能,说明湿地对四川省的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有重要作用,并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娱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2012年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坡风灾区森林火灾为研究背景,采用常规土壤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火烧强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火烧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率随火烧强度的增强显著下降;0~6cm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全C、全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经轻度和中度火烧后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在火烧强度因子的控制下,对各养分质量分数进行的偏相关分析显示,除土壤pH外,其他各养分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滇中昆明地区1980—2009年30年间以10年划分的月平均气象资料,整理相关森林火灾资料,对森林可燃物进行分类,同时结合基础地形、地貌特征,研究森林火灾形成的火环境,结果表明:火环境趋于有利于森林火灾的发生。近30年昆明的月平均最高气温逐渐增加,相对湿度降低,但平均最大风速降低,而3,4月份平均月降水量几乎都是全年的最低,不足30 mm,2009—2013年的持续干旱对森林火灾的发生有着更深刻的影响;复杂的地形、地势也有利于森林火灾的产生、传播,特别是山高、坡陡;主要针叶树种为易燃的云南松和华山松,可燃物非常丰富,在持续干旱的背景下更易孕育重大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14.
 皖江地区湿地是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重要湿地,也是安徽省水网集中分布区,河流水系众多、湖泊库塘星罗棋布。【研究目的】通过对皖江地区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的估算,期望为有关部门进行区域规划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参考Costanza等提出的17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市场价值法、资产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等评估方法,对皖江地区湿地9项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皖江地区湿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061.21亿元/a,其中固碳价值最高,达434.22亿元/a,其次是水文调节价值、物质生产价值和净化环境价值,分别达到220.75亿元/a、163.50亿元/a和108.13亿元/a,再次是释放O2价值、供水蓄水价值和休闲旅游价值,最小的是文化科研和栖息地价值;皖江地区湿地直接价值214.84亿元/a,间接价值846.37亿元/a,间接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价值。【结论】并提出了湿地的固碳功能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影响,应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15.
崔广州  张绪良  张朝晖  徐宗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99-12600,12687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典型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景观破碎化、植被退化、污染、物种减少、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等变化,影响了黄河三角洲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保护黄河三角洲自然生态环境,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开展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加强对湿地的综合保护治理,减缓湿地退化,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利用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蟹是一种高效立体生态农业。目前,关于种稻和蟹沟面积最佳比例问题尚无明确定论。就蟹沟面积和种稻面积比例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得出结论,从氮、磷、钾3种元素角度考虑,其比例应分别为26.53%、13.53%和42.37%。但考虑到补充大量外源氮肥时水体分子氨会对蟹造成毒害,建议将蟹沟面积比例控制在26.53%左右。在不施或少施肥料的情况下,蟹代谢废物中的氮、磷完全能够满足水稻生长,只需补充钾肥。  相似文献   

17.
不同因素对人工湿地基质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人工湿地基质除磷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摇床试验和动态柱状试验,考察了基质类型、温度、基质粒径对基质除磷的影响。[结果]不同基质的除磷效果差异很大,基质对磷最大吸附量大小顺序为:钢渣>页岩>沸石>砾石,不同试验手段得到基质吸磷参数也不尽相同;基质对磷的吸附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基质对磷的吸附与粒径呈负相关。[结论]为人工湿地中基质选配和湿地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CO2排放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6~9月,在内蒙古地区气候异常干旱的条件下(降水量不到历史正常年份的1/6),利用静态暗箱法分别对锡林河流域草甸草原、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等典型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CO2排放状况及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草原群落活跃生长期内,CO2排放通量的月变化对气温和地温的响应都不明显;但CO2日变化与气温和地表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5、10 cm处的地温相关不显著;从 CO2排放的平均值来看,草甸、羊草、大针茅草原样地随降水梯度变化(年降水量递减),CO2的排放通量依次分别由268.7、211.6、181.4 mg·m-2·h-1递减,说明大气降水是影响CO2排放通量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此外,CO2排放通量还与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伊春林区森林火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伊春林区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火灾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伊春林区近43年来气候及森林火灾变化趋势,探讨了气候变化对伊春林区森林火灾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3年来,伊春林区气温呈增高趋势,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各季节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幅度不同;年与各季森林火灾次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年际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气温升高、年降水量减少、年平均风速与年降水量反位相配置导致的森林可燃物积累增多和干燥易燃等因素是伊春林区森林火险和火警呈增高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气候变化对伊春林区森林火灾有潜在增加的趋势,林区森林防火工作将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承德市滦平县白草洼自然保护区区划的总结和分析,结合北温带地区的气候和生物特征,探索了我国北温带地区自然保护区区划的特点,提出了相应区域自然保护区区划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以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