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同烤烟品种发育过程中多酚物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烤烟品种发育过程中多酚物质的变化动态,比较了不同烤烟品种烤后烟叶多酚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多酚含量总体上随着叶龄的增加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不同品种总酚含量变化又有所不同,烤后烟叶总酚含量明显高于烤前;NC89绿原酸含量呈"M"形变化,峰值出现在叶龄40 d,红大绿原酸含量呈"小幅上升─小幅下降─大幅上升"的变化趋势,到叶龄70 d达到峰值,K326绿原酸含量在生育期含量变化不大;NC89芸香苷含量呈"M"形变化,K326呈"N"形变化趋势,红大芸香苷含量呈"持续快速上升─迅速下降─迅速上升"的趋势;烤后烟叶多酚总量表现为红大>NC89>K326,但NC89和K326差异不大。芸香苷含量以K326最高,芳香值表现为红大>NC89>K326。  相似文献   

2.
烤烟生长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烤烟生长过程中叶片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确定云南产区适熟烟叶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在田间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烟叶,同时在采收期设定常规采收和延迟7、14 d采收3个处理,跟踪测定了烟叶中主要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打顶措施大幅提升烟叶中多酚含量,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芸香苷反应明显,莨菪亭含量不受打顶措施的影响;打顶后烟叶多酚含量逐渐回落至较低水平,并维持到烟叶进入成熟期;随着烟叶成熟度的增加(由常规采收至延迟14 d采收),中部叶多酚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上部叶在这段时期呈下降趋势;除莨菪亭外,中部和上部叶PAL活性与其他酚类物质含量均呈正相关;中部和上部叶PPO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均呈负相关。【结论】烟叶中多酚含量随成熟度增加呈规律性变化,打顶可短暂提升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莨菪亭的变化规律不同于其它几类多酚类物质,多酚类物质含量受烟叶中多酚合成和降解酶活性控制。  相似文献   

3.
苏强  刘阳  过为民  李许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83-13085,13091
[目的]了解国内主要烤烟产区初烤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及组成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来自18个烟叶产区的65个初烤烟叶样品的6种多酚类物质含量,并对样品进行烟叶感官质量评价。[结果]我国烤烟烟叶样品的多酚总量均在20mg,/g以上,最高达43.80mg/g,其中总绿原酸占多酚总量的比例在54%~80%,芸香苷次之,而茛菪亭含量不到3%;不同地区的烤烟样品多酚类物质含量和组成存在0.05水平显著差异,云南和贵州烟叶多酚含量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云南烟叶多酚中的芸香苷含量及比例均最高;感官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多酚含量高的烟叶,烟叶香气质量较好。[结论]初步明确了国内烤烟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和组成状况及其对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促进烟叶生长的植物生长物质,研究了烤烟喷施植物生长物质(主要成分为赤霉素)对烘烤过程(正常和高温高湿条件下)中烟叶含水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多酚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和非正常(高温高湿)2种烘烤条件下,植物生长物质处理烟叶的含水量差异较大,正常烘烤条件下,烘烤0~36h烟叶含水量下降速度缓慢,而在后期下降速度较快;而非正常烘烤条件下,烘烤0~60h烟叶含水量下降均较慢,至烘烤60h,仍在鲜烟叶的50%左右。在正常烘烤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活性随烘烤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到烘烤60h时,活性达到最低;而在非正常烘烤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但在烘烤最后酶活性仍明显高于正常烘烤条件下的酶活性。2种烘烤条件下,各处理多酚含量总体上均有升高趋势,且在烘烤前期,除少数处理外,喷施植物生长物质处理能提高烟叶多酚含量,但到烘烤后期大部分处理间差异不明显。2种烘烤条件下,喷施植物生长物质各处理上等烟比例均显著高于CK,且正常烘烤条件下的上等烟比例均高于非正常烘烤条件,可见,施用植物生长物质均提高了上等烟比例,以植物生长物质4号和7号的配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贵州典型烟区的烤烟多酚含量在地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多酚类物质含量对烟叶质量风格特征的影响,为产区烤烟风格特色的清晰界定和细分提供参考。对贵州7个不同产区的125个烟草样品中绿原酸及其异构体、芸香苷、咖啡酸和莨菪亭等代表性多酚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的取样范围内,7种成分中莨菪亭的变异系数最大,新绿原酸的变异系数最小;不同产区烟叶的各多酚类物质质量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六盘水地区和遵义地区单宁类多酚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黔南地区,毕节地区的黄酮类多酚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黔东南地区;多酚总量以毕节和六盘水两地区最高,分别为32.78mg/g和32.76mg/g。同时还发现,不同产区的多酚组成比例有一定差异,烟叶的香型风格与多酚含量之间有一定关系,产地归属于贵州清甜香型烟区的烟叶单宁类多酚及多酚总量均高于归属于醇甜香型烟区的烟叶。  相似文献   

6.
朱宇  李宁  陶文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02-17004
[目的]系统分析评价川渝中烟公司库存烟叶的质量状况。[方法]以川渝中烟公司库存的不同产地、年份、等级的703份烤烟原料为材料,检测分析了其多酚类物质含量,并对川渝库存烟叶多酚类物质进行了描述统计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酚类物质中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波动最小的分别是黄淮区和长江中上游区的下部烟叶,变异系数分别为13.26%和8.84%;黄淮区上部叶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波动最大,变异系数分别达27.26%和39.14%;莨菪亭含量波动最大的是黄淮区的下部叶,变异系数达46.05%。北方及黄淮烟区川渝烟叶以中、下部烟叶为主,其多酚物质含量逐年降低,而西南、东南及长江中上游烟草种植区的川渝烟叶以中、上部为主,其多酚物质含量波动明显,2002、2005、2006年烟叶的多酚含量普遍高于2003、2004年烟叶。[结论]为卷烟配方、加工储藏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认识云南曲靖红大品种烤烟的香气特征,以C3F等级烟叶为材料,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636个烟叶样品的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并对不同品种、产地、海拔高度、地形和土壤类型的多酚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红大烤烟多酚含量平均为37.65 mg/g,其中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分别为23.97 mg/g、13.58 mg/g和0.09 mg/g。2红大品种绿原酸和多酚总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3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烟叶多酚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其中不同产地红大多酚总量以会泽最高、陆良最低;在低海拔种植的红大绿原酸、芸香苷、莨菪亭和多酚总量极显著高于中、高海拔;河槽红大的绿原酸和多酚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形;紫色土红大的绿原酸和多酚总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4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曲靖红大烤烟多酚含量主要影响感官评吸质量指标中的灰色、劲头和成团性。  相似文献   

8.
烤烟成熟期多酚及相关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K326和红花大金元2个烤烟品种成熟期多酚及相关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烟叶的成熟,叶片中的多酚和抗坏血酸的含量逐渐升高,打顶后30 d达到最高,此后这2类化合物的含量基本保持稳定.烟叶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适熟时达到最高,此后迅速降低.K326和红花大金元的多酚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红花大金元的多酚积累量均高于K326,而K326的抗坏血酸含量和POD,PPO活性均高于红花大金元.  相似文献   

9.
烤烟成熟期多酚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烟叶的成熟,烟株体内进行着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使烟叶向品质方向发展。为此,研究用液相色谱法等在不同成熟期分别测定与烟叶品质相关的主要生理生化特征,探索其动态与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叶片成熟与衰老进程不断加深,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含量动态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动态呈显著正相关,均在适熟时达到最高;抗坏血酸则随成熟进程而提高,其含量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呈正相关。不同品种的多酚积累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量或者活性的值有所差异。根据多酚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可正确把握烟叶的适熟采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云南省主栽烤烟品种中主要多酚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云南地区普遍种植的4个烤烟品种烟叶样品中6种多酚化合物的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试验得出,各烤烟品种的多酚物质含量相对稳定,并按照一定的规律逐渐递减,其中红大的多酚类物质绿原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4个烤烟品种烟叶中多酚物质莨菪亭含量都低,检测值存在较大变异.烟叶中芸香苷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明显,绿原酸、新绿原酸、奎宁酸、山奈酚苷、莨菪亭5种多酚类物质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结论]研究可为卷烟企业在云南科学地建设烟叶生产基地、合理利用各种烤烟原料进行叶组配方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烤烟潜香型物质动态变化及相关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对河南省5个烟区在生育期间取样测定潜香型物质以及相关酶活性,以明确典型浓香型烤烟主要潜香型物质在大田生育期的形成规律及其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显示:酚类化合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的含量在烤烟成熟过程中总体都表现为逐渐积累的趋势,而类胡萝卜素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均缓慢下降;PPO活性在烟叶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在整个生育期为一单峰曲线,POD活性在不同试点的变化趋势不一致,郏县和襄县试点为双峰曲线,PAL活性在烟叶成熟之前整体呈上升趋势。同时,PPO和POD活性与酚类化合物以及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为正相关,其中PPO活性与它们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OD活性与芸香苷和总酚含量也达到了显著水平,PAL活性与绿原酸含量达到显著水平;3种酶都与类胡萝卜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负相关。研究表明,在相同品种和栽培技术下,典型浓香型烤烟不同产区潜香型物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含量差异较为显著;PPO和POD活性对烤烟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其在生育期间活性变化对多酚类化合物的积累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锌(Zn)浓度对铬(Cr)胁迫下烤烟Cr和Zn积累及烟叶多酚类物质的影响,为烤烟种植过程中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及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添加Zn和Cr为对照,设不同浓度单一Zn(20、60和100 mg/kg)及Zn+C(rCr为15、30和90 mg/kg)复合处理。在烟苗移栽后50和80 d,取7~11叶位的烟叶用于测定烟叶的绿原酸、莨菪亭和芦丁含量;80 d时另取根、茎、叶3个部位测定烟株生物量、Cr和Zn的吸收量,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双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单一Zn处理下,烟株生物量随Zn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60 mg/kg处理的生物量最高,根、茎、叶分别比对照增加28.1%、14.5%和7.4%。Zn和Cr复合作用下,15 mg/kg Cr与Zn复合处理的烟株生物量与对照相差较小,而90 mg/kg Cr浓度下的烟株生物量均低于对照。单一Zn处理对烟株根部的Cr吸收具有低促高抑效应,且降低烟叶Cr富集、促进烟叶Zn积累。Zn和Cr复合处理增加烟株根部Cr积累、降低Zn积累,同时烟叶Cr含量均低于对照,降幅范围为41.9%~72.7%,而烟叶Zn含量除15 mg/kg Cr与Zn复合处理外均低于对照。外源添加Zn能降低烟叶Cr的生物累积系数(BAF),除0、15 mg/kg Cr和100 mg/kg Zn复合处理外,其余处理茎叶/根的位移系数(TF)均低于对照。单一Zn处理能促进烟叶绿原酸、芦丁和莨菪亭积累。Cr和Zn复合处理下,土壤Zn/Cr添加比例为20/15、60/15和100/15时能促进烟叶绿原酸和芦丁的积累。【结论】添加外源Zn能降低Cr在烟叶中的积累,土壤Zn/Cr添加比例高时能促进烟叶中Zn、绿原酸和芦丁的积累,抑制根中Cr积累。可考虑通过添加Zn元素调节土壤中Cr、Zn比例以降低烟叶中Cr含量和调控烟叶中多酚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3.
烟叶烘烤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变化及与化学成分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研究了河南不同产烟区烟叶在烘烤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及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酚含量在烘烤开始后的前24 h呈增加趋势,之后则降低,至72 h降到最低,72 h后又迅速升高直到烘烤结束;绿原酸含量在烘烤0~24 h也呈上升趋势,其最低值出现在60 h或72 h处,之后则缓慢上升至烘烤结束;芸香苷含量随烘烤进程的推进,呈递增趋势,中间稍有起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趋势相反。在烘烤过程中芸香苷的含量变化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2**),与淀粉、烟碱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The changes of polyphenols in tobacco leaves during the flue-curing proces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some chemical components were studied. Leaf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different tobacco-producing regions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tent of total phenols increased during the first 24 h of curing, and then decreased. It reached the lowest value at 72 h of curing and increased rapidly after that. The content of chlorogenic acid also increased during 0-24 h of curing. But the lowest point occurred at 60 or 72 h of curing and then it increased till the end of the curing process. The content of mtin generally increased with curing, and showed little fluctuations. The changes of PPO and POD activity were the opposite. Rutin was found to have a high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otal sugar (r=0.822^**), but a highly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tarch, nicotine, and protein.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烤烟烟叶酸性致香物质与多酚含量、化学成分及口感特性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以及BP神经网络等方法对川渝中烟的326个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酸性致香物质在不同植烟区、不同香型、不同部位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酸性致香物质整体上与绿原酸和莨菪亭呈负相关关系,而与芸香苷呈正相关关系;酸性致香物质整体上(个别酸除外)与总植物碱、氯、总氮、蛋白质、还原糖、钾、总糖、醚提取物呈正相关关系,而与pH呈负相关关系;酸性致香物质中的辛酸、壬酸、戊酸与口感特性关联度较强,其中烟叶口感特性随辛酸含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壬酸含量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随戊酸含量增加呈减小趋势,而酸性致香物质总量达到12 μg/g时,烟叶口感特性最好,大于或小于12 μg/g时,烟叶口感特性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对烤烟香气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烤烟品种(NicotianatobacumL.)毕纳1号在毕节地区3个生态区烤烟不同生育期的多酚类化合物的动态变化规律,探索了不同生态条件对烤烟的物质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毕节地区烤烟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烤烟在整个生育期内,5种酚类化合物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一般在成熟期前后增幅较大。不同生态区烤烟中,酚类化合物含量高低均为金沙县〉威宁县〉大方县,不同酚类物质含量的大小为绿原酸〉芸香苷〉4-0-咖啡尼奎酸〉新绿原酸〉莨菪亭,其中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含量占多酚总量的79%以上,是多酚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不同生态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候条件有显著差别,对烤烟中酚类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素形态及比例对烤烟多酚及相关酶活性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烤烟品种吉烟9号(Nicotianatobacum L.)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烤烟多酚及相关酶活性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形态对烤烟多酚及酶活性有明显影响,移栽30d后,50%硝态氮+50%铵态氮处理多酚类物质含量明显提高。在移栽后30~75d,50%硝态氮+50%铵态氮处理POD和PAL一直保持相对较高水平,且PAL活性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强,栽后75d达到高峰后迅速降低;在移栽后60d,75%铵态氮+25%硝态氮处理PPO活性达到峰值;生长前期APX活性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强,移栽后75d达到峰值而后迅速降低且以50%硝态氮+50%铵态氮处理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8.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春花生9 t/hm2产量水平下植株的生育动态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植株营养生长主要集中在生育前期,植株的叶龄、分枝数、主茎高、侧枝长的净增长速率均在出苗后50~60天达到高峰,出苗后90~100天基本停止增长.叶面积指数在出苗后90天达到高峰,峰值在5.8左右,≥3的叶面积指数维持65天左右.叶绿素含...  相似文献   

19.
氮素用量对烤烟上部叶片多酚类物质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氮素用量对烤烟上部叶片主要多酚类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随氮素用量增加而升高,且各个处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打顶后20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强,各处理PAL活性均从打顶开始逐渐升高,并在打顶后30d达到高峰,随后迅速降低;氮用量对总酚、绿原酸、类黄酮的含量也有一定影响,氮用量高的处理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烤后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芳香值以施氮量45.0kg/hm2时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