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康地区是陕西省生漆的主要产区,闻名中外的牛王漆就产在这里。当地群众割漆历史悠久,经验丰富。1966年,我们对安康地区的割漆技术作了调查,现总结经验于下:一、开刀树的确定及间隔年第一次割漆的树叫开刀树,树龄、胸围和发育状况是确定开刀的依据。品种不同,开刀树树龄不同。家漆开刀早,“火罐子”为5—6年,“大红袍”7—8  相似文献   

2.
小陇山林区生漆采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整理报告小陇山林区生漆采割经验,包括割漆树龄、季节、时间,准备工作、割口形状、漆刀使用方法、收漆与验漆等7个方面,以期发扬光大民间智慧,促进生漆生产。  相似文献   

3.
栽培漆树的主要目的是割漆。它既是生产生漆的一种手段,也是合理经营漆林的重要措施之一。割漆不当,会割断漆树体内运送养料的通道,影响漆树的生长,甚致造成死亡,降低生漆的产量和质量。如何能获得高产优质的漆液,又不影响漆树的正常生长?必须掌握好树龄、季节、部位、口型和方法等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1984年,我场在海拔1600~1800米之间的石榴山上滩开展了大木漆割漆生产。4月27日开始,9月20日结束,历时150天,实际割漆时间75天。初割漆树2422株,割口7266个,生产净漆452.6斤。人均单产150.8斤,平均口产0.0623斤,株产0.187斤,单株最高产0.68斤。一、割漆前的准备工作1.勘察资源:为了掌握野生漆树资源分布、树径大小等情况,便于确定和安排采割朝路,1983年11月上旬,进行资源勘察。经查有生产力的漆树2500株左右,拟定3名漆农采割,分24朝路,割7轮刀,每人割8路。2.签订合同:4月份,雇请漆农,经商议  相似文献   

5.
韩城、宜川县采用“倒八字”的新口型割漆,平均单刀产量稳定在200斤以上,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这两个县过去就有漆树自然林,但无人割漆。1972年开始割漆,由于口型不合理,平均单产较低,有的因割狠心漆严重损伤树木,使资源遭到破坏。1976年以来,在省土产公司生漆技术员的协助下,韩城县林原公社在60—70年树龄的树上采用“倒八字”口型,15人共割漆3300斤,每人平均220斤;1977年17人割漆3985斤,每人平均234斤;1978年,13人在1976年割过一、二茬树上割漆3087斤,每人平均237斤。漆的平均质量都在66%以上,最高单产达465.3斤,质量为69%,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不同季节漆树树皮结构与漆酚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和分光光度法,系统观察、分析测定和统计分析陕西秦岭不同月份已割的和未割大木漆树以及已割的小木漆树的树皮结构、生漆中漆酚含量以及割漆季节中漆酚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漆树树皮中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的比值,乳汁道平均直径、单位面积个数,石细胞平均层数和团数,射线细胞列数等均有变化,其中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之比、石细胞平均层数和团数在1年中出现2次降低;乳汁道分泌细胞及乳汁道腔内生漆贮存量也出现2次减少;2)不同季节漆酚含量总趋势呈上升,但中间出现2次低谷;割漆季节漆酚含量从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呈逐步上升并达到最高(67.321 43%);3)漆树树皮结构变化与生漆漆酚含量的变化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漆树是以收漆为主要目的的特用经济林树种,漆汁贮存在已发育成熟的漆汁道中,在割漆年分里不论采用何种“养生割漆”技术,每轮刀均只能流出部分漆汁,如此连续多年,直至倒林而终止。其产量是一个连续变量,不容易分年记录的;它的单口单株产漆量要受到多种割漆技术因素(口型、割口数、轮刀次数、割口部位、割口距离……)的直接制约。这种制约在不同的漆产区,因各省不同的传统割漆方法,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所以它不象果树和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传统割漆属于一种养生割漆法,即每一次割漆都是在当年新开的割口上逐刀再割的方法。所谓割漆口型,是指逐刀割去树皮时所构成的一种割口形状。为了比较各种口型的优劣,笔者曾对陕西省生漆产区安康、平利、岚皋、紫阳、南郑和韩城等6县的割漆口型进行过调查,并对246个割口及其愈合情况作了测算。其结果如下。一、割口愈合的年变化根据246个割口(其中剪刀口57个,牛鼻形146个,牛眼睛14个,斜一字形9个,倒八字8个,画眉眼12个)愈合能力的测算,各割口愈合的年进程基本上是一致的。现以牛鼻形割口为例,将各年的愈合情况列成表1。  相似文献   

9.
割漆需要上树。我县漆农传统的上树方法是在漆树上钉入硬质木楔,脚踩木楔攀登,这种钉木楔的方法称为“打钉”。在漆树上打钉,使漆树主干和主要侧枝上到处钉入木楔,有的初开刀漆树主干被钉裂,未裂的割两茬后也遍体鳞伤,不仅严重影响到漆树的生长,使树势很快衰退,而且也严重影响生漆和漆籽的产量,并使漆树木材全部报废。这种极不科学,又严重破坏漆树资源的方法,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为了用新的工具代替打钉,1983年我们试制了一种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牢固的上树  相似文献   

10.
生漆被誉为“涂料之王”,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近年来在国防、民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用途愈加广泛。生漆生产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产量仍不能满足需要。为了提高单位面积漆树的割漆量,我们采用植物激素——乙烯利对2,600株漆树进行了刺激割漆试验,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1.
漆树应暂缓割漆1984年生漆库存很大,漆树经营者应考虑保护树势,休养生息,藏漆于树。目前商业部门正在积极打开销路,推广应用工作,预计明、后年库存大于销售的被动局面会得到扭转。这种商品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销售不畅的现象只是暂时的,广大经营者可以放宽心。  相似文献   

12.
新栽树木的养护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栽树木的养护管理□金卫平一年一度的绿化栽植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加强养护管理。如果忽视养护,必然会使树木生长不良,甚至年年栽树年年死,影响保存率。为使新栽树木健康成长,应根据不同季节进行下列各项养护管理。一、加土扶正新栽树木在下过透雨后必须进行一次全面...  相似文献   

13.
冬日絮语     
一地落叶、一股寒意、一池薄冰,宣布了一个季节的结束,另一个季节的诞生。苍穹之下,微不足道的我,喜欢敞开并不宽广的胸襟,以无言的形式拾起残缺的冬日永远珍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割漆,“以竹管插入皮中,纳其汁液”,或“以蚌承之,每取讫,复插入”。用竹管或蚌壳接漆诸多不便。千百年来,广大漆农世世代代都在寻找更理想的接漆用品。到了近代,漆农多采集楠树和几种栎类的树叶接漆。用树叶接漆虽较竹管、蚌壳轻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费工,两人割漆,至少需一个专人采叶;二是破坏森林,据推算每把刀用的树叶约要砍掉半立方米木材,这些木材多是珍贵的硬阔叶树,许多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核桃小木的形态特征、经济性状、成林性状及割漆技术。指出核桃小木具有投产早、产漆多、漆质较好、受益期较长等优点。核桃小木主产湘西南雪峰山系漆树区,能在低山、丘陵平原区栽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根据我们从1972年以来,断断续续对割漆产漆量及其影响产漆量的主要因子,进行的一些调查材料整理而成,介绍于下。一、不同漆树割漆的产漆量1.大木漆树与小木漆树陕西现有漆树属植物10余种,有生产生漆价值的仅漆树(Rhus verniciflua)一种,多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大山区天然林中。在这种漆树上采割的生漆,商品名称叫大木漆,群众也称野生大木漆。该漆树在1500米以下也有分布,可能是自然生长或人工栽  相似文献   

17.
生漆被誊为“涂料之王”。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近年来在国防、民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用途愈加广泛。生漆生产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产量仍不能满足需要。为了提高单位面积漆树的割漆量,我们采用植物激素——乙烯利对2,600株漆树进行了乙烯利刺激割漆试验,初见成效。情况如下: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1.供试漆树:大木漆和小木漆两个品种。 2.供试乙烯利:北京市农药二厂制60%乙烯利原油,上海彭浦化工厂制40%乙烯利原波。 3.试验方法:一般均采用在割口下部,轻  相似文献   

18.
1、修枝的季节修枝应在早春和晚秋树木休眠期进行,因为此时树液停止流动或尚未流动,不影响生长,而且能减少木材的变色现象。早春修枝之后,很快进入生长季节,且伤口容易愈合。实践证明,早春修枝比晚秋的效果更好。速生杨也可在生长季节修枝,以防止晚秋或早春修枝在剪口长出大量萌生的枝条。  相似文献   

19.
基地建设是加快生漆生产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合理地规划、建设生产基地,不仅可以迅速地增加生漆产量、商品量,大幅度提高质量,而且便于实行科学割漆和机械作业,总结现代化生产和科学管理的经验,不断提高生漆生产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园林绿地养护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眭利 《山西林业》2005,(6):26-27
园林绿地建成后,经常性的养护管理对绿地整体效果的影响十分重要。应根据树木在园林景点中的用途、不同季节的需要进行养护,原来种植的树木,树干已摇动的应填土培实,倾斜歪倒的应抓紧扶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