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亚健康状态是人体由健康向疾病的过渡阶段,其病机主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脏腑、气血、阴阳功能失调。中医非药物疗法以中医传统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针灸、推拿等自然物理疗法,能够起到通经活络、平衡阴阳、行气补血、调和脏腑的作用,提高人体机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消除各种不适症状,达到扶正祛邪、强身健体的目的,值得基层医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刺激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建立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通过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利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内皮细胞损伤相关的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内皮素-1(ET-1)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与内皮细胞凋亡相关的Bax、Bcl-2、caspase3表达变化,系统分析山茱萸多糖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经过山茱萸多糖处理后的ox LDL刺激bEnd.3细胞形态逐渐恢复,细胞上清液中ET 1和MDA显著含量下降(P<0.01),NO和SOD含量上升(P<0.01);凋亡抑制蛋白Bcl 2表达升高,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表达下降。说明山茱萸多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ox LDL引发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
1 经络实质研究概况 经络学说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根据各种临床经络现象、穴位主治性能和生理解剖等观察总结出来的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经络学说的这一理论,不仅对针灸理论和临床,而且对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以及其他中医临床学科的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1].然而有关经络实质的讨论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尤其是现代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中医现代化"的需要,对中医卓越临床疗效的认同,以及西方医学的东方回归,促成了国内及国际上学习中医和针灸的热潮.经络是我国古人在2000多年前发现的人体系统,它具有运行气血、营养组织、平衡阴阳和沟通脏腑表里的功能.但是对经络的实质,即其形态结构基础迄无定论.因此,一直成为生命科学界关注的热点.经这些年的深入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研究者们根据自己的工作和所占的资料提出了关于经络实质的多种不同假说.尽管这些假说都还不能对经络实质做出圆满的解释,但都反映了经络活动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4.
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链球菌2型(SS2)主要引起人和猪的脑膜炎,但其毒力因子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对构成血脑屏障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有何致病作用迄今不明。为此分离仔兔脾微血管内皮细胞(SMEC),纯化后用SV40-T抗原转化后用作试验的细胞模型。将单层SMEC和电泳纯MRP溶液共孵育,染色后,光镜观察,发现MRP可诱导SMEC发生两种典型形态学变化:致密细胞单层中出现巨大空洞而呈网状;空洞内有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随后巨细胞核极度浓缩释出,巨细胞消失。研究结果表明, MRP单独足以破坏大脑的血管内皮细胞屏障。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研究百合热激反应的分子机制,以麝香百合杂种系品种‘白天堂’为试验材料,鉴定了百合C类Hsf基因LlHsfC1,其开放阅读框为780 bp,编码259个氨基酸,推定蛋白质分子质量为30.1 ku,理论等电点为9.61.LlHsfC1蛋白含有热激转录因子的特征结构域,但与百合A类Hsf相比,LlHsfC1缺少转录激活模序和核输出信号.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LlHsfC1在细胞核中表达.37℃胁迫处理显著促进了LlHsfC1的表达;LlHsfC1的表达受热胁迫与Ca~(2+)处理协同诱导.此外,构建了植物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1-LlHsfC1,为进一步研究LlHsfC1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崭新的、化学试剂诱导去核卵母细胞为核受体的、无透明带的、手工体细胞核移植方法。【方法】将第一次减数分裂期小鼠卵母细胞进行诱导去核并去除透明带,去核卵胞质与胎儿成纤维细胞粘合、电融合和SrCl2激活后,体外培养重构胚。【结果】重构胚融合率和激活率分别为84.8%和93.6%;胚胎2-细胞发育率为24.7%,4-细胞率为6.74%;2-细胞期克隆胚移植假孕受体后,没有获得怀孕受体;分别以“血清饥饿”胎儿成纤维细胞、新鲜细胞和冷冻保存细胞为供体作核移植,结果表明,冷冻保存细胞的融合率(69.3%)与其余两组(80.6%和84.8%)呈显著差异(P<0.05);激活率、2-细胞和4-细胞发育率,则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本文将小鼠卵母细胞的化学去核与无透明带技术相结合,获得的克隆胚目前已发育到4-细胞期;另外,供体细胞的3种准备方式均不影响胚胎发育率。该方法属手工克隆,它的成功将会大大简化核移植程序,提高核移植总效率。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21(2):75-75
国家自然基金委通知,经过同行专家评议、评审,北京农学院有3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这三个项目分别是:动科系蒋林树老师主持的“大豆膨化提高PUFA转化CLA的作用机理”;动科系胡格老师主持的“IFN-在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功能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园林系刘云老师主持的“基于景观生态和热红外遥感在城郊土地持续利用中的应用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张斌 《江苏农业学报》2023,(7):1441-1448
为了探究大豆GmbHLH130基因在植物干旱胁迫中的调控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GmbHLH130与其他物种bHLH家族成员的系统进化关系,检测GmbHLH130基因及其启动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对GmbHLH130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激活活性进行分析,最后初步评估GmbHLH130基因过表达拟南芥的耐旱性。结果显示,在进化树中GmbHLH130与拟南芥AtbHLH122进化关系最近;GmbHLH130基因受干旱诱导上调表达;GmbHLH130基因启动子也受干旱诱导激活下游报告基因;烟草叶片瞬时表达分析结果表明GmbHLH130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并且具有转录激活活性。此外,GmbHLH130基因过表达拟南芥在干旱处理下的绿色子叶率和根长均显著大于野生型。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大豆GmbHLH130基因在增强植物耐旱方面的功能,为后续探究其参与耐旱性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荔枝泥蜂透翅蛾发生为害与不同龙眼品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广西13个龙眼品种调查及对龙眼树皮的测定分析。明确了荔枝泥蜂透翅蛾(Sphecosesia litchivora)对龙眼不同品种为害有选择性,其中东壁,乌龙岭,普明庵3个品种受害较重,而目前广西推广种植的大乌圆,石硖,储良等品种受害仍较轻;不同龙眼品种受害轻重与其树皮的厚薄,树皮中含石细胞团平均厚度,石细胞团占树皮横切面积及含单宁细胞所占树皮横切面积比例大小有关,龙眼品种树皮越厚,石细胞团厚度越小,石细胞团及单宁细胞占树皮横切面积比例越小者,受害越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分析不同月龄藏绵羊羔羊睾丸leydig细胞发育特征,探索其发育特征与生精功能的关系.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及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1~6月龄羔羊睾丸leydig细胞增龄性变化特征.光镜观察结果表明:leydig细胞及其周围间质组织结构随月龄增龄性变化明显.1,2月龄羔羊睾丸间质内毛细血管分布较少,管壁内皮细胞较圆,发育不完善,周围有散在的纺锤形或星形的幼稚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分布较少;3,4月龄羔羊睾丸间质内血管内皮细胞发育完善,巨噬细胞位于间质血管周围,细胞较大,形态不规则,结缔组织有所增加;5,6月龄羔羊睾丸间质内毛细血管数量增多,管壁内皮细胞包围成形,成纤维细胞呈长索状,轮廓清楚,核仁大而明显,结缔组织明显增加.电镜下观察结果表明,3月龄之前睾丸leydig细胞以幼稚型为主,核较圆,异染色质较多,胞体近卵圆形;3月龄的羔羊睾丸leydig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可见少量粗面内质网,胞浆内有少量分泌性颗粒出现.4月龄及以后的羔羊leydig细胞体积大,胞核多不规则,核仁明显,胞浆内空泡及分泌性颗粒明显增多;间质成纤维细胞呈长索状,血管壁内皮细胞包围成形.因此,3月龄之前,藏绵羊羔羊leydig细胞处于胚胎型向成熟型过渡时期;4月龄以后逐渐发育成熟,为leydig细胞的局部分泌调节提供结构支持,对生精小管的进一步发育以及后期精子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稻条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条纹病毒在基因组结构。功能、复制、转录、表达策略及其分类地位,病毒分子变异和病害控制策略以及进化上的亲缘关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面对近年来山区小城镇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及小城镇规划建设地位的日益攀升等,需进一步明确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总体规划层面深入研究防灾减灾规划。以松滋市南海镇总体规划案例为载体,在总体规划层面上,从科学选址、土地利用规划、道路系统规划、基础设施布局规划、防灾生活圈的规划以及GIS在规划中的应用等方面,针对如何提高城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使山区城镇安全、经济、生态、科学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泥鳅作为试验鱼,在测定甲胺磷对其96小时半致死浓度的基础上,在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之间设置五个浓度组,研究了甲胺磷和敌枯双各个浓度组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形成和核异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农药都能诱导泥鳅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和核异常率的提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微核细胞率与农药浓度呈正相关;但当浓度过高时,微核细胞率反而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总核异常率则总是随农药浓度的升高而提高。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农药浓度的升高,微核细胞率出现高峰的时间也提前。  相似文献   

14.
肌肉发育相关LncR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长发育性状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和/或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状,尽管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可分析基因组上全部基因,筛选出与某类性状关联的SNP,但很难综合评价某个基因对其确切的作用。寻找与生长发育相关的精准基因是育种研究的目标之一。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细胞增殖分化、个体发育、信号转导、干细胞维持、代谢等几乎所有重要生命活动中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及转录后水平等方面具有控制基因表达的作用,与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nt,且不表现出蛋白质编码潜能的RNAs,通过多种机制发挥生物学功能,参与染色质修饰、X染色体沉默以及基因组印记、转录干扰、转录激活、核内运输等多种重要调控过程,涉及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及转录后调控等多个层面。深入探讨LncRNA调控生肌因子进而调节肌肉发育分化的新路径,阐释哺乳动物生肌分子时间,寻找肌肉组织中与生长发育相关的新LncRNA分子,深入研究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LncRNA分子及其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阐明 LncRNA 在肌肉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是肌肉发育遗传育种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就LncRNA在哺乳动物肌肉生长发育、细胞生长、分化、增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两种农药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诱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以泥鳅作为试验鱼,在测定甲胺磷对其96小时半致死浓度的基础上,在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之间设置五个浓度组,研究了甲胺磷和敌枯双各个浓度组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形成和核异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农药都能诱导泥鳅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和核异常率的提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微核细胞率与农药浓度呈正相关;但当浓度过高时,微核细胞率反而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总核异常率则总是随农药浓度的升高而提高。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农药浓度的升高,微核细胞率出现高峰的时间也提前。  相似文献   

16.
克百威及其代谢产物对小鼠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克百威及其4种主要代谢物的细胞及遗传毒性,对每种受试物设立3个不同剂量组,微核试验以小鼠活体给药后分离骨髓淋巴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采用分离外周血细胞后受试物处理的方法进行。结果表明,克百威、呋喃酚在两种方法中均显示阴性结果,可认为无明显细胞及分子毒性;3-羟基呋喃丹和亚硝基呋喃丹均表现明显的细胞毒性,而3-酮基呋喃丹虽无明显微核效应,却可引起细胞强烈的DNA单链断裂,后3种化合物可能具有对机体的毒性,需要进一步确定其毒害机制。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经络是中医理论的基石,而腧穴又是经络线路上的关键节点部位,为中医针灸的实施位点。但是关于腧穴的结构基础与形态组成众说纷纭,未能科学阐明。远细胞(telocytes,TC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间质细胞,最新研究表明其可能是潜在的经络实质细胞,但腧穴处TCs的特征及其分布需要进一步阐明。【目的】分析腧穴和非穴皮肤结构差异,探究腧穴TCs的形态特征,解析TCs与其周围成分的结构联系,为中医针灸治疗的细胞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择5只成年健康湖羊为试验对象,采集百会(Du20)、曲池(LI11)、三阴交(Sp6)、膻中(Ren17)、承浆(Ren24)、耳尖(EP4)等腧穴以及背部和腹部非穴皮肤组织。使用蛋白标记物CD34和Vimentin标记TCs及其突起(telopodes,Tps)、TPS标记肥大细胞、PGP9.5标记神经、TSG101标记胞外囊泡。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分析皮肤腧穴和非穴处的结构和微细成分组成,并使用ImageJ和...  相似文献   

18.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能够引起植物芽休眠、叶子脱落和抑制细胞生长等生理作用的一种植物激素,也是能够提高植物抗逆能力的一种"非生物应激激素"。ABA是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重要信号分子,在应答植物非生物胁迫如干旱、高盐、低温等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综述了近10年关于外源ABA对植物抗逆响应机理的研究,系统地从种子萌发、幼苗生理生化、分子调控等层面开展论述,旨在为ABA在植物非生物胁迫中抗逆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并为非生物胁迫下的农作物育种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兔胚胎细胞核移植(NT)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电场强度100 V·mm-1,脉冲时间15μs,电脉冲3~4次的融合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融合前激活卵母细胞,分裂率和囊胚率显著高于融合后激活(P <0.05);当用8~16-细胞胚胎的卵裂球作供核时,卵裂率和囊胚率显著高于致密桑椹胚卵裂球为供核组;当重组胚在含3%发情牛血清(OCS)的TCM199中培养48 h后,转入含10% FCS的TCM199中继续培养,卵裂率和囊胚率显著高于一直在3% OCS或10% 胎犊血清(FCS)中培养的重组胚(P < 0.05)。将22枚2~4-细胞期重组胚移入同期发情的受体母兔输卵管内,34 d后产下NT仔兔1只。结果表明,电融合参数和供体胚胎的发育阶段以及受体卵母细胞的状态对NT效果有显著影响,在NT胚胎的不同发育阶段采用不同的血清种类和浓度可提高其胚胎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细胞焦亡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分子机制,收集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对小动物肿瘤现状、细胞焦亡、诱导细胞焦亡的蛋白家族和其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结果表明:1)细胞焦亡是由Gasdermins(GSDMs)家族蛋白所介导的可调节的细胞程序性死亡,GSDMs被蛋白酶水解激活,切割形成N端(具有成孔活性),在细胞膜上打孔,导致渗透性细胞裂解,从而将促炎分子释放到细胞外,引发炎症和免疫反应,对肿瘤微环境的调节有重要意义;2)细胞发生焦亡时会不断胀大破裂,释放细胞内容物,其产生的炎性环境可以招募细胞毒性T细胞(CD8+T)、巨噬细胞和NK细胞等免疫细胞杀死和吞噬肿瘤细胞,抑制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3)细胞焦亡将肿瘤免疫微环境激活为免疫刺激状态,使其由“冷”转“热”,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靶向治疗肿瘤疾病,降低患病宠物的死亡率。综上,诱导细胞焦亡和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细胞焦亡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为宠物临床提供一种前景广阔的新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