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强水土保持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土流失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 ,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特征。土地沙化、荒漠化、石漠化是土壤侵蚀毁坏土壤和土地资源的恶果。土壤本身即是巨大的蓄水库 ,土壤大量流失 ,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总贮水量均随之减少 ,造成农业干旱或洪涝灾害。水土保持是生态体系建设的主体工程 ,在西部开发中 ,应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和有关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律法规 ,确保开发中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当前水土保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抓住机遇 ,在实施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发展水土保持事业和学科 ,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显示水土保持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防治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部门不可推卸、责无旁贷的份内事。水土保持界的同志们一定要弄清楚水土保持的特殊性 ;要“充电” ,要以创新的劲头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已完成退耕面积 5 33万hm2 。当前应认真解决好成活率、树种、种苗与有关政策问题 ,以达到预期目的。为了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应处理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与综合治理的关系、与水的关系、与建设基本农田的关系以及与调整产业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统一认识理请思路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水土保持工作在新的发展机遇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的客观要求,结合当前水土保持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新时期水保持发展的思路。并对实施这个思路,在指导思路、当前重点、防治布局、综合治理措施、行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大开发必须把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 ,树立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思想。实施退耕还林(草 )政策应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现有天然次生林和草原 ;建议不征收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的公粮 ;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用以解决农民自身吃粮问题 ;植树种草要适地适树 ,并以灌草为主  相似文献   

6.
宁夏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夏是全国水资源最少的省 (区 ) ,平均年降水量为 30 5mm ,耕地占有水量为 990m3/hm2 ,人均水资源量为2 2 8m3。该区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 75 % ,水力侵蚀区的年土壤侵蚀模数为 10 0 0~ 10 0 0 0t/km2 。在当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要重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总结当前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新突破。要把科学调配和合理利用地表径流 ,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核心和治理措施优化配置的依据。千方百计提高小流域内已治理土地的产出率是发展小流域经济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合理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黄土高原地区特别是多沙粗沙区又是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及区域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区域治理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流域治理程度的评价,首先要以监测的数据为基础,而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如何,主要取决于站点的选取,目前用于生态环境的监测站点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的需求,针对监测站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布局与研究,力求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并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投资水平的前提条件下,根据用户需要,及时提供准确的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造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掠夺性经营方式或粗放型增长方式,阐述了点面结合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新思想、新作法,即解决工农业生产方面的掠夺性经营思想;排除小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障碍;封山育林(草);推广生态农业县建设经验,发展绿色生产基地,生产经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等。  相似文献   

9.
10.
西部大开发与四川水土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环境条件差的西部进行大开发并得到可持续发展 ,必须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点 ,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西部大开发为四川省的水土保持工作再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中国21世纪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 ,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按照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要求 ,2 1世纪水土保持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 2 1世纪水土保持的特点是内涵不断扩充 ,综合性日益突出 ,大量运用高新技术 ,产业进一步发展。建议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科技含量 ,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水土保持队伍 ,引进新的监测技术与管理手段 ,建立一批高水平的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工程和基地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总结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根据多年对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与治理的实践,结合近几年面上的调查结果,进一步提出了水土保持的指导思想;从8个方面总结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经验:关于综合治理、关于基本农田建设、关于植被建设、关于养殖业、关于经济林、关于水土保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特点和关于示范点的建设;阐明了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特点;指出了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简要地介绍了我国水土保持的概况,水土流失危害的多重性,治理的艰难性,水土流失治理要靠广大群众和加强法制建设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98-2008年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蓬勃兴起和水土保持新闻宣传工作大有作为的10年。这10年当中,我们成功地组织了几次大的新闻采访考察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精心策划发表(播出)了一批旨在烘托和营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舆论氛围的好作品;初步建立了一个较完备的水土保持宣传体系。与此同时,水土保持宣传还存在诸如认识程度不到位、投入力度不够大,社会主流媒体的参与程度不高,有震撼力的水土保持新闻宣传精品不多等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内要按照部领导的要求,着力抓好对水土保持性质、地位与作用,水土流失脆弱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危害,特别是开发建设工程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事件,以及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等方面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该对在水土保持规划中遇到的几个问题,结合水土保持规划工作实际和国外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水土保持规划要注意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平衡,水土保持效益分析是界定范围亟待进一步明确。水土保持工程标准应适当提高,水土保持规划要做好水土保持与江河治理之间的衔接,还有编制《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规划设计手册》、增加水土保持规划内容和规范水土保持规划图例等。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的有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放管服"改革深入持续推进的大形势下,水利部要求对各类开发区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制度。在对552个国家级开发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应该贯彻土石方自平衡、水生态保护、措施与自然生态协调、按区块确定防治目标等原则,探讨了区域评估报告中防治责任范围、防治目标、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及投资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参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栽培采用皆伐林木、清除根茬的整地方法,从栽培到收获的6年时间内需换床1次,参后地30~40年不能重复利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其防治要点是,参前控制人参种植地类、床长与走向及整地时间,栽培管理期主要控制作业道水土流失,参后地要及时造林种草。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落到实处谈了几点认识:一是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要合理可行,这是把方案落到实处的前提;二是主体工程初步设计中要有水土保持专章,这是把方案落到实处的基础;三是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日常监管,这是落实方案的关键;四是要进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这是把方案落到实处的最后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我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日趋繁重.为了保证水保方案编制的质量,国家实行了资质证书制度,并制定了方案审批、监督实施的具体办法,使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逐步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理.与此同时,由于开发建设项目工程类别多,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各异,以往遵循的水土保持各类标准和规范不适应新的情况,而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的技术规范还未颁布,在当前的水保方案编制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这些技术问题若解决不当势必影响水保方案的编制及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本文根据近几年编制各类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的实践,就有关问题与大家商讨,以期提高水保方案编制质量.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  相似文献   

20.
刘毅 《水土保持研究》2000,7(3):216-218
水土保持专项资金为龙南县的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管好水保专项资金为稀土矿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把好“四关”,是小流域综合治理顺利实施的保证,是示范基地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基础。增强水保生态环境建设活力,必须有良好的资金管理体制,必须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吸收资金,走开发性治理和社会办水保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