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热量指数表示北疆棉区棉花延迟型冷害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棉花试验的生育期、产量及旬气温资料,计算出棉花不同播期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热量指数,研究分析不同播期棉花产量、霜前花率与棉花不同生长阶段的热量指数之间的关系发现:1)随播种期推后,棉花生长前期热量指数明显增加,而棉花生长后期的热量指数则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2)现蕾—开花阶段的热量满足状况很好,热量指数稳定。3)分期播种的单产与棉花生长后期的热量指数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霜前花率也与棉花生长后期的热量指数关系密切,生长后期的热量指数变化对棉花品质的影响较产量更加敏感。4)以减产幅度为标准,在棉花开花期以前热量充足的情况下,后期生长热量指数低于64为一般延迟型冷害年指标,低于61.8为严重延迟型冷害年指标。5)以霜前花率为标准,在棉花开花期以前热量充足的情况下,后期生长热量指数低于 70.9 会出现一般冷害年,低于63.2,会出现严重冷害年。  相似文献   

2.
地膜植棉适期早播是夺取棉花丰收的主要条件之一。盲目早播,棉苗不易出土,棉苗出土后易遭受霜冻为害;过晚播种,棉花生育期缩短,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对兵团二二二团地区气象条件的分析,提出这个地区地膜植棉适期早播的最佳时期和棉花防霜抗冻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1产量问题:周年波动现象延续,面积减、单产降,总产减少 1.1面积减少从1999年我国棉花市场放开以来,棉花生产的"周年波动"现象十分突出.棉花价格、植棉面积两者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是"上年棉价高,下年面积增"或"上年棉价低,下年面积减",由此也往往造成"植棉面积增,棉花价格低"或"植棉面积减,棉花价格高".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促进剂对赣北移栽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叶面喷施6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对赣北移栽棉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出对棉花增产效果好的类型在赣北植棉区棉花生产上推广应用。【方法】在赣北育苗移栽植棉模式下,利用萘乙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芸苔素、复硝酚钠和胺鲜酯于棉花苗期(三叶期)、现蕾期、开花期和盛花期喷施,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细胞分裂素和复硝酚钠在棉花前中期对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且复硝酚钠表现盛花结铃期成铃速度快;胺鲜酯对棉花生长的促进作用前后期保持较好的态势,单株叶面积系数、单株鲜物质质量和干物质质量均最大;芸苔素在棉花受到不良环境的伤害后可增强棉株的抗逆能力,明显提高铃重和产量;萘乙酸虽然对棉花前中期生长发育影响小,但最终增产效果还较好;赤霉素对棉花后期生长不利,棉花表现个体小、铃重略降低;芸苔素+胺鲜酯不及各自单用效果好。【结论】6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在赣北育苗移栽植棉模式下,于棉花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和盛花期叶面喷施,对棉花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可提高籽棉产量2.43%~10.04%,建议棉花苗期和蕾期叶面喷施细胞分裂素或复硝酚钠,花铃期叶面喷施芸苔素或胺鲜酯。  相似文献   

5.
基于COSIM模型的新疆棉花延迟型冷害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新疆石河子和莎车两地的棉花试验资料,对棉花模型COSIM进行参数调试及有效性验证,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石河子和莎车两地的棉花生长发育过程及产量水平。利用COSIM模型45年连续模拟结果及2004年不同播种期的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12℃有效积温、开花期和子棉产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提出:棉花生育期≥12℃有效积温较多年平均的减少量和开花期较多年平均的推迟日数是定量评估新疆棉花延迟型冷害的指标。通过检验,延迟型冷害指标对严重气候减产年的拟合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诸多因素影响了棉花生产的发展,导致棉花产量降低,植棉效益下降。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的问题对产量影响较大: 1.盲目选种留种 有些棉农为了节省种子钱,自留棉种;有些棉农则贪图便宜,不到正规种子公司购买种子,在小商小贩手中购买。由于种子质量难以保证,抗虫和抗病能力降低,从而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徐寿尧  阎安  刘锦峰 《种子》2004,23(2):75-77
盐城是全国有名的植棉大市,常年植棉面积达20万hm2,产量达17万t,占全国总产的1/25.棉花是我市传统产业,也是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重要农产品.发展棉花生产是我市调优农业生产结构、做强农业的重要举措.棉种是棉花生产的基础,当前频发的棉种质量事故,影响了棉种生产、经营秩序,造成植棉者经济效益受损,影响社会稳定,严重威胁棉花生产.现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棉种市场的管理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植棉技术标准化是引领棉花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本文概述了植棉技术标准化国外研究内容和工作进展,国内植棉技术标准化的发展历程、标准的分类及功能以及初步形成的植棉技术标准化体系;展望了我国未来植棉技术标准化发展,提出了"国际化、系统化、常态化"发展之路,通过对现行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的新型标准体系,旨在为我国植棉技术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密、矮、早、膜、匀”栽培技术和宽膜滴灌植棉技术的不断完善,新疆棉花产量逐步提高。在地膜植棉中,边行与中行的差距一直表现突出,对提高滴灌棉产量及均衡增产影响很大。为尽量减小影响,我区对非机采播种机械进行了行距调整,边行向里调5cm,这样边行采光面较以往增加5cm。为了准确掌握在不同行距配置下,边、中行生长发育动态的差异性,我们对两种非机采行距和机采行距,三种行距配置的棉花进行边、中行差异性调查,为今后植棉过程选择适当的行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快乐植棉——中国棉花生产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喻树迅  张雷  冯文娟 《棉花学报》2015,27(3):283-290
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而棉花生产技术与装备的进步对棉花生产起到重大作用。本文系统论述了我国棉花生产的发展现状及实现快乐植棉的必备条件和制约因素,从政策资金支持、法律法规环境及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分析了实现快乐植棉所面临的有利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快乐植棉的措施建议,为我国棉花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种植面积、产量、进出口和消费等方面对全球及我国棉花种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指出我国虽然是世界棉花生产大国,但受水土资源约束、比较效益下降、农村劳动力缺乏、生产成本升高、政策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正呈下降趋势,棉花生产布局持续向新疆集中。市场环境的变化意味着风险的提升,为了优化我国三大棉区生产布局,实现国产棉花的高质量发展,围绕提升植棉质量这一中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强 《种子世界》2004,(10):50-50
近年来,夏季降水骤然增多,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有的棉田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减产。尤其对棉花中后期的影响最大,各植棉区应根据当地棉花的长势和降雨的持续长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争取在灾害之年丰产、增收。  相似文献   

13.
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四)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承泓良陆作楣4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前景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至今国内外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并不如玉米、水稻、高粱等作物那样普遍。在世界主要植棉国家中,只有印度种植的杂种棉面...  相似文献   

14.
地膜植棉增温、保墒、节水增产作用已被广大棉农所熟知。喷灌是节水农业技术中应用广,节水增产潜力大的有效技术。将这两项增产、节水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在我区对棉花的生态环境、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我师在90团9连利用外资发展起来的喷灌地膜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逐年提高,植棉高新技术推广迅速.尤其是滴灌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棉花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许多单位对有压滴灌技术在棉花栽培及管理中如何实施缺乏系统知识.职工乱开阀门现象较难杜绝.易造成棉花生长不平衡.节水与棉花增产幅度未达到预期效果.针对这一现象,八团引入自动化化控制系统,以便能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提高水的利用率.最终达到收益大于投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棉花是兵团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随着国内棉花市场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W TO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兵团棉花不可避免要受到国际上棉花低成本、高劳动生产率、高科技含量的冲击。与国际先进的植棉国家相比,兵团植棉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水平较低。大力推广机采棉技术是兵团棉花产业入世参与国际竞争、确保兵团棉花生产持续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就机采棉技术在兵团“推而不广,广而不兴”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1影响机采棉技术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1.1现有的棉花品种与机采棉技术不配套目前所采用的棉花品种存在结铃部位过于集…  相似文献   

17.
棉区历来实行棉粮套种、粮草(绿肥)间作种植制度。由于棉花、春粮、绿肥经济效益较低,影响了棉农植棉的积极性,造成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棉地土壤变僵变劣,棉田生态环境变差。草莓是新兴水果,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生长周期与春粮、绿肥作物基本一致。为提高棉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稳定棉田面积,从1985年开始,我们进行了棉花、草莓套种四年试验,现将试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疆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的商榷(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大力推广棉花高密度种植的实践中,为使产量水平再上新台阶,各植棉单位积极探索和不断总结、完善与其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棉花轻简化栽培关键技术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棉花轻简化栽培是指采用现代农业装备代替人工作业、减轻劳动强度,简化种植管理、减少田间作业次数,农机农艺融合,实现棉花生产轻便简捷、节本增效的耕作栽培方式和方法。本文对轻简化栽培内涵、关键技术内容和相关生理生态学机制进行了总结性评述。实现棉花生产的轻便简捷、节本增效,依赖于轻简化栽培的关键技术,包括精准播种或轻简育苗技术,经济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集中成铃技术等。单粒精播的壮苗机制在于棉花种子萌发出苗时,其弯钩形成关键基因HLS1与COP1和下胚轴伸长关键基因HY5与ARF2的差异表达;密植减免整枝机制在于密植引起棉株激素合成代谢相关基因差异表达,抑制了叶枝的生长;轻简栽培棉花的丰产稳产机制在于棉花产量构成、生物量和经济系数的适应性协同;依据适宜叶面积指数及其动态,适宜株高、节枝比和棉柴比等量化指标,可以有效塑造高光效群体,实现优化成铃和集中成铃与采收;轻简施肥的依据在于棉花对肥料N的吸收集中在开花后20 d以内,初花肥利用效率最高且主要分配到生殖器官;分区灌溉节水机制在于部分根区灌溉诱导地上部合成茉莉酸,茉莉酸又经韧皮部运至灌水侧根系,增强了该侧根系的吸水能力,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展望未来,应在深入研究轻简化植棉生理生态学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和优化种植制度,创新关键栽培技术,研制新的物质装备,促进农艺技术和物质装备高度融合,为轻简化植棉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推动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江苏沿海棉区的主产区主要集中于盐城和南通的部分县(市),此区常年植棉面积超过13.3万hm^2,皮棉产量正常年份保持在1125~1350kg/hm^2的水平。近几年,大面积棉花早衰已严重影响着该区棉花产量,一般可造成15%~20%的减产。因而,搞清该区棉花早衰的成因,对提高棉花产量、调动棉农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