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解决实际生产和技术问题的农林高层次专门人才是当前农林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农业大学的时代使命。为此,河南农业大学近几年来高度重视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工作,出台"十二五"期间"卓越500计划"的发展规划,指导和保障农林人才培养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质量化。通过构建农林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工程体系,重点实施"卓越500计划",建立10个"卓越500计划"培养基地,扎实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工作。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实践,学校完善了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系统、完整、具体、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的良好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卓越农林人才,取得了一批教学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2.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是我国农林类专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山西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策略,为提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培养高素质农林管理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背景及现实意义为基础,以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为例,构建了具有农林特色的机械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学生善于发现和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富有创新和创业能力,同时秉承"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学校精神,使学生具有"肯干、实干、能干"的"三干"品质。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农业大学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文章阐述了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对高校教学的要求,介绍了新疆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等教学改革措施。实施教学改革后,逐步构建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本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稳步提升。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疆农业大学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基于卓越的基本内涵,拔尖创新是卓越农林人才的应有之意。概念模型层面,卓越农林人才应具备三维结构要素:基于宏观农业科学体系的"T"型知识结构,知识社会背景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变中的三角式能力结构及全方位素质标准。实践探索层面,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实现培养进程分类化、教学过程贯通化、实践环节多样化、评价标准综合化。理论层面,卓越农林人才要实现拔尖创新型的培养目标,应建构跨学科协同、产学研合作及全要素整合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广东区域农林业发展需求及人才培养现状,研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及其质量评价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其动力基础来源于产学研各方的内在发展需求,以及科技、产业和市场等环境压力.主体的协同和信息的反馈,推动人才培养的互动协同.多元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检验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合理性与有效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为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而推行的一项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复合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采用"3+X+Y"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过程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导师制、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方式改革、国际化视野培养等方面开展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为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战略,结合教学实践过程,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模式(包括培养内容、培养目标、具体实施细则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省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力量,协同平台资源、协同创新团队和企业精英骨干、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和企业研发任务,探索构建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从建立基于人—职匹配的学生选拔制、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全程双导师制、改革教学方法和建立以"积极学习、追求卓越"为内在动力的学业评价制度共六个方面详细阐述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运行。  相似文献   

10.
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之后,高校就开始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积极改进和调整,把重点和核心放在培育创新型人才方面,努力提升农林人才质量,把实践技能的培育作为抓手。而要培育人才的实践能力,需要积极依托校内外实习来实现,其中校外实习备受关注。为了推动校外实习的全面发展,奠定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基础,要将着眼点放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上,扩大实践能力的发展锻炼平台。  相似文献   

11.
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承担农业领域的科研与智力支撑,而与我国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教育相适应的培养模式仍在探索与构建中。以探索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主线,通过美国STEM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与我国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教育的对比,发现我国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宽厚的知识维度、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机制中缺少非正式教育的外延学习。通过对相应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培养机制的改进,提出:"四大课程模块,柔性课程体系""开设研讨课程,创新科研训练""推行外延学习,拓展第二课堂""构建导师团队,贯通联合培养"的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连续培养机制才能得以实施,从学习进阶理论和教育生态链理论探讨了连续培养机制的理论支撑,结合湖南农业大学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践,详细介绍了卓越农林人才连续培养的运行模式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3.
提高具有农科背景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农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南京农业大学根据卓越农林人才内涵,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特色,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改革。在人才分类培养理念指导下,制订了适应学科和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完善了分类培养的课程体系,革新了人才分类培养的过程,建设了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经多个涉农专业的改革实践,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关于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的任务,并结合淮阴工学院所处江苏省苏北地区的特点,淮阴工学院农学、园艺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培养目标的调整、培养方案的优化以及"全方位、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进行了四年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加强"2011计划"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协同,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对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湖南农业大学依托协同创新中心的学科资源、人才资源和项目资源,在学生分类选拔培养、双导师制、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学业评价、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条件保障,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贯彻落实"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关于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任务,并结合北京农学院"3+1"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北京农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培养目标的调整、培养方案的提升以及课程结构和体系的优化、双导师制的推行、远程教育平台的搭建、"涉农企业深度培养"模式的构建、"六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固、考评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对卓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保障,"卓越农林人才计划"也是卓越人才计划培养的中心目标,培养一大批有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责任感、有献身国家农林事业志向、有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一直以来都被誉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这使得拥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高等院校必须要深化教育课程的改革,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发展对农林卓越人才的需要。本文以百色学院为例,将重点对新时代国家注重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背景之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背景下,对农林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林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分析,提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需要多途径、多主体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由此进一步探讨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协同培养机制的建立,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培养优秀的卓越农林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培养创新应用型森林工程专业的卓越农林人才,必须构建合理的教学实践体系。笔者通过对森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分析目前森林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实践教学的创新和突破。根据森林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期通过践行完善后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农林人才。  相似文献   

20.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保障。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点。打造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是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重要途径。南京农业大学在优化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拓展线上线下与校内外资源、严抓教学质量与学习评价、完善制度与经费保障,多举措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等方面积极探索,切实推进"金课"建设,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打造一流农科本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