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远洪 《绿色科技》2021,(1):147-148
为进行马尾松林套种任豆研究,提高林分质量,对上杭县才溪镇周边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分进行了套种试验.结果表明:任豆任豆的保存率、胸径生长、树高生长、冠幅生长差异极显著,其中林分郁闭度0.3~0.4套种生长效果最好,林分郁闭度0.4~0.5套种生长效果次之.在上杭县城镇周边郁闭度0.5以下的马尾松林分可大力推广种植任豆,提升...  相似文献   

2.
对11年生飞播马尾松林进行综合抚育间伐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的间伐强度和次数均产生不同的效果。胸径生长以间伐强度大和2次间伐为好;树干形质以间伐强度小为好;间伐对树高、冠幅、林木分化等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森林经营水平的提高,营林中定量间伐技术愈来愈得到重视,也很容易为林业生产者所接受。人工造林达到郁闭后,林分之间便会出现强烈的分化现象,而且密度越大,分化越强烈,需要进行合理间伐,调节林分密度,促进林分速生丰产。但以多大的强度来进行间伐,很多地方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只是凭林业工人的生产经验,盲目性大,因此有必要找出一个可供生产者参考的统一标准。这里就马尾松人工林定量间伐的标准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阔叶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闽粤栲、杜英、火力楠、格氏栲及米槠等阔叶树,经8年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种能明显提高阔叶树种造林成活率和阔叶树生长量,套种不同阔叶树其生长差异较大,表现为:闽粤栲>杜英>火力楠>格氏栲>米槠。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还有较好的改良地力效果,因此,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是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5.
根据定位观测数据,对马尾松人工中龄林间伐前后的养分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间伐,林木各器官的养分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林分养分的积累量,随着林分生物量的变化而变化.间伐以前,主要营养元素在树冠生物量中积压最多.间伐以后,主要营养元素在树干生物量中积累最多。说明间伐可以增加树干的干物质积累,对提高林木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林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多模型选优法,确定了马尾松单木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的生物量预测模型,编制了二元生物量表.同时提出了马尾松林分生物量的预测方法和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林分直径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西泽正久三参数法、最大似然法和百分比率法对Weibull分布三参数分别求解,辅以正态分布,采用Gompertz曲线方程式对林分直径分布模型加以研究,在通过X^2检验后,分别建立了马尾松林分直径Weibull分布三能数回收模型,依据偏度和峭度,结合马尾松林分规律,对林分直径结构和分布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9.
对马尾松人工纯林进行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开展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下套种红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分林冠下套种红锥其造林成活率较高,造林成活率达90%~94%,而不同处理间造林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套种红锥生长的影响差异极显著,而中度抚育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5~0.6对套种的红锥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是我区重要造林用材树种之一,用途大,适应性广,造林容易.解放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营造了大面积的马尾松人工林,约占全区有林面积的50%以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巩固造林成果,提高成林的速生丰产和利用.近几年来,部分国营林场开始进行了成林抚育间伐工作,生产了部分小径材支援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11.
<正> 马尾松是贵州省飞播造林的主要树种。由于飞播造林具有绿化速度快,成本低,集中成片的特点,目前仍不失为迅速绿化荒山,建立森林后备资源的有力措施之一。飞播马尾松林的林分特点,生长过程有别于天然更新和人工造林形成的林分。为了使大面积的飞播马尾松林正常生长,保证成材,提高生产率,研究其生长特点,制定相应的经营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调查研究是在贵州省独山县城关区、惠水县三都区等播区进行的,立地条件分别为下等和中等。  相似文献   

12.
套种对马尾松林分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马尾松套种和马尾松纯林的林分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分经套种后,林分平均树高和胸径等生长指标均有所增长,土壤容重减少,土壤孔隙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尤其是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但土壤全P和全K含量差异不明显。马尾松林分经套种后,其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78%、14.32%和25.62%,说明林地土壤中的N、P、K受到活化和积累。总的来说,马尾松林分套种模式是一种既能改良地力,又能促进林木生长,值得推广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巧珍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3):47-49,58
在马尾松成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应用物种多样性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指数等指标测定针阔混交异龄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比较的结果表明,马尾松×苦槠混交异龄林林下物种丰富度指数为最大,马尾松×闽粤栲混交异龄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最大。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将为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的混交模式的选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该项试验研究1971年立题,1972年开始实施,即1972年第1次间伐(透光伐),1977年第2次间伐,1986年结束。历经14年的连续、定点、定期观测,获得了连续、系统、完整的材料,并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微机处理。从研究结果看,在当地的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下,透光伐区的最终经济效益最好,试验全期其纯利润达2599.9元/hm~2,投入效益率149.7%,产出效益率26.9%,利润总额比率130.2%,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各试验区之首。疏伐Ⅲ区上述各项经济指标均属末位。  相似文献   

15.
16.
在水土流失区的马尾松林内纵向带状劈杂并适当间伐后套种木荷、枫香、山乌桕、油茶等4种乡土阔叶树,林中空地播种胡枝子、宽叶雀稗,5 a后套种树种的平均保存率89.7%、平均胸径3.34 cm、平均树高3.74 cm。套种的枫香表现最好,其次是木荷。油茶作为经济树种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套种形成的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及土壤自然含水率高于马尾松纯林,同时可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增加土壤肥力,改变森林小气候,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明显提升水土保持效应。  相似文献   

17.
在13年生马尾松林分中,通过间伐,在林下套种鹿角栲、格氏栲和苦槠等3种珍贵阔叶树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选择上层林马尾松保留密度为主处理,分别设0(裸地)、600、900、1125株·hm-24个水平;副处理为鹿角栲、格氏栲和苦槠3种栲属树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鹿角栲、格氏栲、苦槠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较高,生长速度较快;保留的马尾松生长量得到提高,有利于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上层林密度控制在900~1125株·hm-2为宜。异龄复层林枯枝落叶量大,同时可以改善林分小气候,有利于早期较耐荫鹿角栲、格氏栲、苦槠树的生长,促进枯枝落叶的分解,改善土壤肥力。表明马尾松林下套种栲属阔叶树种是一条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保护和发展中亚热带珍贵阔叶树种,同时提高生态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马尾松林下套种福建柏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可以在马尾松成熟林林下套种,在套种前需对马尾松进行抚育间伐,保留适当的密度;马尾松间伐后保留密度对套种的福建柏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保留密度300株/hm~2的福建柏生长最好,平均胸径4.2cm,平均树高3.9m,胸径、树高生长量的大小顺序为300株/hm~2﹥600株/hm~2﹥900株/hm~2;在相同保留密度下,不同坡位对福建柏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窝部林下套种福建柏生长效果最好,平均胸径4.2cm,平均树高4.2m,福建柏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生长大小依次是窝部﹥中部﹥上部。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林抚育间伐计算机决策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马尾松单木生长量模型,运用动态模拟方法,以Windows98为操作平台,以VisualC++为开发工具,研制了马尾松林抚育间伐的计算机决策系统.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分别以林分最大蓄积量、最大生物量或最大货币收益为经营目标,求解在各种间伐体制下各龄阶的最适经营密度.模拟结果表明适时间伐明显促进了林分的生长,且立地质量越好,间伐所产生效益越显著.  相似文献   

20.
肉桂是樟科的亚热带常绿植物 ,其全身是宝 ,根、枝、皮、花、果均可入药 ;叶可提取桂油 ,是现代医药、化工与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而且肉桂具有生长快、周期短、效益高、用途广的优良特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肉桂的需求日益增加 ,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 ,漳州市已把发展肉桂作为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振兴山区经济的重点项目之一。由于福建肉桂造林成活率低 ,严重限制肉桂人工造林的发展 ,再加上近几年闽南地区大力开展山地综合开发 ,在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宜林地都已开发种植了速生丰产用材林、果树林和竹林 ,肉桂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