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紫花山柰无菌苗的芽基部为外植体,对芽基部进行继代增殖、丛生芽诱导以及生根培养基的筛选,建立了紫花山柰无菌苗芽基部的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紫花山柰无菌苗芽基部继代增殖比较合适的培养基为MS+6-BA 8~12 mg/L+NAA 0~0.1 mg/L+椰汁10%+白砂糖30 g/L+卡拉胶粉10 g/L,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8 mg/L+NAA 0.1 mg/L+椰汁10%+白砂糖30 g/L+卡拉胶粉10 g/L;丛生芽诱导较合适的培养基为MS+6-BA 3~5 mg/L+NAA 0.05~0.1 mg/L+椰汁10%+白砂糖30 g/L+卡拉胶粉10 g/L,最佳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 mg/L+NAA 0.05 mg/L+椰汁10%+白砂糖30 g/L+卡拉胶粉10 g/L;生根较佳的培养基为MS+NAA0.1 mg/L+香蕉泥10~15%+活性炭0.5~1.0 g/L+白砂糖30 g/L+卡拉胶粉9.5 g/L。  相似文献   

2.
以小花山柰无菌苗的芽基部为外植体,对芽基部进行继代增殖、丛生芽诱导以及生根培养基的筛选,建立了小花山柰无菌苗芽基部的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小花山柰无菌苗芽基部继代增殖比较合适的培养基为MS+6-BA 8.0~10.0 mg/L+NAA 0~0.10 mg/L+椰汁10%+白砂糖30 g/L+卡拉胶粉10 g/L,最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8.0 mg/L+椰汁10%+白砂糖30 g/L+卡拉胶粉10 g/L;丛生芽诱导比较合适的培养基为MS+6-BA 3.0~5.0 mg/L+NAA 0.05~0.10 mg/L+椰汁10%+白砂糖30 g/L+卡拉胶粉10 g/L,最佳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05 mg/L+椰汁10%+白砂糖30 g/L+卡拉胶粉10 g/L;生根最佳的培养基为MS+NAA 0.10 mg/L+香蕉泥15%+活性炭1 g/L+白沙糖30 g/L+卡拉胶粉9.5 g/L。  相似文献   

3.
以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为外植体,对根茎芽基部进行初代诱导、继代增殖、生根壮苗培养,并对其组培苗移栽基质进行筛选,建立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根茎芽基部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10 mg/L+3%蔗糖+卡拉胶粉10.0 g/L+10%椰汁;继代增殖比较合适的培养基为MS+6-BA 3.0~8.0 mg/L+NAA 0.10 mg/L+3%蔗糖+卡拉胶粉10.0 g/L+10%椰汁;生根最佳的培养基为MS+NAA 0.10 mg/L+3%蔗糖+卡拉胶粉10.0 g/L+10%香蕉泥+活性碳1.0 g/L;组培苗移栽合适的基质为进口泥炭、红壤和腐叶土的混合基质或纯进口泥炭。  相似文献   

4.
以土田七的幼嫩根茎为外植体,通过对其芽启动诱导、继代增殖及生根诱导培养基的筛选,建立了土田七幼嫩根茎的离体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土田七幼嫩根茎的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0.10 mg/L+3%蔗糖+卡拉胶粉9.5 g/L+10%椰汁;继代增殖最佳的培养基为MS+6-BA 5.0 mg/L+NAA 0.10 mg/L+3%蔗糖+卡拉胶粉9.5 g/L+10%椰汁;生根最佳的培养基为MS+NAA 0.10 mg/L+3%蔗糖+卡拉胶粉9.5 g/L+10%香蕉泥+活性碳1.0 g/L;组培苗移栽较合适的基质为进口泥炭∶红壤∶腐叶土混合的基质。  相似文献   

5.
将带芽的唐菖蒲子球茎切块接种在附加2,4-D 3.0 mg/L的MS基本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的发生.愈伤组织转至MS+6-BA 0.5 mg/L+NAA 0.1 mg/L诱导芽的分化.丛生芽继代增殖在MS+6-BA 0.5 mg/L+NAA 0.1mg/L上,增殖系数最高.生根培养以1/2 MS+NAA 0.1 mg/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瓷玫瑰刚萌动的嫩芽作为外植体,采用从腋芽→丛生芽→完整植株的繁殖途径进行繁殖。实验结果表明:在MS+6-BA1.0mg/L+NAA0.1mg/L+Vc150mg/L+蔗糖30g/L的培养基上培养可诱导其腋芽萌发,新芽接种于MS附加6-BA3.0mg/L+NAA0.3mg/L+蔗糖30g/L的培养基上培养20d后,可诱导形成丛生芽,丛生芽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每25d可增殖6倍。把丛生芽接种于1/2MS+NAA2.0mg/L+IBA0.5mg/L+蔗糖30g/L培养基上培养,2周以后可诱导形成完整的根系,小植株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瓷玫瑰刚萌动的嫩芽作为外植体,采用从腋芽→丛生芽→完整植株的繁殖途径进行繁殖.实验结果表明:在MS+6-BA1.0mg/L+NAA0.1mg/L+Vc150mg/L+蔗糖30g/L的培养基上培养可诱导其腋芽萌发,新芽接种于MS附加6-BA3.0mg/L+NAA0.3mg/L+蔗糖30g/L的培养基上培养20d后,可诱导形成丛生芽,丛生芽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每25d可增殖6倍.把丛生芽接种于1/2MS+NAA2.0mg/L+IBA0.5mg/L+蔗糖30g/L培养基上培养,2周以后可诱导形成完整的根系,小植株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兴仁金线莲丛生芽诱导增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晓青  蒙秋伊  查兰松  张志勇  卢加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31-11232,11260
[目的]筛选兴仁金线莲丛生芽的诱导和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方法]用野生兴仁金线莲植株茎段作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诱导丛生芽,筛选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MS是兴仁金线莲快繁最佳基本培养基;2.0~3.0 mg/L的6-BA有利于丛生芽的诱导;1.0 mg/L 6-BA+0.1 mg/L NAA有利于芽的生长;最佳蔗糖浓度为25 g/L。[结论]MS+2 mg/L 6-BA+0.2 mg/L NAA+25 g/L蔗糖为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9.
太子参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子参冬芽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2MS+NAA0.1mg/L+6-BA2.0~3.0mg/L能诱导太子参越冬芽的顶芽和腋芽生长;1/2MS+NAA0.2mg/L+6-BA1.0mg/L适宜诱导丛生芽生长;1/2MS+NAA0.2mg/L+6-BA1.5mg/L适宜太子参组培苗增殖继代培养;MS基本培养基适宜太子参壮苗生根。  相似文献   

10.
以红果萝芙木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再生条件。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05 mg/L IBA;继代增殖、壮苗培养基分别为MS+0.3~0.5 mg/L 6-BA+0.02 mg/L IBA、MS+0.1~0.2 mg/L6-BA+0.01 mg/L IBA;根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0.5 mg/L NAA+0.2 mg/L IBA。  相似文献   

11.
海南龙血树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南龙血树顶芽或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6-BA3.0~5.0 mg/L和NAA 0.2、0.5 mg/L)进行不定芽诱导;以MS、改良MS(增加N、P、K 3种元素)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6-BA3.0 mg/L、NAA 0.2 mg/L进行丛生芽增殖培养;采用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NAA 0.5 mg/LI、BA 0~1.0mg/L进行生根培养。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是MS+6-BA 3.0 mg/L+NAA 0.2 mg/L;丛生芽适宜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3.0 mg/L+NAA 0.2 mg/L,增殖系数为3.8;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IBA0.4~0.6 mg/L,生根率100.0%。将生根苗移栽至混合基质(60%塘泥+40%河沙)中,约1周后可萌生新根,移栽成活率达90.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甘蔗芽库基本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田间甘蔗芽库与其种群更新间的关系提供参考与依据。选取23个常见甘蔗栽培品种,调查其第一年宿根的芽库形态及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参与调查的23个品种的芽形态之间有显著差异,芽数量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高位芽的数量上,但低位芽数量的差异不明显。不同甘蔗品种间芽库存在形态及数量上的差异,可作为不同品种种群动态变化预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木薯良种GR891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方法】以越冬木薯种茎及其新长嫩茎的腋芽或顶芽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消毒时间、6-BA和NAA浓度对木薯不定芽诱导或增殖、生根的影响。【结果】以带顶芽或腋芽的木薯幼嫩茎段作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培养比较适宜;接种前采用0.1%升汞消毒10~15min,不定芽和愈伤组织诱导率均最高,分别为57.1%和61.9%。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以MS+0.5mg/L6-BA最佳,不定芽诱导率最高(72.2%),芽生长较好;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以MS+0.5~1.0mg/L6-BA为宜,其增殖倍数达3.0倍,并形成健壮的丛生芽;生根培养基以MS+0.3~1.5NAAmg/L最佳,生根率可达90.0%以上。将生根苗移栽至混合基质(60%塘泥+40%河沙)中,约1周后可萌生新根,移栽成活率达95.0%以上。【结论】在MS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6-BA,有利于不定芽的诱导和增殖;6-BA和NAA配合使用均不利于不定芽的诱导和增殖;不定芽的诱导和生长无需添加外源NAA。0.9mg/LNAA对木薯不定芽生根效果较好,而6-BA对不定芽生根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橡胶籽苗芽接苗生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橡胶籽苗芽接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基础试验,对该技术进行了初步的验证工作,同时也添加了部分新的试验内容。试验结果表明:气候、芽条茎粗等因素影响籽苗芽接苗的成活;橡胶籽苗袋苗比裸根苗的成活率高,但操作比较麻烦,待进一步改进后,将显著提高橡胶籽苗芽接苗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腊梅花芽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酒花的新根茎芽,产生于上年根茎芽的腋芽。所以从腋芽长成新根茎芽,再发育成年苗,要经历三个生长季,有三次分化高峰,分别在当年的春季和秋季,以及形成年出的春季,每次分化可形成10个节位左右。由营养苗端转化为生殖苗端时,生殖苗端伸长,原套层数增加,形成花序生长锥,可自下而上分化具有15~20个节的花序轴,每一节上均要经历外苞形成期,内苞形成期、花被形成期和雌蕊形成期。年苗顶芽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不同茎的粗度、其内部结构,包括节数,分化程度、侧芽的大小均有差異。  相似文献   

17.
甘蔗不同芽位腋芽内源激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蔗不同芽位腋芽内的内源激素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不同芽位间 ,内源激素呈有规律变化。 IAA呈“U”型曲线变化 ,CTK、GA1+3含量随芽位下降而降低 ,ABA含量则随芽位下降而升高。芽位间各内源激素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牡丹花芽的形态发生及其生命周期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花芽是一个混合芽。它的形成和分化是由腋芽原基开始,历时三个年周期大约25个月的发育结束其生命周期。在三年发育过程中,顺序形成腋芽原始体,花原基和种子及果实。在器管建造过程中可以区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大的阶段。由叶原基产生结束到苞片原基开始产生为其质变的临界点。如果此时的营养条件和成花激素都是合适的。腋芽原基就会继续发育而成混合芽。否则,发育就终止在叶原基形成阶段,只能形成叶芽。任何一年的处在第二个年周期的混合芽都要产生子一代芽的原始体。子一代芽又在它的第二个周期中产生子二代芽的原始体,一代接一代,依次类推的发育下去。利用花芽形成的规律可以解决牡丹栽培上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花惠兰(Cymbidium hybridum)属兰科(Orchidaceae)兰属(Cymbidium)植物,其品种类型繁多,花大色艳、花期长、观赏价值高。大花蕙兰的萌发主要受温度控制,本试验通过对"星语"、"英雄"、"织女"、"香蕉船"、"牛郎"等大花蕙兰优良品种2年生苗新芽萌发时的日温进行控制,以确定其萌发时的最适日温。结果表明:当处理温度由23~25℃升到26~27℃,"星语"、"织女"新芽直径增粗量显著增加,"牛郎"无显著变化,"香蕉船"、"英雄"则显著降低;所有品种新芽生长量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极显著增加;除"英雄"外,所有品种的新萌发芽数也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极显著增加;但在28~29℃时,一些品种发生病害或徒长,从而影响其花芽分化;因此,对于"星语"、"织女"、"香蕉船"、"牛郎"等品种,26~27℃是较适宜新芽萌发的日温;"英雄"最适宜新芽萌发日温为23~25℃。  相似文献   

20.
对枸树的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进行了研究。初代培养用腋芽、顶芽作为外植体,在灭菌前用半胱氨酸处理10min,以防止褐变。培养出以芽丛为主,以茎段为辅的无性繁殖系。其培养基为MS BA1.0mg/L NAA0.1mg/L。继代培养时采用芽丛和茎段进行增殖,其培养基为MS BA0.5mg/L。在培养基中增加蔗糖的用量和降低光照,可以减轻玻璃化现象。继代苗可以生根,其培养基为1/2MS IBA0.5mg/L,但生根的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