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满足粤北地区对不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优良品系的需求,选育适应干旱条 件的杉木家系,试验选择了当前在生产上应用较广的28 个杉木家系,进行PEG6000 模拟水分胁迫处 理。结果显示,不同家系、不同处理间的含水率和SOD 酶活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家系604、742、 763、779 等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有较高的SOD、POD 和CAT 酶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水率和SOD、 POD、CAT 3 个酶活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特征。采用隶属函数值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家系779、604、 742、770 和763 位列前五,为抗旱性较好的一批家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处理下文冠果苗期生理生化变化情况,以文冠果一年生盆栽幼苗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称重法控制浇水量,设计了4种不同的土壤含水量处理,比较了各胁迫处理下文冠果苗期叶片中SOD、POD、CAT3种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照处理下文冠果叶片中的几种酶活性相对比较稳定,而轻度胁迫下几种酶活变化较对照明显,重度胁迫下,SOD、POD的酶活明显增加,CAT的酶活明显降低。由此可知,在干旱胁迫下,植株可以通过调整自身保护酶的活性来降低伤害,表现出了抗旱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干旱胁迫对光叶珙桐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相关物质的影响,以探究光叶珙桐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设置对照组、5%、10%、15%、20%PEG-6000梯度浓度对3年生光叶珙桐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提取叶片中RWC、SOD、POD和CAT和MDA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光叶珙桐幼苗遭受干旱胁迫程度加剧与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中RWC急剧减少,SOD、POD与CAT酶活均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2)SOD变化不显著,在光叶珙桐抗旱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最小;而POD活性和CAT活性均变化明显,二者协同作用,在不同程度的胁迫下分别起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以降低自由基对植株造成伤害;(3)POD活性在24h轻度胁迫处理下高出CK组409.14%,CAT在重度胁迫处理下高出CK组191.49%,二者在严重胁迫(20%PEG)处理下又降至接近CK组水平,说明POD在轻度胁迫时POD发挥其保护作用,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CAT发挥着保护膜脂的主要作用,在严重胁迫下二者活性均降低;(4)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在干旱胁迫初期,在保护酶协同作用下减少了MDA的生成,在严重胁迫处理时含量积累升高到CK组含量的29.86%,表明随胁迫程度的加剧保护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光叶珙桐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水因子成为光叶珙桐生长的主要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盆栽芒为材料,进行了持续25 d的干旱胁迫处理,同时以正常浇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芒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处理下,芒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MDA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在处理过程中增长相对比较平缓,相对电导率、MDA在处理结束时分别增长了0.78和1.12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SOD、POD增长高峰出现在胁迫处理第15天,CAT增长高峰则出现在第10天。  相似文献   

5.
喷施壳聚糖对核桃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核桃枝条短期低温胁迫研究,探讨低温胁迫条件下核桃枝条内的生化代谢过程与树体抗冻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离体香玲核桃枝条以—2、0、4℃低温处理,并在处理后不同时间测定相关酶活性与抗冻蛋白含量,分析低温胁迫后树体抗冻相关酶活性和蛋白含量。研究结果发现,在—24℃的低温胁迫均能够显著提高核桃枝条内SOD、CAT、POD酶的活性,同时脯氨酸的含量在04℃的低温胁迫均能够显著提高核桃枝条内SOD、CAT、POD酶的活性,同时脯氨酸的含量在04℃的低温胁迫下也有显著增加。说明SOD、CAT、POD和脯氨酸参与了核桃树体的抗冻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持续干旱对不同家系马尾松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初步揭示马尾松的抗旱机制及抗旱遗传效应,比较不同家系的抗旱能力,为马尾松抗旱优良家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来自广西和贵州的2年生马尾松家系(GX01、GX02和GZ01)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温室土培盆栽模拟干旱环境,研究持续干旱胁迫对马尾松幼苗生长、渗透调节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3个家系马尾松的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各家系在胁迫0~10天存在显著差异(P0.05);POD活性亦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家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MDA含量变化中GX01呈先升后降趋势,GX02和GZ01呈先降后升趋势,各家系在胁迫5~20天以及第30天存在显著差异(P0.05);脯氨酸含量变化中GZ01呈持续上升趋势,GX02和GX01呈先升后降又再升高的趋势,各家系在胁迫20~30天存在显著差异(P0.05)。连续干旱限制马尾松苗期的生长,3个家系马尾松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以及干物质积累均受到抑制,家系间的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干物质积累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连续干旱导致GX01和GX02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GZ01亦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隶属函数分析得出3个马尾松家系幼苗抗旱性GX01GX02GZ01;灰色关联分析发现,根冠比、苗高与抗旱性关联度最大,其次为MDA和脯氨酸含量,可作为评价抗旱性的主要指标。【结论】马尾松幼苗在轻度干旱胁迫下通过增加保护酶活性抵御干旱;在中、重度干旱胁迫下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抵御干旱逆境伤害;极重度干旱胁迫下,保护酶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膜质过氧化伤害严重。干旱胁迫下,马尾松幼苗通过增加地下部分生长、减少地上部分生长以适应干旱逆境。马尾松抗旱性受遗传因素控制,不同家系间抗旱性的差异可能与其不同地理环境长期驯化所形成的遗传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对榆树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应县盐碱地上3年生榆树为研究对象,调查其1个生长期内的地径、树高,并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分析其差异性,研究盐胁迫对榆树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地榆树生长较慢;3月份至10月份盐胁迫条件下,榆树叶片中SOD,POD,CAT酶活性均有提高;SOD,CAT均为先上升后下降,7月份达最高,分别为186.562 U/g,53.350 mg/g;POD酶活性变化不明显。SOD,POD和CAT 3种抗氧化酶可以提高榆树的耐盐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下刺槐无性系保护酶活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4个刺槐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保护酶类的活性差异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持续的干旱胁迫,刺槐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不同的刺槐无性系具有不同的适应途径。W1和L1是依靠SOD,CAT,POD3种保护酶共同协调作用,而L59,L78依靠SOD和CAT2种保护酶共同作用。不同无性系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不同,W1和L1较敏感,L78和L59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土壤水分处理真桦苗木,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组叶片MDA含量始终高于对照,3周时重度干旱组MDA含量达到对照的2.1倍;轻度胁迫处理组,真桦叶片内SOD和CAT活性升高;中度和重度胁迫处理组,...  相似文献   

10.
盐旱交叉胁迫对皂角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一年生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干旱和盐分交叉胁迫对其膜质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旱交叉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相同的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SOD、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分析认为皂角幼苗在盐旱交叉胁迫下表现出交叉适应性,适度的干旱胁迫可增加皂角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1.
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干旱胁迫条件下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保护酶(SOD、POD、CAT)活性、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质膜透性和叶片含水量进行测定,研究豫楸1号不同砧木嫁接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保护酶活性(SOD、POD、cAT)随干旱胁迫增加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金丝楸砧木嫁接苗的保护酶值比其他3种砧木嫁接苗均大,且其与梓砧嫁接苗的SOD值呈显著差异(P<0.05);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的Pro含量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和质膜透性持续增大,二者之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叶片相对含水量均随胁迫的加强而下降.运用综合隶属函数法评判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抗旱性大小顺序为:金丝楸砧木嫁接苗>自砧嫁接苗>梓树砧木嫁接苗>灰楸砧木嫁接苗,其中金丝楸砧木嫁接苗与其他3种砧木嫁接苗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2.
笔者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自然干旱胁迫对丽豆、野皂荚、连翘3种灌木叶片形态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保护酶活性来看,野皂荚抗旱能力较强,干旱胁迫28 d时出现受害症状,SOD,POD增幅明显;丽豆抗旱能力次之,干旱胁迫21 d时出现胁迫症状,SOD,POD增幅仅次于野皂荚;连翘抗旱能力较差,干旱胁迫14 d时出现胁迫症状,SOD,POD增幅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综合评价杉木无性系抗旱性,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不同杉木无性系抗旱性指标测定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杉木无性系抗旱性选择的递阶层次结构,对杉木无性系抗旱性进行了定量筛选.结果表明,不同参试杉木无性系抗旱性强弱的综合排序为:115号>268号>197号>29号>277号>32号,其中以115号无性系抗旱性最强,可以在干旱林地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以油橄榄幼苗为材料,在旱棚盆栽条件下进行苗期干旱胁迫试验。对株高、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后,株高、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及SOD含量无明显变化;可溶性糖、CAT、MDA、POD含量逐渐升高。研究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油橄榄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工控水的方法,对不同柚木无性系苗进行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分别在处理前和处理后取叶样进行游离脯氨酸(F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相对电导率(EC)的测定,分析了干旱胁迫后柚木无性系生理的响应,对不同柚木无性系的抗旱性进行了评价与选择。结果显示:除了相对电导率在重度干旱处理后柚木无性系间没有显著差异外,不同柚木无性系3个生理指标在干旱胁迫后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干旱胁迫后,柚木无性系游离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呈上升趋势,相对电导率无增加或少量增加;柚木无性系通过增加游离脯氨酸和SOD活性来调节提高自身的抗旱性,初步评价抗旱性强的柚木无性系有7544、Z408、7137、7114、7509、7531和7219。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绿竹容器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模拟干旱环境下水分亏缺对绿竹容器苗主要营养器官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绿竹规模化育苗栽培制定适宜的经营管理及节水灌溉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绿竹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苗控水方式,测定分析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绿竹叶片及根系抗氧化酶、膜脂渗透性、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重,绿竹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下降,各处理间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复水后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升高,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达到差异显著(P0.05),但类胡萝卜素差异不显著(P0.05);干旱胁迫下,根系活力呈明显下降趋势,中度干旱胁迫(MS)和重度干旱胁迫(SS)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CK)下降14.35%、33.31%,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复水后,根系活力均明显升高,分别达到了CK处理根系活力的96.75%、73.84%;干旱胁迫下,根系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在复水后均呈现一定下降趋势,表现为中度干旱胁迫后复水(MS-CK)降低程度高于重度干旱胁迫后复水(SS-CK),各处理间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结论]模拟干旱环境下,增加干旱胁迫程度,绿竹的根系活力及叶片色素含量呈显著降低,MDA含量及SOD、CAT、POD活性均升高。复水后,根系活力及叶片色素含量较干旱胁迫时有所提高,MDA含量及SOD、CAT、POD活性有明显下降,不同干旱程度补偿能力不同,表现为中度干旱胁迫后复水高于重度干旱胁迫后复水,且不同营养器官对于解除干旱后消除活性氧及修复适应能力也不尽相同。绿竹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与干旱胁迫程度呈负相关,而保护酶SOD、CAT、POD活性以及MDA含量均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2015年3月培育的闽楠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对闽楠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讨闽楠幼苗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了解该树种的抗旱性及其抗旱机理。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和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闽楠幼苗的苗高、地径、根、茎、叶的生物量逐渐减少;相对含水量也在逐渐减少,处理60 d,T3组比CK组显著下降了32.61%;脯氨酸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处理60 d,T1、T2、T3组分别比CK组上升了309.47%、528.18%和747.41%;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POD、SOD、CAT的活性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表明在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闽楠幼苗可以通过自身的保护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来适应干旱逆境,并对干旱逆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在大棚模拟持续干旱条件下,测定了3个甜角品种PRAKAYTONG(闪金)、SRITONG(金色)、SRITONGBAO (轻金色)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研究甜角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并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及胁迫程度的加重,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呈增加趋势;SOD和POD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水分含量和叶绿素呈减少趋势.经抗旱指数法和隶属函数法分析,3个品种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表现为PRAKAYTONG> SRITONGBAO> SRITONG.  相似文献   

19.
为了丰富关中地区园林地被植物种类,让园林企业在合理选择和应用地被植物有可靠的理论依据,以关中地区引种栽培的顶花板凳果、大吴风草、迷迭香和蜘蛛抱蛋4种常绿地被植物2年生盆栽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控水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其在不同程度下的植株形态变化,并测定4种植物的萎蔫系数及叶片的游离脯氨酸、MDA、SOD、POD、CAT、可溶性蛋白以及可溶性糖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由此来综合评价其抗旱性。结果表明:1)从干旱临界值来看,迷迭香的最低,达到3.01%;2)从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来看,顶花板凳果、大吴风草及迷迭香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呈现增长趋势,到了重度干旱胁迫,其含量分别达到对照的7.09倍、11.73倍、18.59倍;3)从MDA含量变化来看,大吴风草和迷迭香叶片中的含量同干旱胁迫程度呈正相关,蜘蛛抱蛋、顶花板凳果则整体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4)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4种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均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的含量只有蜘蛛抱蛋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余3种均呈现显著连续下降趋势;5)从叶片保护酶活性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SOD、POD和CAT均有所增加。其中顶花板凳果、大吴风草及蜘蛛抱蛋的CAT含量显著增加,增长率分别达159.28%、239.31%和200.97%;6)利用隶属函数分析4种常绿地被植物的抗旱性强弱,其顺序为:迷迭香>顶花板凳果>蜘蛛抱蛋>大吴风草,这一结果与盆栽干旱试验的形态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20.
通过模拟季节性淹水发生的情况,以枫杨、落羽杉和枫香为试验材料,研究这3个树种在淹水胁迫下的适应性和生理调节机制。结果表明:(1)枫杨等3个树种可耐长期水淹,对淹水胁迫具有很强的适应性。(2)不同淹水深度胁迫下,枫杨SOD、POD、CAT活性无显著差异,MDA含量随淹水深度增加呈现出递减趋势。枫香随淹水深度增加,SOD、POD活性逐渐减少,且渍水与深度淹水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CAT活性随淹水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但不同淹水深度间无显著差异。落羽杉在渍水时SOD活性显著高于轻度淹水,深度淹水时CAT活性极显著(P 0.01)高于渍水和轻度淹水时;MDA含量随淹水深度增加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但无显著差异。(3)随淹水时间的延长,3个树种的SOD、POD、CAT保护酶活性多呈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波状起伏变化;枫杨、枫香的MDA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落羽杉的MDA含量变化不明显。(4)淹水胁迫解除后,枫杨等3个树种的SOD、POD、CAT酶活性及MDA含量普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