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是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城市尤为明显。因此,探索一条既能应对我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的趋势,又符合我国城市用地紧张现状的新型养老模式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未富先老"的局面使得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养老机构的探访,了解到雅安市也同样面临这一严峻的问题。实践表明,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老年人寿命的延长,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因而需要建立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目前,一种由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机构提供服务、社区给予支持、志愿者队伍作为后备力量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已初见成效。对雅安市来说,采取这种新型居家养老模式,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因此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自2000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严峻,日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伴随人口老龄化出现的是养老难得问题,如何养老,怎样养老,依靠什么养老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文章将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的养老的现状,分析我国在居家养老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以此推动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各个方面介绍了藏族牧民的生活习俗:如糌粑、清茶、奶茶、酥油茶、蕨麻米饭、手抓肉、灌肠、藏包、酸奶和酒文化;传统的房屋,如帐房、土房、切木、苫子房、榻板房。介绍传统的家庭和婚姻,如恋爱、定亲、迎娶等,藏族婚姻的一个主要形式招婿。藏族对出嫁儿子和出嫁女儿同等对待,不受社会歧视。藏族传统的服饰因部落渊源、生活环境、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5.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对于缓解我国日益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保定市为例,从社会大众认知度、政府管理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等角度分析了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其规范化发展,实现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总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牧民定居现状及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地区251户牧民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牧民对现有定居点建设状况的满意度及原因,基于牧民意愿和需求,提出了2种适合新疆牧区产业发展的牧民定居点建设模式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既给政府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也提供了大力发展的机遇给养老服务相关产业。笔者从沈阳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建议,期望对沈阳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日渐突出,本文重点研究了当下的养老建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尖锐的背景下,南昌市积极开展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模式,虽成果显著,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政策的制定执行情况、资金投入来源、有效资源整合情况及服务队伍的建设到监管体制多方位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南昌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开始慢慢的进入老年时代,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得到应有的照顾,时代也更需要一些日新月异的设计来满足时代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老年人最多的国家,随之而来的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艰巨,根据现在的趋势很多老年人不想要去养老院集体养老,又或者老年人多了,养老院也变得一床难求,居家养老占了大多数人的需要。与亲朋友街里街坊的互动中能体现自我的价值与存在感,还在社会里面不被脱节,更能与自己的孙子孙女一起,才能让老人觉得自己没有被忽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06年的时候,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相关资料表明,希望在家里养老的老人数量达到了85.05%(根据中国老年科研中心的资料所述)。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在家养老,其中是有一些必要因数导致的。老人在家可以利用熟悉的生活环境,可以与家人以及朋友沟通,可以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以及参加各类社交活动。研究表明.居家和社区养老有助于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及身心健康,可给予老人长期的精神支持,可以提高养给老年人更好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的质量。比较而言,居家养老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需要,其可以充分发挥现有住宅的居住功能,依附于家庭、邻里以及社区管理组织的服务功能,不仅解决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还尽可能满足绝大部分老人的居住要求。既符合发达国家的经验,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将有助于缓解我国养老保障.这时是一个需要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共同努力加以解决的综合性问题。而且老年人是一群特殊的群体,身体的各个项机能都在下降。老年人生活中有太多的不便,需要的辅助设计也比平常人需要得更多,因为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开始逐渐的退化,一些日常的产品已经很难达到老年人的需要。因为他们自身退化的原因有很多产品需要设计师改良或者重新设计。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据了解,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49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11.3%,而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增加到2.21亿人,老年人口比重将增加到16%。而中国老龄化人口也会的也达到一个巅峰。  相似文献   

11.
浅谈玉树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中部,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全州土地面积26.7万km2,草场面积1 2550.99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900.50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71.69%,中药资源相当丰富。为了顺迎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开发玉树产业,振兴中医事业,应把丰富的中药资源合理配置、开发利用,并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  中药资源现状、分布、蕴藏量据1990年中药普查结果,玉树地区中药资源品种多,分布广,蕴藏量丰富。本地区动植物、矿物质等药材资源有913种。植物药808种;其中:真…  相似文献   

12.
关注新牧区的发展现状,研究牧民的定居、生产、生活状况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塔城地区托里县"十二五"畜牧业规划为依据,分析当地游牧民定居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部分,需要把握时代发展需求,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从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到精神内涵双层面的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空间改造设计,为社会发展增添新活力。就创新居家养老模式、养老空间设计原则、空间设计策略进行介绍和探究,旨在为新时代下对居家养老室内外空间的设计提供思路,为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借助服务设计与包容性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对现有失独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利益方的深度访谈与失独老人的情景交流并联合各方进行参与式设计,提出可协调相关利益方的措施,进而改善失独老人的居家养老现状。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生活状况,得出乌鲁木齐市影响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影响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数据分析结论表明:老年人的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自立能力、月收入、精神慰藉、住房情况都是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的因素。分析结果同时表明,重点发展社会化养老,以其他养老模式为补充的综合养老模式更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深入探讨绍兴市内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现状及其需求,为政府-企业-社区三方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31位社区内年龄满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深入访谈,利用Colaizzi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结果:形成三大主题:居家养老的现状、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对构建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期望。结论:老年人对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需求度高,希望其能具备全面、实时、便捷的服务功能,真正实现政府、企业的惠民工程。  相似文献   

17.
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已经超越了老年群体本身的问题,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养老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通过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和社会变革对养老方式的冲击,指出养老模式的可行性,试图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在四川省石棉县蟹螺堡子的田野调查资料,并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对该地的尔苏藏族社会制度、生产经济两大方面变化情况进行初步整理分析,肯定其顺应历史发展以此来认识尔苏藏族社会生活在历史与近现代进程中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牧民定居后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和资源高效持续利用的原则,研究提出了牧民定居后新的生产方式下新疆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优化模式(暖季放牧、冷季舍饲 放牧).该模式能有效缓解草畜矛盾,人均收入比现行系统提高了63.39%,且使天然草地的生产能力、能量转化效率都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社区养老是一种就近养老方式,通常为社区老年养护中心,它专注为社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专业护理,体现了老有所养的民生理念,具有复制和推广价值。本文以普亲养老为例,对社区养老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