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时期,如何更加有效地应对并解决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的各国普遍的世界性难题。曾经长期以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中国,面临的是农村人口中的老龄人口增长超过城镇老龄人口速度,随之带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为快速增长的农村老龄人口提供稳定且相对富足的社会收入保障,本文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城镇人口老龄化比较入手,提出未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分析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新时期如何拓宽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老龄人口和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等因素,给出养老保险金额在一段时间内的规律性,即在短时间内稳步上升。运用时间数列线性拟合和曲线拟合的方法对养老保险金额进行预测得2010-2019年养老保险金额。结果表明,浙江省养老保险行业发展大致会呈现缓慢增长趋势,由于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增长速度明显较以前放慢。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老龄人口和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等因素,给出养老保险金额在一段时间内的规律性,即在短时间内稳步上升.运用时间数列线性拟舍和曲线拟合的方法对养老保险金额进行预测得2010-2019年养老保险金额.结果表明,浙江省养老保险行业发展大致会呈现缓慢增长趋势,由于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增长速度明显较以前放慢.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社会保障中养老保险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率也发生变化。养老保险参保率是衡量养老保险参保意愿情况的重要指标,参保意愿体现在参保率上,参保率反映着参保意愿。目前农村社会的养老保险参保率相对于城镇较低,相应折射出的参保意愿情况也是显而易见的。针对参保率的调查和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多次的修订。近年来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后,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本文主要讲述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通过当前的制度提出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以来,各试点地区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已进入到第五个年头。目前看来,该政策已使农民养老状况发生明显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已经直接享受到政策所带来的好处。然而,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一些问题,无论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本身,还是在相关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都存在可以改善之处。本文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深入分析该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现状,总结经验和问题,以期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提出可鉴之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牧业通讯》2006,(11):68-69
当中国开始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方针时,欧盟也在制订它的“2007~2013年农村发展政策”.按照时间安排,欧盟各国或区域目前正在制定各自的农村发展规划和具体项目,下半年交由欧盟批准.2007年将开始执行计划和启动项目.目前,欧盟包括25个国家,人口为4.568亿,总的国土面积为390万平方公里,人口和总面积均约为中国的1/3.  相似文献   

8.
《山东饲料》2007,(5):39-39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逐步迈入老龄,目前农民工普遍存在着“城市无法养老、农村无力养老、社会化养老受冷遇”三大难题。不少农民工迫切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扶持力度,确定农村养老金发放金额的底线,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形式,帮助农民工摆脱困境,实现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很大比例,而这些农村人口主要从事的就是农业劳动,耕地是其主要的生活来源,随着新农村建设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国家对农村扶持力度的加深,传统的小规模土地耕作显然已经十分不适应现代农村的发展,为此我国制定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实施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的介绍,进而探讨了其改革措施,仅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以来,各试点地区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已进入到第五个年头。目前看来,该政策已使农民养老状况发生明显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已经直接享受到政策所带来的好处。然而,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一些问题,无论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本身,还是在相关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都存在可以改善之处。本文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深入分析该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现状,总结经验和问题,以期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提出可鉴之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的改革,最主要的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土地权利的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土地权利制度,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所呈现的弊端日渐明显。这就要求我国对于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改革必须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大力支持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权利制度关系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农村土地权利制度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关乎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有关资料显示,农民在我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农村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可见,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迫在眉睫。自从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启动以来,其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在保险工作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了城乡居民家庭养老的传统思想。虽然该养老保险得到了广大城乡居民的认可和欢迎,但是在具体组织实施中却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制度上更是有待改善,本文针对保险中的种种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地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人口老龄化就是指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从而导致人口结构改变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自然会不断上升,因此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的必然结果。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趋势愈演愈烈。在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就已达7%以上,根据国际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  相似文献   

14.
养老保险基金是否平衡,空帐运行能维持多久及如何解决基金平衡问题是关系到我们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否存续的关键。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在未来的运行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及时准确地对未来的基金缺口进行预测是解决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养老保险精算原理为基础,针对养老保险的特征,构建养老保险精算模型,结合我国未来人口变动情况,研究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平衡问题,同时分析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合测算结果从精算角度对我国养老保险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9月3日,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民政厅和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完成的《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2014—2030年)》在省政府网站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划》公示稿提出,预计2030年全省建设约7000个农村新型社区,保留3万个村庄。2030年农村常住人口减少1/3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大量村庄规模不断缩小,人口重新聚居、村庄合并是必然趋势。2000~2013年,我省农村户籍人口从6880万人减至5482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比较缓慢,其中原因很多,除了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农民的保险意识较差以外,制度本身的设计缺陷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建议:打造农民土地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位一体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政策及资金支持”的三方共同负担的筹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村天地     
我国将在20年内普及农村养老保险据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传来的信息,20年后,即我国的老龄化高峰到来之际,我国将可望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建立起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进行,原来依附于集体经济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趋于瓦解。另外,随着农民人均耕地的减少,土地对农民养老的保障功能也在弱化,建立新的农村养老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据预测,到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以上)的比重将超过10%,到2040年将达到3.8亿。另据世界银行预计,在今后35年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达到22%,世界1/4的老年人生…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缓慢,经济落后、人口众多、资金匮乏、法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认识不充分等是其主要制约因素,只有真正给予农民国民待遇、增强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才能有效地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下简称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让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给农村带来了新的生机。农民是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激活农村巨大需求,首要任务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确保粮食安全,着力发展畜牧业、效益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形成新的农村产业格局,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同时,通过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民外出就业,多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大幅度提高,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0.概述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目前全国尚有3亿多农村人口(中西部地区占80%)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2005年,国家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要在两年内解决2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1.现状 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会同水利部、卫生部等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规划》,确保在"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