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国军 《河南农业》2019,(21):46-47
规模化猪场通过提高养殖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养殖成本的投入,推动该产业朝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以规模化养猪场为基础,对保育猪养殖技术的提高途径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猪场保育猪的养殖水平,同时,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规模化猪场废水处理组合工艺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目前我国规模化养猪场废水污染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分析了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废水治理技术的优缺点 ,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规模化猪场废水处理组合工艺 ,并对我国规模化猪场废水污染的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猪场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探讨猪场废水的危害性和污染特征着手。对目前国内外猪场废水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出3种常用的处理模式,即还田处理模式、自然处理模式和工厂化处理模式;阐述了每种处理模式的基本处理方法、适用范围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针对猪场废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高、难达标排放这一特点,提出了目前猪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越来越关注动物福利n及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传统的养殖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实n际发展要求。该文从科学选址、加强消毒、无害化处理、生态饲n养、科学防疫等方面总结了规模化猪场生态养殖技术,旨在为相n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规模化养殖中,保育猪的养殖过程极其重要,因为保育猪自身价值较高,而规模化养殖场的养殖技术直接影响保育猪的成长情况,关系着养猪场的整体利益。为了促进养猪场发展,及时做好保育猪饲养工作,合理运用养殖技术,才能促进保育猪良好生长,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增强养殖户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岳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64-10266
[目的]确定鸟粪石化学沉淀法对猪场废水的最佳优化工艺参数。[方法]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鸟粪石化学沉淀去除猪场废水中氨氮的影响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和探讨。以体系pH、反应时间、Mg/N(摩尔比)和P/N(摩尔比)为考察因素,分别以猪场废水中氨氮去除率和残余PO43--P浓度为考察指标,选用最佳优化数学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并以设定氨氮去除率(75%)和残余PO43--P浓度(3.0 mg/L)的目标值,通过等高线叠加图预测最优实验条件。[结果]当pH为10.0,搅拌时间为30 min,Mg/N为1.11,N/P为1.14时,氨氮去除率可达最大值79.0%,体系中的残留PO43--P浓度为0.35 mg/L。通过对最优条件进行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结论]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鸟粪石化学沉淀处理猪场废水的工艺中,参数优化科学合理,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7.
混合工艺处理猪场养殖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规模化的猪场养殖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高、氨氮高的特点,目前控制猪场养殖废水污染的方法主要以厌氧+好氧生物处理为主,辅助物化法、自然处理法。本研究借助实际工程,采用ABR+SBR+生态氧化塘混合处理工艺,探索其处理规模化猪场养殖废水的可行性和运行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8.
生态健康养殖是以安全、高效、优质、无公害为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养殖业,通过提供有利于生猪生长繁殖、发育的生态环境条件,实现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生态优良化的目标,最终达到保护人和动物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场废水排放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介绍了猪场废水的产生、危害,并从自然生物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法、好氧生物处理法、厌氧-好氧联合处理法等方面阐述了猪场废水的处理技术;并进行了沼气、人工湿地与氧化塘组合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污水经组合处理后,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并能够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0.
杨向阳  李君  李布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113-4114,4117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运用QIC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不仅能有效去除废水的COD、SS、色度等,而且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多目标、多指标,以及确定性与多种不确定性共存的特点,将集对分析理论用于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优化决策,拓展了结构函数同异反联系度的概念;在确定权重时引入熵权修正广泛应用的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权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丢失问题;其独特的稳定性分析通过基序分析其稳定区域,判定扩展序的存在,保证了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实例研究得到了验证.实例考察了某污水处理厂的4种候选方案,即A2/O法、三沟式氧化沟、厌氧单沟式氧化沟和SBR法.结果表明,对该污水处理厂而言,厌氧单沟式氧化沟为最佳方案,综合效益最高.所得排序稳定,不存在扩展序.  相似文献   

12.
农用化工生产废水的再生利用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程度、改善生态环境、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用"絮凝沉淀+Fenton氧化+ICEAS"组合工艺处理,使废水的污染物含量、色度、pH值等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验室规模的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研究其对高含氮、低C/N废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亚硝化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1.0d时,亚硝化活性比较稳定,进水氨氮浓度对其影响不大.进水氨氮浓度在400~600 mg/L时,出水亚硝酸氮浓度都在260~280 mg/L,可以通过控制进水氨氮浓度调节出水亚硝酸氮/氨氮的比率.亚硝化反应器出水的亚硝酸氮/氨氮的比率对厌氧氨氧化脱氮率有重要的作用.当进水氨氮浓度为480 mg/L时,出水中亚硝酸氮/氨氮的比率为1.2左右,进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氮物质去除率达到  相似文献   

14.
张婷婷  弓弼  王晓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29-15232
研究围绕着国内外治污性湿地的发展,提出治污性湿地的定义、分类,探讨了治污性湿地建设的指导原则,针对湿地的治污流程提出相对应的治污性湿地景观结构,包括预处理单元、湿地单元和后处理单元3部分,对这3个单元的景观营造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农药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废水因毒性大、浓度高、组分复杂,成为工业废水治理难题之一。根据当前国内外学者在农药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报道,分别对农药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光催化法、超声波技术、生物法、电解法、氧化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适宜的工艺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16.
农药废水因毒性大、浓度高、组分复杂,成为工业废水治理难题之一.根据当前国内外学者在农药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报道,分别对农药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光催化法、超声波技术、生物法、电解法、氧化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适宜的工艺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17.
傅伟松  陈华祥  汪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473-11474
[目的]研究一种染料废水的处理新工艺。[方法]针对染料废水现有处理工艺中存在污泥排放量大,盐度高的问题,采用浓缩、中和、吸附、脱色、浓缩结晶、离心分离的方法将废水中的硫酸制备成硫酸铵,同时采用曝气生物滤池法处理浓缩过程中的蒸馏出水。[结果]母液水经新工艺处理后,平均COD由原来的10 557 mg/L下降至1 123 mg/L,平均去除率为89.62%。经新工艺处理后得到的硫酸铵晶体平均氮含量为21.05%,达到国家标准一等品要求。蒸馏出水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后,COD从424~524 mg/L降至75~95mg/L。[结论]该方法不仅得到了平均氮含量为21.05%的硫酸铵晶体,而且实现了染料废水的清洁化生产,大幅降低污泥排放量,并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采用以"一体化厌氧反应器"为核心的厌氧-好氧工艺处理高浓度啤酒废水,厌氧过程中水解酸化和产甲烷均在一个反应器内发生。该组合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出水p H 6~9,COD≤70 mg/L,BOD5≤10 mg/L,SS≤50 mg/L,达到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21—2005)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食品厂废水的成分一般较为复杂,通常包含大量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较高浓度的动植物油。针对食品厂废水的特点,对南京某食品厂的废水处理工程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废水处理工艺采用了"混凝沉淀+水解-好氧"工艺,经处理后出水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4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采用混凝沉淀-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处理酱菜废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工艺适合低盐度酱菜废水处理,当进水COD质量浓度为800.0~1 200.0 mg/L,NH4-N为20.0~40.0 mg/L,TP为4.0~7.0 mg/L时,处理后出水COD浓度为64.0~88.0mg/L,NH4-N浓度为2.0~4.0 mg/L,TP浓度为0.3~0.5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