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金沙江流域复杂地形地貌的耕地地力情况,以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科学全面的理论技术和数据支持,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逐步建立科学的施肥体系,本研究以绥江县为研究区,以1∶50 000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为基础图件,利用Arc GIS叠置划分法来确定评价单元,选取耕地土壤管理、立地条件、剖面与耕层理化性状、耕层养分状况和气候等5方面16个C级影响因子建立评价方法和模型,采取特尔斐法确定各影响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绥江县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绥江县10 341.54 hm2耕地中,地力等级分为6个等级,一至六等地分别占耕地的5.12%,4.90%,17.63%,15.65%,32.58%,24.13%。Arc GIS评价方法实现了绥江县耕地地力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绥江县实际的耕地地力相符。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桂林市五城区耕地地力现状,以指导五城区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改良,促进五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的数据,在收集整理相关图件和其它资料的基础上,在GIS支持下,将桂林市五城区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按照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因子选取的原则,选取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及耕层养分状况等六个方面10个因子,采用模糊评价法、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累加法等对五城区耕地地力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五城区耕地地力等级以三、四级耕地面积最大,占耕地面积的57.53%,其次是一、二级耕地,占耕地面积的27.6%,五、六级耕地面积最少,占耕地面积的14.67%,可见五城区耕地地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耕地地力评价及养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GIS软件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耕地为评价对象,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土壤图的叠加获取评价单元,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选取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状况和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的13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遴选土壤样点获取耕地养分数据,在评价单元获取相应属性数据后,结合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在省级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和隶属度模型,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采用累积频率曲线法对江西省耕地进行分等定级,并对耕地等级及其养分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此耕地地力评价实现了自动化、批量化和可视化,评价结果对测土配方施肥和今后耕地资源的管理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耕地地力是构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条件。以辽宁省耕地(二调国土数据)为基数,以耕地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从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障碍因素和土壤剖面性状等方面综合评价耕地地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全省耕地地力等级进行了划分,提出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5.
土壤质量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蔬菜地耕层地力调查与定量化评价工作,明确了藁城市蔬菜耕地的土壤质量和蔬菜地耕层地力状况;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对藁城市菜地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基础地力可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等地占41.90%,二等地占32.81%,三等地占15.37%,四等地占4.45%,五等地占5.47%。菜地土壤肥力质量从其耕层养分总体水平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高于1980年全省平均水平;微量元素中有效锌有明显提高。设施菜地土壤肥力明显高于露地菜地。本研究结果对耕地土壤养分资源的科学管理、城郊农业生态园区发展、土壤可持续利用及测土配方施肥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扬州市土壤肥料站开发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的方法确定27 771个评价单元,选取气象、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耕层养分状况及水分管理5个层次共16个指标作为评价对象,对恩施州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恩施州耕地地力分为5个等级,一等地占4.16%,二等地占12.48%,三等地占30.01%,四等地占34.25%,五等地占19.09%。  相似文献   

7.
在GIS及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行政区划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土壤养分状况、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12个评价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模型.以重庆市梁平县为研究区,采取专家打分和特尔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就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另外,还对研究区水田和旱地分别进行地力评价,并对其评价结果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进一步了解研究区的耕地地力状况.结果表明:在该县775.6 km2耕地中,一至八等地分别占耕地8.04%,9.08%,11.93%,17.15%,18.03%,14.84%,12.56%,8.38%.另外,其水田和旱地的耕地地力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该文以宣城市为例,基于之前各县耕地地力评价的结果,采用特尔斐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全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及层次分析法并结合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宣城市耕地做了整体评价。实现了宣城市耕地评价结果的统一可比性,消除了之前各县不同指标体系之间的差异。最后,将市级评价结果与各县级成果做对比,分析了产生地力等级差异的地区及原因。该文的操作方法为其他市级地力评价工作及更大范围的省级地力评价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天祝县耕地地力等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耕地地力调查数据为基础,在GIS的支持下,采用土壤分布图、农用地地块图、灌溉分区图、地貌类型分区图、行政区划图叠置的方法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相结合筛选参评因素,以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等方法,将县域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提出了合理利用和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10.
耕地地力评价是摸清我国耕地资源状况,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本文运用GIS技术,将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村级行政图进行叠加来确定评价单元,选择气候、剖面性状、耕地理化性状、耕层养分状况、土壤管理5个方面的11个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其权重,对甘州区耕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甘州区耕地中2级和3级耕地占耕地面积的绝大部分,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洪江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于GIS技术,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制作评价单元,采用特尔菲法从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剖面性状4个方面选取10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和综合模糊数学方法对洪江市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洪江市耕地中,1至7级耕地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13.7%、15.9%、13.9%、12.5%、17.9%、10.7%、15.4%,耕地地力等级的高低与土壤类型、基础设施条件密切相关,评价结果对土壤改良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庄浪县耕地地力等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在GIS支持下,利用行政区划图、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的方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性状以及立地条件等11个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指数等方法将庄浪县71 079.3 hm<'2>耕地分为5级,并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新疆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库车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方法]在GIS支持下,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及成果,利用新疆库车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7 352个,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学性状等3个方面12个影响因子,[结果]全县 73 553.52 hm~2耕地可分为6级,其中一级地7 713.07 hm~2、二级地20 526.13 hm~2、三级地14 621.53hm~2、四级地11 987.8 hm~2、五级地11 302.33 hm~2、六级地7 402.53 hm~2,分别占库车县耕地总面积的10.49;、27.91;、19.88;、16.3;、15.37;和10.06;.[结论]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泰州市姜堰区耕地地力以及各等级耕地分布情况,对中低等级土壤改良利用提出对策和建议,在县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按照姜堰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划分,全区耕地地力共分为4个等级,通过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得出中低产田分布区域、面积和障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提出土壤改良利用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耕地地力,提升姜堰区的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在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空间数据框架基础,结合农业部门现有的土壤普查和样点调查分析资料进行耕地地力评价,相比目前我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中以1∶50 000为基础进行的耕地地力评价结果,本研究方法的评价结果耕地分布的空间定位更正确、更切合现状,评价单元的划分更合理、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更加精细,能大幅度提高耕地地力评价的精度。本研究方法在耕地地力评价上的应用,有利于为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管理系统提供详细的基础信息和科学管理耕地,更好地满足精准农业和农业生产中施肥管理对耕地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县级耕地地力评价及土壤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以沙湾县为例,研究新疆县级耕地生产潜力及耕地土壤障碍因素,为分区改良利用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在GIS支持下,充分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及成果,利用新疆沙湾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4 002个,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学性状等3个方面12个影响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沙湾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全县的78 060 hm2耕地中,一至五等地分别占耕地的10.55;、37.80;、37.57;、9.10;和1.93;.耕地土壤障碍因素有:(1)土壤部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处于不同程度缺乏状况;(2)土壤结构存在不同的土壤障碍层次;(3)部分土壤存在盐渍化障碍.[结论]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将沙湾县分为三个改良利用片并提出改良利用方向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青海省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对青海省乐都县耕地地力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全县24 982.44hm2耕地可分为5级,其中,一等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14,面积为858.29hm2,占总面积的3.44%;二等地IFI 0.660~0.814,面积3 621.80hm2,占14.5%;三等地IFI 0.455~0.660,面积8 002.61hm2,占32.03%;四等地IFI 0.390~0.455,面积9 236.56hm2,占36.97%;五等地IFI<0.390,面积3 263.85hm2,占13.06%。并采用归纳法,建立了包含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和土壤管理等地力要素的乐都县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县级、乡镇级两级空间尺度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方法定量研究广水市耕地质量的空间集聚性规律特征。[方法]基于空间自相关Moran’s I分析方法,以湖北省广水市为研究区,将耕地质量国家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作为空间变量,以耕地图斑作为空间单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从县级和乡镇级两级尺度上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差异性特征并进行两级对比分析。[结果]广水市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性规律,"中北部"的耕地质量较高,"西北角"耕地质量相对较低,其他地方耕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且分布较集中。广水市耕地质量在县级和乡镇级尺度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说明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很强的集聚态势。县、乡镇两级尺度上,耕地质量指数Moran’s I值均呈现出国家经济等指数国家利用等指数国家自然等指数的递减特征,三者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集聚态势。[结论]耕地质量空间差异在不同尺度上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内部差异性特征,耕地质量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可为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