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实现不同尺度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可比衔接是提高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成效的关键。在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对比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进行河南省漯河市县域-市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对比衔接研究。结果表明,评价模型(指标体系、指标赋值及权重)的差异是导致同一研究区不同尺度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漯河市县-市评价综合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以此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实现县级评价结果与市级评价结果之间的数据衔接与相互检验。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支持下,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的方法划分评价单元,采用特尔斐法从立地条件、剖面性状、土壤管理、耕层养分状况、耕层理化性质5个方面共选取14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隶属函数模型和地统计分析综合评价了黄山市耕地地力等级。在此基础上,就市级与其各县级耕地地力等级差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级评价结果与县级评价结果的整体趋势一致,并且实现了不同县级区域间的等级可比性。研究结果对于市级乃至省级耕地地力汇总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不可再生性资源。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摸清耕地地力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化,是建立耕地质量预测预警体系的重要前提。该文就是运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构建泰兴市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模型、隶属函数模型,评价耕地地力等级,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施肥、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耕地地力评价是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工作的基础。为探究特定土壤类型耕地地力及影响空间差异性的敏感因素,以河南省温县为例,从地学条件、土壤性状、土壤管理和生物特性4个方面构建潮土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各指标分级赋值、加权求和计算区域耕地地力,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等级划分,并引入贡献分值定量化分析影响耕地地力等级空间差异性的敏感因素。结果表明:温县耕地地力总体水平较高,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征,以青峰岭为界,北部耕地地力较南部高,其中一等地和二等地较多,分别占总面积的32.22%和50.59%;影响温县地力等级空间差异性的敏感因素集中在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元素、有机质含量的自然条件和田间输水方式的人工条件指标中。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高度吻合,为合理配置温县耕地资源和调整种植业结构奠定了基础。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可以满足潮土区耕地地力评价及空间差异性敏感因素诊断,可为潮土区耕地质量提升作参考,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科技》2016,(8):210-211
为全面摸清耕地质量状况,巴楚县于2009—2012年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该文在巴楚县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上,摸清了耕地地力等级、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对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5年度的耕地地力调查点位数据,进行耕地资源管理单元数据更新.运用2010年耕地地力评价时建立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耕地地力综合指数,采用累积曲线分级法划分耕地等级,分析了耕地地力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杨旸  何方  宫志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724-12725,12728
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内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基础性平台,为了进一步完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扬州市土壤肥料站于2011年开发出4.0版本。这一版本与以往相比做了多方面改进与加强,但是在与3.2版本的兼容性上出现了问题。以安徽省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为例,对运用4.0版本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供广大用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农地评价体系有农业部的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体系和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体系.该研究以吉林省九台市为代表样区,依据《耕地地力评价指南》和《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对其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和农用地分等.通过比较分析耕地地力评价和农用地分等的评价结果,得出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分布趋势相同,一致性较强,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农用地利用等和经济等分布趋势不同,有一定的差异.该文还提出可以通过转换为粮食产量高低这一媒介将二者进行衔接.  相似文献   

9.
平山县地域面积2648km^2,其中耕地面积30133.33hm^2。2009年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选取了10个对耕地地力影响较大、区域变化明显、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稳定性、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县耕地资源进行了质量评价,初步摸清了平山耕地地力等级、属性,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德惠市为例,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一种新的耕地地力评价模型.在分析德惠市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因子的基础上,构建耕地地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作为支持向量机的模型参数输入,并利用GIS技术使结果可视化.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土壤耕地地力综合评价模型具有良好的分级能力,评价结果与研究区的实测结果进行比较,两者较吻合,该方法可...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省赤水市山区耕地地力评价为例,选取了海拔、灌溉能力、剖面构型、耕层厚度、土体厚度、耕层质地、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耕地坡度级、地形部位共11个评价因子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结合特尔斐法的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赤水市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分析法对两种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山区耕地地力评价中,对于同一评价单元,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的分值与按照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分值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以青岛市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县域耕地资源评价系统的支持下,建立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综合指数(IFI)法和累积曲线分级法对青岛市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以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灌溉保证率、土壤物理状况作为限制性主导因子,对青岛市耕地进行改良利用分区。结果表明,青岛市耕地地力由高到低等级可划分为6级,其中1~4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说明青岛市耕地地力整体较好;改良利用分区结果显示,青岛市耕地可划分为土壤培肥、自然环境条件改善、土体整治 3种改良利用分区类型,不同分区类型耕地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提高其产出水平。本研究可为青岛市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GIS技术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选取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管理和剖面性状等5大地力要素,12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以始兴县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获取了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表明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评价耕地资源,实现耕地的有效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文献法对耕地质量和产能的评价指标进行梳理,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指标筛选,采用特尔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加权求和法对指标系数进行修正,利用连乘积法计算耕地质量与产能指数,系统科学地构建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宾阳县耕地质量整体情况良好,等别为优等和良等的耕地面积占99.95%,东北部耕地等别略低于西南部,其等别差异主要原因为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和土壤健康状况的差异。耕地产能等别中旱地等别主要集中在11等,水田等别主要集中在7等,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规律,中心城镇地势平坦、管理水平高是造成耕地产能等别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应用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得到的宾阳县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耕地实际质量状况,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适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县域耕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哈尔滨市下辖10县(市)为研究区,从系统角度,基于研究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现状,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定量计算和分析1999~2008年10年间哈尔滨市下辖10县(市)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各县(市)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变化趋势各异;各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差异显著,总体呈现西部高,南部次之,东北部偏低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吉林省县级耕地地力评价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和模糊评价、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等,对吉林省九台市基本农田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市17.60万hm2基本农田耕地可分为6级,其中,1级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5,面积为2.07万hm2,占总面积的11.8%;2级地IFI0.8~0.84,面积5.72万hm2,占32.5%;3级地IFI0.75~0.79,面积4.50万hm2,占25.6%;4级地IFI0.70~0.74,面积2.49万hm2,占14.2%;5级地IFI0.65~0.69,面积1.84万hm2,占10.4%;6级地IFI<0.65,面积0.98万hm2,占5.5%。并采用归纳法,建立起九台市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农五师89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农五师89团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方法]以农五师89团为研究区,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的数据,收集整理相关图件和其它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GIS 技术等进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农五师89团耕地四、五级地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28.64;、35.34;,一级地和六级地较少,不足总面积的4;,二级地、三级地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3.70;和16.19;.[结论]农五师89团耕地大部分属于中等水平,中低产面积较大,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种植规划.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指导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的区域性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方法.研究立足土地整治的工程特性和具体实施内容,认为针对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耕地质量评价应该包括耕地的地力质量、工程质量、空间质量和生态质量4个方面.借鉴耕地质量评价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土地整治项目区内生需求与外生因素,结合东北地区区域特点,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指标赋分规则,并基于几何平均法的耕地质量评价分级,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10个级别的4大质量等级.应用该方法对土地整治项目区进行多重耕地质量评价,能够清晰、全面地判别耕地的各维度质量变化情况,为耕地质量提升和土地整治工程管护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青海省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对青海省乐都县耕地地力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全县24 982.44hm2耕地可分为5级,其中,一等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14,面积为858.29hm2,占总面积的3.44%;二等地IFI 0.660~0.814,面积3 621.80hm2,占14.5%;三等地IFI 0.455~0.660,面积8 002.61hm2,占32.03%;四等地IFI 0.390~0.455,面积9 236.56hm2,占36.97%;五等地IFI<0.390,面积3 263.85hm2,占13.06%。并采用归纳法,建立了包含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和土壤管理等地力要素的乐都县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