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井冈霉素·10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WP133g、200g/100kg种子对小麦抽穗期的根部全蚀病防效为44.0%、52.2%,对乳熟期的白穗防效为29.4%、35.9%;虽显著低于化学药剂30g/L苯醚甲环唑FS和125g/L硅噻菌胺SC常规剂量拌种的防效,但它无毒、无污染,与化学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不同,在防治全蚀病和病害抗药性治理中,可作为替代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药剂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防治小麦全蚀病的3种生产上常用药剂和2种新型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播前拌种.检验其对小麦全蚀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苯醚甲环唑FS+YB-01WP,用量50 g+200g/亩,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60.91%;其次是12.5%全蚀净FS,用量20 g/亩,防治效果为52.08%,在小麦全蚀病发病区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7种种子处理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明确7种种子处理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发芽、出苗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药剂处理小麦种子后,进行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供试药剂在处理浓度下对小麦发芽、出苗及生长无不良影响,各处理小区的小麦白穗率显著低于对照区,各药剂浓度处理对小麦全蚀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0 mL/100 kg种子处理、2 4;苯 醚甲环唑+2.4;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 mL/100kg种子处理、1.1;咯菌腈+3.3;精甲霜灵+6.6;嘧菌酯悬浮种衣剂300 mL/100 kg种子处理、125 g/L哇噻菌胺悬浮剂200 mL/100 kg种子处理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结论]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4;苯醚甲环唑+2.4;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1;咯菌腈+3.3;精甲霜灵+6.6;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和125 g/L哇噻菌胺悬浮剂对小麦生长安全,对小麦全蚀病防治效果较好,在生产上可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小麦纹枯病的安全高效田间种衣剂。[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FS)、30 g/L苯醚甲环唑FS、25 g/L咯菌腈FS 3种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咯菌腈对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苯醚甲环唑的效果较差,其EC50分别为0.006 0、0.108 7、5.113 2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0 g/L戊唑醇FS、30 g/L苯醚甲环唑FS、25 g/L咯菌腈FS的田间防效相差不大,在50%~65%;3种种衣剂处理后小麦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一定提高,其中戊唑醇对小麦增产效果最好,最高增产11.01%。[结论]3种种衣剂均可作为小麦纹枯病防治药剂大范围使用。  相似文献   

5.
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效果开展了试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以200~250g/100kg种子包衣可提高小麦出苗率,减少种子用量.30g/L苯醚甲环唑200、250g/100kg种子包衣小麦种子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产量指标均优于对照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g/L苯醚甲环唑可在青海春小麦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中国花生产区普遍发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严重影响花生生产。研究旨在比较并评价苯醚甲环唑与氟啶胺的微囊悬浮剂(microcapsule suspension,CS)和悬浮种衣剂(flowable concentrate for seed treatment,FS)对3种致病菌的毒力、包衣种子对花生的安全性以及对这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以明确不同剂型制剂的安全性、持效期和施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苯醚甲环唑和氟啶胺的CS和FS对花生冠腐病菌、根腐病菌和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采用种子包衣法评价苯醚甲环唑和氟啶胺的两种制剂对花生的安全性,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6%苯醚甲环唑FS、15%苯醚甲环唑CS、50%氟啶胺FS和12%氟啶胺CS对花生冠腐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差异较大,其EC50分别为0.0503、0.4959、5.6141和46.5433 mg?L-1;对花生根腐病菌的EC50分别为0.5386、2.8604、0.3780和28.1665 mg?L-1;对花生白绢病菌的EC50分别为1.1435、3.2615、0.0951和3.8920 mg?L-1,表明微囊化后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均显著减慢。20和25℃恒温下,与对照相比,苯醚甲环唑FS和CS 50、100、200 g a.i./100 kg 种子、氟啶胺FS和CS 40、80和160 g a.i./100 kg 种子包衣对花生出苗率、出苗时间、根长及鲜重、株高和茎叶鲜重均无明显影响。田间试验结果,所有处理的花生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均无差异,6%苯醚甲环唑FS和15%苯醚甲环唑CS 100、200 g a.i./100 kg种子包衣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的防效均达68.03%以上,12%氟啶胺CS 160 g a.i./100 kg 种子对3种花生土传真菌病害的田间防效达74.97%以上,显著高于相同剂量的50%氟啶胺FS的防效。所有药剂处理均显著增加荚果产量,其中15%苯醚甲环唑CS 200 g a.i./100 kg种子处理的增产率最高,达7.22%-11.47%。【结论】6%苯醚甲环唑FS和15%苯醚甲环唑CS均在100、200 g a.i./100 kg种子,12%氟啶胺CS 160 g a.i./100 kg种子剂量下处理种子对花生安全,一次处理可以同时降低花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药剂拌种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其蔓延很快,危害较大。为了更有效地防治该病害和指导生产,特进行了5种杀菌剂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的试验,结果表明,烯唑醇拌种对小麦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推荐使用。12.5%硅噻菌胺SC 10mL+2.5%咯菌腈FS 10mL、12.5%硅噻菌胺SC 20mL、2.5%咯菌腈FS 10mL+3%苯醚甲环唑FS 35mL(均加清水300mL,拌麦种10kg)3个处理防治小麦全蚀病效果较好,防效均在84%以上,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苯醚甲环唑·吡虫啉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方法]2016—2017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苯醚甲环唑·吡虫啉FS不同处理拌种对小麦出苗率、生长情况(株高和鲜重等)、小麦纹枯病和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600 g/L苯醚甲环唑·吡虫啉FS拌种处理对小麦安全,对小麦出苗率的影响较小,药剂处理小麦种子的平均出苗率为76.38%~78.87%,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600 g/L苯醚甲环唑·吡虫啉FS能有效控制小麦整个生育期的蚜虫为害(可能与蚜虫发生轻有关),对小麦苗蚜和穗蚜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3.72%~89.92%和74.63%~76.12%;对小麦纹枯病防效拔节期和枯白穗显症期的防效分别为42.11%和50.82%,白穗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结论]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小麦纹枯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蚀病是确山县小麦的主要病害,用12.5%全蚀净悬浮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5%咯菌腈悬浮剂三种种衣剂的不同配方、不同剂量进行试验示范,验证其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对全蚀病的防效表现为:12.5%全蚀净40mL/667m^2>3%苯醚甲环唑80mL/667m^2>3%苯醚甲环唑60mL+2.5%咯菌腈20mL/667m^2>3%苯醚甲环唑40mL/667m^2,药剂处理的增产率高低表现为:12.5%全蚀净40mL/667m^2>3%苯醚甲环唑60mL+2.5%咯菌腈20mL/667m^2>3%苯醚甲环唑80mL/667m^2>3%苯醚甲环唑40mL/667m^2。防效与增产效果接近一致,以12.5%全蚀净种子包衣剂最优。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小麦根腐病常用防治药剂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为对照,研究了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根腐病的田间防病效果。结果表明: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g/100kg的防效和对照药剂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在小麦抽穗期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83.78%和81.78%。表明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与为害的有效药剂。[方法]研究了不同施用剂量(300、375和450 g/hm2)的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450 g/hm2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处理区药后20 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5.8%,明显高于对照药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40%多.酮可湿性粉剂处理区的防治效果,且在试验剂量内对小麦安全并有一定的增产作用。[结论]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是防治小麦赤霉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施用剂量以商品量450 g/hm2为宜,第1次施药应在小麦扬花株率达10%左右时进行,间隔7 d进行第2次施药。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小麦种衣剂的防病效果,设计了4种不同种衣剂防治小麦病虫害及增产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安阳全丰公司的3%苯醚甲环唑+60%吡虫啉(200g+200g)/100kg种子、河北威远生化公司的10%苯醚甲环唑+70%吡虫啉(160g+250g)/100kg种子、深圳诺普信公司的23%苯醚·咯·吡虫啉悬浮500mL/100kg种子三种种衣剂对防控纹枯病、苗蚜,增加分蘖,促进根系生长及增产有明显作用,能提高农药使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是农药减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炭疽病常用防治药剂30%苯醚甲环唑悬乳剂和45%咪鲜胺水乳剂单剂为对照,研究了20%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水乳剂对枸杞炭疽病的田间防病效果。结果表明,20%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水乳剂100mg/kg、133.3mg/kg和200mg/kg 3个处理两次药后的防效分别为77.64%、81.87%和83.73%;20%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水乳剂133.3mg/kg处理的防效与对照药剂30%苯醚甲环唑悬乳剂75mg/kg和45%咪鲜胺水乳剂168.75mg/kg处理防效相当,表明20%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水乳剂对枸杞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吉林农业科学》2016,(6):82-85
为明确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小麦金针虫、蚜虫、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等主要病虫害的田间防控效果及最佳用药量,以周麦27为试验品种、以30 g/L苯醚甲环唑FS+20%烯肟·戊唑醇SC为对照药剂、设置3种不同药种质量比(40 g/10 kg、60 g/10 kg、80 g/10 kg)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经45%烯肟·苯醚·噻虫嗪FS包衣后对小麦发芽、出苗无不良影响,不产生药害,对主要病虫害双重兼治。其中包衣量80 g/10 kg比60 g/10 kg、40 g/10 kg的防治效果要好,除对叶锈病防效比对照药剂稍低外,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效果和增产作用总体比对照药剂好;80 g/10kg包衣量下对金针虫、蚜虫、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的防效分别为80.76%~86.78%、44.10%~97.87%、80.56%~89.83%、85.23%、90.42%,比CK增产9.07%,相比对照药剂增产0.78%。  相似文献   

15.
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全蚀病现已上升为漯河市小麦的主要病害,严重威胁着当地的小麦生产。2009年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开展了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5%硅噻菌胺悬浮剂种子包衣防治效果最好,达93.5%;其次为2%立克莠+3%苯醚甲环唑+12.5%烯唑醇灌根,防效达82.5%。这2种方法对防治小麦全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小麦防治全蚀病①12.5%全蚀净(硅噻菌胺)200~300mL,对水1000mL,拌麦种100kg;②4.8%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2.4%咯菌腈)30~40mL,拌麦种20~25kg。如果以上药剂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可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分)拌种,并在小麦起身期前后用15%三唑酮500倍液及时灌根。防治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和早期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等①4.8%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2.4%咯菌腈)20mL,拌麦种20~25kg;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供试5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为甘蔗黑穗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药剂或药泥浸泡甘蔗种茎处理、甘蔗收砍后药液喷淋蔗桩处理等方法进行5种杀菌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25 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和250 g/L丙环唑乳油)对新植蔗、宿根蔗黑穗病的防治试验。【结果】在新植蔗试验中,播种后240 d调查,250 g/L丙环唑乳油250mg/kg、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125 mg/kg、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66.7 mg/kg、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0mg/kg和325 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216.7 mg/kg处理在网室无病试验地对黑穗病的防效均达90.00%以上,在有病试验地的防效分别为73.37%、80.63%、83.43%、84.06%和87.61%,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125 mg/kg药泥浸泡甘蔗种茎处理的防效为89.57%,显著好于单纯药液处理。在宿根蔗黑穗病防治试验中,用上述药剂在甘蔗砍收后次日喷淋蔗桩,于甘蔗分蘖期调查的防效分别为75.51%、81.90%、81.53%、83.61%和85.83%。5种杀菌剂对甘蔗生长均安全。【结论】5种参试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甘蔗黑穗病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小麦纹枯病作为一种土传病害防治难度较大,在我国黄淮海麦区有发病逐年加重的趋势。文章研究了噻呋酰胺颗粒剂底肥撒施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0.15%噻呋酰胺颗粒剂35kg/亩底肥撒施,与25g/L咯菌腈FS,20mL/亩;60g/L戊唑醇FS,15mL/亩种子处理,在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和增产率方面效果相当,均优于3%苯醚甲环唑FS,50mL/亩。0.15%噻呋酰胺颗粒剂底肥撒施能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在大田生产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小麦包衣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小麦做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种子包衣能有效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病害,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有明显效果,且无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20.
选用铜钙.多菌灵、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种杀菌剂进行单季粳稻纹枯病、稻曲病防效及保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单季粳稻纹枯病、稻曲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治纹枯病以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15mL/667m2效果最好,防治稻曲病以80%代森锰锌WP100g/667m2效果最好。保产效果以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15mL/667m2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