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豆野螟对寄主的选择性及豇豆品种抗螟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Geyer)对豇豆、扁豆、普通菜豆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以及30个豇豆品种对豆野螟的抗性。结果表明普通菜豆的花与荚的虫量均为零,豆野螟对普通菜豆表现出明显的不选择性,对豇豆和扁豆表现出明显的嗜食性,但对扁豆则更偏食,扁豆与豇豆在豆荚中的幼虫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豇豆不同品种的抗螟性也存在一定差异,高产4号等5个品种较为感虫,而云优油青、惠丰8号、8月冬求3个品种对豆野螟有较高的抗性且与其他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3.
豆野螟是豆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 ,主要危害豇豆、菜豆等豆科作物 ,它以幼虫蛀食豆荚、花瓣、造成落花落荚 ,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今夏以来 ,由于天气持续高温干旱 ,使豆野螟的危害加重。据我站在东西湖吴家山农场、慈惠农场、洪山区和平乡等调查点的系统调查 ,目前豆野螟在豇豆上危害最盛 ,一般田块株被害率 85 %~ 95 % ,花被害率 80 %以上 ,果荚被害率 2 5 %~ 30 %。豆野螟在我市一年发生 5代 ,以 2、 3、 4代发生量大、为害重。该虫有转移为害习性 ,花、荚受害不久便脱落 ,幼虫又能重返植株为害 ,老熟幼虫在植株附近浅土层内作土茧化蛹… 相似文献
4.
豇豆是人们喜食的蔬菜,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种植面积发展迅猛。目前豆类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500hm^2,年总产达50525t以上,是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豇豆豆野螟虫在我县呈现加重危害的趋势,影响豆类生产的发展。为此,对此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进行初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豆野螟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豆野螟分布、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等几方面综述了该虫的研究进展。气候因子、豆类品种、栽培耕作制度及天敌是影响豆野螟发生的主要因素。在防治方面,主要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开始受到重视。在综述基础上,探讨了豆野螟今后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相似文献
6.
7.
几种药剂对豆野螟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野螟(豇豆荚螟)是贵阳市豆科蔬菜上的一种主要钻蛀性害虫,以豇豆、棒豆受害最为严重,该虫以幼虫蛀食豆荚,同时危害叶片、花、茎造成卷叶、落花、落荚及枯梢,难以防治.为此,笔者在2003年选择5种农药进行防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铜仁地区豆野螟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野螟别名豇豆荚螟 (MarucatestulalisGeyer) ,俗称豇豆钻心虫。目前发现有 6种钻蛀性害虫危害豇豆 ,且以豆野螟危害重 ,损失率高 ,是豇豆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约占豇豆害虫种类 30 %~ 5 0 % ,常造成豇豆的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近几年来 ,随着蔬菜产业结构的调整 ,品种的调优补缺 ,大棚蔬菜业的迅猛发展 ,一大批春播、夏播和秋播豇豆基地的形成 ,大大丰富了城乡人民的菜篮子。同时由于种植方式的改变 ,病虫种类也相继发生变化 ,主要体现在 2个方面 :一是常发病虫继续危害 ,新的病虫不断出现。二是主要病虫变为次要病虫 ,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 相似文献
9.
10.
11.
通过调查死亡数和空蛀道数两项指标,比较了7种杀虫剂对豆荚野螟的田间药效,以52.5%毒·氯乳油(农地乐)1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灭扫利)20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乳油(爱福丁)5000倍液对豆荚野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经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明确,豆野螟在浙南地区一年发生7~8代,第8代为不完全代。一年中在6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中旬、10月上中旬均有明显的发生高峰,呈现波浪多峰型的发生特点,世代重叠严重,2、3、4、5各主害代之间危害程度相差不大。豆野螟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84℃和53.17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84℃和214.90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48℃和124.41日度。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温度及寄主植物对豆野螟发育历期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20、25、30℃3个不同温度及豇豆、扁豆、菜豆3种寄主植物对豆野螟发育历期和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和30℃条件下,产于3种寄主植物上卵的历期无显著差异;对整个幼虫期而言,20℃和25℃下,取食3种寄主植物后的幼虫历期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在30℃下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取食菜豆的幼虫历期显著短于豇豆和扁豆(P<0.05).对于蛹期,3个温度条件下均以菜豆上的蛹历期最短,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25℃和30℃条件下,相对扁豆和豇豆而言,幼虫取食菜豆后,其世代平均周期、未成熟期和种群倍增时间均为最短,且其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最高.结果显示菜豆是豆野螟野外的主要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5.
16.
在温度为25℃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了四季豆(红花架豆和红花地豆)、长豇豆和黄瓜等寄主对美洲斑潜蝇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卵历期外,美洲斑潜蝇幼虫、蛹、卵-蛹历期、雌成虫寿命和生殖力在四季豆、长豇豆和黄瓜3种寄主植物上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而在四季豆的两个不同品种上差异不显著(p>0.05)。美洲斑潜蝇在选择性强的四季豆上发育历期最短,化蛹率最高,雌成虫寿命最长、生殖力最高;在选择性差的黄瓜上发育历期最长,化蛹率最低,雌成虫寿命最短,生殖力最低。孵化率、羽化率和成虫性比在供试寄主间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17.
初步探讨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甜菜夜蛾对药剂敏感性及其体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甜菜夜蛾对灭多威、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变化较大,最大LD50之比分别达17.3和44.9倍,而对辛硫磷的敏感性变化不大,最大LD50之比为1.9倍;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甜菜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差异不显著,而羧酸酯酶活性、多功能氧化酶脱甲基作用差异显著,其中羧酸酯酶的活性变化与对灭多威敏感性的变化相一致。因此,羧酸酯酶可能是寄主植物影响甜菜夜蛾对灭多威敏感性变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烟蓟马对不同葡萄品种的选择性及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由选择法测定了烟蓟马对9个葡萄品种的选择性,研究其与寄主物理性状和次生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烟蓟马对‘信侬乐’(高墨实生)的选择性最强,与对其他品种的选择性差异显著;选择性最弱的葡萄品种为‘秋黑’和‘摩尔多瓦’。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烟蓟马对葡萄不同品种的选择性,与叶片内的单宁、黄酮和蜡质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3.840-8.662x(r=-0.847,F=45.255,P=0.005),y=6.559-0.31x(r=-0.876,F=57.421,P=0.004)和y=13.988-5.081x(r=-0.938,F=122.071,P=0.001);与寄主的可溶性糖含量[y=0.269+0.809x(r=0.746,F=24.552,P=0.002)]、总酚[y=-6.015+2.492x(r=0.834,F=41.195,P=0.007)]和叶片厚度[y=-4.337+28.521x(r=0.430,F=7.044,P=0.033)]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叶绿素含量不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097(P=0.803)。单宁、蜡质和黄酮含量对烟蓟马在葡萄品种上的选择性有较大影响,其含量越高,烟蓟马选择性越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