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气候条件对麦类纹枯病发生趋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对气候条件与麦类纹枯病白穗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发现气候因子对江苏省麦类纹枯病发生有着显著影响 ,多雨、暖冬、春季温度偏低是利于纹枯病偏重发生的气候条件。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影响纹枯病发生程度的关键气候因子的时间变化趋势 ,认为 80年代后期以来持续暖冬现象是纹枯病发生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今后在制定防治策略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保持菌种致病力和对已经丧失致病力的菌种进行复壮,这在品种抗病性鉴定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1974年以来,我们先后从省内各地采集分离得一些小麦赤霉病菌株,多年在常规低温条件保存下,近年发现少部分菌株致病力明显衰退,在“PDA”平面上培养性状也有所变化。表现菌丝生长缓慢,菌丝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麦类纹枯病历史发生情况回顾和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回顾80年代以来麦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可以概括为三点:1.发生和为害逐步加重;2.具有明显的区域性;3.年度间发生差异明显。分析这三点的成因,主要是土壤养分变化、播期的提前、气候及防治技术实施难等因素形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麦类检疫对象——毒麦和小麦腥黑穗病(部分省市补充检疫对象),近几年在南京地区发生越来越严重。江宁县、江浦县1984年进行全县毒麦普查,江宁县27个乡,乡乡发生毒麦,发生毒麦面积23.78万亩, 占小麦总面积40.21%,发生严重的田块,毒麦株率高达30%以上;江浦县发生毒麦面积2.65万亩,占小麦面积10.71%,全县11个乡,仅有一个乡未发现毒麦。1982年江宁县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盐城市麦类白粉病系统观测和普查资料及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白粉病在本地区发生流行的主要气候指标为春季候平均气温>12℃(且期间日最高气温≥30℃的持续日数<3天)、某一候或数候的候日照时数<25小时、候雨日≥2天或雾大露重天气较多;长、中、短期预报模式分别为:y=-0.8826-0.0410x1+0.3513x3 y=-1.4800+0.259x4+0.3390x5+0.5116x6y={1(当x7>12℃、x8<25小时和x9≥2天时) 0(x7≤12℃或x8≥25小时或x9<2天时)}。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条件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主要病害,它的发生和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菌源、品种、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它还受栽培条件的影响,其中不同类型田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有差异。为了研究水田油菜和旱地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2011年~2012年我局开展了不同类型田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调查。  相似文献   

7.
沙尘暴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30,自引:16,他引:30  
以历史时期沙尘暴活动的资料为依据,论证了沙尘暴成生条件和影响因素。特定时期的寒潮是沙尘暴发生的动力,它与处在特定状态的粉尘相结合是沙尘暴发生的必要条件。温度和降水量对沙尘暴的生成有重要影响。虽然沙尘暴的活动与冷空气活动有关,但最寒冷的冬季沙尘暴活动弱,温度适中的春季沙尘暴活动强。在沙尘来源区,沙尘暴主要活动期的温度比年均温高2℃-3℃。在沙尘堆积区,沙尘暴主要活动期的温度比当地年平均温低1℃-2℃。降水少,沙尘暴活动强。然而沙尘暴主要不是形成于降水最少的冬季,而是主要形成于降水量较少的春季。沙尘暴活动期的降水量一般比同一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低约30%。  相似文献   

8.
尹遗生 《植物保护》1992,18(3):43-43
对于麦类赤霉病穗腐损失率的调查和计算,按现行方法往往与实际损失率不尽相符。笔者从1973年开始,进行多次的调查和测定,情况如下: 一.同一严重级数的病穗,其发病部位不同,损失率有明显差异。笔者测定赤霉病穗腐损失率(千粒重降低率)为:上部一级12%,下部一级31.45%,上部二级26.73%,下部二级38.98%。同是一级病穗,下部发病比上部发病的损失率高19.55%;同是二级病穗,下  相似文献   

9.
麦类(小麦、大麦、燕麦)是甘肃河西走廊主要的栽培作物,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的60%左右,1959年《甘肃省农作物病虫杂草调查汇编》曾记载麦类病害11种,1983年甘农大魏勇良报道22种,我们通过5年调查,又发现以下省内未正式报道过的真菌病害: 一、小麦假黑斑病 (一)症状:感病麦粒轻微变色,胚部呈褐色,有的种胚末端皱缩,容易与小麦黑胚病(Drechslera sorokiniana)混淆。病种子播种后一般能发芽出苗,但幼苗细弱,长势缓慢。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与发生条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1985—1988年对北京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性测定的结果。提出其主要致病菌为腐霉菌Pythium。分析气象因素的影响,发现8月份降雨量与当年9月初麦田套种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在1985、1987、1988年3年8月份降雨量比常年平均值多131.4、80.2、37.6毫米时,田间发病株率相应为30.5%、20.8%、25.6%。而1986年8月份降雨量比常年平均值少30.2毫米,其发病株率为0。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耕作制度变化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在我国发生区域呈北移西扩的态势,病害发生流行频率明显上升。本文从赤霉菌群体遗传结构、侵染循环、致病与毒素合成调控机制以及抗病遗传育种、病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小麦赤霉病频繁暴发成灾原因以及监测与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防控病害暴发危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大、小麦是大丰市夏熟的粮食作物,90年代种植面积稳定在42000hm2。危害麦类的病害种类较多,随着品种更换、栽培技术的改进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病害的发生种类及危害程度与80年代比有较大的差异。现将90年代麦类病害发生动态及其重发原因初步分析如下:190  相似文献   

13.
王米纹枯病是我县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70年代以来,凡种植玉米的乡镇都普遍发生,局部地方春玉米受害较严重.产量损失一般10~20%,最高达64%以上.现将我站调查结果概述如下.1 病害发生与品种及环境间的关系调查1.1品种 几年来虽然尚未发现有高度抗病或免疫品种,但品种间抗病能力不同.如本地糯玉米、本地黄玉米、本地白玉米、忻农6号、南顶、桂顶、桂单16号、桂三1号、墨白94号等品种较抗病,病指为20~50;而白马牙、墨白1号等品种则比较感病,病指70~80,高的达95.5.1.2耕作制度 1981年在遂意乡调查:前作是玉米甚至连作几年的地块病原多,病  相似文献   

14.
谭荫初 《植物医生》1995,8(1):24-24
一、粉锈宁 粉锈宁(三唑酮)拌种对麦苗无不良影响。麦粒经拌种后,可使白粉病发生期推迟10~15天,甚或冬前无白粉病病株出现;即使发病,其程度也明显减轻。开春后,麦苗返青期中的病叶率也能控制在1%以下,对白粉病的防效为56~75%。在拌种的基础上,于灌浆期中再每亩用有效成分25克兑水75公斤喷雾,可提高防效达93.7%。轻发年和轻发田经拌种后在穗期可不再施用农药;对中等偏重发生年(田),亦可少施1次农药。  相似文献   

15.
黄芪白粉病发生动态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白粉病的发生与温度关系密切。在6月下旬日均温度18℃时开始发生,当7月下旬至8月日均温约20℃时快速扩散,到9月中旬日均温度低于16℃时逐渐减缓。降雨也会加剧病害发展。选用5种杀菌剂,进行了黄芪白粉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烯唑醇ME和20%丙环唑ME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达到84.53%和81.19%。25%腈菌唑EC、10%苯醚甲环唑ME和25%三唑酮WP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44%、73.66%和73.63%。  相似文献   

16.
桉树是钦州市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本文调查了钦州市桉树病虫害种类、分布和为害情况。结果显示,钦州市桉树病害有8种,害虫有17种,发生为害的总面积达1 900.4 ha,总体上呈现出病害面积大于虫害面积。病虫害种类中以桉树紫斑病Phaeoseptoria eucalypti和桉蝙蛾Endoclita signifer的发生为害面积最大,分别占病害和虫害发生为害总面积的39.6%和26.7%。研究结果为钦州市桉树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及管理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浙江柑橘木虱田间发生调查、带毒检测和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柑橘木虱(DiaphorinacitriKuwayama)不仅是重要的柑橘害虫,而且是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媒介。由于近年来我国橘区冬季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该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浙江省近3年普查的结果,柑橘木虱地理分布明显北移,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为掌握柑橘木虱田间发生规律,探索防治技术措施,科学有效开展防治,2002~2003年我们进行了柑橘木虱发生调查、带毒检测和药剂防治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发生规律调查在浙江省乐清市湖雾镇定头村5年生伊予柑果园内进行。确定伊予柑5株,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确定20个枝…  相似文献   

18.
秦利人 《植物保护》1988,14(2):41-41
空中子囊孢子捕捉是目前小麦赤霉病测报中菌量动态监测的有效方法之一,常用方法有电动孢子捕捉法和水平琼脂培养法2种。前法捕捉效率高,反应灵敏,但镜检费时费力,漏查率高,特别是无法辨清孢子的死活;琼脂培养法,虽能反映空中有效菌量,但缺点是捕捉效率太低,灵敏度差,且易受气候影响。为了发挥电动捕捉法的长处,克服其缺点,我们进行了赤霉菌手囊孢子死活的染色鉴定,取得预期效果。现简报如下: 方法 1.染色液的配制:选用中性红和次甲基蓝,分别配成0.2%等容积的水溶液,为了加速次甲基蓝的溶解,将溶液加温至45℃左右,并搅拌。待两者充分溶解后,将中性红倒入次甲基蓝溶液中。并搅拌后装入试剂瓶中。  相似文献   

19.
商洛地区白术根腐病发生条件调查及综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术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常用中药材.其以根供药用,具有补脾健胃、燥湿利尿、安胎、止汗等功效.为商洛地区生产的主要中药材,全市种植面积274 hm2.但是,白术根腐病发生严重,一直是生产上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吴增尧 《植物保护》1985,11(1):33-34
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国内外已作了不少研究,一般认为应从气象、寄主和菌量等方面综合考虑。稻桩上的子囊壳是赤霉病的主要菌源,子囊壳的发生量反映了地面菌量动态,是发生赤霉病的基本因素。鉴于目前国内尚未见有稻桩上子囊壳的分布型资料,因而我站于1983年4月中旬在观测区内对绿肥田(紫云英)稻桩的子囊壳作了调查,计算出空间分布型,并统计出理论抽样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