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吡喹酮(Praziguantel),代号Embay 8440,简称8440。为70年代新兴的一种广谱、高效、低毒抗蠕虫新药。首先由Thomas等(1975)报告为一种有效的驱绦虫药。近年来国内已陆续应用于治疗人畜血吸虫、姜片吸虫、肝吸虫、肺吸虫等所致的各种吸虫病。  相似文献   

2.
吡喹酮(Praziquantel)代号 Embay8440,简称8440)为70年代新兴的一种广谱、高效、低毒抗蠕虫新药,首先由Thomas 等(1975)报告为一种有效的驱绦虫药。近年国内己陆续应用于治疗人畜血吸虫、姜片虫、肝吸虫、肺吸虫等所致的各种吸虫病。猪囊虫在我国东北、华北、内蒙等地以及全国各地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并造成畜产经济损失较大的人所共知的一种人体绦虫幼虫病,该病以往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尤其是当人体感染囊虫时,除在皮下、肌肉等部寄生外,常发生大脑寄生,引起严重的脑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本试验的目的:试图通过对猪体上的囊虫(特别是脑囊虫)作试治与疗效检验,为消除人体囊虫病打下初步基础。现将试  相似文献   

3.
吡喹酮(Praziguontol,Dioncit,FMBA—8440)是我国继硝硫氰胺后合成的又一广谱抗血吸虫药物,国内外对吡喹酮的药理作用及杀虫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Webbe与James等分别报导了感染日本血吸虫田鼠和猴的实验治疗结果。国内范必勤等首次报导了人工感染  相似文献   

4.
吡喹酮(代号Embay—8440)为西德莫尔克和拜耳药厂联合研制成功的吡嗪异喹酮药物。为白色结品粉末,味微苦,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不溶于水,溶解于氯仿、二甲基乙酰胺和乙醇中。该药对试验动物毒性较低,吸收良好。半数致死量,小白鼠2,454~3,712  相似文献   

5.
随着毗喹酮(Pyquiton,EMBAY 8440)在家畜血吸虫病防治方面应用的成功,近年来在吸虫、绦虫、囊尾蚴等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均有成功的报告,但在牛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方面尚未见介绍。为了解毗喹酮肝片吸虫病的驱虫效果,笔者在本县种牛场进行了毗喹酮和硝氯酚(Menichlo rophoian,Bayor 9015)对牛肝片吸虫的驱虫试验,现将试验经过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治疗耕牛血吸虫病的药物,首推吡奎酮(8440)和硝硫氰胺(7505),以往均用口服,但用量大,价格昂贵。使用7505水混悬液静注则又反应率高,有较大的危险性,妨碍了基层的广泛应用。为了合理的应用吡奎酮和7505治疗耕牛血吸虫病,我省根据四川省三胃投药科研协作会精神,于1983~1984年在南昌市、上饶地区等地县作了吡奎酮和7505水混悬  相似文献   

7.
猪囊尾蚴病(下称猪囊虫病)由来已久,是人、猪相互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生猪生产。长期以来,我国北方各省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我省是本病的重灾区,污染率高,损失严重。如何消除危害,多年来,一直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以驱为主的“驱、检、管”综合治理,收到成效。近年来,由于新的广谱抗寄生虫药物吡喹酮(Praziquantelum,代号Embay-8440)的问世,为治疗猪囊虫病,打开了  相似文献   

8.
我场从1977—1983年共发生羊脑包虫病74只。83年发病数占育成羊总数的10.2%。病羊逐年增多,对我场养羊业有一定危害。我们用手术和药物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极为被动。近几年来,我们应用每片含200毫克的吡喹酮(代号Embay—8440)片剂,按40—60毫克/公斤体重计算用量。1次灌服。控制了发病率,达到了预防目的。投药最好在秋季饲舍之前,在我地区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1,(5):5-5
据《油世界》8月23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1/12年度(9月到次年8月)全球大豆产量有望达到2.614亿吨,相比之下,早先的预测为2.663亿吨,上年为2.653亿吨。其中,美国大豆产量数据下调到8440万吨,相比之下,早先的预测为8850万吨,上年为9060万吨。巴西为7330万吨,略低于早先预测的7350万吨,上年为7530万吨。  相似文献   

10.
吡喹酮(Praziquantelum,Embay—8440)为异喹啉吡嗪衍生物。其商品名为Droncit, Biltricide,是一种非锑剂抗血吸虫药。经大量的动物试验以及兽医和人医的临床试验证明,它不仅对多种血吸虫病有效,而且对人和家畜的绦虫病、囊虫病、包虫病,以及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与胰吸虫病等均有效,是一个广谱、高效、低毒又无致癌致畸作用的抗蠕虫药。它是一种无色味苦的结晶粉末,几无臭,有吸湿性,故应密封保存。熔点为136—139℃,在正常条件下很稳定。能溶于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日龄产蛋早期的78只高邮鸭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α-淀粉酶(AMY)、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无机磷(P)共11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研究其与产蛋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TP(58.25±7.83)g/L,ALB(18.16 4.23)g/L,AST(25.83±9.35)U/L,ALT(55.07±36.25)U/L,ALP(332.2±153.1)U/L,LDH(319.46±99.61)U/L,AMY(554.3±168.8)U/L,HDL-C(1.19 0.65)mmol/L,CHO(3.19±0.83)mmol/L,LDL-C(1.72 0.96)mmol/L,P(0.29 0.12)mg/mL;AST活性与开产体重呈强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2.
将120只蛋仔鸡(3日龄)随机分为10组,以常规方法进行饲喂,把不同浓度的铅与Vc(Vc用量为0.2mg/g,铅用量为0.02mg/g,0.05mg/g,0.08mg/g,0.11mg/g)配成溶液,用小针管进行口腔灌服,饲养14日后空腹抽血,测定血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铅浓度的增加,血液中MDA含量升高,其中Pb(3)、Pb(4)组升高显著(P<0.05),Vc Pb组无显著性差异;SOD活性显著降低,Pb(4)组差异极显著(P<0.01),Pb(1)、Vc Pb(1)组差异不显著,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POD活性在Pb(1)、Pb(2)组明显降低(P<0.05),Pb(3)组显著升高(P<0.05),Pb(4)组无变化(P>0.05),Vc Pb组差异显著;CAT活性逐渐降低,Pb(3)、Pb(4)、Vc pb(3)、Vc pb(4)组差异极显著(P<0.01),Pb(2)、Vc Pb(2)差异显著(P<0.05);Vc Pb组与加Pb组比较,Vc Pb(4)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正> 稀土元素在周期表上位于第三副族,包括原子序数57~71的15个镧系元素以及和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和钇,共有17个元素,它们是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进行了AA肉鸡体尺性状和肌肉品质的典型相关分析。选择200只1日龄AA肉鸡,公母各半,饲喂基础日粮,常规饲养。42日龄时随机抽取24只,公母各半,测定体尺性状的体斜长(x_1)、龙骨长(x_2)、胸深(x_3)、胸宽(x_4)、胫长(x_5)、胫围(x_6)、髋骨宽(x_7),肌肉品质的肌肉(胸肌、腿肌)色度(红度、黄度、亮度)(x_8~x_(10))、嫩度(x_(11))、失水率(x_(12)),进行2组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0.8412)达到显著水平(P<0.05);典型变量V_1中胸宽(x_4)、胫长(x_5)的系数,W_1中失水率(x_(12))、亮度(x_(10))、黄度(x_9)的系数明显高于其他性状。说明体尺性状与肌肉品质的相关主要由胸宽、胫长、肌肉失水率、黄度、亮度的密切相关所引起。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发酵豆渣对建鲤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FSR_0,作为对照)、6%(FSR6)、12%(FSR_(12))、18%(FSR_(18))和24%(FSR_(24))发酵豆渣替代豆粕,配制5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8.49 g的建鲤9周。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结果显示:FSR_(12)组建鲤的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其摄食率(FI)和饲料系数(FCR)最低。随着饲料中发酵豆渣添加水平的增加,建鲤脏体比(VSI)显著降低(P0.05),而肝体比(HSI)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各组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含量以及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无显著差异(P0.05)。FSR_(12)组血浆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FSR_6组和FSR_(24)组(P0.05),而与FSR_(18)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血浆总胆固醇(TC)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各试验组(P0.05),而血浆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各试验组(P0.05)。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建鲤饲料中发酵豆渣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2%,添加水平过高会抑制建鲤的生长,但可以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稀土是镧系元素和化学性质相似的钪、钇等十七种元素的总称,包括镧(la)、铈(Ce)、镨(Pr)、钕(Na)、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a)、钪(Sc)和钇(Y)。早在1933年,前苏联学者就开始了有关稀土的生理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有二大类,一类是水溶性维生素,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包括抗坏血酸(V_C)、烟酸(V_(PP))、烟酰胺(V_(B5))、硫氨素(V_(B1))、吡哆醇(V_(B60))以及维生素B_(12)(V_(B12))、叶酸(V_(BC))。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K(V_K)、维生素D(V_D)、维生素A(V_A)、维生素E(V_E)。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和生物利用度,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实验依据。选用8头健康猪,采用两周期随机交叉实验设计,单剂量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5%双氯芬酸钠注射液(2.5mg·kg~(-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猪血浆中双氯芬酸钠浓度,采用DAS 2.1.1软件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非房室模型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猪静脉注射给药的药动学参数如下:消除半衰期(T_(1/2β))为(1.32±0.34)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55.50±5.50)(μg·mL~(-1))·h,平均滞留时间(MRT)为(1.60±0.28)h,表观分布容积(V_d)为(0.50±0.05)L·kg~(-1),总体清除率(CL_B)为(0.26±0.04)L·(h·kg)-1。猪肌内注射给药的药动学参数如下:峰时(T_(max))为(1.19±0.26)h,峰浓度(C_(max))为(11.61±5.99)μg·mL~(-1),T_(1/2β)为(1.87±0.70)h,AUC为(43.17±7.77)(μg·mL~(-1))·h,MRT为(2.86±0.64)h,生物利用度(F)为(78.29±14.81)%。结果提示,双氯芬酸钠注射液肌注给药后在猪体内具有吸收良好、达峰迅速、血药峰浓度高、消除较快、生物利用度较高的药物动力学特征,临床推荐给药剂量为2.5mg·kg~(-1)。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冬季饲养密度对饲养环境及生长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抗氧化、免疫、应激指标的影响。选用健康且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的21日龄断奶长×大(LY)二元杂交生长猪330头,平均体重为(25.67±0.25) kg,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栏)。Ⅰ组每栏10头(0.91 m~2/头),Ⅱ组每栏12头(0.76 m~2/头),Ⅲ组每栏15头(0.61 m~2/头),Ⅳ组每栏18头(0.51 m~2/头)。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随着饲养密度增大,栏舍内温度、相对湿度呈升高趋势,二氧化碳(CO_2)、氨气(NH_3)浓度逐渐升高。第14、21天,Ⅳ组的环境CO_2、NH_3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随着饲养密度增大,生长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呈线性降低(P0.05),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其中,Ⅲ组的F/G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随着饲养密度增大,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浓度呈线性降低(P0.05)。4)随着饲养密度增大,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浓度呈线性变化(P0.05)。其中,与Ⅱ组相比,Ⅰ组的血清IgA、IgG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养密度增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其中,Ⅱ、Ⅲ组的血清TNF-α浓度显著低于Ⅳ组(P0.05)。5)与Ⅲ组相比,Ⅰ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养密度增大,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Ⅲ组的血清MDA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6)随着饲养密度增大,血清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其中,Ⅱ、Ⅲ组的血清ACTH、COR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Ⅱ、Ⅲ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应激指标大部分无显著差异,且考虑到栏舍利用率,Ⅲ组的饲养密度(0.61 m~2/头)更适合冬季生长猪(25~45 kg)的生长,此时生长速率快,饲料转化率高,机体炎症应激水平低。  相似文献   

20.
实验旨在研究添加酪酸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宝石鲈(Scortum barcoo)生长发育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选用规格一致,初始体质量为(24.02±2.04)g的宝石鲈,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1 200尾,分别饲喂添加0(Control组)和0.1%(Diet 1组)、0.5%(Diet 2组)、1.0%(Diet 3组)酪酸菌的日粮,饲养周期为60 d。实验结果表明:(1)与Control组对比,Diet 2组宝石鲈的终体质量、相对增长率显著提高(P0.05)。(2)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宝石鲈肠道菌群的物种组成更加多样化。(3)Diet组中以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大洋芽孢杆菌属(Oceanobacillus)为主的益生菌群的比例提高,以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拟杆菌属(Bacteroide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为主的致病菌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