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2.4白露心保健白露心是指每年的处暑到白露时间,该阶段秋冬之交,气温、水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加大,一般平均气温低于水温,鱼类生长日趋减弱,新陈代谢变慢,这时是鱼类发病的第二高峰季节。如:当年养殖小草鱼的病毒性出血病(肌肉型、肠炎型), 相似文献
2.
乌鳢诺卡氏菌病的组织病理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应用病理组织学、活体压片和电镜技术,运用H.E常规染色法和Ziehl-Neelsen抗酸杆菌染色法对患疑似诺卡氏菌病的乌鳢各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患病乌鳢的肾脏、肝脏、头肾、脾脏、肌肉、表皮、鳃丝、鳃弓、心脏、肠道、卵巢等器官内部有大量的慢性肉芽肿结节,直径多为1~2 mm.典型结节基本结构可分三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干酪样坏死、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包膜,中央干酪样坏死组织中有大量呈长杆状或分枝状的诺卡氏菌.结节活体压片观察到大量的长杆状或分枝状菌体.电镜观察到结节中有大量杆状菌体,未见病毒颗粒;菌体长3.5~6.5 μm,宽0.45~6.8 μm.器官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肾小管细胞变性和坏死,肾间质淋巴细胞增生;脾淋巴细胞增生和淤血;肝脂肪变性;鳃上皮肿胀,鳃丝棒状化;心肌细胞肿胀,断裂,溶解;肌纤维水泡变性,肿胀,断裂,溶解,坏死;表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有炎性细胞浸润,诺卡氏菌对机体的主要器官造成严重病理损伤.对乌鳢诺卡氏菌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可为临床诊断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乌鳢诺卡氏菌的致病机理,本实验通过病原分离鉴定、组织病理学和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对病原菌的致病性、药物敏感性及乌鳢的免疫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患病乌鳢主要感染了命名为SDAT 0011病原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鉴定、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鉴定及诺卡氏菌特异序列扩增鉴定,结果均显示该病原菌为诺卡氏菌。将分离的SDAT 0011感染健康乌鳢后,1×105~1×108 CFU/mL注射组的死亡率均为100%,感染乌鳢出现明显的诺卡氏菌病症状,如内脏出血,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有大量大小不等的结节,组织病理切片进一步检测发现,结节分界清晰,结节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受损或死亡的组织细胞。药物敏感性实验发现,诺卡氏菌对利福平等抗生素较为敏感,对青霉素等具有较强的抗性。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在感染初期(48 h)及中后期,Toll样受体2基因(TLR2)和Toll样受体13基因(TLR13)在脾脏和头肾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趋化因子受体9基因(CCR9)在脾脏和头肾中显著下调,这表明乌鳢Toll样受体和趋化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可能在其抵抗诺卡氏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为乌鳢诺卡氏菌病的... 相似文献
4.
江苏盐城是国内鲫鱼养殖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随着鲫鱼密度的增加、水质的恶化,鲫鱼的疾病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而鲫鱼的大红鳃是继暴发性出血病、孢子虫后鲫鱼的又一新病。从近几年发病情况来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由于盐城区域内养殖情况复杂,该病在防治方面遇到了困难,出现了反复用药难断根和治疗易反弹的情况,下面笔者就这种疾病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6.
7.
<正>生鱼是辐鳍鱼纲、鲈形目、鳢科、鳢属鱼的统称,以乌鳢(Channa argus)与斑鳢(Channa maculata)人工杂交而成的杂交鳢,因具有生长快和抗病力双重优势,已成为生鱼高密度养殖放养比例最高的品种。制约生鱼高密度养殖盈利的关键因素中,病害及其造成的损失排在第1位,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以内脏"白点"为临床症状的诺卡氏菌病和舒伯特气单胞菌病。前者的病原主要为 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后者的病原为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两者临床症状上均为内脏出现"白点",在诊断上极易混淆,生产上常因为疾病诊断不准确而延误治疗时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