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提高现有烤烟醇化过程中化学成分预测模型的精度,提出了组合预测模型。选取灰色GM(1,1)模型、三次指数平滑、一元非线性回归3种单一预测模型,采用标准差法分配权重,对单一预测结果进行集成,以还原糖为例,建立了化学成分的组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能够较好的提高预测精度,较GM(1,1)、三次指数平滑和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0.0184、0.0283和0.0082。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实现烤烟氮碱量及氮碱比田间动态变化的实时无损监测,设计了基于MSR216型多光谱辐射计的烤烟氮碱量及氮碱比监测试验。[方法]设置2种施氮模式,以基于SPAD(叶绿素仪)值精准氮素施肥管理(阈值为43)进行建模,利用当地生产上农家常规施氮模式进行验证。用多光谱辐射计采集烤烟的冠层光谱数据,并对烤烟6个生长时期的氮碱量、氮碱比与可见光波段及近红外波段反射率组成的比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叶片烟碱含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870,510)的相关系数最高(r=0.900);全氮含量和氮碱比则与比值植被指数RVI(1 650,710)的相关系数最高(r=0.898、0.911)。氮碱量、氮碱比与植被指数均构建了最佳的监测模型,模型预测精度分别达到0.935、0.827、0.926,RMSE分别为0.574、0.553、1.245,预测效果较好。[结论]冠层光谱能够较好地监测和跟踪冠层氮碱量以及氮碱比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不同卷烟糖碱比、糖氮比、氮碱比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国内外卷烟中糖碱比、糖氮比、氮碱比的差异,采用流动分析法,测定了国内外112个卷烟样品中水溶性糖、总氮、总植物碱含量,并对糖碱比、糖氮比、氮碱比平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卷烟糖碱比、糖氮比显著高于国外卷烟,而氮碱比显著低于国外卷烟。不同类型卷烟中,糖碱比、糖氮比、氮碱比存在差异。国内烤烟型的糖碱比、糖氮比显著高于国内混合型、国外烤烟型和国外混合型;国外烤烟型和国外混合型的氮碱比显著高于国内混合型,但后者显著高于国内烤烟型。国内不同价位(分为4类)烤烟型卷烟的糖碱比、糖氮比、氮碱比有一定差异。一类烟的糖碱比、糖氮比显著高于其他3类,四类烟最低。氮碱比顺序则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不同植烟产区烤烟样品为例,系统地分析了总氮、总植物碱、氮碱比与感官质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主产烟区总氮和总植物碱含量总体较为适宜,氮碱比平均表现为0.93±0.23,化学成分较为协调;感官质量指标在样本间变异程度不大,表现较为稳定。(2)烟叶氮碱比与感官质量之间密切相关。当氮碱比<1时,总氮、总植物碱、香气量、劲头、浓度和评吸总分均高于氮碱比≥1的组别,且差异达到1%极显著水平;刺激性则在氮碱比<1时较小,显著低于氮碱比≥1时的分值;而香气质、余味、杂气、灰色和燃烧性在两组间的差异不显著。(3)中评吸分值类群烟叶在氮碱比<1时占的比例较大,低评吸分值类群烟叶在氮碱比≥1时占的比例较大,如何提高烟叶在适宜氮碱比范围内的评吸分值,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烤烟化学成分平衡与感官质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相互平衡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以45份烤烟样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广义可加模型对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糖碱比(包括总糖、还原糖)、碱氮比(也即氮碱比)、碱钾比、碳碱比、氮钾比、碱氯比、碳钾比、两糖比对烟叶感官的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劲头、甜度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以烟叶烟碱为中心的含氮、含碳、碳水化合物所建立的平衡指标对烟叶的感官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在打叶或者叶组配方过程中可以考虑烟叶化学成分的平衡选择来优化烟叶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6.
川渝烟叶糖碱比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川渝中烟公司库存的2000~2006年的705份烤烟为材料,系统检测了不同产区不同部位不同年份不同等级烟叶样品的糖碱比。结果表明:西南烟草种植区相同部位不同年份之间烟叶的糖碱比波动较大;东南烟草种植区上部上等烟叶的糖碱比都在适宜值范围之外,中部上等烟叶的糖碱比都在适宜值范围之内;长江中上游烟草种植区上部中等烟叶的糖碱比波动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不同产区烟叶在卷烟生产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流动分析仪测定不同产区818个初烤烟叶样品氯、水溶性总糖、总植物碱、总氮和钾的含量,并计算出糖碱比、糖氮比、氮碱比和钾氯比等衍生指标,分析不同产区烟叶化学成分4个衍生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国内主产区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糖碱比、糖氮比、氮碱比和钾氯比的比值均非正态分布,均有较大变异,钾氯比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9.90%,氮碱比最小,为31.00%;不同产区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糖碱比、糖氮比和氮碱比均以云南最高,分别为17.84、17.18和1.03,重庆、重庆和重庆/广东最低,分别为9.39、10.91和0.86/0.86,钾氯比重庆最高,为11.18;河南最低,为2.08;上部叶,糖碱比、糖氮比和氮碱比以云南、云南和河南最高,分别为11.61、13.26和0.91,重庆、重庆和重庆/广东最低,分别为5.76、8.17和0.71/0.71,钾氯比不同产区变幅为1.71~6.92;中部叶,糖碱比、糖氮比和氮碱比均以云南最高,分别为19.62、18.47和1.07,重庆、河南和重庆最低,分别为10.14、11.57和0.81,钾氯比重庆最高,为12.04,河南最低,为2.02;下部叶,糖碱比、糖氮比和钾氯比以云南、云南和重庆最高,分别为21.91、19.43和15.05,重庆、重庆和河南最低,分别为12.30、11.01和2.97,氮碱比不同产区变幅为1.00~1.17。  相似文献   

8.
钟家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12-16814
[目的]了解单料烟主流烟气中焦油释放量/抽吸口数比与其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与转盘式吸烟机分别测定了15个不同类型烤烟烟叶中的常规化学成分(总糖、总氮、还原糖、烟碱、钾、氯)的含量及其主流烟气中焦油释放量与抽吸口数.[结果]单料烟主流烟气中焦油/抽吸口数比与烟叶中的烟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烟叶中的总糖、还原糖、糖碱比、氮碱比呈显著负相关,与烟叶中的总氮、钾、氯、钾氯比不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卷烟工业企业低焦烤烟型卷烟配方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赣州烟叶主要化学成分适宜范围,为指导烟叶栽培及采收烘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2020年赣州8个产烟县79个C3F和B2F烟叶样品的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及各感官质量评价指标、可用于卷烟类型评吸结果数据,建立相关分析,采用隶属度函数评价法,使化学成分与各评吸质量指标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最大化,采用加权和法得到综合评价值。[结果]综合赣州烟叶C3F和B2F最优适宜范围为植物碱2.23%~3.20%、总氮1.70%~2.30%、还原糖19.20%~27.50%、总糖20.00%~30.00%、钾≥2.40%、氯0.16%~0.60%、淀粉2.50%~5.63%、糖碱比4.30~14.00、钾氯比≥12.00、氮碱比0.48~0.82、二糖比0.88~0.96。K326品种感官评吸质量明显优于云烟87。赣州烟叶可用性由总糖、钾、氮碱比、二糖比、氯、糖碱比、总氮、淀粉、还原糖、植物碱10个主要化学成分决定。赣州烟叶存在部分淀粉、糖碱比、氯、氮碱比、二糖比偏高,钾、钾氯比偏低。[结论]赣州烟叶主要化学最优适宜范围基本在云南优质烟叶主要化学成分适宜范围内。针对2020年赣州烟叶主要化学成...  相似文献   

10.
灰色新陈代谢模型在农民收入和消费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菊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083-16085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灰色新陈代谢GM(1,1)宁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模型。在MATLAB环境下对该模型的精度以及误差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该模型对宁夏农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灰色新陈代谢GM(1,1)预测模型能够明显地提高预测精度,增加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黄富  成志军  张胜  杨会丽  荆永锋  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65-22266,22288
[目的]研究烤烟烟叶烟碱与烟气烟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同一地区生产的11个品种不同等级烤烟烟叶的烟碱含量和烟气烟碱含量进行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烤烟烟叶的烟碱含量和烟气烟碱含量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烟叶烟碱进入烟气中的比例为4.06%~8.64%,呈现出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的规律;南江3号的烟叶烟碱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但烟叶烟碱进入烟气烟碱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品种;K326品种各部位之间烟碱的转化率较为稳定。[结论]烤烟烟叶烟碱含量与烟气烟碱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烟叶烟碱进入烟气烟碱的比例受品种和部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贾军锋  王毅  李正风  肖雅  卢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77-9078
[目的]研究降雨量对云南相似海拔地区烤烟烟碱和总氮含量及施木克值的影响。[方法]在6个海拔相似且大田期降雨量不同的烤烟种植点,采用相对规范的栽培和烘烤技术,对相同品种K326分部位挂牌,取初烤烟叶样品,分析烟碱含量、总氮含量及施木克值与降雨量的相关性。[结果]降雨量与烤烟烟碱含量、总氮含量和施木克值三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样本中,相对合理的施木克平衡比值出现在152~210 mm降水范围,降雨量递增导致的辐射量递减,可能引起辐射诱导烟碱合成作用减弱。关于与以上降雨量范围相似的烤烟种植区是否为优质烤烟产区这一推测,值得进一步进行系统研究。[结论]该研究可为烤烟种植区划和卷烟叶合理配置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国先  寸松梅  李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71-19573
[目的]探讨保山市烤烟烟碱含量近年来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03~2009年保山市烤烟化学成分跟踪分析数据库的数据,对烤烟各部位烟碱含量年度变化、质量档次及桔色、柠色烤烟烟碱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保山市烤烟烟碱的平均含量高达3.4%,2004~2006年烟碱含量明显下降至2.7%~2.8%,2007~2009年烟碱平均含量保持在2.5%左右;烤烟质量档次在2003~2007年呈逐年提高趋势,但2008~2009年烤烟质量档次较2005~2007年略有下降;柠色烟烟碱含量的适宜程度高于桔色烟。[结论]研究结果为提高保山市烟叶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复烤片烟中水溶性糖和烟碱含量的近红外速测定量模型。[方法]基于近红外光谱法,选取各等级片烟样品共284个,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模,定量分析贵州主要产区的复烤片烟中的水溶性糖(总糖、还原糖)和烟碱含量。人工确定光谱区间为9 002.45~4 069.19 cm~(-1),采用一阶导数结合Savitzky-Goly(SG)平滑滤波进行光谱预处理。考察了模型精密度,并将标准方法和近红外方法测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复烤片烟中的总糖、还原糖、烟碱3种成分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6 8、0.987 2、0.9951,交互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354、0.558、0.067。[结论]模型精密度良好,2种方法不存在显著差异,近红外方法适合烟草中的水溶性糖和烟碱快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国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33-834,900
[目的]分析福建烟区烤烟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异情况。[方法]以福建烟区2009、2010年烤烟样品为材料,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烤烟化学成分含量状况。[结果]福建烤烟总糖、还原糖及糖碱比值总体较高,氯含量较低,钾氯比值较大且稳定性较差。不同烟区烤烟除总氮、总糖、还原糖外,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烤烟除总烟碱外,其余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不同部位烤烟除氯含量外,其余各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研究可为福建烤烟种植区划制定、栽培技术调整及原料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加工番茄产量预测模型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加工番茄产量预测模型。[方法]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加工番茄产量变化趋势,建立了加工番茄产量预测的GM(1,1)灰模型,并以新疆2001~2009年新疆加工番茄产量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该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对近期加工番茄产量的预测是可靠的。[结论]为新疆地区番茄产业的宏观调控、番茄加工及储藏等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摸清近5年来广西烟区烟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品质情况。[方法]运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0年广西河池和百色2个烟区烤烟的化学成分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近5年来广西烟叶6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状况和烤烟不同部位不同年份的化学成分变化情况。[结果]2006~2010年广西烟区烤烟的中部烟叶总糖、烟碱、总氮、钾含量较稳定,上部烟叶次之,下部烟叶变幅较大;中上部烟叶糖碱比值基本处于优质烟叶范围,协调性较好;各部位烟叶氮碱比值、钾氯比值适宜;但中下部烟叶糖氮比例欠协调,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结论]控制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协调烟叶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比例将是今后广西烟叶品质改良的一个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