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参有文字记载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就记载有象形文字“参”。甲骨文产生于我国殷商时代(公元前16世纪),据考证,该时期我国各族群或部落的“图腾”上也出现了象形文字“参”,后来《神农本草经》对人参药用价值做了详细的记载。《本草纲目》中李时珍  相似文献   

2.
正三七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不少于2500万年,其诞生时间甚至远超于人类。在华夏文明的发展中,使用三七的历史推论可知3000余年,有确切历史记载的约600余年。古代典籍对三七有诸多记载:《玉揪药解》记载三七能"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剑新血"。《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能治一切血病"。《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  相似文献   

3.
药王孙思邈临床用人参(一)——初读《备急千金要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汉医圣张仲景(150~210年)是临床应用人参的大家,在《伤寒论》中载方113首(禹余粮丸仅有方名,实为112首),其中有21个方中含有人参,对各个组方的构成和分类情况,在拙文《东汉医圣张仲景与真人参》一文中有具体论述,用以对日本人参研究权威柴田承二教授在其著作中全面否定中国人参药用历史、亵读中国古代医学家的谬论进行系统的批驳。  相似文献   

4.
此前报告的《陶弘景在人参药用历史上的贡献(一)》中,简要介绍了我国南北朝时代的南朝·梁国医学家、道学家陶弘景在本草学方面的贡献,谈到《本草经集注》中“朱书”、“墨书”,以及“小字”在本草文献中的学术地位,讨论了“小字”中关于人参“生上党及辽东”问题,同时历数了国内外在人参学术上道德不端者的种种作为与伎俩,痛斥其否定中国人参药用历史、歪曲自古以来中国所用人参不是五加人参而是桔梗科党参诸多谬论。  相似文献   

5.
豆浆的历史十分悠久,已有近两千年之久,早在我国医书史的典籍之一《黄帝内经》上就已记载:“豆浆性质平和,具有补虚润燥、清肺化痰的功能”。东晋学者、养生学家张湛所著《延年秘录》上记载:“豆浆,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食”。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上记载:“豆浆,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解诸毒”。  相似文献   

6.
巩志 《中国茶叶》2008,30(7):33-34
茶,钟山川之灵禀,集天地之风露,含英咀华,吐香韫玉。宋徽宗《大观茶论》:“夫建茶擅瓯闽之秀气,臻山川之灵禀。”茶为草木之灵芽,本是大自然之杰作,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最佳饮料。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一般认为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以前的“茶”写成“荼”(读作“ú”)。据查,“荼”字最早见于《诗经》,在《诗经·邶风·谷风》中记载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相似文献   

7.
1997年《中成药》第5期、第6期连载《古代人参基源再认识》一文,对在中药界,特别是在人参学术领域内早已解决的问题,即中国是世界上应用人参最早的国家,人参在中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中国自古以来所用的人参是五加科人参PanaxGinseng C.A.Meyer,而决不是桔梗科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等等,在学术上已有结论,然而这些问题在《古代人参基源再认识》一文(以下称“再认识”)中再度提了出来,而且强调对这类问题的讨论“已经持续半个多世纪,尚未定。”“论证古代人参是否即是今之党参,各执一端。”果真如此吗?非然。 其实,在本草文献和中医药经典论著中的记载,人参的药用与临床疗效早有定论,其功效与应用,党参和其他任何一味中药所不能取代的。世界公认的我国本草学的始源,秦汉时代形成的《神农本草经》,对人参的应用价值已有全面总结,谓“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这段经典论述,对人参多方面的补益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全面调节作用,对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以及抗衰防老、滋补保健等特有的功能,都有精辟的概括,即使是运用现代的药理研究和  相似文献   

8.
人参的别名雅号极其繁多 ,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煌煌巨著《本草纲目》一书中将人微、人衔、鬼盖、黄参、血参、土精、地精、神草等 8个别名分别加以诠释 ,但他对唐代侯宁极《药谱》一书中的“人参别名皱面还丹”却只字未解。笔者翻经查典 ,也未查到。假日偶读道书 ,有所顿悟 ,不揣冒昧 ,草率为文 ,就教于学界。笔者认为 ,“皱面还丹” ,为中国道教对人参的称谓。其理由如下 :道教的根本信仰 ,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道” ,即灵而有性的“神异之物”。这个“神异之物”便是九丹 :丹华、神符丹、还丹、神丹、饵丹、炼丹、柔丹、伏…  相似文献   

9.
陶弘景在人参药用历史上的贡献(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参是伟大的中华民族首先发现的珍稀药用植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将人参作为“众药之首”而在临床上广为应用的国家。我国在人参方面的诸多历史之“最”,在本草(药物)古文献中都有详细而具体的记载。对人参药用历史作出系统整理与记述,其首功非陶弘景所莫属。  相似文献   

10.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五加科人参属植物)。panax意为长寿,包治百病。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对人参的药理学作用有这样的描述:“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因其具有神奇而广泛的药理学作用,在中药领域中享有“百草之王”的美誉。  相似文献   

11.
一、大力参加工的起源与沿革人参的加工炮制大约始于三国时代,而大力参(烫参)的加工可追溯到南宋时期。据徐竞的《高丽图经》记载:“高丽人参生熟二等,生者色白体虚,药用味全,然经夏暑易蠹之.若经汤釜熟者则耐久贮之。”这是现今加工大力参的起源;明朝冯兆张著《锦囊秘要》中也记载着  相似文献   

12.
山参在我国应用最早,而且记载较为详尽,始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并对具药性及普效有较详细记载:“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走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其人参疗效又作了进一步叙述。当时这些记载,均指山参而言。列清朝视长白山为满族发湖地,为神山,禁止随便上山采挖山参,再加上人参 用也越来越多,供不应求,才开始采收山参种籽进行人工载培,开始出现了园参与山参的区别。所以园参的栽培历史也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山参价格昂贵,园参产量大,价格便宜,所以山参逐…  相似文献   

13.
努尔哈赤青年时代采过人参,对马市上的人参交易也十分熟悉.努尔哈赤统管人参使之成为后金的重要财源,明人记载:“奴酋善参貂之利,富强非一日(筹辽硕画奴酋考)”.《清太宗文皇帝实录》载:“人参采集业成为女真人的赖以为生者”.人参成为社会经济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4.
据《神农本草》记载,人参有“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之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参主要生物活性成份是人参皂苷,人参皂苷对动物体的精神系统、心血管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物质代谢(水盐代谢等)、免疫系统、生长发育等都发生影响。到目前为止,关于人参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竺济法 《中国茶叶》2013,(11):38-38
《茶经述评》【吴觉农主编第二版,下同)“七之事”在述评《神异记》中关于“虞洪获大茗”的故事中,作有如此评说:《神异记》(神话故事,虞洪获大茗)。《神异经》一卷,是一本假托西汉东方朔所作的神怪故事集。此书最先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茶经·四之器》中关于“瓢”的说明中,也提到了这个故事,并说发生于“永嘉中”(晋怀帝永嘉年问,即307~313年),说明此书的撰述年代,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应用人参最早的国家。早在汉元帝(公元前48~33年)时代《急救章》、《春秋论》和《礼论》等书中都有“参”的记载。东汉安帝时许慎著《说文》中进一步说明“人参出上党”。以后的医药书籍大多记载人参。到了明代嘉靖年间,上党人参基本采绝,东北的人参成为主要的资源。因此,人参的采集中心转至东北,使东北人参的采集业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婺州举岩茶     
婺州举岩茶,又称金华举岩茶,其汤色如碧乳,历史上亦称“香浮碧乳”、“婺州碧乳”茶;该茶产地峰石玲珑,巨石重叠,犹似仙人在此举石,故有“举岩”之称。婺州举岩茶源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曾被列为唐代至五代时期的十大茗品之一,明清两朝为贡茶,贡茶历史结束于清朝道光年间(《本草纲目》等数十种古籍中均有记载)。婺州举岩茶产地在国家AAAA级风景区金华双龙洞顶鹿田村一带,  相似文献   

18.
在《药王孙思邈临床用人参(一)》中,对《备急千金要方》初读所获,将药王临床应用人参简况作了报告。又读《备急千金要方》的姊妹篇《千金翼方》30卷,对药王临床应用人参的进展情况再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引言 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国牡丹全书》记载:牡丹花味辛,性寒,无毒。花可醇酒,花朵晒干,可以做牡丹花茶,有美容养颜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牡丹花瓣中含有13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糖类、黄酮类、多种酶、7种常量元素、5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营养物质,具有防癌、抗癌和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曹志强 《人参研究》2003,15(1):10-13
1 人参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人参 (PanaxginsengC .A .Mey)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 ,是我国传统中药 ,被誉为百草之王 ,东北三宝之首 ,人参在世界上也是特别驰名的中药 ,应用历史相当久远 ,早在两千多年之前 ,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利用人参治疗疾病。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药学名著《神农本草经》就明确记载 :人参 ,“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日、开心、益智 ,久服轻身延年”〔1〕。该书中阐述的人参扶正固本 ,也就是当今医药界所称的“适应原样药物”和“双向调节药物”。人参的作用特点 ,已逐渐为现代药理学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