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曲马水肿消瘦病病理形态学观察肖西海,杨志强,鲁晓成朱秀琴,赵晋军(甘肃省玛曲县曼尔玛畜牧兽医站)(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玛曲县位于甘肃、青海和四川三省的交界之处,是河曲马中心产区,共有马43000多匹。马水肿消瘦病是本地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在冬春枯草...  相似文献   

2.
河曲马场地处甘南玛曲县境内黄河第一弯曲部,海拔3000米以上,是河曲马的中心产区。经甘、青、川三省河曲马保种选育协作会议(1981年)确定为河曲马保种选育场后,先后组建5个保种选育群,有公马49匹,母马530匹。现以崔育溪教授亲自指导,鉴定的两个保种群为例,将保种选育进展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河曲马是我国驯化历史悠久的挽乘兼用型地方品种,体格高大、耐粗饲、适应性强,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本文从河曲马的品种形成、产区自然环境、分布及数量、外貌特征、体尺及体重、繁殖特性、经济类型、乘速及挽力、体征指标、产肉性能、肉品质、杂交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保护这一古老优良地方马种及今后从分子水平解析这一品种...  相似文献   

4.
<正> 继在我国广西、云南发现矮马之后,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系讲师黄怀昭于八三年夏季,在著名建昌马产区的安宁河谷发现一小批矮马。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甘、青、川三省河曲马保种选育协作会议期间和民院农牧场,省内外有关养马专家、教授亲自对四匹矮马作了测定和观察。认为此发现和研究,将为研究西南马的进化和起源提供重要的资料;丰富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析了河曲马的分布区生态气候条件 ,研究了河曲马的分布形成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 ,并确定了河曲马的适宜气候区。  相似文献   

6.
鄢珣  崔泰保 《草业科学》2002,19(6):71-74
结合河曲马体尺,被毛和皮肤颜色等外部特征分析表明,在寒冷及氧气稀薄环境条件影响下,河曲马品种各项体尺指标和胸围率比我国其它地方马品种大,具有体格高大,胸宽深的特征。骝,黑,青,栗色等深颜色被毛占97.6%,自然群体中以青毛马的比例较高,黑色和褐色皮肤占91.6%,深色皮肤和深色被毛是抵御高海拔环境下强紫外线照射的适应性表现。河曲马母马产驹主要集中在5-6月,此期间牧草生长旺盛,母马可以得到较充足的营养供给,以满足产后恢复体况和哺乳以驹。母马较好的繁殖性能,初生马驹早期生长发育较快等特征均与产区气候和植被生长条件变化有良好适应。  相似文献   

7.
甘南州草原辽阔,草畜资源得天独厚。独特的甘南牦牛、藏羊、河曲马、河曲藏獒等畜种资源是长期以来在甘南草原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经过当地藏族群众辛勤选育和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高寒严酷条件的地方优良  相似文献   

8.
正河曲马亦称乔科马,原产中国甘肃、青海、四川3省交界处,黄河上游第一河曲处,故名。河曲马与新疆伊犁马、内蒙古三河马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马。本人在卓尼县大峪种畜场对75匹4~11岁配种15~80d的河曲母马进行早期妊娠诊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诊断方法将被检验的河曲母马保定于六柱栏,固定尾巴于一侧,  相似文献   

9.
河曲马体质结实、体型匀称、体格高大,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马种。经济类型以挽乘兼用型为主,通过选育方向的分析表明:河曲马具有骑乘型和肉、乳型的选择优势。  相似文献   

10.
河曲马品种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曲马是一种古老而优良的挽乘兼用型地方马种,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地区,因产地处于黄河上游拐弯之处,得名河曲马.该马性情温驯,容易管理,并以其良好的适应性、较大的挽力和持久力而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喜爱.但随着畜牧业科学养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效益促发展为效益而养畜已成为农牧民群众养畜的主要目的 ,牧民群众养马主要为了作为交通工具骑乘而养,如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轻便又经济,已经代替了传统故老的交通工具.河曲马这一古老的优良马种正在濒临绝种,为了保护这一古老的优良马种,保证其种群数量的稳定,保护草原物种多样化,促进草原生态的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对河曲玛原产地进行了品种资源调查,以便为今后河曲马的发展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河曲马是一种古老而优良的挽乘兼用型地方马种,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地区,因产地处于黄河上游拐弯之处,得名河曲马。该马性情温驯,容易管理,并以其良好的适应性、较大的挽力和持久力而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喜爱。但随着畜牧业科学养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效益促发展为效益而养畜已成为农牧民群众养畜的主要目的,牧民群众养马主要为了作为交通工具骑乘而养,如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轻便又经济.已经代替了传统故老的交通工具。河曲马这一古老的优良马种正在濒临绝种,为了保护这一古老的优良马种,保证其种群数量的稳定,保护草原物种多样化,促进草原生态的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对河曲玛原产地进行了品种资源调查.以便为今后河曲马的发展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我省是全国重要养马基地之一,养马历史悠久,大通马、河曲马享有盛名,广销西北、中原地区。解放初,我省仅有马18.7万匹,1975年发展到41.9万匹。当时,“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国内出现了“下马风”,我省养马业也受到了波及,马匹滞销,1978年马数又猛增到46.6万匹。在全省各类牲畜数量同时发展的情况下,有人片面认为马数上升,造成草原紧张,“农业机械化了,国家不要马了”、“马是铡草机”、“农民养不起”等等,有关方面听之任之,基层单位采取了限制措施,养马生产遭到摧残,群众和国家受到损失。  相似文献   

13.
河曲马营养不良症寄生虫剖检调查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赵晋军河曲马是我国挽乘兼用型优良马种,主要产自甘南州玛曲县及周围地区。多年来,该地区一直流行着病因不明的以消瘦和水肿为主要症状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据统计,仅玛曲县每年因该病造成的损失约...  相似文献   

14.
甘南州草原辽阔,草畜资源得天独厚。独特的甘南牦牛、藏羊、河曲马、河曲藏獒等畜种资源是长期以来在甘南草原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经过当地藏族群众辛勤选育和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高寒严酷条件的地方优良畜种。甘南藏羊在无补饲、无棚圈的高寒牧区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具有产肉性能高,耐粗饲,早期发育快,肉质嫩、无膻味、不腻口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现存的特色马品种有河曲马,山丹马,岔口驿马,其主要产地分别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张掖市山丹县和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河曲马与岔口驿马为地方品种,是一种挽乘兼用型马种,而山丹马为培育品种,是一种挽乘驮兼用型马种,又因其特殊的体型和出色的耐力,自1984年培育工作完成以来一直作为优良的军马品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突飞猛进,交通出行、农耕农牧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我国养马业正处于由传统马产业向现代马产业转型的重要阶段,各地方马品种资源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对甘肃地方的马品种资源也造成了影响。本文旨在介绍当前甘肃省马品种遗传资源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方向。  相似文献   

16.
河曲马品种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曲马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马种之一,存栏总数13.96万匹,约有50%分布于黄河首曲草原,为挽乘兼用型马种,体格高大、强壮,性格活泼,合群性强,生产性能优良。终年放牧,耐粗饲、无棚圈设施、无补饲条件,对高寒的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力,其生态类型属于高原森林草原生态型,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经济资源,我们对河曲马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马是我国重要的马品种资源。为了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地方品种资源,本文从哈萨克马的品种形成、品种特征、生产性能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根据哈萨克马生产现状及产区实际,提出保护及开发利用对策,希望对新疆的马品种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盘县特区是贵州马的主要产区,是全省养马最多的县之一。近年来开展了马驴远缘杂交改良工作,用种公驴配本地母马产骡,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马是山区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盘县特区历来有养马的习惯,历史上盘县特区属于边陲重镇,是京城经贵州至云南的必经之地,成群结队的马帮来往于云贵两省,这是养马兴旺的见证。解放后虽然交通工具逐渐被汽车、火车代替。可是短途的马车、驮马在不少地区仍是不可缺少的。因此马仍然在养殖业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文章比较分析了河建(河曲马×建昌马♀)杂交一代马与建昌马各阶段体重体尺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等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河建杂交一代公马和母马与建昌马在体重及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体尺指标上均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差异更大;同时还比较分析了河建杂交一代公母马在体重及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体尺指标的生长发育程度,发现各指标在0~6月龄的增长数和相对增长率都分别较7~12、13~18和19~24月龄更为明显,充分表明河建杂交一代公母马前期生长发育较快。说明引入河曲马改良建昌马试验方法可行,效果显著,对后代生产性能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为建昌马优良地方品种保护、改良提高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前言焉耆马是我国地方良种之一,产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焉耆盆地及和静县天山山区。两地毗邻而生态环境不同,遂形成品种内两大生态类群;天山山区产马称“大山马”,焉耆盆地产马称“和硕马”。50年代曾有大山马迁入盆地,经风土驯化在盆地繁育,又形成一新的类群:盆地繁育的大山马。以往有关焉耆马的文献报导,谨述及前二类型且体质外形略异,从未提及第三类群,且对焉耆马产区两种生态环境的差异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