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产养殖中使用微孔增氧技术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爱华 《齐鲁渔业》2010,(12):45-45
<正>微孔管道增氧养殖技术就是利用标准化池塘配套微孔增氧设施,利用科学投喂、生态防病等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它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提高养殖过程中鱼虾蟹类的成活率,控制发病率,降低饵料系数,显著增加产量和效益,被认为是一项节能、高效、生态型的实用技术。1池塘微孔管道增氧设备配套标准微孔管道增氧系统包括主机、主管道和充气管道  相似文献   

2.
Boyd  CE 《渔业现代化》1991,18(2):7-8
许多沿海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海水池塘养殖业.曝气增氧是提高海水养殖产量的方法之一.Boyd(1982)曾研究过淡水池塘表面增氧机的增氧特性,但关于增氧机对海水养殖的影响确几乎一无所知。Boyd 在 Alabama 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确定盐度(0~40‰,实验分组距为5‰)对增氧效果的影响,实验水槽为圆形纤维玻璃槽,直径1.73米,水深0.61米时的容量为1.43米~3。若假定井水盐度为0‰,从墨西哥湾(近 Alabama)取得盐  相似文献   

3.
池塘底部增氧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推广前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塘底部管道微孔增氧技术是近两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中的一项养殖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实施池塘底部管道微孔增氧,改变传统的增氧方式,变一点增氧为全面增氧、上层增氧为底层增氧、动态增氧为静态增氧,大大优化了水产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同时,根据鱼、虾、蟹等养殖品种的生态习性、生长空间和食性特点等生物学特性,将这些养殖品种优化组合、合理配养,使其达到共生、互利和互补效果,使池塘生态系统获得更大的生产力和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池塘底增氧技术在我区罗氏沼虾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并就该技术在我区水产养殖业中的推广前景提出我们的一些观点,供广大水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海参池塘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养殖产量相差巨大,大部分池塘养殖产量很低,而有的高产池塘单产达3 000kg/hm2以上.经过对多年池塘海参养殖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现有的海参池塘标准低、养殖方法不规范、许多先进技术措施没有普及,这些问题直接限制了海参养殖业的效益.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进,使海参池塘养殖业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产品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单独使用传统的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已经不能满足养殖池塘的立体增氧要求。而底充式管道增氧技术的出现,恰恰能满足池塘立体增氧的需求。它还能有效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对象成活率、降低发病率、降低能耗和饲料成本,显著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被认为是一项节能、高效、生态型的实用技术。它有以下4个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6.
河蟹、龙虾、鳜鱼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龙虾由于天然产量的减少,人工养殖产量又不高,始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大力发展河蟹、龙虾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在池塘里进行河蟹、龙虾、鳜鱼微孔增氧养殖,是利用池塘环境,辅以人为增氧措施,以提高池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南美白对虾稳产高效养殖模式,通过对2口面积共计1 hm2的连栋大棚养殖池塘进行改造,在大棚内设置净面积约35 m2的篷布池135口,辅以供水、增氧、排水以及尾水处理等设施,引进SPF一代南美白对虾苗种,采用集中标粗后再分级养成的模式进行试验.2020年放养两茬虾苗,单位面积产量达到13.85 kg/m2,产值59...  相似文献   

8.
配合饵料养殖草鱼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丽 《河北渔业》2007,(2):46-46,51
近年来,随着配合饵料在草鱼养殖中的推广普及,不仅促进了池塘草鱼养殖效益的提高,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而被广大养殖者所喜爱和接受.但也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新的问题,配合饵料养殖的草鱼出现了营养性综合疾病.现谈谈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底部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要求在全国水产养殖中进行大力推广的一项养殖新技术。该项技术具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产品产量、降低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等优点。2012年起,葫芦岛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依托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中央财政项目《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连续二年在兴城德林海参养殖场开展了海水池塘海参养殖有增氧设施与无增氧设施的对比试验,取得了较明显的结果。现将该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汪政  钱敏 《科学养鱼》2015,(2):40-41
<正>从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黄冈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根据黄颡鱼"全雄1号"的养殖特点和生活习性,对黄颡鱼"全雄1号"进行了成鱼高效养殖技术试验研究。实现了该品种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具有饵料利用率高、饵料系数低、药物使用少、病害发生率低、单位产量高、商品鱼规格齐和价格高等优势,从而为该品种在池塘养殖中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的高效养殖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为调整养殖结构模式,增加优质品种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济宁市任城区水产局在2009年进行了池塘网箱养殖黄鳝试验。其养殖模式有以下优点:网箱设在池塘中养殖黄鳝,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是增加优质品种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有益途径。现将有关养殖  相似文献   

12.
河蟹、青虾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青虾由于天然产量的减少,人工养殖产量又不高,始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大力发展河蟹、青虾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在池塘里进行青虾、河蟹微孔增氧养殖,是利用池塘环境,辅以人为增氧措施,以提高池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2008年涂沟镇湖滨村养殖户在45亩池塘里开展微孔增氧虾、蟹养殖,取得了亩产河蟹100.84kg、青虾32.24kg,亩利润达5173.38元的优异成绩,现将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水产养殖用增氧机的增氧机理和应用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增氧机是水产高密度养殖池塘必备的设备。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我国应用以来 ,极大地推进了池塘养殖业的发展 ,池塘养殖产量由 2 0 0kg/亩增加到 5 0 0kg/亩 ,养殖效益也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增氧机随着养殖生产的发展不断出现新机型 ,种类繁多 ,技术指标混乱 ,给正确选择和使用增氧机带来困难。因此 ,有必要从增氧机的增氧机理着手 ,分析各类增氧机的工作原理 ,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 ,为正确选择和使用增氧机提供科学依据。1 增氧机的工作机理增氧机工作时 ,主要是利用空气中的氧和池塘本身的溶解氧进行增氧 ,其工作机理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1 …  相似文献   

14.
养殖池塘大型智能投饲系统的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发符合国情、操作简便、经济性好、性能高的大型智能化投饲设备,提高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对养殖池塘大型智能投饲系统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探索。采用气力输送和水体增氧一元化工艺技术,这一工艺设计能解决池塘养殖生产中智能化集中投饲需求,实现集中供料、饲料预处理、多点位(多池塘)同步投饲、投饲区域增氧、远程管理控制等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李静 《中国水产》2014,(4):71-72
<正>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比较经济实用的养殖新技术,被农业部列为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推广应用技术。经过各级科研推广部门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海淡水养殖池塘中,给池塘养殖业传统的增氧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创新。与传统增氧方式作用不同点,在于它不仅仅是增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微孔增氧技术的实施,改善养殖池塘的水环境,通过自我修复,维持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确保养殖对象的生长生存安全,进而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下面笔者就海水养殖池塘应用该项技术提出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池塘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面积小、易控制、好管理、单产高、效益好等特点。目前,池塘养殖已成为淡水养殖业的主体,1986年全国池塘面积仅为淡水养殖面积5,682万亩的35.2%,而其产量却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295.1万吨的74.3%;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微孔增氧对河蟹池塘养殖的作用,选择A组池塘5口2.35hm2,安装底部微孔增氧设备作为试验池塘,B组池塘5口2.33hm2不安装底部微孔增氧设备作为对照池塘,2008-2010年连续3年进行重复试验。结果表明:A组比B组平均增加河蟹产量820.9kg/hm2,达80.05%;成蟹平均规格135.6g,每只增加15.2g,达12.62%;平均产值增加48 725.5元/hm2,达86.92%;平均利润增加29 044.1元/hm2,达128.89%;投入产出比提高17.96%。说明:底部微孔增氧可改善蟹塘水质,大幅减少鱼药的使用,提高河蟹安全质量水平;促使蟹池底部有机质转化为水草可吸收利用的硝酸盐氮,提高水草生物量,蟹池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河蟹池塘微孔增氧健康养殖技术是河蟹池塘养殖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汤景山 《水产养殖》2014,(12):48-49
<正>新沂市草桥镇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中,推广成鱼养殖池塘套养甲鱼的养殖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成鱼养殖池塘套养甲鱼是在常规鱼养殖池塘中套养经济价值高的甲鱼,充分利用池塘水域中现有的饵料生物资源,在管理技术不变且不影响常规商品鱼产量、规格,不增加饵料成本的情况下,每667 m2增产甲鱼20~30 kg,增收1 000元以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套养的甲鱼不但对池塘养殖鱼类无危害,还能有效消灭患病鱼、虾,控制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海参人工育苗技术、池塘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池塘海参养殖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养殖技术水平不一和养殖方法的不同,使得养殖产量和效益差别较大,笔者通过几年的海参养殖情况分析,总结出了影响池塘海参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1养殖池塘的深度海参在池塘中生长速度的快慢,受水温、饵料、水质环境等因素影响。由于海参在池塘水温超过20℃时有休眠的习性,因此休眠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20.
《内陆水产》1992,(5):3-4,34
“六五”期间以来,我省水产品产量翻了两番多,主要是养殖业的增产。“七五”期间,全省水产增产21万t,其中池塘增产16.7万,占总增产量的80%。随着渔业迅速发展,养殖业特别池塘养殖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提高,越来越显示其生产的主体地位。我省以草、鲤鱼为代表的粗鳞鱼占养殖产量的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