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大程  程艳  张智勇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7):71-72,I0001,I0002
本试验对113份奶牛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评估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到3大类5种91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2株,溶血葡萄球菌8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停乳链球菌1株;大肠杆菌2株,沙雷氏菌1株,克雷伯氏菌1株。经过绵羊血溶血试验及小白鼠动物试验,确定部分菌株为致病菌。8类18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均对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链球菌对洁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喹诺酮类以及庆大霉素等均高度敏感,肠杆菌对新霉素、磺胺、四环素、链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等均高度敏感,而对临床上常用的青、链霉素等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取山东省潍坊市某奶牛场对隐性乳房炎最常见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数据统计,三种病原菌在该场的检出率分别为27.88%、11.54%和7.69%,在随后对其他七个奶牛场的部分乳样的细菌分离结果中证明,该三种病原菌在潍坊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乳汁中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多发病、常见病,也是危害奶牛较为严重的疾病。美国、日本报道,乳房炎头阳性率高达50%,乳区阳性率为20%~30%.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更高。萧乾庆等(1997)、杨章平等(1998),和李国江等(1998)报道我国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分别为51.3%,54.1%和46.4%;单志贵等(1996),萧乾庆等(1997)和杨章平等(1998)报道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9.1%、31.9%和28.0%[1]。为了了解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就显得尤为重要。1材料与方法1.1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  相似文献   

4.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兰州乳房炎检测试剂(Lanzhou mastitis test,LMT)对克拉玛依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奶牛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70.43%(543/771)。对543份阳性牛乳样品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发现,阳性乳样品中细菌分离率达89.13%(484/543),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和棒状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且多为几种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最常见的炎症之一,给奶牛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2006年3月到2008年11月,笔者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5个集约化奶牛场的545头奶牛作了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其中,对307头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料共计378份乳样进行了病原分离与鉴定,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分析鉴定石河子市优势致病菌的种类,通过药敏试验为寻求最佳的控制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河北省某奶牛场采集的70份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0种91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为主要病原菌,占91.21%(83/91);主要致病菌对头孢氨苄、新霉素、红霉素、盐酸克林霉素、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等6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7.
试验对河北省某奶牛场采集的70份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0种91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为主要病原菌,占91.21%(83/91);主要致病菌对头孢氨苄、新霉素、红霉素、盐酸克林霉素、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等6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8.
金华市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场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中大多数乳房炎(90%)为隐性型,是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流行状况及其药物敏感性,对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1.1受试牛群选取金华市佳乐九峰山牧场奶牛200头,在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安地区某些奶牛场50头乳房炎阳性奶牛的50个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细菌122株,鉴定出17种细菌。其中葡萄球菌检出47次,占38.53%;链球菌检出22次,占18.04%;大肠埃希菌检出15次,占12.30%;由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乳房炎检出次数,占68.87%。引起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多数是由2种~3种病原菌引起,混合感染率为7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流行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征。[方法 ]采集宁夏地区5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乳样共计461份,分离培养后,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并选择主要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65.3%(301/461);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无乳链球菌5株、大肠杆菌10株。这些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与环丙沙星耐药。[结论 ]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较高,主要病原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1.
用LMT法对川渝地区134头泌乳奶牛的491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调查,并对阳性乳样进行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被检奶牛患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70.90%,乳区阳性率为35.64%,175份阳性乳样的细菌检出率为90.86%,病原菌单独感染率为10.69%,混合感染率为89.31%;共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3种主要病原菌134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3株,占分离菌株的69.40%,链球菌34株,占25.37%,大肠杆菌7株,占5.23%;主要病原菌对呋喃妥因、新生霉素、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较好,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青霉素和链霉素则完全不敏感,耐药程度接近100%。  相似文献   

12.
针对郑州某一奶牛小区进行调查,从40个乳样中分离到14种共67个菌株,其中无乳链球茵15株,占22.39%,停乳链球菌14株,占20.90%;葡萄球菌14株,占20.90%;大肠杆菌7株,占10.4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头孢唑啉等药物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病原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已有很大药性。  相似文献   

13.
南京郊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调查了南京郊区部分奶牛场乳房炎发生情况 ,采集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 ,并选择主要病原菌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 2 36 % ,隐性乳房炎平均头阳性率和乳区阳性率分别为 53 97%和 1 8 92 % ;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 ,它们对环丙沙星、氟哌酸和氟嗪酸等药物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为了调查安徽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情况和筛选病原菌敏感药物.采集了安徽省奶牛主要养殖区的隐性乳房炎奶样,分离、鉴定了主要病原菌,并筛选了敏感药物.结果表明,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无乳链球菌,且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占大部分,这些主要病原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头孢曲松钠和卡那霉素等抗菌药物高度敏感,为奶牛乳房炎的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兰州乳房炎试验(LMT)对来自西安市某个牛场的76份奶样作隐性乳房炎检验,并对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牛场的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为33%,阳性乳样中细菌检出率为93.4%。阴性乳样中病原菌检出率为28%,在检出的94株细菌中,共有5种菌22株是与乳房炎有关的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占病原菌总数的90%以上。是引起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青海地区奶牛无乳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乳链球菌是导致奶牛乳房炎的常见病原菌之一,为了掌握青海地区无乳链球菌的流行情况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本地区更好的预防与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保障。本试验在青海地区16个奶牛场共采集258份乳房炎乳样,经革兰氏染色与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培养纯化,获得疑似链球菌137株;随后经玻片法血浆凝固酶试验、CAMP试验、生化试验与动物致病性试验对无乳链球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37株链球菌中含有无乳链球菌42株,分离率为30.7%;经K-B纸片扩散法对无乳链球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无乳链球菌主要对头孢类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磺胺类、氨苄青霉素与阿米卡星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17.
1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河北株的分离鉴定与遗传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省保定市某养殖场采集疑似患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的犊牛粪便6份,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分离培养,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BVDV5'-UTR片段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目的片段进行扩增,扩增得到的目的基因片段送至公司测序,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分离出1株致细胞病...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山东济南市 5个奶牛场的 1 65份临床型和 1 4 7份隐性型乳房炎奶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临床型未用利福平复合新药奶样 48份 ,细菌检出率为 83 33 % ;用该药 2d内采集的奶样 1 1 7份 ,细菌检出率 60 68%。隐性乳房炎奶样细菌检出率 72 2 9%。用新研制的利福平复合新药对未用该药奶样分离菌 35株和用该药后有代表性的分离菌 40株 ,共 75株临床型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84%为高度敏感 (63/ 75) ,1 6 %为中度敏感 (1 2 / 75)。鉴定的细菌有葡萄球菌 ,链球菌 ,大肠杆菌 ,棒状杆菌 ,芽孢杆菌等。根据用药后患病奶牛的临床表现和奶样细菌分离情况 ,表明该药对奶牛乳房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THB固体培养基和色素培养基初步筛选出奶牛乳房炎中无乳链球菌,以分离的12株疑似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结合选择培养的生理生化特性对分离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2株疑似菌中有8株为无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