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葡萄转色病是转色期(浆果成熟始期)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我国故道地区的玫瑰香葡萄园发生十分严重,初期症状是在花柄、穗轴和穗梗等处出现坏死斑并逐渐扩大,形成环状坏死,坏死斑的颜色因品种而不同,一般表现红褐色,在我国东北地区称为“水红粒”。有病浆果因营养不良成熟时果粒小而松软,果皮与果肉极易分离,似含水很多,果农俗称“水罐子病”,严重时浆果脱水干缩. 转色病极易发生在穗尖,歧肩和副穗尖,少数情况下可发生在果穗的任何部位.带病果穗上可以同时存在病果和正常果,而实际上这部分正常果的品质已受到影响. 引起转色病的因不很复杂,归…  相似文献   

2.
葡萄裂果病是葡萄的主要生理病害之一,从幼果期到葡萄成熟均可发生,但以转色期到成熟期发病最为严重,出现裂果的果实完全失去商品价值,并极易引起其他病害如酸腐病等,明显造成减产,个别品种严重发生时甚至造成绝收,如郑州早玉,严重影响葡萄种植户的收益。因此许多优质丰产的葡萄品种,不能作为主栽品种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葡萄转色病     
葡萄上浆后至成熟期,果穗的尖端数粒至数十粒果,在有色品种上表现色泽不正常,颜色暗淡;在白色品种上表现为水渍状。这种现象,人们通称“水罐子病”,东北地区称为“水红粒”,不少地方也有叫做“转色病”的。葡萄感染这种病后,果实糖度降低,味很酸,果肉逐渐变软,皮肉极易分离,成为一包酸水,用手轻捏,水滴成串溢出,果梗与果粒间易产生离层,病果极易脱落。据我们观察,发生此病的主要原因,是树体内营养物质不足导致  相似文献   

4.
潘兴  刘崇怀 《果农之友》2001,1(5):33-33
霉能灵是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广谱高效新型杀菌剂,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被称为新型的巢醇抑制剂。葡萄黑痘病,是欧洲葡萄的一种古老病害,也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葡萄病害。该病在我国春夏雨季多雨潮湿的黄河故道地区及华北沿海等地发生严重,在江淮流域和南方各省发病也很重,它主要危害葡萄的叶片和嫩梢以及幼果,严重时枯死脱落,对葡萄的产量乃至品质造成极大影响。据我们连续两年的药效试验,霉能灵对葡萄黑痘病防治效果优于退菌特,是目前防治葡萄黑痘病的理想药剂,为了提高其对葡萄黑痘病的防治效果,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1年烟台市葡萄病害属偏重发生,其中葡萄白腐病、霜霉病为大流行。其特点是流行期偏早、果穗形成至转色期以白腐病为主,幼穗轴腐病、房枯病并发;收获前炭疽病相继发生,导致大量烂穗、烂果。叶面病害以霜霉病为主,褐斑病并发,引起叶片焦枯早落。据蓬莱、龙口、招远等地调查,酿酒葡萄烂果损失一般30%~40%;鲜食葡萄50%~60%,重者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6.
王森 《果农之友》2002,(4):35-35
原产于美国的“提子葡萄”以个大、色艳、肉厚、味甜、质优、耐贮等优良性状而著称,已深博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在多雨年份或温暖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的几种病害发生严重,造成许多果园丰产而不丰收,甚至面临毁园的危险。其中以霜霉病、白腐病、褐腐病、炭疽病、黑痘病的危害最为严重,严重的阻碍了提子葡萄的栽培效益。为此,我们结合葡萄的栽培经验,对提子葡萄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总结,供葡萄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葡萄患转色病的果粒皱缩,不转色,或不皱缩但不转色,内含一包极酸的水,失去商品价值。枝条多数为瘪条,心髓粗虚而不实,似葵花杆瓤;周围木质化组织极薄而松散,枝软不坚。患转色病的葡萄,有的是单穗,有的是单枝,严重者是全株。发病因素很复杂,不只是因为营养物质供应不上,还有许多不明因素。笔者通过多年仔细分析研究,现将转色病因与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超 《河北果树》2010,(4):46-47
<正>水罐子病又称转色病,是葡萄果实较为常见的生理性病害。1症状及原因1.1症状水罐子病常发生于穗尖或副穗的果粒上,每个果穗的病果数由数粒至数十粒不等,严重时全树  相似文献   

9.
葡萄转色病又名“水罐子病”,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为了探讨防治转色病的技术措施,我们于1974~1977年间,在黄县的7个大队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初步结果简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鲜食葡萄贮藏期真菌性病害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发明 《西北园艺》2003,(12):32-33
葡萄灰霉病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为灰葡萄孢,是目前发生较严重的病害,在所有贮藏病害中,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葡萄出现“水罐子”果,是由于营养生理失调造成的,常叫作“水罐子病”或“果实转色病”。葡萄的水罐子果,一般在果粒上色后  相似文献   

12.
设施红地球葡萄病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地球葡萄是一个极易感病品种.其中“白粉病”、“黑痘病”、“霜霉病”、“灰霉病”、“褐斑病”在种植区发生与危害趋于严重.使红地球葡萄减产、品质和商品率下降.直接影响到广大果农的收入和种植积极性.严重制约了设施红地球葡萄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对设施红地球葡萄病害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葡萄气灼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跃 《果农之友》2004,(6):32-32,34
葡萄气灼病,是与特殊气候条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生理性病害。笔者认为,气灼病本质上属于“生理性水分失调症”的表现之一。气灼病是红地球葡萄常见病害,尤其是葡萄套袋后;在其他葡萄品种上,气灼病时有发生,有些年份非常严重。据笔者近几年调查,严重时,病穗率在80%以上,损失10%~30%。对于套袋葡萄,套袋前的疏穗、疏果工作已完成,如果套袋后出现气灼病,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巴里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转色期前后钙处理对鲜食葡萄贮藏期腐烂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鲜食葡萄品种Italia为材料,连续两年在着果至转色期、转色期至采收期对葡萄喷洒44%螯合态氯化钙,以不作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转色前钙处理果皮中Ca^2+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2005年5月下旬,兴安县葡萄园普遍发生一种以往很少见的病害,正处膨大期的果实呈现褐色凹陷病斑,当地技术人员对发病程度不同的葡萄园进行调查、对比、分析,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是由气候异常引起葡萄生理失调造成的,全名叫"气候异常生理失调综合症",简称"气灼病".在北方及南方江浙葡萄区有过此病害发生的报道,如1998年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2001年晋南葡萄产区,均发生了大范围的、比较严重的气灼病.  相似文献   

16.
薛德乾 《果农之友》2009,(4):33-33,38
葡萄白腐病也叫穗烂病,是我国葡萄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阴雨连绵的年份。常引起大量果穗腐烂,对后期产量影响较大。近年来受特殊气候条件、菌源等因素的影响,上杭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给果农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此,笔者对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进行了调查分析,2008年5—8月进行了4种药剂防治效果试验.根据调查试验情况提出了防治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葡萄灰霉病又称灰霉疫腐病,是近两年在葡萄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葡萄灰霉病菌属半知菌类,病菌主要侵染花序和果实,其中以花序受害最重。据观察,葡萄灰霉病有两个明显发病时期,一是花期,二是果实着色期。发病轻重与空气湿度、生长势和伤口关系极密切。天气潮湿或阴雨天气,病害发生严重,空气干燥时感病轻;生长势弱的感病重,长势强壮的发病轻;去除副梢及时的发病轻,去除副  相似文献   

18.
葡萄白腐病也叫穗烂病,是我国葡萄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雨水多的年份常引起大量果穗腐烂,对后期产量影响较大。2005年福建省上杭县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1病害发生特点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葡萄白腐壳霉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主要危害果  相似文献   

19.
<正> 葡萄病毒病是葡萄上的重要病害,其发生范围遍及世界各地,凡有葡萄栽培的地区,都有病毒病发生。这类病害可造成树体衰弱甚至死亡,果实产量与品质明显下降,经济损失严重。早在50年以前,国外已经致力于葡萄病毒病的研究,并已取得很大成效。葡萄病毒病及类似病害种类很多,仅据已有资料统计可达40余种,其中有的病害已分离提纯了病原,有的至今尚未搞清。就发生范围与为害程度而言,主要有四种,即扇叶退化症、卷叶病、栓皮病和茎痘病,其他的病害则较为次要或仅在局部地区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鲜食、酿酒葡萄其栽培面积增加很快,呈现出“葡萄热”。经栽培观察,许多品种对病虫害特别是对病害的抗性较差,造成病害发生严重,葡萄生产损失较大。现将葡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主要病害的诊断 1.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染病初叶片上有半透明油渍状病斑,后扩大为黄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