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读2000年贵刊第1期封三之“微型水仙”及第2期插三之“微型盆景组合”,我有以下感想,供同好评说。众所周知,创作一件好的盆景作品,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而创作一件理想的盆景组合作品,其难度更大,需时更长。微型组合盆景是在几架特定的空间内,表现一种立体的、具有生命气息和文化特征的组合美。在创作上,要求它把几件、十多件甚至几十件具有各自风格和内容的精致微景作品,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并能够尽量把各件作品美的内涵表达出来,且不破坏各件作  相似文献   

2.
位于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东侧的什刹海盆景奇石苑,于4月28日至5月18日举办“北京首届盆景精品展”。此次展览共展出盆景作品200余件,出自京城7位爱好者之手,他们潜心侍弄盆景都有十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中国花卉盆景》九四年十二期30页上刊登了黄金甫先生的一件盆景作品照片《反悬崖榕树盆景》。笔者审视良久,思考再三,竟弄不清个所以然来。首先,“反悬崖”一词令人费解。众所周知,悬崖式盆景源自大自然中生长在悬崖陡壁上的树姿,配以高筒盆,即为悬崖之意。此式形象生动、符合自然之理,早有定论,这何能取“反”之?又如何反之?  相似文献   

4.
96年第3期《中国花卉盆景》上李润先生的《根艺配座的要求》,提出了一个根艺制作与欣赏中不能忽视的问题。这里对作者所持的某些观点提几点不同看法。一、作者在文章中所举的三个例证,其实两个并无配座。一件是李久贡的《冲浪》(见1995年第4期《中国花卉盆景》彩页)。这件作品中三只鸭下面的部份,显然是“浪”,作品既然题名《冲浪》,那么这“浪”就应视为主体,是与鸭相辅相成的主体的构成部份,而  相似文献   

5.
气韵是“文章之风骨,书画之意境”。一件气韵生动的作品,就能读之有回味,观之能悦目,越看越美,百看不厌。盆景应与书画一样,必须气韵生动,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盆景的气韵是体现在叶、枝、干、根之间的。在构思造型时,要把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窈窕多姿的总体。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协调”: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第三届花卉博览会于2002年9月13日至19日在淮南市田家庵区举行,全省17个地市由地方林业局和花协共同组团参展,参展作品有盆花、盆景、奇石、根艺、兰花、插花六大类,共有896件作品参展,其中盆景436件,几乎占参展品的1/2。经专家组评选,12件盆景作品获一等奖,它们代表了我省近几年盆景创作的最高水平。现对其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去年某刊物上发表的《盆景四味》一文中谈到:作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都是由景、盆、几座、题名四个部分组成,这就是盆景艺术的“四味”。还说称得上优秀的作品必然是“四味”俱全。我认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不能局限于“四味”,它还有五味、六味甚至更多的味。因为盆景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的恩师贺淦荪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倡动势盆景,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并留下了精辟的论述:“树石盆景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一传自然之神,二传作者之神,两神于一体。融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过去的盆景分类,忽视了树石结构的盆景类别简单地称为石上式、附石式,不是归类于树桩盆景,就是纳入山水盆景或水旱盆景。  相似文献   

9.
气,有多种含义。我这里主要是指构成物质的神采。一切艺术品都讲“气”。盆景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观赏某些盆景作品,总觉得别扭、拘谨,不够味,关键就在于忽视了“气”在盆景中的作用。以笔者之见,所谓盆景的“气”,主要表现在气势和气韵生动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气”是抽象的,但却是客观存在,它是制作者发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花卉盆景》2005,(8):40-41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家树木园,有一座收藏盆景艺术珍品的园中国,这就是著名的美国国家盆景博物馆。盆景博物馆又包括日本园、中国国和美国园三个部分,风格各异,分别用以陈列这三个国家的盆景作品。日本园中陈列的作品,系1976年美国独立200周年时日本盆栽协会赠送的53件树木盆景。这些盆景以松柏类为主,其中最珍贵的是一件350年的五针松和另一件来自日本皇室的180年的赤松。1986年,香港永隆银行伍宜孙先生赠送了31件树木盆景给美国国家盆景博物馆,树龄从15年至200年不等,以杂木类为主。后来伍宜孙先生又出资在盆景博物馆内建造了中国园——文农学圃。近些年来,中一国园又陆续增加了一些收藏。笔者数年前在美国中大西洋盆景大会示范表演的作品三角枫水旱盆景,也陈放在中国园中。  相似文献   

11.
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沧浪亭,不久前举办了朱子安盆景艺术作品展览。在古色古香、三面有窗、典雅精致的“明道堂”、“清香馆”展出了朱老的一百五十多件盆景佳作。这是从他亲手栽培的数千盆盆景中挑选出来的艺术精品;也是他六十多年从事盆景艺术的真实写照。中外游客和广大盆景爱好者在观赏朱子安盆景作品后,无不称颂朱老的盆景“瑰丽多姿,秀美典雅”。朱子安今年八十四岁,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出身于盆景世家,自幼侍花养草,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使他在盆景栽培上有着较高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风格。他在技法上,坚持以剪为主,以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盆景艺术就有“一景二盆三架”之说。一件好的盆景作品,不仅要布局合理,制作精细,还要有比例适宜、造型优美的盆、架配置,以起到烘托主题、突出意境的作用。一、盆钵的选配盆钵不仅是盆景景物的容器,同时本身也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是盆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盆景所用的盆钵种类很多,按  相似文献   

13.
人们往往把盆景比做“立体的画”,而绘制这些“立体画”,往往比平面绘画有更大的难度。它不能先有了构图再安排形象,而更多的是因势利导,树桩盆景更是如此。它们既要在原桩上施以刀斧,又不能给人以凿痕。总之,一件优秀的盆景作品应有神斧神工、天成地就之感,它的一树一石如自然生成,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4.
我的盆友是一位年逾古稀的业余盆景爱好者,每当我走进他家超过200多盆松柏黄杨盆景庭院时,总被那一件件多彩多姿的作品激起浓厚的兴趣。这里向大家推荐两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昌冠先生虽属业余爱好,笔者浮浅看来,他制作的盆景至少有三点特色:一是主干走势稳重厚实,这与他的人品、胸襟、学养有着密切  相似文献   

15.
这件榔榆盆景是一位玩盆景时间不长的业余作者所创作的。虽出自业余者之手,但其技艺毫不“业余”。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花卉盆景》第5期刊登了夏著华先生《从两件丛林作品看中国盆景与海外盆栽之别》一文。以往,笔者曾拜读过夏先生多篇文章,受益匪浅。但该文读后却让笔者稍感意外,我和他有一致的观点,也有不同的看法,提出来愿与夏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7.
近得湖北胡承德先生的两件盆景作品照。经认真观摩,提出一管之见,供作者和读者参考。两件作品均采用山采的杂木类树桩为主要材料,以山石与之相配,在浅口水盆中布景造型,主体鲜明,构图合理,颇富自然野趣,就总体而言,均属于成功之作。但如作具体分析,两件作品又各有其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9月27日,以"传承发展,弘扬川派盆景文化"为主题、集展览、销售、交流、培训为一体的国内首个川派盆景园在成都市百花潭公园亮相。刚建成的盆景园面积达4600平方米,由作品展示区和盆景资料馆两部分组成。作品展示区分别展出了由川派盆景大师和青年一代盆景工作者创作的山水盆景、树石盆景、树桩盆景以及微型组合盆景等优秀作品200余件。川派盆景资  相似文献   

19.
盆景艺术创新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盆景艺术,可说是一曲划时代的“阳春白雪”,且曲高和众。创新是中国大陆盆景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国家两个文明建设发展中所赋予艺术创作的新使命。如果我们老抱着传统艺术创作心态与技法不放,则新的东西就没法产生。反之,若置悠久传统艺术于不顾,想另辟蹊径,没有新的观点,新的认识,新的艺技,也无法创造出新的作品。纵能以立异标新而赢得一时之誉,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经不起时间检验。如何创新呢?为把问题说得明白一点,这里不妨借几件作品来求教于各地方家名流。  相似文献   

20.
《中国花卉盆景》推出作品,让读者赏析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求盆景作者、读者、评点者共同提高的“点子”,既新颖又实在。跃跃欲试之下,我想对这些作品逐一分析,侧重于提出不足和如何改进上。对某些常见“病”则顺便扯远一点,略加借题发挥。当然,个人见解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硕果》的不足处:一、枝片布局不够合理。干的横卧和飘出盆外表明这是“临水式”盆景,向左大回转的两个主片却呈现了“逆风式”特征。就“盆景”的概念而言,“临水”与“逆风”正好是对立并无法统一的。临水必然低洼,树既卧,作用于它的风力就小,因而不存在树枝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