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湖北积极探索再生稻生产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发展再生稻优势及制约因素"再生稻",是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种植技术,也称作水稻"一种双收"。湖北具有天然种植再生稻的资源禀赋和种植习惯,发展再生稻前景广阔。一可有效增加稻谷总产。湖北省大部分水稻种植地区的光、热条件均适合再生稻生产。若大力推广再生稻生产技术,按全省大面积平均单产头季600kg、再生季250kg计算,  相似文献   

2.
正再生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栽培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的重要措施,两季总计通常比其一季稻的产量要增加50%,对粮食增产有重要意义。荆州市再生稻种植主要分布在洪湖市、公安县、江陵县等地,全市种植30多万亩,再生稻亩产稻谷400kg。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3.
利用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是一项时间短、投资少、效益高、技术简便的增产措施,在海拔400米以下范围,均适宜蓄留再生稻,一般亩增稻谷150~250公斤,经济收入200~300元。其关键技术措施如下,仅供参考。一、选好田块:凡头季种植宜香优1577、川香优2号、Ⅱ优七号等再生力强的杂交良种的田块都可蓄留再生稻。二、保护好叶鞘: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桩上的“潜伏腋芽”发苗成穗的,实质上是头季生产的延续;头季生长好坏,直接制约着“潜伏腋芽”的萌发,影响到再生稻的产量。因此,要蓄留再生稻,就必须加强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等的防治,保护好茎杆与叶片,…  相似文献   

4.
再生稻头季收获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目前再生稻头季收获的生产现状,分析机收头季再生稻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广再生稻的背景下,加快研制适合收获头季再生稻收割机的紧迫性,并阐明了头季再生稻收割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尤溪县开展再生稻种植的地区,在再生稻种植中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留高桩的再生稻,头季不能运用机械收割给再生稻的继续推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溪县通过专家的指导和实践,采用留低桩的方法,解决了头季不能利用机械收割的问题,有利于再生稻大穗、多穗、高产。  相似文献   

6.
正都昌县全程机械化再生稻收割工作近日在蔡岭镇拉开序幕,300亩再生稻现已收割完毕。九江农业科学院和都昌县农技中心专家现场测产显示,全程机械化再生稻平均亩产达375.5公斤,创全省全程机械化再生稻第二季亩产最高纪录。这一成果标志着我省全程机械化再生稻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再生稻模式是水稻  相似文献   

7.
湖北是我国水稻生产的大省之一,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为此,以湖北省水稻种植区域划分为基础,结合各区域地形地貌、水稻种植模式、水稻机械化生产环节及机具技术等,从江汉平原的深泥脚、鄂东北低山丘陵机具的适应性、再生稻机收技术和机械化秸秆处理机具方面分析了湖北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江汉平原单季稻-冬油菜轮作模式、鄂东北丘陵机械化直播水稻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建设湖北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我国再生稻头季稻收获要求,针对国内再生稻头季收获对行功能缺失、碾压率高等问题,以沃得旋龙4LZ-3.0E型水稻收获机为载体,综合运用机械、液压、电子控制等领域关键技术,设计了一种履带式再生稻联合收获机自动对行系统。系统应用在宽窄行种植模式下,可保证收获机履带行走在宽行中央,避免碾压到再生稻留茬,影响再生稻第二季产量,主要由对行检测单元及对行控制单元组成。田间试验表明:再生稻联合收获机安装自动对行控制系统后,对行收获过程中的前进速度、三位四通阀通电时间、节流阀开度分别设置为0.556m/s、1.5s、“中位”时,其对行效果最佳,碾压率降低至5.6%~5.8%。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耒阳市农机部门采取农机、农艺融合,在绿联、丰泽、荣晖、稻花等4个农机合作社示范推广机插机收再生稻种植面积近267hm2。顾名思义再生稻"就是种一茬收获两季。利用水稻的再生能力,通过耕作栽培措施,使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迅速萌发成苗,进而抽穗成熟的一季水稻。再生稻具有省种、省肥、省药、省水、省工等特点,其生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我国再生稻头季的收获要求,研发了适用于小型再生稻联合收获机的清选装置。探讨了多风道贯流风机、百叶窗筛等工作部件的结构、设计参数及工作原理,目的是充分利用清选空间、提高清选效率,满足再生稻头季脱出物物料量大、籽粒含量高的特殊清选要求。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清选室内气流场分布均匀合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再生稻联合收获机收获平均产量为11 250kg/hm~2的再生稻头季稻时,总损失率为2.5%,含杂率为1.74%,破碎率为0.07%,作业效率为0.9hm~2/h,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浅谈再生稻生产中的农机与农艺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田块选择、育插方式、植保施肥、头季收割、加工增值5个方面分析了再生稻种植的大农艺要求,设想了相应环节作业的最佳农机配套方式,以种植效益最大化为前提,探讨了再生稻米生产全过程的农机与农艺融合问题,对再生稻种植者和机具生产厂家有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利用全程机械化发展再生稻生产,通过选用适合再生种植的优良品种,采取农机农艺充分融合措施,取得了头季稻亩(1hm~2=15亩)产值1 776~1 840元,再生季亩产值1 107.6元,两季亩纯收益1 365.5元,比种植一季糯稻或籼型杂交稻分别高1 089.5元和1 237.5元/亩。  相似文献   

13.
李婷 《当代农机》2020,(2):54-54
"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我是最有发言权的。"1月15日上午,荆州代表团审议现场,"女粮王"毕利霞代表分享了她的丰收成绩单。毕利霞,监利县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湖北产粮第一大镇黄歇口镇,她创新技术,大胆尝试种植再生稻,摸索出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农户们争相找合作社签订流转合同。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辽宁省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抓好水稻生产对全省粮食生产意义重大.2008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突破67万hm2,产量突破50亿kg.但由于辽宁省地形复杂,水稻生产受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耕作制度、经济条件、栽植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相对缓慢,尤其是育秧、栽插、收获三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其中水稻栽植机械化成为制约辽宁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水稻种植面积约220万hm^2,稻谷产量135亿kg.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近40%和50%,因此水稻生产在全省农业及国民经济中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生产机械化将会对新农村建设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安徽省芜湖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芜湖市南部,芜湖县主要农作物是油菜、小麦、水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2万公顷。近年来,芜湖县农业技术部门大胆探索,从优化种植模式、调整种植结构入手,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紫云英—中籼稻—再生稻"模式,主推品种为丰两香优1号。经过几年的推广,采用该模式的面积从2017年的65.4hm~2到2018年179hm~2,2019年再生稻发展达到1000  相似文献   

17.
《农业机械》2013,(32):30
最近,重庆市组织专家对"重庆市中稻-再生稻高效模式攻关示范"项目千亩核心示范片和百亩攻关片中稻、再生稻产量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该千亩核心示范片位于开县岳溪镇九亭村、岳溪村,示范面积80hm2,其中百亩攻关示范片14.67hm2,选用的是超级稻品种准两优527。现场测产结果显示:百亩攻关片中稻平均单产11 343kg/hm2,再生稻平均单产达到7 192.5kg/hm2,两季合计单产18 535.5kg/hm2;千亩示范片中稻平均单产10 449.45kg/hm2,再生稻平均单产6 313.5kg/hm2,两季合计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黑龙江省四大主产作物之一,它具有高产、稳产、高效的优势。因此,省政府将发展水稻生产作为我省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何促进水稻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也当然成为我们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几年来,省农机推广部门积极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促进了全省水稻生产发展。一是水稻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每年以近20万hm~2的速度递增,到1997年我省水稻面积已达146.万hm~2,占全省作物种植  相似文献   

19.
<正>一、简述再生稻是利用水稻分蘖休眠芽在前季完熟后萌动形成的可收部分,没有收成部分称为再生苗。再生稻是一季杂交中稻收割后充分利用光、热等资源的重大技术革新,中稻+再生稻与早稻+晚稻产量虽然不对等,但劳动力、生产成本前者低于后者,种植者易接受。再生稻具有省种、省肥、节水、生产成本低、增产增收、生育期短(60天左右),米质、口感优于中稻的特点(因再生稻生长期温差大于中稻,利于光合产  相似文献   

20.
沃得携手江苏大学推出低碾压率收割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8月7日,江苏省句容市戴庄村,沃得农机在这里举办了一场"再生稻联合收获机捐赠仪式"。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副校长丁建宁,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扬,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必友等出席仪式。据介绍,再生稻是指在头季稻成熟之后,留下1/3稻茬,可以其再长出新一季稻子收获第二季,只需一次耕整、育秧和栽插,能收获两季稻谷,具有省工、省种、省水、省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