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罗非鱼鱼鳞提取明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罗非鱼鱼鳞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系统研究用碱法、酸法、酶法、酸盐法、盐碱法前处理提取鱼鳞明胶的优化工艺,并通过对这几种方法的优化工艺进行比较和熬胶工艺的研究,进而最终探讨出鱼鳞提取明胶的最佳方法为酶法。其工艺为:前处理采用0.2%的酸性蛋白酶,调pH至3.5,于35℃水浴中酶解鱼鳞1h;然后用2%盐酸浸渍约4h,之后用清水漂洗至pH5~6左右;熬胶pH值5~6为宜,分3次熬胶,即65℃加热3h,70、75℃各加热3.5h,过滤后将3次胶液合并。  相似文献   

2.
脱钙罗非鱼鱼鳞明胶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a)鱼鳞为原料,经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脱钙处理后采用酸法提取明胶。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enter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 design,CCD)原理展开试验,考察提取时间(h,X,)、提取温度(℃,X2)、浸酸时问(h,X1)和柠檬酸质量浓度(g·L-1,X)对明胶得率(%,y)的影响,并对所得明胶的理化性质与牛骨明胶进行比较。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浸酸时问与明胶得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优化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3.6h、柠檬酸质量浓度200g·L-1、浸酸时间11.3h。在此条件下的明胶得率为28.4%,与预测值30.1%相近。制得的鱼鳞明胶粗蛋白含量为89.9%,氨基酸组成中每1000总氨基酸残基中甘氨酸为352个,亚氨基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173个;凝胶强度高达245Bloom(g),熔点为27.0℃,而比浓对数粘度及成胶质量浓度分别为0.030L·g-1。和8.0g·L-1。  相似文献   

3.
以罗非鱼(Tilapia)鱼皮为原料,分别用碱法、酸法、酶法进行前处理,对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水解方法为酶法。优化了酶法处理后的漂白、熬胶工艺,获得鱼皮提取明胶的最佳工艺。结果显示,前处理采用0.2%的混合酶,调p H值至3.5,于40℃水浴中酶水解鱼皮1 h,用6%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氧化漂白3 h,再用1.5%草酸溶液进行还原漂白45 min。控制p H值为5?6,分3次熬胶,每次分别将水浴加热升温至60℃、65℃、70℃,各加热2 h,过滤后将3次胶液合并,在真空度不低于500 mm Hg,温度不超过60℃的情况下浓缩至20%左右。然后在60℃的鼓风干燥箱干燥至明胶含水量14%以下,经粉碎机粉碎,即可得成品明胶。该工艺产品得率19.93%(湿基)、粘度13.1 m Pa·s、凝胶强度1034.3 g/cm2。  相似文献   

4.
以罗非鱼(Tilapia)鱼皮为原料,分别用碱法、酸法、酶法进行前处理,对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水解方法为酶法。优化了酶法处理后的漂白、熬胶工艺,获得鱼皮提取明胶的最佳工艺。结果显示,前处理采用0.2%的混合酶,调p H值至3.5,于40℃水浴中酶水解鱼皮1 h,用6%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氧化漂白3 h,再用1.5%草酸溶液进行还原漂白45 min。控制p H值为5?6,分3次熬胶,每次分别将水浴加热升温至60℃、65℃、70℃,各加热2 h,过滤后将3次胶液合并,在真空度不低于500 mm Hg,温度不超过60℃的情况下浓缩至20%左右。然后在60℃的鼓风干燥箱干燥至明胶含水量14%以下,经粉碎机粉碎,即可得成品明胶。该工艺产品得率19.93%(湿基)、粘度13.1 m Pa·s、凝胶强度1034.3 g/cm2。  相似文献   

5.
甲壳素、壳聚糖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虾壳为原料探讨了甲壳素、壳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中利用稀氢氧化钠溶液除去虾壳中的粗蛋白质,稀盐酸溶液除去虾壳中的灰分,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制备甲壳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先用5.0%氢氧化钠溶液脱粗蛋白质,处理时间5h,然后用5.0%盐酸溶液脱灰分,处理时间3h,循环处理直至加酸无气泡产生,甲壳素得率为6.0%,色泽白度为50.3,灰分为2.0%。通过正交试验探讨出甲壳素脱乙酰制备壳聚糖的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50%,温度90℃,时间12h,料液比1∶70。壳聚糖脱乙酰度(D.D%)为84.8%,粘度(浓度1%)为38.3mPa.s。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从草鱼的鱼皮中提取鱼明胶的最佳工艺。考察了盐酸浓度、预处理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鱼明胶得率和凝胶强度的影响。经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从草鱼皮中提取明胶的最佳工艺为盐酸浓度1.19%(v/v),预处理24h,在52.61℃下提取5.12h,明胶的得率和凝胶强度分别为19.83%和267g,所得明胶的凝胶点和溶点分别是19.5℃和26.8℃。此外,草鱼皮明胶中的氨基酸组成中,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的总含量为19.47%。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温度、pH和底物浓度等对凡纳滨对虾虾头自溶过程的影响,以及自溶产物随自溶时间的变化规律:0~5h内自溶反应产物的溶出遵循一级反应速度方程:Y=39.496e-0.3913x,KP=-1.1464Y+59.506,Pe=-0.7167Y+32.551;溶出总蛋白和5000u以下自溶产物及残余蛋白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自溶过程中,温度、pH、固液比是影响自溶速率常数(Ka)的重要因素。自溶过程中,40~50℃温度范围内,Ka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50℃时Ka值达最大值,50~60℃,Ka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pH与固液比对Ka的影响不呈规律性,在pH9、固液比1∶3时Ka值分别达最大值。利用自溶速率常数的对数与绝对温度的倒数建立了Arrhenius方程LnKa=-13654/Tk+41.353,经此方程验证了所建立自溶动力学方程的有效性。在自溶初始阶段(0~1h),5000u以上自溶产物占较大比例,为58%,自溶2~3h5000u以下产物的比例增幅较快,3h时5000u以下产物达66.8%,自溶4~5h后5000u以下产物增加趋缓,为71.47%。自溶过程中,从0h到5h,大部分脂肪族氨基酸溶出2~8倍...  相似文献   

8.
冯俊荣  陈营  刘红梅 《水产科学》2006,25(4):163-165
对体重7.5~20.0 g的牙鲆幼鱼的摄食比率、食物的消化时间、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的最适pH值、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分布和摄食后不同时间蛋白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牙鲆幼鱼的平均摄食量为净体重的5.89%。摄食配合饲料后约5 h,胃内的食物基本排空。pH值为2.6~3.0时胃蛋白酶的活性最高,pH值为8.2时幽门盲囊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最高。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由前向后逐渐降低,以胃蛋白酶活性最高;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为由前向后逐渐增高,以肠道脂肪酶活性最高。摄食后不同时间牙鲆消化道各部位的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变化,胃蛋白酶活性在摄食后3 h达到最高值,摄食后7 h降至极低水平;肠道蛋白酶活性在摄食后呈现逐渐增高趋势;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活性变化与胃和肠道密切相关。在下一次摄食前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波纹龙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流水法研究波纹龙虾在不同温度、盐度和pH值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25℃耗氧率为0.0645mg/g·h,33℃时上升到0.1879mg/g.h。波纹龙虾耗氧率随盐度的变化则呈“V”字型,盐度为28最低0.1051mg/g。h。波纹龙虾的耗氧率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pH值7.4~7.7时,耗氧率较高,为0.1426~0.1460mg/g.h;pH值8.0~8.6时,耗氧率从0.1057mg/g。h下降到0.0722mg/g.h。在水温29℃,盐度28,pH值8.0条件下,波纹龙虾的窒息点为0.2341mg/L。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武昌鱼鳞脱钙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钙率为指标,以脱钙时间、盐酸浓度、液料比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二次旋转正交试验,对盐酸脱除武昌鱼(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鱼鳞中钙质的反应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液料比对脱钙率的影响最大,盐酸浓度次之,脱钙时间的影响最小。得出其反应模型及较佳脱钙工艺参数为:脱钙时间为86.01 min,盐酸浓度为0.43 mol/L,液料比为62∶1,脱钙率达到79.18%。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酶解的鱼可溶性产物苦味及呈味氨基酸组成的差异 ,以及其水解时间、水解率对苦味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酶解时间延长和水解率的提高 ,几种水解液的苦味值都有不同程度增强。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复合水解液表现出随水解时间的延长 ,水解率提高明显 ,苦味强度上升平缓。当水解率从4 2 %提高到 78%时 ,苦味值只提高了 2 ,水解液总的苦味分值为 3.5 ;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 2h后苦味分值急剧提高 ,水解 4h后苦味分值达到 6,水解液味道很苦 ,水解率从 32 %提高到 62 %时 ,苦味分值提高到了 7,水解液总的苦味值为 8.5。两种方法水解获得的可溶性产物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组成含量接近 ,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复合水解的可溶性产物具有更高的氨基酸分值 ,主要鲜味氨基酸含量略高于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产物 ,苦味氨基酸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
欧洲丁(鱼岁)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丁(鱼岁)人工繁殖的亲鱼以3~4龄较好,个体要求雌鱼到达400g,雄鱼到达250g以上;催产时间(鹰潭地区)为4月下旬-5月中上旬为好;适宜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5~28℃,32℃以上时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都较低;催产激素可选择混合激素,剂量为50μg/kg LHRH-A2和5mg/kg DOM合剂;催产方法以两针注射法为好,针距为8~10h;效应时间(水温25℃时)为11~16h;产卵既可自然产卵也可人工授精,孵化一般在网箱中充氧孵化即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脱粘后在环道或孵化漕中进行孵化.三年的最高产卵率87%、受精率91%、孵化率93%.  相似文献   

13.
河豚鱼皮明胶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从无毒河豚鱼皮下脚料中提取鱼明胶的最佳工艺。考察氢氧化钠浓度、硫酸浓度、预处理时间等因素对明胶提取率及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前处理工艺为分别以8倍0.2%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泡2h,洗净后以0.3%硫酸水溶液浸泡1h;考察河豚鱼皮明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对鱼明胶强度及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加4倍量水,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酶解的Ti鱼可溶性产物苦味及呈味氨基酸组成的差异,以及其水解时间、水解率对苦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酶解时间延长和水解率的提高,几种水解液的苦味值都有不同程度增强。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复合水解液表现出随水解时间的延长,水解率提高明显,苦味强度上升平缓。当水解率从42%提高到78%时,苦味值只提高了2,水解液总的苦味分值为3.5;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2h后苦味分值急剧提高,水解4h后苦味分值达到6,水解液味道很苦,水解率从32%提高到62%时,苦味分值提高到了7,水解液总的苦味值为8.5。两种方法水解获得的可溶性产物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组成含量接近,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复合水解的可溶性产物具有更高的氨基酸分值,主要鲜味氨基酸含量略高于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产物,苦味氨基酸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盐度和pH对缢蛏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分为壳长约4 0、5 0、6 0cm3组。通过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缢蛏在不同盐度和pH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度对缢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影响(F>F0.01),且缢蛏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随其个体的增大而变小;当盐度为6~30时,缢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呈1个峰值变化,在盐度22时均达到最大值。pH对缢蛏的耗氧率无显著影响(FF0.01),此时,缢蛏的排氨率出现1个峰值变化,当pH为8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黄尾密鲴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3龄的野生亲本黄尾密鲴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21.0~21.5℃时经一次性注射LHRH-A2、LHRH-A3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9~9.5 h;采用人工授精,滑石粉脱粘,流水孵化,其催产率为91%~93%,受精率为63%~67%,孵化率为72%~73%,出膜时间为48~49 h;采用豆浆法池塘培育25 d后,平均全长达3.4 cm,成活率57%.  相似文献   

17.
铜藻的褐藻糖胶、褐藻淀粉和褐藻胶的分离及提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从铜藻中分离提取褐藻糖胶、褐藻淀粉和褐藻胶的方法。用稀盐酸溶液加温搅拌提取藻粉后,在提取液中含有褐藻糖胶和褐藻淀粉,可加乙醇至50%和80%分别将其沉淀出来。藻渣含有褐藻酸钠,可加温加碱而制备出。并用正交实验设计求出提取条件中的温度、pH和时间的最适配比。对于褐藻糖胶的提取,以温度70℃、时间2小时和提取液pH为4时最适。对于褐藻淀粉的提取,以温度70℃、时间1小时和提取液的pH为2时较优。本文还对粗褐藻糖胶和褐藻淀粉的提纯进行了研究,证明二者均可用酒精分级沉淀法处理而得到纯品,不需要采用较复杂的季胺盐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本工作证实铜藻是我国褐藻中含有三种多糖的较好藻种,从中可提褐藻糖胶3.5%,褐藻淀粉3.1%和褐藻酸钠17.8%。  相似文献   

18.
利用褐藻酸钠生产污水提取褐藻糖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带综合利用生产褐藻酸钠、碘、甘露醇后的污水中提取褐藻糖胶的实验条件研究表明:Na2CO3溶液与污染 水用量比(体积比)为1:5.5,pH为5.5,乙醇浓度为60%,复水温度为75℃时,提取的粗褐藻糖胶中褐藻糖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最大达到22.5%,粘度测定结果证明本法制得的褐藻糖胶与干海带直接提取的褐藻糖胶的性质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9.
欧洲丁鱥人工繁殖的亲鱼以3~4龄较好,个体要求雌鱼到达400g,雄鱼到达250g以上;催产时间(鹰潭地区)为4月下旬-5月中上旬为好;适宜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5~28℃,32℃以上时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都较低;催产激素可选择混合激素,剂量为50μg/kg LHRH—A2和5mg/kg DOM合剂;催产方法以两针注射法为好,针距为8~10h;效应时间(水温25℃时)为11—16h;产卵既可自然产卵也可人工授精,孵化一般在网箱中充氧孵化即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脱粘后在环道或孵化漕中进行孵化。三年的最高产卵率87%、受精率91%、孵化率93%。  相似文献   

20.
黑鲪早期发育与摄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黑鲪Sebastes schlegelii早期发育及摄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5.4~16.0℃、盐度30~32、pH8.4的培养条件下,黑鲪初产仔鱼全长为6.07±0.25mm,腹部有残存的卵黄囊;1日龄仔鱼全长为6.21±0.31mm,大部分仔鱼进入摄食期,开口饵料为经小球藻强化过的褶皱臂尾轮虫;20日龄仔鱼全长为8.81±0.40mm,开始增投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仔鱼进入快速生长期。依照TL=aD3+bD2+cD+d方程式,对仔鱼个体的全长与日龄进行回归,得到其生长模型为:TL(mm)=0.0096D2-0.0415D+6.7503(R2=0.9877)。仔鱼耐受饥饿的时间临界点(PNR)发生在产出后第4天(3日龄),不可逆转饥饿期的时间为2d。黑鲪仔稚鱼在24h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摄食。1日龄仔鱼的摄食高峰出现在8:00,5日龄仔鱼摄食高峰则出现在16:00,12日龄仔鱼的摄食强度在12:00达到最大,相应的摄食率高峰出现在16:00,19日龄仔鱼在12:00~0:00出现摄食率高峰,24日龄稚鱼的摄食强度在12:00达到最大,30日龄稚鱼的摄食高峰出现在12:00~16:00,且16:00的峰值明显高于12:00,24h内摄食率达到100%。结果表明,黑鲪仔稚鱼无明显的摄食节律,属于全天摄食型,摄食高峰出现在白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