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天津市食用菌技术工程中心依托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建设,2014年5月通过市科委验收。工程中心建有研发中心6200 m2,中试示范基地占地10667 m2,拥有液相色谱仪、倒置显微镜、菌包自动化生产线、液体菌种发酵系统、食用菌干制生产线、多模式多温型智能出菇房等设备设施。具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试生产、示范推广、科普宣传五大功能。"中心"具有"创新、转化、推广"三大职能,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科研创新;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食用菌技术工程中心依托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建设,2014年5月通过市科委验收。工程中心建有研发中心6200m2,中试示范基地占地10667m2,拥有液相色谱仪、倒置显微镜、菌包自动化生产线、液体菌种发酵系统、食用菌干制生产线、多模式多温型智能出菇房等设备设施。具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试生产、示范推广、科普宣传五大功能。  相似文献   

3.
《保鲜与加工》2019,(5):2-2
天津市食用菌技术工程中心依托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建设,2014年5月通过市科委验收。工程中心建有研发中心6200 m2,中试示范基地占地10667 m2,拥有液相色谱仪、倒置显微镜、菌包自动化生产线、液体菌种发酵系统、食用菌干制生产线、多模式多温型智能出菇房等设备设施。具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试生产、示范推广、科普宣传五大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天津市食用菌技术工程中心依托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建设,2014年5月通过市科委验收。工程中心建有研发中心6200 m~2,中试示范基地占地10667 m2,拥有液相色谱仪、倒置显微镜、菌包自动化生产线、液体菌种发酵系统、食用菌干制生产线、多模式多温型智能出菇房等设备设施。具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试生产、示范推广、科普宣传五大功能。"中心"具有"创新、转化、推广"三大职能,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科研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不断增强服务能力,面向全社会提供技术、仪器设备和知识产权等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5.
正天津市食用菌技术工程中心依托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建设,2014年5月通过市科委验收。工程中心建有研发中心6200 m~2,中试示范基地占地10667 m~2,拥有液相色谱仪、倒置显微镜、菌包自动化生产线、液体菌种发酵系统、食用菌干制生产线、多模式多温型智能出菇房等设备设施。具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试生产、示范推广、科普宣传五大功能。"中心"具有"创新、转化、推广"三大职能,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科研创新;  相似文献   

6.
《保鲜与加工》2020,(1):F0002-F0002
天津市食用菌技术工程中心依托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建设,2014年5月通过市科委验收。工程中心建有研发中心6200 m^2,中试示范基地占地10667 m^2,拥有液相色谱仪、倒置显微镜、菌包自动化生产线、液体菌种发酵系统、食用菌干制生产线、多模式多温型智能出菇房等设备设施。具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试生产、示范推广、科普宣传五大功能。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食用菌技术工程中心依托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建设,2014年5月通过市科委验收.工程中心建有研发中心6200m2,中试示范基地占地10667m2,拥有液相色谱仪、倒置显微镜、菌包自动化生产线、液体菌种发酵系统、食用菌干制生产线、多模式多温型智能出菇房等设备设施。具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试生产、示范推广、科普宣传五大功能。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食用菌技术工程中心依托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建设,2014年5月通过市科委验收。工程中心建有研发中心6200 m2,中试示范基地占地10667 m2,拥有液相色谱仪、倒置显微镜、菌包自动化生产线、液体菌种发酵系统、食用菌干制生产线、多模式多温型智能出菇房等设备设施。具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试生产、示范推广、科普宣传五大功能。"中心"具有"创新、转化、推广"三大职能,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科研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不断增强服务能力,面向全社会提供技术、仪器设备和知识产权等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9.
《保鲜与加工》2023,(1):F0002-F0002
天津市食用菌技术工程中心依托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所建设,针对行业共性难题,围绕产品的转化升值,开发集成新技术、新成果,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中心研究领域涵盖食用菌育种与制种、标准化栽培、保鲜与加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等方面,是科技创新、成果熟化、转化推广、中试生产、科普培训的技术平台,可面向社会开放服务。  相似文献   

10.
<正>甘肃省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主要从事农产品采后处理、贮藏保鲜、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特色植物资源有效成分评价分析与利用研究,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工程技术集成示范。研究所下设精深加工、现代储运、生物机能、工艺助剂4个研究室,食品加工、工艺助剂、采后处理、贮藏保鲜4个中试车间。研究所下属科技型企业——甘肃省润源农产品开发公司,主要从事科研成果的中试研究,示范推广及新产品开发。研究所、工程中心与所属企业紧密联合,  相似文献   

11.
<正>驻花2号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花生品种,2012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花2012004)。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强、品质优良、抗网斑病、中抗叶斑病和病毒病等特点,适宜在河南省各地夏播种植,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优质高产出口型花生新品种驻花2号中试与示范"在2013年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3GB2D000303),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驻花2号的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承担的外国专家局项目"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挂牌仪式在天津市举行。该所科技成果转化处张东升处长、生防室副主任张礼生研究员、项目主持人张克诚研究员等出席了活动。"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是国家外国专家局在该所建立的以无公害微生物农药生产应用技术示范推  相似文献   

13.
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比较高,在合理运用农业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展以食用菌生产为主的设施园艺产业将给许多农户带来丰厚的收入.2007年我们引进的设施双孢菇无害化栽培技术在额敏县示范推广取得成功,450 m2的大棚,平均产菇5 kg/m2,总产菇量达到2 250 kg,产值达到2.25万元.  相似文献   

14.
《种子》2018,(11)
正朱国胜博士(编委)朱国胜,男,汉族,1971年生,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现代中药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贵州省科技创新"百层次"人才,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贵州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基层农技推广创新试点示范项目首席  相似文献   

15.
3月2日,水科院渔机所承担的2007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冷冻鱼糜加工技术及装备中试与示范”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贯彻落实种业振兴行动,实施种业创新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做好水稻新品种的筛选推介,引导农民科学选种、安全用种,云南省文山州种子管理站于 2021-2022 年连续 2 年实施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评价与示范推广项目,加大了新品种展示示范力度,使新品种推广成效明显,累计推广面积达 21722.53hm2,有效促进了种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确保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17.
金优T16是铜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金23A与恢复系TR16配组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2010年通过贵州省审定(黔审稻2010005),在2010年全国审定的241个籼型三系杂交稻中,产量排名第7位,具有超级稻的潜力.本文结合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产杂交水稻中优T16、金优T16中试及示范和贵州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超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金优T16的示范推广的实施,对金优T16的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8.
<正>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是一所集食品工艺研究、农副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中试生产线设计和设备筛选的省级科研机构。下设粮油、果蔬、畜禽加工研究室,拥有2000 m2的实验、中试大楼1幢,以及香脆烘烤花生、果蔬汁饮料、果蔬发酵产品中试生产线各1条,加工专用型花生原料种植及品种繁殖基地近70余亩(1亩为0.067 hm)2。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超级稻旱育抛秧的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加快超级稻新品种与水稻抛秧超高产技术的应用推广。2005—2006年连续两年在州内开展了"水稻旱育抛秧700kg/667m2,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试验示范面积4.16hm2,验收加权平均单产达708.6kg/667m2,最高单产达754.3kg/667m2(全田割测687m2),结合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总结出了适宜黔东南州生态条件的《超级稻旱育抛秧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这对我州水稻大面积抛秧技术的推广及挖掘抛秧技术的增产潜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金优T16是铜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金23A与恢复系TR16配组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2010年通过贵州省审定(黔审稻2010005),在2010年全国审定的241个籼型三系杂交稻中,产量排名第7位,具有超级稻的潜力。本文结合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产杂交水稻中优T16、金优T16中试及示范和贵州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超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