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30年代美国通过人工接虫的方法进行玉米抗螟性鉴定,并选育出部分抗螟自交系以后,人们已普遍认为玉米自身存在抗螟性。关于玉米对欧洲玉米螟的抗性机理,前人的研究普遍认为是某些玉米品系植株体内的“丁布”在起作用。在某些玉米品系的植株生长前期,经诱发(如机械损伤或虫蛀等)可产生一种类似酚类的化合物,这就是“丁布”(DIMBON)。产生这种化合物的潜力越大的品系,其抗螟性亦越强。我国属亚洲玉米螟分布区。近年来,我国也陆续筛选和培育出一批抗亚洲玉米螟的自交  相似文献   

2.
亚洲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的一种重要害虫,利用抗性品种是有效控制玉米螟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2016年在安徽凤阳和海南乐东评价了1 46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水平,并测量这些自交系的理化性状,包括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穗三叶长、穗三叶宽、穗三叶夹角、茎粗、叶片厚度、叶片硬度、蜡质含量、单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理化性状,分析了理化性状与抗螟性的相关性。鉴定结果显示,高抗自交系142个,抗性自交系317个,中抗自交系322个,抗虫自交系占53.38%;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夹角、10 cm茎粗、叶片蜡质含量与其抗螟性无显著相关,而叶片厚度、叶片硬度、单宁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玉米抗螟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抗螟性差异,采用田间自然感螟法,于2010~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478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16份农家种资源、216份自交系和46份杂交种中共筛选出高抗材料86份、抗螟材料85份、中抗材料167份,分别占供鉴材料的18.0%、17.8%和34.9%;其余140份为感螟和高感材料,占29.3%。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第一个抗一代亚洲玉米螟自交系404的抗螟性遗传,采用世代平均值分析法,1981—1982年用抗型自交系404中、晚感虫自交系铁133、自330等自交系组成杂交组合共六个世代。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404自交系叶食抗性的遗传变量、遗传力,指导选育抗螟杂交种和抗螟自交系工作,以利于提高选择进度。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抗螟性差异,采用田间自然感螟法,于2010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478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16份农家种资源、216份自交系和46份杂交种中共筛选出高抗材料86份、抗螟材料85份、中抗材料167份,分别占供鉴材料的18.0%、17.8%和34.9%;其余140份为感螟和高感材料,占29.3%。  相似文献   

6.
不同植物农药及自交系对防治玉米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以面部,楝果,辣蓼为主提取的植物农药对玉米螟防治效果明显,其中以辣蓼效果为最佳;而供试的5个玉米自交系之间的抗螟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玉米抗螟性鉴定方法与评价标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报道了玉米螟在玉米植株上取食危害的基本规律及其造成的为害状、玉米抗螟性田间及室内鉴定技术和操作规程、玉米抗螟性的评价标准。这些方法和标准对进行抗螟玉米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利用已知抗性种质进行品种抗性改良、新品种的抗性评价以及转基因玉米抗螟性的评价与风险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实施玉米害虫综合治理,对玉米品种之间的抗螟性差异进行比较,筛选具有抗螟性特征的玉米品种。在自然感虫状态下采用平行跳跃法分别记录玉米螟在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的危害状况,对17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抗螟性鉴定,并对采用花叶指数测定玉米苗期抗螟性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百株受害率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在收获时受害株率达到最高峰。苗期抗螟性表现为高抗的玉米品种有4个:甜嘉糯1号、云糯4号、天紫23号、黑糯1号;穗期抗螟性表现为高抗的玉米品种有2个:甜嘉糯1号、天紫23号。花粒期云糯4号百株蛀孔数最低,为79.0个,夏王超甜百株蛀孔数最高,为243.3个。花叶指数与平均食叶级别极显著相关,花叶指数可作为鉴定玉米抗螟性的重要指标。甜嘉糯1号和天紫23号的抗螟性较好,可在螟虫发生危害严重的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9.
邢抗系列抗虫玉米品种(系)的特性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含抗螟基因的冀库 6号为基础材料 ,在人工接虫的环境下进行定向选择 ,筛选出以K36为代表的抗虫自交系 ,并培育出系列抗虫玉米杂交种。其中邢抗 2号和邢抗 6号抗虫玉米杂交种 ,不仅抗玉米螟、蚜虫等害虫 ,还具备高产稳产、抗倒抗旱、品质优良、持绿性好等特点 ,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年各地育成的玉米杂交组合一览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杂种优势利用作为玉米育种手段,起始于20世纪初。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选育是1905年美国人EMEast提出的建议,为玉米杂交种选育奠定了基础。1917年DFJones提出生产利用双交种的建议,1919年美国生产出第一批玉米杂交种。玉米传入我国已有400余年,开始有计划引种始  相似文献   

11.
选用含抗螟基因的冀库6号为基础材料,在人工接虫的环境下进行定向选择,筛选出以K36为代表的抗虫自交系,并培育出系列抗虫玉米杂交种。其中邢抗2号和邢抗6号抗虫玉米杂交种,不仅抗玉米螟、蚜虫等害虫,还具备高产稳产、抗倒抗旱、品质优良、持绿性好等特点,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国外及国内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性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从美国引进的78份抗玉米粗缩病重组近交系材料及国内选育的6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抗粗缩病性鉴定。在引进的材料中,E13,E115表现高抗,6份材料表现抗,5份材料表现中抗,显示出了较好的抗粗缩病性。在国内的69份自交系中无高抗材料,178,P138,901141,9138,沈137表现抗,齐319,87-1,综3,冀35,获唐2379表现中抗。试验结果还说明选自美国78599系的自交系抗性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3.
玉米抗螟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混合分布理论,利用F2:3家系分离世代鉴定玉米抗螟性主基因并估计其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玉米抗螟性存在主基因,主基因遗传率为90.66%,遗传率较大。因此育种时可以选用含有主效基因的亲本,或者通过QTL基因定位的方法找到与这些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来提高玉米抗螟性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调查了20个玉米品种心叶末期的螟害花叶指数和收获期茎秆及雌穗上的虫孔数、虫道数、虫道长、幼虫数.结果表明,各玉米品种之间的抗螟性存在明显差异,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抗螟性亦不相同.新单23、浚单22前期抗螟性强,而后期较弱.滑丰9号前期抗螟性较弱,但后期抗螟性较强.浚单20、郑农7278茎秆的螟害程度较轻,但雌穗的螟害程度较重.滑丰986、郑单958、张玉9号和浚单18整个生育期的抗螟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正> 玉米螟是杂食性害虫,以危害王米为主.一般年份,玉米因螟害减产10%左右,严重年份减产30%以上,多年来,防治王米螟以化学防治为主,对控制螟虫起了一定作用.利用抗虫品种控制螟害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近几年,我国不少科研单位,分别进行了玉米品系抗螟性鉴定工作,其鉴定玉米品系500多个.培育抗螟品种是一个方向,据报导产生抗螟性的原因,主要是玉米内部存在着抗虫素,可以抑制初龄幼虫的发育,甚至引起死亡.玉米中所含的抗虫素,一是可溶于乙醚的抗螟素甲,一是不溶于乙  相似文献   

16.
室内测定不同玉米品种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室内盆裁不同玉米品种,待其长至50~70cm 高时,剪其顶部一段(约10cm),磨碎后分别加入人工饲料中,用以饲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经过一段时间后分别称虫重、量体长、观察记录化蛹时间,并用盆栽品种于室外栽植,进行田间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在这几方面都有明显不同,所表现的抗螟性和感螟性与田间测定一致,从而可得出不同玉米品种抗螟性的差异.为筛选抗螟品种和指导推广大面积玉米品种提供了一个快捷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玉米雄穗对亚洲玉米螟抗性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人工接种方法共鉴定了206份玉米品系雄穗的抗螟性。在田间条件下发现幼龄幼虫的矫正存活率B_(73)为30%;SD_(37)为51.2%和FR_(140)为66.7%。发现取食FR_(140)雄穗的幼龄幼虫体重最轻,平均为1.20mg(感虫对照为2.05mg)。本结果可作为进一步研究雄穗抗螟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凯  缪勇  邵正飞 《农学学报》2014,4(12):33-37
为有效地实施玉米害虫的综合治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安徽淮北玉米产区33 个常用玉米品种对玉米螟的抗虫性。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螟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同一品种在心叶期和穗期的抗螟性强弱亦不相同。在玉米心叶期,‘中农大311’、‘中科11’、‘登海3 号’、‘东单80’、‘蠡玉16’、‘郑单23’、‘济单8号’、‘滑玉13’等8个品种的抗螟性较强。在玉米穗期,‘浚单20’、‘齐单1号’、‘中科4号’、‘农大108’、‘鲁单6018’等5 个品种的抗螟性较强。心叶期和穗期的综合抗螟性较强的10 个玉米品种排序为‘中农大311’、‘中科4号’、‘济单8号’、‘郑单23’、‘郑单958’、‘齐单1号’、‘中迪985’、‘农大108’、‘蠡玉16’、‘登海3号’。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评价了24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在24份玉米自交系中抗病自交系有16份,所占比例为66.7%,感病自交系有8份,所占比例为33.3%。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和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对玉米抗丝黑穗病进行了遗传模型测验。结果表明:玉米抗丝黑穗病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玉米抗丝黑穗病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真实存在。其中,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显性效应作用较小。在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上,抗病对感病呈不完全显性。在抗丝黑穗病选育上不仅要重视玉米自交系抗病性的鉴定,也要合理组配杂交种。  相似文献   

20.
玉米蚜是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筛选出对其高抗的自交系,分别在安徽凤阳和海南乐东,采用单叶蚜量计数法评价1 46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的抗性情况,测量了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夹角、茎粗、叶片厚度、叶片硬度等农艺性状和叶片中蜡质、单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化学品质,分析玉米自交系抗蚜性与农艺性状、叶片化学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为高抗玉米蚜的自交系有233个,高感的自交系有121个;相关分析表明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夹角、茎粗、叶片蜡质含量均与玉米抗蚜性关系不显著,而叶片厚度、叶片硬度、单宁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玉米抗蚜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