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在小城镇建设进程中,如何有效解决城镇现代化、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协调好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小城镇持续、健康、快速、稳定地发展,提高小城镇环境质量,是环保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而十分紧迫的课题,本文试就此进行若干探讨。1做好小城镇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性据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成长的国内生产总值至少有18%通过依靠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透支而获得,而在乡镇这个数字会更高,“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乡镇发展模式屡见不鲜。相对于大中城市,小城镇整体经济实力弱,…  相似文献   

2.
赣州小城镇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州市小城镇发展程度比较低,但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加快,小城镇发展已经面临一个重大战略机遇期。今后几十年赣州市可通过从大力改善交通条件,调整行政区划、扩大小城镇发展腹地,创新户籍制度、积极推动小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倡导科学规划、积极移民建镇,推动小城镇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等六个方面推动小城镇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环境保护,是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既是保护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客观要求,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对小城镇环境问题的客观、充分认识,对加强小城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运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云南省的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情况开展调查和分析,从农村环境管理视角来看待环境保护的问题,反思云南省小城镇发展方式,分析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对小城镇经济生活发展形成的制约,探寻云南省小城镇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为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环境保护的有效性,小城镇可以不是简单地从行政建制的意义上来理解,应该包括了城镇建成区和其他行政区域.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新的和谐的小城镇发展体系.最后提出解决小城镇环境问题、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包括加快小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生态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建设也是我国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小城镇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必将是我国农村在近一个时期主要前进方向。众所周知,小城镇建设的两个基本条件是非农人口的大量聚集和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水是生命之源,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水作为其构成要素之一,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小城镇的水环境问题终将被提上重要日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物质和精神文明愈来愈高的需求,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特别是促进了小城镇文化中心建设的发展。小城镇文化中心的建设,体现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标志着一个城镇的文化水平。因此规划好、建设好小城镇文化中心,就成为小城镇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非常重要、非常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由于小城镇面广最大,类型较多,作为广大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等的综合中心,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无可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特点与农村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迪平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6):347-349,371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但在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却有自身的特点,而正是这些特点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续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能迅速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的结构特点的发展之路,用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小城镇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全省现有小城镇1821个(截止1998年底),这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抓紧这项工作。一、进一步明确小城镇建设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发展县域经济,已成为破解“三农”难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一、发展县域经济作用巨大,影响深远(一)县域经济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方针.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以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才能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小城镇发展才有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工业发展的出路在农村,农村的出路在城市,两者的结合点就是小城镇。大力发展小城镇,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带动小城镇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力,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板桥店镇党委政府,坚持规划科学化、管理严格化、参与全民化的城  相似文献   

11.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它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缓解当前国内需求不足状况,为整个工业和服务业的长远发展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不同地域和经济发展阶段,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各不相同。以泰州市为例,对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探究,以期对泰州市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为了促进我省小城镇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作者认为: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谨防进入误区。不要遍地开花,避免缺乏产业支撑,当心规划滞后,切忌筹资渠道单一,切勿滥占土地和克服重建轻管。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莫入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为了促进我省小城镇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作者认为: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谨防进入误区。不要遍地开花,避免缺乏产业支撑,当心规划滞后,切忌筹资渠道单一,切勿滥占土地和克服重建轻管。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位居城市之尾、农村之首,是连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节点,是我国农村向城市化转变过程中的中间体,小城镇的有序发展将较好地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各类"三农"问题,通过对小城镇的概念、小城镇特色经济的内涵的探讨和对小城镇特色经济显现特点的研究,指出了发展我国小城镇特色经济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搞好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事关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是加快小城镇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更是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1前言 小城镇的提法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对小城镇的界定目前仍有争议。但是,在一定的地区和时间,小城镇区别于大中城市和村庄则是无疑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城镇规划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然而,它作为城乡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是为生活在小城镇及其周围村庄上人们的各项活动提供适当的空间这一基本特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在分析不同类型小城镇规划特点基础上,深入思考了小城镇的规划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状况呈现非常大的地区差异。全国小城镇总体占有数量、发展层次都表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小城镇,顺利带动周边地区农村经济,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并与中心城市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可以说沿海地区小城镇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缓慢,数量少,规模小,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用不明显。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1996年我国东部地区每平方公里内小城镇的数量为8.5个。中部地区小城镇的密度同样面积内仅为1.8个,而陕西的关中平原上平均每290平方公里内只有一个建制镇,陕北则平均每855平方公里才有一个建制镇。差距之大由此可以看见。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具有农村地域属性和资源禀赋特征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决定着小城镇建设的进程,而小城镇的发展又会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县域工业化,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9.
截止1998年底,陕西省共有小城镇1910个,这些星罗棋布的小城镇不仅成了农村非农产业的集聚地、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和社区内金融、文化、信息、服务的中心,而且成为沟通城乡各种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陕西省小城镇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体水平低,规模小,发展相对滞后,在全省经济体系中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陕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只有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即使到了2010年,全省城市化率也才能达到40%,这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就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加快陕西小城镇建设,必须抓好四个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一、对吉林省小城镇实施跨越发展的认识 吉林省小城镇建设跨越发展战略是“吉林经济的跨越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面、深刻理解“吉林经济的跨越发展”战略,才能把握小城镇建设跨越发展战略的方向。 (一)正确理解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吉林经济的跨越发展”战略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