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藻场的生态意义及人工藻场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藻场的概念并从生态的角度分析了藻场存在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人工藻场建设的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设人工藻礁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沛民 《齐鲁渔业》2006,23(10):39-40
从人工藻礁在藻场修复中的作用以及其建设过程可以利用陆地上废弃物2个方面论述了建设人工藻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将大型海藻引入海底,以构建人工藻场修复受损海区的研究,旨在探讨构建人工藻场的技术:不同海区底质情况下的大型海藻种类选择、引入方式和附着基选择,为合理构建海底人工藻场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鼠尾藻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2年试验,取得了鼠尾藻人工育苗的成功,共出苗数百余万株,幼苗体高达到3.5mm,密度达到12株/cm~2,解决了鼠尾藻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问题。专家鉴定认为该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人工藻礁是制止海底荒漠化、恢复海底植被和建设海洋牧场的重要手段和基础,目前已经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重视.本文对国外人工藻礁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具体阐述了藻礁投放后的效果,投放后的维护工作以及礁体制作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6.
藻场的生态作用及人工藻场建设的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水产养殖规模的增加,海湾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赤潮频发,特别是随着人类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不论是筑堤防灾、渔港建设或填海造地,都会造成自然藻场、渔场与湿地等海岸生态的破坏,致使水域的“荒漠化”等生态问题日渐明显,渔业资源衰退加剧,水产养殖病  相似文献   

7.
王爽 《齐鲁渔业》2014,(6):20-21
1人工鱼礁建设的必要性 1.1人工鱼礁建设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人工鱼礁能改善近海水域生态环境,为稚鱼以及鱼类提供栖息、索饵和产卵场所,增殖并保护渔业资源。因此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底森林”,可使渔业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修复。  相似文献   

8.
鼠尾藻有性繁育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鼠尾藻有性繁育规律进行观察、研究。鼠尾藻雌、雄异株,在黄海北部其生殖季节是7月上中旬,高光照和升温可促进精卵成熟,鼠尾藻在海区和室内都可正常完成受精。干露1~2h能促进幼孢子体生长,幼孢子体在实验范围的光照强度(1000~4000lx)下,光照越强生长越快;在试验盐度(21~40)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鼠尾藻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并对鼠尾藻有性繁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云微型藻的筛选、培养和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在贝类人工育苗中,幼体初期常用的饵料生物有扁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及底栖硅藻等。上述单细胞藻类的筛选及培养的成功,促进了贝类人工育苗工作的开展。为了筛选福建海区优良的微型藻种,笔者等于1979年在泥蚶、缢蛏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解决目前刺参人工藻礁养殖生产中存在的海区超负荷盲目发展、海区环境与养殖池底污染程度不断加剧、养殖品种生长性状与抗病能力逐步减退、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逐渐增强及管理技术滞后等突出问题,以实现刺参人工藻礁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全面推行无公害生态养殖模式及在刺参养殖过程中确保放养健康苗种、严格控制水质环境、严防暴雨袭击、搞好种质改良、重视防治病害、落实定期清池消毒制度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海域选取A、B、C 3个区域,于2013年11月向A区和C区分别投放混凝土构件礁和新型贝壳鱼礁,B区作为空白对照区,于投礁1个月、半年和1年后对3个区域开展环境因子和大型底栖藻类资源状况调查,分析藻类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评价贝壳礁上藻类的附着效果。调查结果表明,投礁1个月后,3个区域藻类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小,随着投礁时间延长,混凝土构件礁区和贝壳礁区大型底栖藻类的生物量和种类均大于空白对照区,其中贝壳礁区藻类生物量和种类增加得更为显著,且相较于另外2个区域,藻类群落结构更早趋于稳定。环境因子对藻类生物量影响的去趋势对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不同藻类生物量的环境因子有差别。分别对3个区域的藻类群落和主要环境因子指标进行冗余分析发现,影响3个区域藻类群落变化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均为水温,影响自然礁石和混凝土构件礁上藻类群落的次要因子为氮、磷营养盐等,而影响贝壳礁上藻类群落的次要因子为溶解氧和叶绿素a。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海参养殖的现状,结合鼠尾藻的生物和生态特点,阐述了鼠尾藻是海参养殖水体理想的生物修复藻类。并对功能藻的概念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人工鱼礁建设的现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人工鱼礁建设是海洋农牧化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鱼礁建设历史悠久,已有三、四百年历史,作者就日本人工鱼礁建设的现状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4.
黄鳝是一种名贵的淡水鱼类,人工养殖在全国不少地区陆续开展。作者从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养成技术、配合饲料技术等方面综述黄鳝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现状,以期对黄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5月,在南通东朋水产品有限公司吉成河蟹育苗场进行河蟹育苗,共育出四批大眼幼体。前两批以丰年虫无节幼体为主要饵料,1.500m^3育苗水体共育出大眼幼体370kg,平均出苗量0.25kg/m^3,蟹苗质量较好(规格为15万只/kg左右),但育苗成本很高,为800元/kg;第三批苗以新鲜淡水蚤(桡足类)为主要饵料,丰年虫无节幼体为辅助饵料,495m^3育苗水体共育出大眼幼体99kg,平均出苗量0.20kg/m^3,蟹苗个体小(规格在44万只/kg左右),质量差;第四批育苗完全不用丰年虫无节幼体,而是采用生态法育苗,施肥培育单细胞藻类,450m^3水体共育出大眼幼体260kg(3900万),平均出苗量0.5kg/m^3左右,育苗成本低,大眼幼体质量好。规格在8000只/kg的幼蟹,回捕率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区是我国最大的河口区,其特点是水质肥沃,也是长江——黄金水道的入海口。肥沃的水域孕育了丰富的渔业资源,许多生物种群包括主要经济鱼、虾、蟹类经河口水域洄游、繁殖、生长,使这里成为我国最大的河口渔场。这里曾盛产鲥鱼、前颌间银鱼、刀鲚、凤鲚、白虾、中华绒螯蟹及蟹苗、鳗鲡和鳗苗等。近三十年来,长江口区渔业资源全面衰退,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渔场面积不断缩小,导致产量日渐减少,渔业生产难以为继。本文就上述几方面作一概述,并对长江口渔业的定位和调整进行客观分析。1长江口区主要经济水产动物的资源现状——全面衰退1.1刀鲚…  相似文献   

17.
郑冠雄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3):18-19,23
近两年来海南省海水网箱、池塘养殖渔业发展较快,产量高效益好,给本地的海水养殖业注入新的生机。为充分利用我省的自然优势,推动该产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在示范基地进行海水鱼类池塘生态人工育苗试验,通过引进新品种,创新育苗技术,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我国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学研究的中心内容,已成为国内外渔业环境研究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作者围绕渔业生态环境特点和工作基础、近三年开展主要工作情况、渔业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工厂化养鲍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域共分布有鲍8个种,其中,以产于北方沿海的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质量最优。但是该鲍的自然资源量有限,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自然年产量仅有30~50t,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自70年代中期起,国内各有关研究单位相继开展了其人工繁育及增养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