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利用石蜡切片扫描电镜观察技术,对三个不同产量的小麦品种灌浆后期旗叶叶片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⑴不同产量小麦旗叶的叶肉细胞之间的细胞间隙及叶肉细胞的分布情况不同;⑵小麦产量不同,旗叶的叶肉细胞内绿体的大小、数量、分布状况有明显区别;⑶不同产量小麦旗叶叶肉细胞内线粒体数量不同。  相似文献   

2.
节水栽培条件下不同粒叶比小麦的光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给小麦节水高产、超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在节水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粒叶比类型小麦品种旗叶与非叶器官光合性能的差异及其与粒叶比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粒叶比品种旗叶面积小,灌浆期叶面积衰亡慢,光合功能期长,光合速率高,在灌浆后期非叶器官光合速率甚至高于叶片.同时发现,穗面积、旗叶节以上非叶器官(穗、穗下节间、旗叶鞘)面积与穗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片、茎秆、叶鞘、穗颖贮藏物质的转移率与粒叶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通过育种或栽培技术提高粒叶比,充分利用并强化非叶器官光合机能,是实现节水高产、超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叶片衰老期间碳氮代谢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化控措施,以小麦品种川麦30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浓度(0、10、20、40mg/kg)烯效唑干拌种对不同叶序(第3叶、第7叶、旗叶)叶片衰老期间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提高了不同叶序叶片衰老期间的全氮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片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峰值高且向外输出速率快;衰老前期(叶片全展后0~20d)C/N比高而后期(叶片全展后20~30d,旗叶全展后30~40d)C/N比低,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4.
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研究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在大田进行不同追氮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总施纯氮量270 kg/ha、基追比为5:5的条件下,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以及旗叶的生理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后期追施氮肥有利于抑制旗叶叶绿素的降解,提高旗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延长旗叶的功能期,且以开花期追氮最为显著.旗叶展开21~28d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与粒重和籽粒蛋白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籽粒总蛋白质含量随着追氮时期的后移而增加,并于开花期达到最大值.籽粒蛋白组分的含量有随追氮时期的后移而增加的趋势,最大值集中出现在春5叶~开花这一时期.开花期追施氮肥有利于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协同提高.为实现高产和优质的统一,强筋小麦在开花期追施氮肥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小麦功能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5个小麦品种,以‘石4185’为对照,研究小麦功能叶叶片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旗叶的叶面积变幅最大,产量构成因素中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旗叶叶面积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旗叶、倒二叶、倒三叶长宽及叶面积均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旗叶、倒二叶、倒三叶长宽比例配置合理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除叶和遮蔽减少植株光合以降低产量的方法,来研究高粱各部位光合器官对最终籽粒产量的作用。1975年和1976年雨季,在新德里把高粱品种Swarna(高秆)和148(矮秆)播种在盆中,每盆保苗4株。在开花初期开始进行以下各种除叶和遮蔽处理:1.对照(不除叶);2.除掉全部叶片用黑纸遮穗;3.除掉全部叶片,用黑纸遮整株;4.除掉旗叶;5.除掉上部两片叶(包括旗叶);6.除掉  相似文献   

7.
灌水对黄淮海冬小麦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灌水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周麦18、豫农202、豫麦49、郑麦366、矮抗58等5个黄淮海主栽冬小麦品种为材料,比较和分析了越冬水、越冬水+拔节水、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3个不同灌水处理下冬小麦开花后叶面积指数、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灌水次数减少,小麦灌浆期叶片光合功能衰退加快,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下降,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减小,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受非气孔因素的限制增大,同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矮抗58和郑麦366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而周麦18、豫麦49和豫农202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旗叶光合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为明确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的光合作用机制 ,以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小麦旗叶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旗叶生育期间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具有相同的特点 ,在叶片功能旺盛的前中期 ,光合底物 CO2 对光合速率的限制主要是非气孔限制 ,在叶片老化后期 ,光合底物 CO2 对光合作用的限制同时存在着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 ;不同生态型品种小麦旗叶光合功能和碳代谢特性具有与生态型表现相关的规律。春性品种叶绿素含量高 ,光合面积大 ,功能高值期 (RSP、PAD)长 ,叶源量 (L SC)大。半冬性品种光合速率高 ,叶绿素含量较低 ,功能高值期较短 ,叶源量最小。冬性品种叶绿素含量最低 ,功能高值期最短 ,叶面积和光合速率与半冬性品种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杀(真)菌剂用于小麦能维持叶片的绿色。但是,叶片光合作用是否也能维持正常,还不明确。因此,决定研究冬小麦旗叶的发病、绿叶面积及光合作用对杀菌剂“Propi-conazole”的反应,以了解至今尚未弄清在田间条件下引起旗叶衰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剪叶对不同源库类型小麦品种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黄淮地区小麦冠层叶片对产量形成的作用,以源限型小麦品种周麦16和库限型小麦品种百麦1号为材料,在小麦抽穗期、开花期、开花后1周、开花后2周、开花后3周、开花后4周和成熟期分别剪去倒三叶、倒二叶十倒三叶和旗叶十倒二叶十倒三叶,比较冠层叶片对不同源库类型小麦品种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剪叶越早,相对千粒重降低越大;剪叶越晚,相对千粒重降低越小,周麦16和百麦1号均以开花后4周剪叶相对千粒重最高.周麦16以开花期剪叶相对千粒重最低;百麦1号以抽穗期剪叶相对千粒重最低.剪去叶片数量对小麦粒重有显著影响,不同源库类型品种均表现为剪去叶片越多,粒重下降越显著.不同剪叶时期与剪叶方式互作对相对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周麦16以开花后3周剪去倒三叶的相对千粒重最高,以开花期剪去旗叶十倒二叶十倒三叶的相对千粒重最低;百麦1号以开花后4周剪去倒三叶的相对千粒重最高,以抽穗期剪去旗叶十倒二叶十倒三叶的相对千粒重最低.总体而言,减源处理对源限型品种周麦16的影响较大,对库限型品种百麦1号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冬小麦叶片显微结构和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关系,采用大田跟踪对比调查方法,对8个高产冬小麦品种的叶片显微结构、光合特征及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叶位叶片主要由规则环状细胞组成,各叶位叶片规则细胞的平均环数为1.7~4.5环。随叶位升高,叶肉细胞平均环数及上表皮和下表皮气孔密度均有增加的趋势。各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最大峰值出现在5月10日前后;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与叶绿素含量变化相似,最大值陆续出现在5月7-20日。各品种叶片叶肉细胞平均环数和平均光合速率均以旗叶最高。但品种间光合势、叶源量的差异与叶肉细胞和叶绿素含量并不完全一致。品种间产量性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上。生物产量与倒2叶光合势呈显著正相关,与倒3叶光合势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可见,光合性能好且光合产物能够有效转运进入籽粒,是小麦品种获取高产的必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用游离态放射性磷半衰期的迅速释放表示小麦旗叶开始衰老的特征(Morris等,1985),就使~(32)P示踪成为研究衰老过程的一种有用手段.小麦抽穗时,不同品种的旗叶经放射性同位素处理后恢复的程度和速率大不相同(Reilly等,1984).初步的大田研究表明,选定处理时间是关键.处理太早,示踪元素会不令人满意地移向第二、三、四幼叶的居间分生组织;抽穗后处理,示踪元素就直接向正在发育的穗移动而不在叶片中形成稳固的基线;恰在抽穗之  相似文献   

13.
麦棉套作冬小麦灌浆期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大田土壤水肥条件下,于灌浆期对麦棉套作冬小麦不同叶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肉细胞间隙CO2浓度(Ci)以及叶绿素含量做了连续测定,并对不同叶位叶片的籽粒贡献率做了分析,以研究麦棉套作条件下冬小麦的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小麦叶片的Pn和Tr在花后的变化趋势表现一致,且其大小顺序为旗叶(FL)、倒2叶(Cd2L)、倒3叶(Cd3L)、倒4叶(Cd4L)。随着叶片的衰老进程,叶绿素含量迅速下降,倒3叶和倒4叶主要为非气孔限制造成了光合衰退,旗叶和倒2叶前期为气孔限制,后期为非气孔限制,但旗叶非气孔限制引起光合衰退在时间上晚于倒2叶。旗叶对籽粒的贡献率为18.8%,倒2叶、倒3叶和倒4叶分别为14.2%、5.3%和-1.2%。研究认为,叶绿素含量的衰减程度直接影响了小麦叶片光合非气孔限制出现的时间,而与其变化的趋势和数值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小麦下位提前衰老的叶片消耗大于积累,因此对籽粒的充实表现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不同落黄类型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及叶片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不同落黄类型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不同落黄类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和穗、茎、叶对籽粒灌浆的贡献。结果表明,早衰落黄型、灰白落黄型、全身落黄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和旗叶光合速率均存在较大差异。早衰落黄型和灰白落黄型品种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衰减发生早,下降速度快,旗叶光合速率低,籽粒物质积累在灌浆前中期多而后期较少;全身落黄型品种叶绿素含量衰减发生晚,下降速度缓慢,旗叶光合速率高,穗、茎、叶对籽粒灌浆的贡献率较大,籽粒平均灌浆速率高,籽粒饱满指数较高。因此认为,全身落黄型是小麦高产育种选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小麦叶片蜡质含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了解植物叶片蜡质含量与植物抗旱节水性的关系,本试验对6个小麦品种在灌浆后期的旗叶蜡质含量与抗早生理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干早条件下小麦灌浆后期叶片蜡质含量与光合速率、叶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蜡质含量高的品种叶片温度高、蒸腾速率大,这与传统现点不同.分析认为蜡质含量高的品种在干早胁迫条件下可能叶片细胞膜稳定性强,气孔不容易发生关闭,因此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较高.蜡质含量除了受遗传因素决定外,还受环境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四个水稻品种(Ratna、Jaya,Masuri和Kaioijra)从喂饲叶(源)向其它叶片(库)输出的分析表明,在籽粒形成期~(32)P从源叶向库叶输出具有相邻关系的功能。但在籽粒发育期,无论什么品种,倒三叶不保持这种关系。在所有叶片中,倒三叶中的~(32)P输向籽粒最少。品种Radna和Jaya在籽粒发育期,~(32)P从旗叶输向籽粒和茎杆最多。而品种Masuri和Kaloina在籽粒形成期,~(32)P从倒二叶输出最多,而不是在符粒发育期,从旗叶输出。本研究产生了这样一个事实,虽然~(32)P的使用量一改,但喂饲叶的相对输出,因品种而异,不同的水稻品种诱导叶片衰老的方式(顺序和排顺序的)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氮肥调控对川麦39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明确氮肥调控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调控对川麦39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水平及不同追氮时期和比例处理下川麦39光合特性日变化曲线不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和氮肥后移,川麦39旗叶净光合速率的平均值和峰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川麦39旗叶净光合速率的平均值和峰值均以施氮180kg/hm。最高,且各个氮肥处理的上午净光合速率平均值均显著高于下午的。通径分析表明,中、低氮水平和氮肥后移影响净光合速率主要是由于蒸腾失水严重.高氨水平和氮肥前移影响净光合速率主要是由于相对湿度过大、叶片肥厚使得蒸腾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8.
为给小麦优质高效安全生产中科学使用杀虫剂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以弱筋小麦扬麦13、强筋小麦烟农19为材料,在开花末期分别喷施推荐、3倍、6倍剂量的阿维菌素、毒死蜱、吡虫啉、乐果4种杀虫剂,研究其对小麦旗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处理会改变小麦旗叶的SPAD值、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且剂量越高影响越明显;不同类型杀虫剂对小麦光合速率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较大的杀虫剂是吡虫啉和乐果,其次是毒死蜱,最后是阿维菌素;不同小麦品种对杀虫剂的耐受性不同,弱筋小麦扬麦13比强筋小麦烟农19的耐受性强.杀虫剂处理主要是通过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光系统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教(qP),引起单叶光合速率下降,最终导致小麦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施氮对灌浆期冬小麦不同叶片SPAD值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舍速率的变化,以冬小麦小偃22为供试材料进行小区试验,测定和分析了施氮后冬小麦灌浆期不同叶片的SPAD值及光舍速率。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小麦植株不同叶片SPAD值及光舍速率均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倒四叶,说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舍速率在植株上的分布特征相对固定,受施氮水平的影响较小。在施氮量小于90kg/ha时,小麦各叶片SPAD值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当施氮量超过90kg/ha时,小麦各叶片SPAD值变化趋势不明显。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小麦叶片的光合速率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施氮量为135kg/ha时光合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Wx基因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对8个小麦Wx近等基因系的不同叶位叶片光合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在叶位和基因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缺失单个Wx基因使叶片光合参数下降,且降幅表现为Wx-D1Wx-A1Wx-B1;胞间CO2浓度不影响光合作用,不同叶位叶片光合参数明显呈旗叶倒二叶倒三叶,但WxABD(糯小麦)光合参数在叶位间没有显著差异;Wild type和WxABD总体光合能力和产量相对较高。以上结果说明,Wx基因的缺失会引起叶片光合能力下降,不利于小麦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