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武宁、修水是我国名茶——宁红茶的主要产区。它地处湘鄂赣三省的交汇处,北为幕阜山,南是九岭山,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修江自西向东流贯全境,所谓一水中通,两山夹岸。沿岸山坡,树木葱笼,溪沟纵横,土地肥沃,水气精养,十分有利于茶叶生长。宁红茶的栽种历史非常悠久。至少在唐代,两岸的山民有的就已经不种五谷,专种茶叶了。到宋代,更是“绿丛遍山野,户户有茶香。”十九世纪中叶,宁红茶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清代光绪18年至20年(公元1892年至1894年),宁红茶输出量每年达到30万箱,总产可达30万担。特别是宁红贡品——“太子茶”一时誉满京华,每磅卖价白银48两,远销5个欧美国家。素  相似文献   

2.
“婺绿”茶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可以看出浮梁已经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县城清华至毗邻的浮梁只有一百五十华里,婺源茶叶,绝大部分运到浮梁销售是有理可据的。从有关史料中,还可得到证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几十万驮之多。这说明唐代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了。  相似文献   

3.
赣西北山区的武宁、修水,地处湘鄂赣边境,“僻在万山中,当修江上游,水泉灌溉之利,峰峦岭郁之美。”故“仙人乐其幽遐,高士乐其修洁。”源远流长的七百里修江自古就哺育了两岸的山民,也孕育了淳朴尚儒的乡风民俗。在众多民俗中,赣西北的茶俗是最著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这是因为这里茶叶不仅有着悠久的栽种历史,而且有着优越的生长环境的缘故。宁红茶是这里的传统出口产品,其前身称“江茶”,顾名思义,修江所产之茶也。至少在唐代,修江茶叶就已相当发展,出现了不种五谷,专种茶叶的农户。宋时沿江两岸更是“绿丛遍山  相似文献   

4.
宁红区茶叶科研的追溯与展望景德镇市茶叶学会黄崇焘全国著名工夫红茶之一的“宁红”主产地──修水县,产茶历史悠久,产品名扬海内外,考其发展之成因甚多,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为其重要因素之一。在走科技兴茶必由之路的今天,追溯过去,观今鉴古,展望未来,开拓前进,...  相似文献   

5.
话说浮梁茶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远在汉朝就有僧人采茶。自唐代开始,浮梁就盛产茶叶了,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各地产茶数量多少不一,以浮梁出茶最多。”又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浮梁“每岁出茶700万驮,税15万余贯”。当时的浮梁,茶多,茶好,再加上水陆交通发达,故成为我国茶叶的集散地之一。一些商贾富豪,云集浮梁,争购茶叶,转运销售。茶叶销售分为两路:一路走水运,一路走陆运.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脍炙人口的《琵琶行》诗中曾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据史料记载,那时的西域一带(今西北、华北各地)从浮梁运销的茶叶达十几万驮之多,《敦煌变文集》中的《茶酒论》即记录了  相似文献   

6.
唐宋时期,我国茶叶生产有了空前发展,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上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茶马贸易”。“税茶”始于唐代,“榷茶”在宋代已成为一种制度,茶利收入是宋代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唐代茶产地:山南、淮南、剑南、浙东、浙西、黔中和岭南等七大地区(据《茶经》)。宋代,种茶地区比唐代大为增加,除淮水以北诸路外,南方诸路皆产茶,淮南、两浙、江南、荆湖、福建和广南都是有名的产茶地区,至绍兴末年(绍兴三十二年)东南十路,六十州,二百四十二县产茶,川峡也是盛产茶叶之地。  相似文献   

7.
一、宁红产区及源起红茶发源于福建武夷山区,由崇安(今武夷山市)传到江西铅山河口,再传到修水漫江,又传到浮梁县及安徽省的东至,最后传到祁门。江西先有“河红”、次有“宁红”,再有“浮红”(1),这三种红茶也是中国的三大红茶。河红以江西的铅山县为主要产区,现已绝迹;宁红以江  相似文献   

8.
一、序言眼下,我的手边放着在中国旅行时买的名茶“碧螺春”,这是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上海市茶叶分公司的产品,可它正式的名字是“洞庭碧螺春”,出产于江苏省苏州地区吴县的太湖周围,在清朝的崇德五年(一六四○年)曾经作过贡茶的。另外现在还有一种叫作“蒙顶黄芽”的名茶,这就是用唐代的一种名茶“蒙顶”之名出现的。这些虽都称作茶,可是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其中的品种是各式各样的。中国目前也有六大茶之说,把茶分为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红茶,上述的两种茶都是绿茶。  相似文献   

9.
湖南产茶历史悠久,名茶丰富多彩,品质独特。历史上曾有5个名茶被封建王朝列为贡茶,它们是:衡山的“南岳茶”(衡山石廪峰茶),为唐代最早贡品之一;岳阳的“(氵邕)湖茶”,曾有“黄翎毛”之称,在后唐五代时列为贡茶;大庸天崇毛坪茶,在明代列为贡茶;浏阳的“白鹤茶”,在清代中叶规定每年纳贡四斤;郴州五盖山的茶叶,清代列为郡贡。安化的“湘红”,与“祁红”、“建红”同列为中国红茶的正宗,鼎足为三,品质优异,驰誉中外。安化的黑茶,在清道光年间,专供皇家  相似文献   

10.
我国饮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汉王褒所著的《僮约》,记有“武阳买茶”一事。唐代,茶已成为许多人“一日不可无”之物了。如今,客来献茶,已成为交友待客的礼节。其实,茶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止渴饮料,在医学舞台上,它也大有用武之地。如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中记及:“茶叶味苦寒,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神农食经》亦记载:“茶叶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唐代顾况的《茶赋》认为:茶叶有助于消化,除油腻、祛暑和振奋精神的作用。宋代吴淑《茶赋》云:“涤烦  相似文献   

11.
茶叶与养兵     
唐朝茶叶与养兵 1.饮茶唐朝始盛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古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传说。在阶级社会里,茶叶的运用得到发展,在中国古代,茶叶有医药、解渴、祭祀等功能。但饮茶之风的盛行则是唐朝才开始的,唐朝饮茶之习俗开始在民间普及。在唐代,人们已认识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人之所资,远近同俗,既祛渴乏,唯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在市里巷陌、寻常百姓之家,饮茶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不可更改之习俗。 2.茶税之始正因为唐代,尤其是唐中期以后,饮茶盛行,茶叶的消费大增,封建统治者便开始注意到茶叶之利益,茶税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茶叶的起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家,至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末期,茶叶已成为商品,并已讲究茶具和泡茶技艺。到了唐代,饮茶已成风气,茶叶生产发达,茶税也成为政府的财政收入。茶叶种植技术、制茶工艺以及泡茶技艺和茶具待方面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书——陆羽《茶经》。我国饮茶风气在唐代以前就传入朝鲜和日本,相继形成了“茶礼”和“茶道”,至今仍盛行不衰。17世纪前后,茶叶又传入欧洲各国,如今已成为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开发咸宁茶文化,打造"茶叶之乡"旅游品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雅 《农业考古》2007,(5):47-50,66
咸宁市上古为楚地,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三国为东吴武昌郡,唐为鄂州而辖五县;江夏(今咸安在内)、永兴(今通山在内)、武昌、蒲圻(今赤壁、嘉鱼在内)、唐年(今崇阳、通城在内)。唐以后或分属武昌郡和兴国军或统属武昌路、武昌府。咸宁自古产茶,古籍称“鄂州茶”、“武昌茶”和“兴国茶”。一、咸宁茶叶史咸宁茶叶历史起源甚早,晋代便有“入武昌山采茗”的记载,有时咸宁属武昌郡,唯九宫山是大山,“武昌山”当指九宫山一带。唐陆羽《茶经.茶之出》有江南茶“出鄂州”之语,今咸宁是唐鄂州主体,也应是当时主要产茶区,其时唐年(今崇阳、通城)和蒲圻…  相似文献   

14.
香茗咏     
一杯沁人心脾的清茶,犹如一盏馥郁芳香的美酒,饮后,余香留口,令人神怡。无怪乎唐代诗人元稹在咏茶《七宗诗》中记及:“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憎家。……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我国是“世界茶祖”之国,饮茶历史悠久。名人与茶、茶与诗、茶与酒都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代是诗的盛世,又是茶叶兴盛发展的时期。唐代陆羽,被后人尊称“茶神”,他在江西上饶北居山植茶树,自号“茶山御史”,山上有一泉,名“陆羽泉”。他精于茶道,历时十个春秋。为了研究茶树的种植,采摘、焙制和品茗,他曾在阳羡(今江苏宜兴)南山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为撰写世界上第一部仕人的茶叶专著《茶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阳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茶叶的起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家,至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末期,茶叶已成为商品,并已讲究茶具和泡茶技艺。到了唐代,饮茶已成风气,茶叶生产发达,茶税也成为政府的财政收入。茶叶种植技术、制茶工艺以及泡茶技艺和茶具等方面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书——陆羽《茶经》。我国饮茶风气在唐代以前就传入朝鲜和日本,相继形成了“茶礼”和“茶道”,至今仍盛行不衰。17世纪前后,茶叶又传入欧洲各国,如今已成为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这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同时,我国茶叶在发展过程中,又和诗词、歌舞、绘画、戏剧、宗教、礼仪、旅游、医学、科研以及陶瓷生产等交汇融合,形成了丰富多采而又独具特色的中华茶文化,是一朵绚丽夺目、清新  相似文献   

16.
正凤庆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是驰名中外"滇红茶"的故乡,是大叶种茶的发源地,是茶马古道重镇之一,凤庆还是世界茶树和茶文化的重要起源中心,境内的古濮人3200多年前种植遗存的世界最粗大最古老的古茶树——锦秀茶祖3733 hm2(56 000亩)的古茶园便是最有力的证明。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滇红集团),前身系当代中国著名茶叶专家、"滇红茶"创始人冯绍裘先生1939年创建的"顺宁实验茶厂",  相似文献   

17.
刘清荣 《农业考古》2001,(2):266-270
唐代 ,首开征收茶税之先河。据《旧唐书·德宗纪》记载 ,唐建中三年 (782 )九月 ,判度支赵赞为筹常平钱 ,上奏于诸道津要置吏税商货 ,“每贯税二十文 ,竹、木、茶、漆皆什税一 ,以充常平之本。”宋、明二代沿袭唐代茶政 ,或税茶、或榷茶 ,对茶叶的生产、征收、流通等环节都实施了严密的管理。旨在尽揽茶利以“筹备军饷 ,补赋税不足 ,以充国用。”然而 ,出于追逐茶利的同样目的 ,自唐代开征茶税之日起 ,茶叶私贩活动就与之相生相伴。终唐、宋、明三代 ,茶叶私贩活动与税茶、榷茶始终是一对孪生兄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茶政实施一日 ,茶叶私…  相似文献   

18.
论唐代茶区与名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论唐代茶区与名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程启坤,姚国坤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发达的朝代。当时很多地方饮茶已成风俗,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封氏闻见记》中也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  相似文献   

19.
郭长生 《农业考古》2007,(2):178-178
遂川产茶历史悠久,唐陆羽《茶经》八之出中说:江西生鄂州、袁州、吉州。据考证:吉州就是现今江西省的吉安市所辖地。遂川县是吉安市重点产茶区之一,其产茶历史有待考证,但不会迟于宋朝。“遂川茶叶,分青茶、红茶二种,三益乡之玉山茶(即狗牯脑茶),曾参加巴拿马赛会,得有金牌奖章  相似文献   

20.
受益于江西省“四绿一红”的茶叶品牌农产品发展政策,修水宁红茶在近年来获得较大的扶持力度,经济效益升幅尤为明显。然而修水宁红茶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省内外知名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强、发展模式相对同类知名茶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的几大发展困境。于是本文从消费市场入手调查,对宁红茶区域品牌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从加强区域品牌作用、拓展价值链、打造新营销、推动茶企龙头的四个角度来助力宁红品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