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蜂群自1979年开始由室内越冬改为室外越冬,保温物始终使用松叶,蜂箱六面除箱底垫20厘米厚外,其它五面也都包装10~15厘米厚,越冬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包装太严实,箱内温度有时较高,  相似文献   

2.
我县在1978年冬季养殖蚯蚓获得基本成功的基础上,1979年入冬以来我们又组织十个大队和畜牧场养殖了457平方米威廉环毛蚓(青蚯蚓)。其中床式养殖377平方米;另外还养殖了41平方米爱胜蚓(曲塘一号——红蚯蚓),其中室内多层式养殖27平方米。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部沿海,冬季气候寒冷,最低气温在-20℃以下,池塘冰厚30厘米以上。多数水产养殖品种难以在室外越冬,室内越冬由于时间长、气温低,人工增温费用太大无法大面积使用,直接影响了北方海水养殖业的发展。1991~1993年我们以中国对虾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室外越冬试验。在不盖大棚,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细绿萍的越冬问题,适应广大群众养萍需要,黑龙江省桦南县畜牧科的科技人员邹多贞等,去冬今春对细绿萍进行了湿生越冬试验,取得了成功。从1981年10月9日到1982年3月7日,细萍绿在室内湿润土壤上度过了5个月,越冬成活率达63%。细绿萍湿生越冬的具体做法是: 1、培养壮萍。9月下旬,在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的地方,挖深30厘米的长方形平底池子,每平方米施腐熟猪粪10斤、鸡粪5斤,并均匀地拌入土中。然后,放水6~10厘米深,捞出浮在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地处北国边疆 ,冬季气候严寒。蜂群的越冬期长达 5个多月 ,气温最低时在 -3 5℃左右。蜂群的安全越冬对发展养蜂生产极为重要。为了使蜜蜂越冬有个简便易行的方法 ,我们从 1 990年开始试验沟槽式越冬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一、越冬前的准备1 沟槽地点的选择 :在蜂群入沟槽前 1 5~ 2 0天(即在 1 1月初 ) ,选择土质干燥、避风、向阳、安静的地方挖沟槽。沟槽东西朝向。2 沟槽的规格 :沟槽宽 1 2 0厘米 ;深度计算公式 :蜂箱高 3 0厘米 箱底垫草 1 0厘米 蜂箱盖上盖草2 0厘米 =65厘米 ;长度计算公式 :2 0厘米 2 0厘米(两个边的保温…  相似文献   

6.
半地下蜂群越冬室,温度稳定、湿度适宜、管理方便、蜂群越冬安全。下面是吉林省敦化县黄泥河公社黄泥河大队养蜂场建筑的半地下蜂群越冬室。越冬室的地下是用石头砌成宽100厘米、高110厘米的墙壁,地上继石墙基础用砖砌成宽24厘米,高110厘米的双壁,双墙空间加填锯末,天棚上覆盖40厘米厚的锯末。沿室内两侧地平面设4个40×40厘米的进气口,在两侧房山上设4个50×50厘米的出气口,室内空气通过大百页窗口排出。  相似文献   

7.
尼勒克种蜂场地处天山脚下,这里冬季气候严寒,对蜂群习惯采用室内越冬。为了帮助承包户寻求弥补室内越冬的不足,我们于1983年11月29日至1984年2月26日用伊犁黑蜂在尼勒克种蜂场进行蜂群室外越冬的试验。试验方法和步骤: 1.在越冬包装前选择1、2、3公斤左右重的黑蜂9群,先称准各群蜂的重量,然后以1公斤蜂留6公斤蜂蜜的比例,按不  相似文献   

8.
作饲料用的蚯蚓多是赤子爱胜属蚯蚓。这种蚯蚓是耐寒性强的品种之一。只要不是长期冰冻的地方,就是下几场雪也不会轻易地把它冻死,它能借助地温维持半休眠状态,太阳晒地面时它们又会活动和吃食的。平常蚯蚓主要在夜间活动,冬季夜晚很冷,蚯蚓处于半休眠状态,白天温度较高,它只能在白天进行活动觅食。只要管理得当,冬季生产蚯蚓并不比夏季困难,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越冬措施。1保种过冬在严冬到来之前,将个体较大的成蚯蚓都提取出来加工利用,留下一部分作种用的蚯蚓和小蚯蚓。把料床加厚到50厘米左右,也可以将几个坑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蜜蜂安全越冬的方法,1976年以来先后在我县进行了室外越冬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试验方法试验蜂群:在年丰养蜂场选出群势相等的10群蜂,从8月2日开始定群,5群为室外越冬,5群室内越冬(对照)。蜂王均为高加索(♀)与本地黑蜂(♂)杂交的同龄蜂王。采用苏式蜂箱,每群一王。8月15日经彻底治螨后,调整好巢脾,利用山区杂花繁殖越冬适龄蜂。  相似文献   

10.
我们黑龙江省宝清县是个平原地区,水位很高,挖一锹深就见水,建筑地下式蜂窖很困难,一般都采用室内越冬。为了取得在寒冷地区蜂群室外越冬的经验,我在1957年用7群蜂做了室外越冬试验。试验目的是研究蜂群在零下30℃—40℃的低温下越冬能不能安全生存下去,并且与室内越冬的蜂群作关于蜜蜂死亡率、食料消耗量、早春产卵等方面的对比。1958年春季解除蜂群包装的时候,室外  相似文献   

11.
从1979年6月下旬开始,在海安县仇湖区粮管所帮助下。先后在桑苗田、饲料田、水杉树苗田共养殖蚯蚓7338平方米,其中有160平方米饲料田越冬采用薄膜复盖养殖。此外还用各种床式养殖90平方米,其中利用苗床44平方米。在田块、蚓床共下种蚓700余斤(约16万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的是有1000多群蜂的专业养蜂者吉姆·科尔的蜂群室内越冬技术。在內布拉斯加寒冷的冬季,吉姆做到使他的所有蜂群在室内安全越冬。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吉姆还不懂为什么在室外越冬每群蜂要耗27公斤蜂蜜,因而着手做室内越冬的尝试。经过六年试验,他完善了蜂群室内越冬管理技术。在相同的条件下,室內越冬蜂群经4~4.5个月越冬每群仅消耗蜂蜜4公斤(即每月每群耗用0.9公斤)。在大小为10×10×4米的室内,放1000个巢箱群,每群均有底板和大盖。为了安全越冬,每群蜂要有约1.3公斤重的蜜蜂和9公斤左右饲料蜜。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79年5月11日引进了日本“北星二号”蚯蚓,在市科委和天津师范学院生物系的支持和协助下,经过近一年的塑料棚养殖,由引进的10万条增殖为40万条。同时,我们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环境条件对蚯蚓生长繁育的影响等方面做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我国养猪生产所用饲料中,一般能量稍高,蛋白饲料缺乏。为了开辟蛋白饲料来源,达到成本低,耗料少,增重快的目的,我们根据蚯蚓本身营养丰富,猪喜食等特点,于1979年7月2日至9月29日在崆峒农场养猪场,用蚯蚓作蛋白质补充饲料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5.
(一)品种介绍 冬牧70黑麦是禾本科一年生越冬牧草品种,由美国育成,1979年引入我国。冬牧70黑麦株高150~180厘米,茎粗1~1.5厘米,抗倒伏能力强。 冬牧70黑麦喜温耐寒,适应性强,温带和寒温带都能种植。该品种早期生长快,分蘖多,再生性良好,丰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辟蛋白质饲料来源,我所于1979年开始对蚯蚓进行人工养殖试验。现将初步试验介绍如下: 一、选择蚯蚓养殖品种及对比试验济南地区最常见的有赤子爱胜蚓、威廉环毛蚓、通俗环毛蚓、背暗异唇蚓等,为了从本地选择养殖品种,我们对赤子爱胜蚓与环毛蚓进行了养殖对比。  相似文献   

17.
高志鸿 《蜜蜂杂志》2009,(11):22-22
蜂群越冬一般有室外包装越冬、室内越冬、地窖越冬等方法,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越冬,其核心就是在整个越冬期给蜂群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从而达到越冬蜂死亡率低、寿命长、节省饲料等标准。近年来,阳泉市种蜂场及由我们带动起来的几十家蜂农,均采用了室内越冬,无一年失败。现将蜂群在室内安全越冬的几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塑料大棚、地窖贮藏、室内移栽、农膜覆盖、室内泥土覆盖、室内木架堆放、露天存放等7种保存方法进行了皇竹草越冬试验。结果7个组发芽率分别为87%、68%、82%、42%、7%、4%、0,表明塑料大棚及地窖贮藏、室内移栽越冬贮藏效果最佳,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了找出适合东北地区蜂群越冬的方法,我从1960—1962年,先后进行了几种形式的越冬试验,现在把摸索到的一些情况介绍如下。一、越冬前的准备工作室内和地窖越冬的蜂群,每框蜂有4市斤以上的封盖蜜作越冬饲料。蜂应稍多于脾,例如:8—9框蜂放7—8个巢脾(室外越冬的  相似文献   

20.
王希彦 《中国蜂业》2009,60(1):24-24
当白天最高气温达到-4℃,夜间最低气温达到-15℃时,就要把蜂群转移到室内越冬。这时,地面土层已冻3厘米以上,室外越冬的蜂群,要检查包装。各地越冬期长短不一,新疆、辽宁以及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的越冬期在4个月左右,而吉林、黑龙江南部约5个月,青海、新疆北部山区、哈尔滨以北黑龙江流域越冬期达6个月,也就是说寒冷地区越冬期长,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期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