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大田调查摸清害鼠发生种类及其害鼠密度五大豆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沿淮地区夏大豆田害鼠种类有黑线姬鼠,黑线仓鼠,褐家鼠和小家鼠,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夏大豆田鼠密度与大豆产量损失率呈直线正相关,二者之间数量关系可用回归方程式:Y=0.5221X-0.703表示,建立了夏大豆田防治指标的估算模式X=(100C.F+0.753Y.P.E)/0.5221Y.P.E,根据这一模式结合安徽沿淮地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鼠害是影响该地区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当地农田害鼠种类、密度及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10-2011年对该省主要作物田的啮齿类动物开展调查,并利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对害鼠种类进行鉴定,分析该地区农田害鼠种类分布和发生特点,为其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依据。结果表明,所捕获的害鼠经形态鉴定可分为2科7属7种,分别为鼠科的黑线姬鼠、巢鼠、褐家鼠和小家鼠,以及仓鼠科的大仓鼠、黑线仓鼠和东方田鼠。DNA条形码分类结果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但是在近缘种间的区分上还需要与形态数据相结合。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密度呈现出"春低秋高"的时间特征,并且在玉米田中最高;在鼠种特征上,黑线姬鼠为广布种和优势种,其他鼠种则在局部地区密度较高。根据上述结果,应将春季作为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的重点防治时期,重点作物为玉米,同时应重点关注大中型鼠的数量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3.
夏大豆成熟期害鼠防治指标的研究潘学锋(安徽省霍邱县植保站237400)刘同群(霍邱县城西湖乡农技站)摘要本文通过大田调查夏大豆田的害鼠发生种类及其密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沿淮地区夏大豆田的害鼠种类为黑线姬鼠、黑线仓鼠、褐家鼠、小家鼠等,其中以...  相似文献   

4.
警惕鄱阳湖区滨湖农田害鼠暴发成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6月、9月和12月在鄱阳湖湖滩草洲和滨湖农田进行了鼠类密度调查,结果表明,农田总捕获率为11.22%,湖滩草洲总捕获率为3.98%,其中水稻田鼠密度非常高,6月、9月、12月合计捕获率分别为6.02%、16.73%和14.94%。尤其在本应该鼠密度较低的冬季,恒湖垦殖场水稻田生境的鼠密度却高达33.54%,说明目前鄱阳湖滨湖农田鼠密度已达较高水平,其中优势鼠种黄毛鼠(Rattus losea)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的繁殖能力强,在冬季保持了较高的密度,且亚成体以下个体比例较高,如不加控制,有进一步暴发成灾的可能。从鼠种组成看,黑线姬鼠为湖滩生境第一优势种(占比为59.46%),黄毛鼠(32.43%)次之;在滨湖农田黄毛鼠(52.63%)已替代黑线姬鼠(44.41%)成为第一优势种群。由于黄毛鼠体型更大、密度高,其成为第一优势种后的发展动态需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南方部分丘陵地区农田鼠密度有所回升,湖南省常宁鼠情监测点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1-4月平均鼠密度较2009年同期平均鼠密度上升1倍;2010年5月农田鼠密度达到12.90%。常宁农田以黄毛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分别占61.29%和29.03%,繁殖指数分别为2.33和2.25,黑线姬鼠繁殖指数高于洞庭湖丘岗区同期的平均值,体型较大的黄毛鼠和褐家鼠增加较快;2011年4月江西新余市丘陵区的农田害鼠密度为11.97%.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对上述鼠害均需要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1983—1985年,对以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的农田进行了害鼠危害损失测定,明确农田害鼠数量(密度)与作物受害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了适于当前农业生产水平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7.
TBS技术防治大豆田害鼠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吉林省蛟河市大豆田搭建围栏陷阱系统(TBS),研究TBS在大豆田的控鼠效果和经济效益.试验期间TBS共捕鼠95只,包括黑线姬鼠、褐家鼠等鼠种,TBS控鼠效果高达66.25%.直接挽回大豆产量损失1.71%.试验结果表明,TBS技术在大豆田具有明显的控鼠作用,可有效降低农田鼠密度,减轻害鼠对作物的危害,保护作物生长和收成,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连续2a对以一季稻+再生稻为种植模式的桂林市灌阳县稻田进行鼠密度和鼠种监测调查,结果发现,稻田害鼠自开春后4月开始活动频繁,在6—7月和9—10月分别出现2个高峰期和集中为害期;年鼠害中等局部大发生,且有上升发展趋势,其中2017年平均捕获率为4.00%,2018年平均捕获率为7.31%。稻田害鼠常见种类为黄毛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极少量为黄胸鼠。平均捕获率最高的是黄毛鼠,为58.17%,其次是褐家鼠,为36.88%,第三是黑线姬鼠为3.80%,最少的是黄胸鼠,为1.14%。  相似文献   

9.
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是我县害鼠的优势种,一般占害鼠总捕获数的80%以上。为探明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和环境对发生动态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灭鼠的总体效益,我站于1985~1989年连续5年开展了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研究,取得以下结果。试验研究方法1.鼠情监测:在城东乡镇东村设置系统鼠情监测点,在每月中旬,用标准中号鼠夹捕捉害鼠。具体方法:100只鼠夹连续布放3夜,晚放晨收,用新鲜花生米作诱饵.沿田埂每隔5~7m 设一夹,3夜共放300夹次,对捕到的害鼠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各鼠种的比例,对  相似文献   

10.
2011年8-9月在江西永修、新干、赣县、宁都、南丰、上饶等6个县进行的农田害鼠种类与密度调查结果表明:江西农田鼠种以啮齿目鼠科占绝对优势,所占比例为95.3%,食虫目鼩鼱科占4.7%。鼠科鼠种有褐家鼠、黑线姬鼠、黄毛鼠3种,所占比例分别为45.3%、25.0%和25.0%,不同区域间差异很大。鼠密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平均4.2%,最高8.6%,赣南赣中高于赣北,水稻田明显高于柑橘园。害鼠雌雄性比褐家鼠为1︰0.82、黑线姬鼠为1︰1.33、黄毛鼠为1︰2.20。害鼠处于繁殖高峰期,雌鼠怀孕率69%~100%,雄鼠睾丸下位率55%~80%,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成体和亚成体、黄毛鼠老体和成体占85%以上。  相似文献   

11.
2013—2014年在瓮安县开展TBS围栏控制农田害鼠试验。结果表明,2个TBS围栏共捕获鼠类374只。鼠种种类有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等3种,以黑线姬鼠和小家鼠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捕鼠数的56.68%和37.97%,鼠种种类及种群组成与历年鼠夹法调查结果相接近。捕鼠高峰在6月和9月。开放式TBS围栏捕鼠数量明显多于封闭式。水稻田、玉米地害鼠平均控制效果为56.67%。  相似文献   

12.
丁新天 《植物保护》1992,18(6):35-36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ullas)是我县农田害鼠的优势种,一般占总捕获数的80%以上。为探明环境因子对黑线姬鼠种群发生的影响,1985-1992年我们对其种群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结果。 一.黑线姬鼠的发生规律 据1985-1992年调查,共放夹23800只,捕鼠2235只,其中黑线姬鼠占87%,褐家鼠  相似文献   

13.
对1986-2013年贵州省桐梓县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表明:桐梓县农区鼠类有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褐家鼠Rattusnoruegicus、黄胸鼠R.flauipectus、小家鼠Musmusculus、社鼠Rattusnivivente、白腹鼠R. coxing等6种。小家鼠为住宅区害鼠的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0.95%,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害鼠的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2.48%。小家鼠、黑线姬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混合鼠种平均捕获率为8.81%,不同年度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稻田、旱地耕作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显著高于住宅区。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农田害鼠的发生为害及其防治宜城市植保站(441400)张道巡今年农田害鼠是一个大发生为害年,据6月在农科所繁殖队农田,对农田害鼠密度调查,布夹280个,捕获农田害鼠40只,总捕获率高达14.08%,其中黑线姬鼠36只,占12.67%;褐家鼠...  相似文献   

15.
对贵州省息烽县1987—2017年鼠情监测资料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线姬鼠是息烽县农田区优势鼠种,气温和降雨条件对农田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有明显的影响,不同气象条件下稻田区和旱地区种群占比、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温对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呈双峰型,在16.1~19.0℃和22.1~25.0℃下捕获率较高,分别为4.45%、4.47%,在低温(1.0~4.0℃)或高温(25.1~28.0℃)条件下捕获率较低,其生命活动的活跃度降低,降雨量对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呈单峰型,当降雨量为180.0~210.0 mm时捕获率最高,为4.97%,降雨量较低(0~30.0 mm)或较高(240.0 mm以上)时,捕获率均表现较低。黑线姬鼠活动温度与降雨的最适宜区间值范围为22.1~25.0℃、180.0~210.0 mm。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农田害鼠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浙江省义乌市种植业管理总站于2008~2009年在本市开展了农田不同生态环境害鼠发生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农田害鼠有4种,分别为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果园、平原、丘陵、山边农田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养殖场边及农村周边农田以褐家鼠为优势种.丘陵、果园、山边农田鼠密度相对较高,养殖场边及农村周边、平原农田鼠密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施伟韬 《江西植保》2009,32(2):94-96
通过对江西省2005-2008年鼠情监测的资料进行分析,4年共捕获主要害鼠种类5种2205只,褐家鼠、黑线姬鼠为农田第一、第二优势鼠种,褐家鼠、小家鼠为农舍第一、第二优势鼠种。农舍密度要高于农田,农田和农区鼠密度每年在5-6月和9-10月有2次高峰。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应分别开展1次灭鼠活动,消灭对象应以褐家鼠为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1996~2007年安康市汉滨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本区农田、林区鼠类和家栖鼠类主要种类有7种,黑线姬鼠为农田、林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6.41%;褐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56.08%;安康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3种害鼠,应将其列为安康市主要的监测对象.同时分析了4种害鼠的分捕率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19.
黑线姬鼠是余庆县农田害鼠的优势种群,研究其种群繁殖参数的年龄变化规律,对于做好黑线姬鼠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制定防治策略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贵州省余庆县2011—2015年捕获的1 241只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年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5年平均种群性比为0.95±0.20,平均怀孕率为(32.99±9.04)%,平均胎仔数为(5.17±0.25)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8.73±6.00)%,平均繁殖指数为0.62±0.08。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具有显著的年龄变化。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种群性比逐渐降低,怀孕率、胎仔数、睾丸下降率和繁殖指数明显增加,表明黑线姬鼠种群年龄越大,繁殖力越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种群的繁殖主体。  相似文献   

20.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ius Pauas)是我县农田害鼠的优势种,一般占总捕获量的50%以上。1989~1992年我们对其种群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1 黑线姬鼠的发生规律据1989~1992年调查,共布放鼠夹18480只,捕获老鼠3575只,其中黑线姬鼠占54.43%。1.1 活动规律:黑线姬鼠在我县分布广,不同生境中具有选择性,大多栖息在田埂、沟渠边、坟堆旁、房前屋后的菜地、草堆等生境中,随食源而四处流窜,到了秋末冬初,随着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