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质量.笔者基于对2001-2019年江汉平原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等级(Y)、稻桩带菌率(X1)以及江汉平原气象资料:气象因子4月上、中旬雨日(X2)、4月上、中旬雨量(X3)、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雨日(X4)、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雨量(X5),运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法,引入对发生等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西藏林芝地区气象因子对小麦条锈病的影响及其流行动态,2016年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林芝地区小麦条锈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监测,通过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C(p)统计法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病情指数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结合时间和病情指数建立了病害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林芝地区,温度X_1、湿度X_2均与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Y呈极显著相关,降雨量X_3与病情指数Y呈显著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Y=-482.5991+19.7494X1+3.7974X2-0.8439X3。根据模拟情况选择的病害流行动态方程为Y=1/e~((0.914t+0.385)),决定系数为0.952,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表明该模型能够为林芝地区小麦条锈病的预测预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耒阳市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原理,对1991~2009年耒阳市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了影响早、晚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即5月平均气温、8月下旬至9月中旬降雨量,并建立了早、晚稻纹枯病病情指数预测模型:у=-91.855 5+2.109 2x1+0.064 2x2+0.336 Ox3+0.614 8x4;y=13.156 9+0.233 5x1+0.104 7x2-0.151 7x3+0.0166 6x4.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向日葵黑茎病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影响向日葵黑茎病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结果表明:由已知的病情指数和气象资料建立回归方程,得出降雨量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y=-28.2+0.55x);得出气温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y=191.57-7.67x);得出日照时数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y=198.41-0.551x)。当天气晴朗、日照充足、空气交换加快不利于向日葵黑茎病发生发展。当种子带菌量、重茬种植、品种抗性、地块选择、栽培管理等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因子是向日葵黑茎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同时建立了向日葵黑茎病发生程度气候预测模型Y=-36.52-4.9x1+0.708x2+0.04x3,对向日葵黑茎病在新疆的预测发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流行程度主要决定于小麦扬花灌浆期的气候条件。根据赤霉病的历年资料,利用前期气象因子与病害流行程度的相关性进行“电标”,建立多元回归预测式和应用多因子点聚图预测法,综合预报小麦赤霉病的流行程度,连续3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小麦赤霉病流行条件分析 (一)稻桩带菌率与发病程度关系 根据我县1972至84年资料分析,小麦抽穗前(3月中旬)田间稻桩带菌率与发病程度呈正相关(r二0.6662),带菌率与发病程度一致的有9年,拟合率64.3%,相反的4年,其中带菌率高而发病轻的3年,带菌率低而发病重的1年。因此,稻桩带菌率只能作预测的参考依据。 (二)决定赤霉病流行程度的气象要素 有关资料常以小麦齐穗后20天内的雨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赤霉病产量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在田间造成小麦赤霉病流行强度不同的小区。作者系统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所致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及病穗率与病粒率和病情指数问的关系。得到了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与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的数学关系式。感病品种垦大一号的关系式为:L=I/(0.49 0.018I),抗病品种克旱九号的关系式为:L=I/(0.55 0.018I)(L——产量损失率,I——病情指数)。经济损失方程为:UEL=UY·L·P(UEL——经济损失,UY——667m~2产量,P——小麦单价)。同时得到病穗率与病粒率的经验公式为:G=0.1935E 0.97(G——病粒率,E——病穗率)。病穗率与病情指数的经验公式:克旱九号为I=E/(2.82—0.014E),垦大一号为I=E/(3.31—0.02E)。  相似文献   

7.
1987年以来,根据多年菌量、气候与病情资料分析,确认本地赤霉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是春末夏初(4月中旬-5月上旬30天)雨量。依据气象学周期相关性和生物学原理,经过733次分析,设计了一种预测式,暂名“小麦赤霉病733次预测式”。此法不必查菌量,不必等天气预报,可于4月初发出中长期发病率的定量预报。经两年实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小麦赤霉病一种简便预测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以来,根据多年菌量、气候与病情资料分析,确认本地赤霉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是春末夏初(4月中旬-5月上旬30天)雨量。依据气象学周期相关性和生物学原理,经过733次分析,设计了一种预测式,暂名“小麦赤霉病733次预测式”。此法不必查菌量,不必等天气预报,可于4月初发出中长期发病率的定量预报。经两年实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的积累情况,在2015年和2016年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黄庄镇西虢村田间进行小麦(‘豫保1号’和‘周麦18’)不同生育期接种对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菌在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至灌浆中期(DAA=14或15,Zadoks=75)都能侵染麦穗,但在始花期前3~4 d的齐穗期(DAA=-3或-4,Zadoks=59)至始花期后4 d的灌浆初期(DAA=4,Zadoks=71)处理的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中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侵染率最高,为小麦赤霉病菌侵染发病的关键生育期。此外,在套袋保湿2 d的条件下赤霉病菌在小麦始花期前6 d的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和始花期后10 d的乳熟期(DAA=10,Zadoks=73)也能有较高的侵染率。在籽粒中DON积累方面,‘豫保1号’所有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与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的趋势一致,都是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最高(P0.05),且间隔时间离盛花末期(Zadoks=69)越近籽粒中DON含量越高;而‘周麦18’齐穗期(DAA=-4,Zadoks=59)至灌浆中期(DAA=14,Zadoks=75)处理的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小麦赤霉病菌在始花期后14 d的灌浆中期侵染也能引起籽粒中DON的大量积累。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明确浙北桐乡地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主要影响因子,笔者分析了2005—2019年移栽油菜系统测报调查中油菜菌核病的病叶率、子囊盘抽生消长动态及茎病株率等数据。结果表明:①15年中油菜菌核病平均最大病叶率4.69%(幅度1.68%~10.59%),年度间差异较大,同一年份不同田块间差异也较大;②平均子囊盘抽生总数为23.40个/年,菌核埋入土1 cm的穴较3 cm的子囊盘抽生数多,差异显著(p0.05);子囊盘抽生的始盛期在3月26日,高峰期在4月2日,盛末期在4月9日。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油菜菌核病病情稳定期茎病株率(y)与子囊盘抽生数量(x1)、4月下旬降雨量(x2)、4月下旬日照时数(x3)和3月下旬日照时数(x4)之间存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11.693 1-0.020 2x1+0.013 3x2-0.086 8x3-0.070 9x4(R2=0.602 5,p0.05)。当地菌核病最终病情(茎病株率)的首要影响因子是气象因子中的4月下旬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1.
人参黑斑病流行发生期及参籽产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2-1983年在左家地区调查人参黑斑病情、孢子捕捉量,结合有关的气象数据,通过偏相关分析,明确了病情指数与孢子捕捉量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R=0.8722;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平均气温X1及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连续降雨天数X6建立预测当年初发病时间Y1的模型为:Y1=-26.68+2.07X1-0.25X6±0.0745;依据初发病时间XⅡ1及7月至8月上旬均湿度XⅡ4建立预测当年病害出现高峰时间Y2模型为:Y2=9.0495+0.336XⅡ1-0.0359XⅡ4±0.0089:另据初发时间XⅡ4及7月至8月总降雨量XⅡ2建立的预测模型:Y3=5.514+0.4575XⅡ1-0.0013XⅡ2±0.0586。上述模型数学检验合理,经实测数据证明模型有较高的可靠程度。参籽产量Y与病情指数相互间的曲线回归:Y=25.54e-0.4060x  相似文献   

12.
13.
长江中下游梨黑星病前期发病程度预测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中下游梨黑星病病菌多于病芽鳞片内越冬,从芽萌动至鳞片脱落是初侵染的主要时期。至5月中旬(前期)的病叶率与上年7月的降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765,n=16),从而建立直线回归方程(?)=-3.575 0.0586X,以此方程依据7月的降雨量(X)预测次年前期的病叶率((?))。因此,花序露出期喷洒铲除剂和花期雨后(尤其流行年份)及花谢80%喷洒保护剂是控制前期发病与全年为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白刺灌丛沙包生物量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以甘肃省民勤绿洲外的唐古特白刺 ( Nitratria tangutorum)灌丛沙包为例 ,利用野外便于测定的灌丛沙包长 ( X1)、宽 ( X2 )、高 ( X3 )等指标 ,以线性回归方法 ,分别对白刺灌丛的总的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沙包内生物量和粘土内生物量建立了回归预测模型 ,从而为该类灌丛沙包的生物量获取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丝黑穗病苗期快速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已知抗性的51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苗期接菌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与田间发病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5/25 ℃变温及1%土壤接菌条件下,幼苗可溶性糖含量与田间发病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799 4)。采用逻辑斯蒂模型分别建立了抗、感自交系可溶性糖含量与田间发病率的一元曲线回归方程:y=12.084 8/[1+exp (6.372 5-0.367 5x)]和y=91.017 0/[1+exp(18.448 8-0.788 8x)],以此建立了以接菌幼苗可溶性糖含量为指标的抗性评价方法,并用于未知抗性种质资源的鉴定。  相似文献   

16.
马存  张弘 《植物病理学报》1986,16(4):245-251
 枯萎病病株的级别(x)与单株皮棉产量损失百分率(y)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回归式表示:y=-1.1+24.74x
枯萎病田间群体病指(x)与皮棉产量损失百分率(y)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回归式表示:y=-5.3851+0.9062x
病株相邻的健株有明显的补偿作用,病级越高补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东北春小麦丛矮病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通过重病区的系统调查和流行因素定量测定,明确在灰飞虱是小玫丛矮病最主要的介体,占飞虱种群的95%以上。灰飞得在中肋地区1年发生3代,在麦茬、草根、土缝内越冬,老熟带毒若虫和成虫是次年主要的初侵染源,其数量和带毒率与小麦全矮病发病率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回归求得如下关系:Y=0.1823Z1-5.7418X2-0.03099X3+1.1404X4。病情与小麦受侵洒时期密切相关。田间试验表明,三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杀菌剂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效及对油菜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使用5种杀菌剂和1种微肥于油菜苗期2~3片真叶期进行灌根处理,以传统的石灰处理方法比较,评价不同处理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和对油菜产量损失的影响。5种杀菌剂处理、微肥以及石灰处理均对油菜根肿病有较好的防效,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效达90.82%;从产量损失方面比较,10%氰霜唑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60%硫磺·敌磺钠可湿性粉剂处理可显著减少根肿病引起的产量损失;50%氟啶胺悬浮剂处理较对照增产不显著,而且对油菜生长有抑制作用;油菜根肿病的病情指数与油菜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0.796 2,油菜产量(y)与病情指数(x)的回归方程为y=-32.65x+2 372。  相似文献   

19.
防治白背飞虱的农药复配增效配方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复配制剂的研究对于延长新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缓解靶标生物的抗性、扩大防治谱、降低防治成本、提高药效和环境安全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筛选防治白背飞虱的农药增效复配配方,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8种农药单剂及复配剂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利用共毒因子法定性筛选出16组共毒因子大于20的配比,并对其中15组进一步利用共毒系数法定量筛选,得到有增效作用的5组配比,分别为烯啶虫胺与毒死蜱按1∶30配比以及吡虫啉与异丙威分别按7∶40、7∶200、7∶400和7∶1 000配比;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12.5、242.1、212.4、638.1、417.7,其中吡虫啉与异丙威按7∶400配比具有最显著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