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火蚁在湖南的发生及危害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3年对红火蚁发生危害规律的研究,本文详细阐述红火蚁在湖南张家界传入、发生及其生物学特性,以指导红火蚁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红火蚁的入侵扩散特点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根据红火蚁的入侵现状、传入与扩散途径、发生特点及其在福建的适生情况,提出加强检疫与防范的措施,为防止红火蚁传入、传播和进行有效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红火蚁的检疫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当前,随着国际农产品的频繁流通,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越来越大,对我国农业生产安全构成潜在威胁.2004年9月,在广东省吴川市首次发现红火蚁疫情,经过调查发现,在广东省深圳市、惠州市、广州市和湖南张家界等也出现了红火蚁疫情,经过风险分析发现,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为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疫情发生的高风险地区.  相似文献   

4.
红火蚁是一种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的重要害虫,在国际上被列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入侵生物之一。自2004年在我国广东省首次发现以来,其发生范围急剧扩大,目前已扩散至南方多个省份。本文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中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利用多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对该虫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危害影响和危害难度管理等5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对红火蚁入侵安徽沿淮地区的风险做出综合评价,得出红火蚁在安徽沿淮地区风险值R=2.03,属高度危险的有害生物,并从执法监管、疫情普查、宣传培训和部门协作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危险性农林外来害虫。为警惕该虫的传入,本文对红火蚁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等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6.
《植物检疫》2005,19(2):68-68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针对我国广东部分地区发生的红火蚁疫情,紧急行动,要求各直属检验检疫局采取有效措施,严防红火蚁传入传出,确保相关产品贸易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2004年底红火蚁传入中国,不仅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威胁。10年来,各级政府部门、植物检疫机构、科研教学单位以及发生区的相关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效控制了红火蚁危害和扩散蔓延。作者通过对红火蚁的检疫防控工作的回顾,从红火蚁检疫地位的确定、处置工作的透明公开、检疫控制资金保障、相关部门合作和应急处置机制等5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思考,说明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增强透明度、财政保障措施、部门配合以及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对于有效控制疫情的重要性。红火蚁防控的许多做法对今后其他新发生疫情的依法科学控制有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红火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红火蚁是一种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外来有害生物,近年传入我国台湾、香港及广东等地。本文介绍了红火蚁入侵后对农业造成经济损失、破坏生态环境及威胁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属膜翅目蚁科昆虫,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危害性和威胁性,目前国家将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红火蚁源自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一带,后迅速扩散,2004 年前后传入我国。梧州市最早于2005年5月在岑溪市首次发现。据调查,梧州市在新建公园、住宅小区、新厂区以及新建高速公路两旁的新定植2~3周的草坪或护坡上部分发现红火蚁,且有向周边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是一种具入侵性和破坏力的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已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各录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04年9月,在广东省吴川市发现红火蚁疫情后,专家们根据吴川红火蚁的生长情况判断红火蚁在中国大陆的存在并非近期才有的,已经过了一定时间的繁衍。2005年3月广东增城口岸在进境货物上首次发现红火蚁以来,江苏、上海、深圳等地也相继截获红火蚁,迄今全国检验检疫机构截获这种“不速之客”达近百次,红火蚁的频频“冲关”对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畜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也对检验检疫机构“保国安民”责任提出了严峻挑战。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各地检验检疫机构一方面加强进出境重点货物及其木质包装、运输工具等的检疫,在“点”上做文章,严防红火蚁传入传出,另一方面要界定口岸防控重点区域(包括有关企业),严格划区管理,加强对红火蚁疫情监测防控,在“面”上做文章,严防红火蚁定殖和扩散。1口岸重点区域界定1.1高风险物品对红火蚁近百次截获的分析显示,红火蚁闯关有3种类型:(1)因货物(物品)带有土壤携带红火蚁,废物(废纸、废金属、废塑料等)、卷钢、原木...  相似文献   

11.
重大和突发植物疫情协作防控工作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有效控制红火蚁等重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扩散与为害,保护我国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贸易安全.支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2006年以来.农业部成立了红火蚁等14个重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联合监测与防控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  相似文献   

12.
1 背景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Red Imported Fire Ant(RIFA)]是近期传入我国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物种.已被列入我国重点检疫对象。红火蚁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蚁属,是高度分化的社会性昆虫。由  相似文献   

13.
广西红火蚁定性和定量的风险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是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和WTO规则中评估生物危险性的重要方法,是开展有害生物检疫管理的基础工作。在广泛收集和掌握红火蚁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危害对象的经济重要性、定殖扩散的可能性、危险性和管理难度的基础上,本文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研究,对广西红火蚁的风险做出科学的综合评价,得出风险评估值R=2.28。风险分析表明,红火蚁在广西属于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因此,通过风险分析进一步科学论证了防控红火蚁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此分析方法也为今后评估外来有害生物风险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入侵红火蚁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4年下半年我国台湾省的部分地区被宣布为红火蚁分布区.农业部2005年1月17日发布公告宣布在我国广东省吴川市等部分地区发生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并将红火蚁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加以封锁控制.随后在我国香港和澳门特区也发现红火蚁分布.为了防治红火蚁,本文介绍一些红火蚁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车轴草种子,本文对引进车轴草种子传入大豆黑痣病菌和苜蓿黄萎病菌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为两种病菌随车轴草种子传入我国的风险较高,传入后将对我国的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云南省丘北县红火蚁的发生和危害特点,根据历年当地红火蚁防控中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困难,提出了红火蚁综合防控对策措施建议,以期为阻截红火蚁传播扩散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已从南美洲入侵到北美洲、亚洲多个国家和一些太平洋岛国,在我国扩散至12个省区500多个市县,严重为害农林业生产,威胁人居安全和生态平衡。为了实现对红火蚁的可持续治理,需要引入和加强生物防治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昆虫病原真菌白僵菌、绿僵菌作为生物杀虫剂的总体现状,以及针对红火蚁研发的详细进展,包括优良菌株选育、规模化生产、产品剂型、登记注册及防控应用等,分析了白僵菌、绿僵菌制剂防控红火蚁的优势和尚需解决的问题,讨论和展望了真菌杀虫剂防控红火蚁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红火蚁自2004年入侵我国后,发生范围迅速扩大,已扩散到我国12个省份的579个县级行政区,对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生物多样性和公共设施造成较大威胁。为有效控制红火蚁疫情,2022年广东省南雄市探索形成了“政府组织、群众参与、专业化公司协作”的“全民防控”新模式,依托红火蚁云采集系统采取“灭蚁巢、有补助”方式开展红火蚁防控,可调动群众积极性,有利于推进红火蚁群防群控工作,有效控制了红火蚁的发生与蔓延,为红火蚁疫情防控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红火蚁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慧  杨定 《植物检疫》2005,19(6):351-354
红火蚁是我国新发现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在概述红火蚁的危害和检疫现状基础上,对红火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就我国红火蚁的分子鉴定和种群分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和气候、种群动态模型的红火蚁适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适生性分析,找出制约红火蚁种群发展因素及其潜在的地理分布是开展防控、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利用气候模型和种群动态模型对红火蚁在中国可能的分布范围进行分析,并从地温和降雨两个方面探讨了其气候制约因素的地理分布特征。预测结果表明,红火蚁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入侵定殖可能性很高,气候条件不能构成制约因素。云贵高原东南部、四川东部以及重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局部地区也存在被红火蚁入侵定殖的风险。两个模型预测相似的红火蚁分布北界为川西高原、陇南、关中、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南部一线。当前红火蚁分布还远未达到其分布北界,且其分布范围还不大,仍然可通过执行严格防控、检疫策略以防止红火蚁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