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抵御鞘腐病菌侵染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深入探讨玉米抗鞘腐病的机制,以高抗品种浚单20、9058及中抗品种郑单958、郑58为材料,测定了接种层出镰孢后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木质素含量及抗病相关基因PR-1、PR-2a、LOX、MPI和GAPc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接种后不同抗性材料叶鞘部位的防御酶活性均上升,多数在6h达到峰值,且高抗材料酶活性增幅较大;供试材料的木质素含量均上升,且高抗材料的含量高于中抗材料;PR-1、MPI、GAPc和PR-2a等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呈上升趋势,而LOX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不明显.研究表明玉米对鞘腐病的抗性与防御酶活性、木质素含量及其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鞘腐病发生程度与玉米倒伏及产量损失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深入探讨鞘腐病的发生对玉米倒伏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温室接种法测定了玉米不同发育阶段鞘腐病的发病程度及相关防御酶活性,以确定玉米鞘腐病的易感时期;并通过田间接种不同浓度的层出镰孢菌获得不同发病级别的玉米鞘腐病病株,于乳熟期调查病害发生程度,利用YYD-1B数显植物茎秆强度检测仪测定每株玉米茎秆的抗倒伏能力,收获后测定其产量。结果显示,玉米鞘腐病的易感时期为开花期,郑单958和浚单20在此时期鞘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为64.36%和40.22%;病情指数分别达42.73和19.58,均高于其它时期;玉米自交系OH43Ht1、郑58和杂交品种郑单958的茎秆抗倒伏能力均随着玉米鞘腐病发病级别的升高而降低;郑58和郑单958的产量随玉米鞘腐病发病级别的升高而降低,每公顷产量损失郑58从13.84%增加到29.53%、郑单958从3.99%增加到16.72%。表明玉米鞘腐病严重发生时能够降低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且对自交系的影响大于杂交品种,生产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在田间以菌土覆盖的接种方法鉴定不同品种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由禾谷镰孢菌引起的玉米茎腐病,其发生程度与土壤中病原菌含量即菌土浓度呈近似正相关,菌土浓度越高,玉米发病越重,但达到一定浓度后,供试种质发病率的增幅会逐渐减小,发病率趋于平稳。在同一浓度的菌土胁迫下,不同抗病水平的品种发病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对于抗性种质,接种菌土的浓度需达到20%以上,才能较准确地评价其抗性。该方法可有效解决伤根接种和注射接种在田间操作难度高、工作量大、发病不理想以及埋土法影响出苗的问题,更适用于大批量种质资源田间抗病性鉴定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玉米群体穗粒腐病病原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晓榕  白丽 《植物保护》1992,18(5):28-29
玉米穗粒腐病的危害不仅降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而且镰刀菌和曲霉菌还可在籽粒内部形成毒素,引起人畜中毒和死亡。引起玉米穗粒腐的病原种类很多,国内有文章报道玉米籽粒内部带有18种霉菌;T.J.Gulya报道,自然受侵染的高赖氨酸玉米(即“opaque-2”玉米,简称O_2玉米)群体47S_3上分离出4大类主要病原菌:镰刀、曲霉、青霉及根霉,以镰刀菌为优势种。O.H.Calver的报道也说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串珠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都是玉米穗粒腐病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玉米镰刀菌茎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6.
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茎腐病近年来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玉米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而了解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规律则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基础。作者就抗感性稳定的10个自交系双列杂交对腐霉菌(Pythium sp.)引起的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进行研究,初步摸清了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玉米穗粒腐病接种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为接种菌源,采用4种接种方法进行比较,以针刺果穗较深处(籽粒与穗轴间)发病最重,花丝喷雾法发病最轻;接种时期以玉米乳熟期接种为好;接种浓度10×40倍下每视野60个分生孢子;接种量以每果穗接种2.5ml孢子悬浮液发病最重。同时规范了病情分级标准及品种抗、感程度划分标准。采用规范程序,对63份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  相似文献   

8.
玉米穗腐病样品中层出镰刀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为了解豫西南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于2009年9月在河南省南阳市6个县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单孢纯化.依据致病性、形态及分子检测结果进行病原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05株镰刀菌中,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为70株,占分离镰刀菌的66.7%,属优势种群.在基于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与翻译延长因子1α基因(tef)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3株代表菌株Fp1、Fp2和Fp3分别与GenBank登记的层出镰刀菌在自举值89%和91%水平相聚同一群.层出镰刀菌的生长温度为13~34℃,最适温度为28℃;在pH5.0和6.0各有1个生长高峰;碳源对该菌营养生长的影响较为稳定,而氮源对其营养生长影响的变幅较大.  相似文献   

9.
玉米穗粒腐病的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陕西省25个县调查玉米穗粒腐病,采集病穗标样570份。霉坏籽粒达到果穗面积1/3以上的发病严重果穗占35.61%。分离得到1308个菌株,鉴定为17个种,分属14个属,其中串珠镰刀菌出现频率最高,占42.58%,其次为禾谷镰刀菌,占20.34%。对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10种主要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试,平均病级1.14~2.41,病情指数22.9~48.4。串珠镰刀菌是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病原菌,禾谷镰刀菌为次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10.
玉米茎秆糖分含量与玉米对镰刀菌茎腐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玉米茎腐病(corn stalk rot)是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作为土传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最为有效的防治措施。但在当今抗病育种工作中因缺乏可操作的抗病育种指标,往往是品种育好后才交植保部门作抗病性鉴定,于是往往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育成的丰产优质品种不抗病而通不过审定。因此,在育种过程中,具有一个操作性强的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1.
12.
玉米穗、茎腐病镰刀菌相互关系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沈阳、河北、北京、吉林等地区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研究玉米穗、茎腐病镰刀菌在病原学上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刀菌均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相似系数在0.89~0.98之间,菌株间差异表现为个体间多样性。两种病害禾谷镰刀菌病原学的相互关系因地域不同而不同。河北、吉林两地区穗、茎腐病禾谷镰刀菌间均未发现生理分化现象,相似系数均在0.93以上。沈阳地区玉米穗、茎腐病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相似系数仅为0.65~0.67。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水平、不同抗性指标的相关性,以及茎杆和籽粒中镰刀菌毒素积累情况,在采用苗期茎基部滴注法和成株期混合播种法进行抗性鉴定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小麦茎杆和籽粒中6种常见镰刀菌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的20个小麦品种中,苗期抗病、中抗、感病和高...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玉米茎腐病综合防治措施研究及示范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1989年,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土壤接种,鉴定玉米自交系、杂交种37份,抗茎腐病材料占62.1%。经2年以上重复鉴定的抗病材料12份,其中获白、武109、陕单9号等,经3—4年鉴定,均表现抗病。杂种一代发病率接近双亲发病率平均值,属数量遗传性质。土壤中施K可减轻茎腐病发生,同时推迟发病期,平缓病情发展;施N和N K复施发病率低于对照。在陕西关中地区采用种植抗病品种、施足肥料、适量增施K肥、适期播种等农业栽培综合措施,防治区平均发病率3.7%,大田对照发病率21.8%,综合防治效果83.02%。  相似文献   

15.
田间采用不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92份玉米种质同步进行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和穗腐病抗性评价与筛选, 明确了东北春玉米产区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最佳接种方法:茎节注射法在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精准鉴定中可更好地评价玉米种质的抗病性, 综合考虑接种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菌土覆盖法对大体量的规模化种质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更具有优势; 双牙签法对玉米穗腐病抗性鉴定中在种质接种后发病的严重度?田间进行接种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均优于花丝通道法?同时筛选出对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稳定的种质52份, 对穗腐病抗性稳定的种质66份, 对2种病害均表现稳定抗性的兼抗种质33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体内传播和体外传播2条途径,研究了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在侵染循环上的相互联系,并运用营养亲和性、血清学、同工酶电泳和RAPD分析4种方法,从营养体、蛋白质、核酸3个不同层次,对北方地区玉米穗腐病镰孢菌和茎腐病镰孢菌在病原学上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同时对北方地区玉米穗、茎腐病镰孢菌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红霞  张海剑  孙华  石洁  陈丹  郭宁 《植物保护》2017,43(3):149-153
为提高玉米茎腐病病原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以组织分离法做对比,采用分子检测法,对采自田间的189个玉米茎腐病病株进行真菌种类的鉴定和数量的统计。结果表明,分子检测法对腐霉Pythiumspp.的检出频率为29.24%,对镰孢菌Fusariumspp.的检出频率为73.68%,组织分离法对腐霉的检出频率仅为0.58%,对镰孢菌的检出频率为60.82%,两方法的符合率最高仅为35.92%,最低为0。因此,采用组织分离和分子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玉米茎腐病病原菌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玉米茎腐病生物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应用绿木霉(Trichodermavirlde)和细菌防治由瓜果腐霉菌和禾谷镰刀菌引起的玉米茎腐病。苗期盆栽试验表明,细菌拌种,木霉菌拌种和木霉菌穴施配合细菌拌种对两种病菌的防效较明显。在人工接菌土壤内,对腐霉菌防效最高达58.15%;对镰刀菌防效达56.25%。在自然病土中最高防效达100%。在田间试验中,细菌拌种和木霉菌拌种防效也相当明显。所有处理的植株均比未处理的高,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19.
PI436606品种对野生黄单孢杆菌野生致病型引起的甘兰黑腐病的抗病性由一个隐性基因控制。资料表明,另一无亲缘关系的品系还存在制约其黑腐病耐病性的一个或二个修饰基因。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玉米生产品种和部分自交系对纹枯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两年对山东省72份玉米生产品种和30份自交系材料在田间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采用被病原菌侵染的高粱粒作为接种物,在玉米拔节中后期接种,按照国家玉米区域试验抗性鉴定标准进行病害分级评定和抗性评价。在102份材料中抗性级别为高抗、抗、中抗、感、高感的比例分别为1.96%、20.59%、24.51%、33.33%、19.61%,生产品种‘登海3号’和‘聊玉22号’对纹枯病表现高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