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中五味子锈病菌及其重寄生菌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五味子属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五味子春孢锈菌(Aecidium schisandrae J. Y. Zhuang)引起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锈病为国内外新报道。该病在四川省雅安市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华中五味子生长地造成严重危害,其病株率91%,病叶率36%,造成叶片枯斑、脱落。华中五味子锈病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sp.)为国内外首次报道。该重寄生菌的自然重寄生率达35.5%,重寄生菌寄生在华中五味子锈菌春孢子器(锈子器)出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华中五味子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华中五味子锈菌的重寄生现象和重寄生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PDA平板检测法对辽宁省6个地区的五味子种子进行带菌检测,并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五味子种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五味子种子表面携带的主要真菌类群为曲霉属和青霉属,种子内部寄藏真菌主要包括曲霉属、青霉属、镰刀菌属、根霉属和链格孢属等。供试的6种杀菌剂对五味子种子均有一定的消毒效果,福美双对五味子种子消毒处理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北五味子Schisandra rachinensis Turcz.Baill为木兰科五味子,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别名辽五味子、山花椒,乌梅子,是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之一。北五味子主产于东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山东及内蒙古等省区,药用品质以东北三省所产为佳。黑龙江省是北五味子主产区之一,自然分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玉米—大豆"模式在西南地区发展迅速,面积逐年扩大,其病虫草害也日益突现。与传统净作玉米或大豆相比,"玉米—大豆"模式的田间小气候发生了较大改变,生物多样性增加,病虫害发生也出现较大变化,使其防治策略和防治  相似文献   

5.
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五味子(S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丙酮提取液的抑菌活性,并比较了索式提取法和微波萃取法的抑菌效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浸提法中随着五味子浓度的增加抑菌活性增强,微波提取法中功率400 W,料液比5:70,反应时间5 min时五味子丙酮提取液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豆疫霉根腐病和大豆种质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大豆疫霉根腐病在中国的发生区域逐渐扩大,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是黑龙江省的优势小种,同时也存在其它已知生理小种和新生理小种。不同大豆生态区之间大豆疫霉菌生理小种差异显著。在总体上,中国大豆种质的抗病性不强,长江流域大豆中抗病种质比率最高,其次为黄淮海流域种质,而东北地区抗病种质较少。按省归类,大豆种质抗性由强至弱依次为河南、江苏、湖北、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吉林和黑龙江选育推广品种中,感病品种分别高达80%和73%;在462份大豆品系中,也表现出南方材料抗病性高于北方材料的趋势;地方品种中感病类型也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7.
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人类重要的食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畜牧业原料。本文回顾近几年大豆品质育种的现状,总结改良大豆品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并提出我国大豆品质育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别名辽五味、北五味,是辽宁名贵的道地药材.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五味子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目前全省已建立多个大规模的五味子种植基地,栽培面积达2 000 hm2以上.  相似文献   

9.
王雪  王晶  高洁  杨丽娜 《中国植保导刊》2012,32(12):53-54,64
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五味子褐斑病的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五味子褐斑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64%噁霜灵.锰锌WP和400 g/L氟硅唑EC对五味子褐斑病菌毒力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0.07、0.81 mg/L。另外,250 g/L吡唑醚菌酯EC、60%乙霉威.多菌灵WP、50%醚菌酯WG、250g/L嘧菌酯SC、400 g/L嘧霉胺SC等药剂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也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10.0 mg/L,可作为下一步田间药效试验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0.
加强对进口大豆的检验检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随着国内榨油产业的发展以及榨油厂对国外大豆的偏爱 ,进口大豆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据有关部门统计 ,1 999年我国进口大豆为 431 7万t ,比 1 998年增加 1 1 2万t,达历史最高水平。进口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的大量涌入 ,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满足了人们对大豆的消费需求。同时 ,我们也注意到 ,进口大豆的检验检疫工作现状令人担忧 ,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加强对进口大豆的检验检疫成为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进口大豆检验检疫现状1 .1 检验方面目前 ,仍然是依据合同、信用证等有关规定对水份、…  相似文献   

11.
进境大豆中存在的检验检疫问题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榨油业的发展,我国大豆进口贸易也得到迅猛的发展。2002年,我国共进口大豆1130万t,2003年为2074万t,2004年1~10月份,为1631万t,与2003年基本持平。大豆的大量进口,一方面弥补了国内大豆需求的缺口,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大量的检验检疫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水改旱耕作制度的推进,日本大豆栽培面积不断增加,而宫城县因受大豆花叶病毒影响,大豆产量下降,同时品质也不好。  相似文献   

13.
大豆品质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人类重要的食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畜牧业原料。本文回顾近几年大豆品质育种的现状,总结改良大豆品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并提出我国大豆品质育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豆根腐病是世界大豆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土传病害,也是严重危胁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侵染引起的、危害极其严重的最具毁灭性的大豆病害之一.病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在条件适宜时导致下一年大豆发生根茎腐烂.病原菌卵孢子也可以存在于患病种皮内,但其在病害循环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卵孢子是大豆疫霉的主要传播方式.本研究中对大豆疫霉卵孢子的致死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使用60℃湿热处理大豆疫霉卵孢子20min或80℃干热处理大豆疫霉卵孢子20min,其萌发率为0,且死亡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菜豆荚斑驳病毒-危害大豆等豆科植物的重要病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原产中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大豆产量居世界第4位。近年来,位居大豆产量前三位的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对华出口大豆数量不断增加,有害生物随大豆传人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菜豆荚斑驳病毒是危害大豆等豆科植物的重要病毒,在美国已引起大豆巨大的产量损失。我国无此病毒的分布。最近,我出入境口岸从进口的美国大豆中多次检出该病毒,它已对我国的大豆生产构成了现实的威胁,若此病毒随进口大豆传人国内,并定殖下来,将会对国内的大豆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对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检验和鉴定方法以及重要性进行了介绍,供口岸检疫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区大豆共生固氮动态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世界上的重要农作物,富含优质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因此,它既是人畜的重要食品和饲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以大豆为中心的有机农作体制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减轻环境污染。评价大豆在有机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时,人们首先注意到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特性,并着眼于固氮量的估计。为查明新疆气候、土壤条件下的大豆共生固氮动态及特性,我们于1983年开始进行了大田调查,并进行了盆钵、小区试验。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柞水、石泉、镇安县等地的华中五味子种植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随着人工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根部腐烂病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华中五味子产业发展。为明确引起华中五味子根腐病的病原,本研究从陕西省商洛市的柞水县、镇安县和宝鸡市的陇县五味子种植基地采集病株标本,经组织分离法和致病性检验获得华中五味子根腐病病原菌,并根据形态学以及ITS-TEF-1α-β-Tubulin序列串联分析,将其鉴定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杀菌剂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11种杀菌剂中吡唑醚菌酯、叶菌唑、咯菌腈和戊唑醇对其抑菌作用最强,EC50值分别为0.021 0、0.083 3、0.380 7和0.403 5μg·mL-1。本研究为陕西地区华中五味子根腐病的有效防控提供重要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自然界不同基因型大豆冠层温度是否存在分异,应用红外测温仪对5个大豆品种植株的冠层温度进行了长期观测,并同步测定了大豆主茎功能叶片的绿叶百分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自然界存在冠层温度偏低的低温大豆种质即冷型大豆(如汾豆55、冀NF58)和冠层温度偏高的高温大豆种质即暖型大豆(如东大2号、渭豆20).在整个籽粒灌浆期,冷型大豆绿叶百分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比暖型大豆优越,丙二醛(MDA)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积累速度也较暖型大豆明显慢.由此认为不同基因型大豆冠层温度存在分异,且温度型与功能叶片衰老特性的优劣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大豆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美国南部16州调查表明:1983~1987年大豆孢囊线虫引起的损失达3%。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在我国东北、黄淮海地区也造成严重危害。如在黑龙江省垦区,大豆孢囊线虫发生面积达400万亩,占播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