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秀珍菇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秀珍菇又名白平菇 ,其学名为黄白侧耳。秀珍菇菇形秀小、白漂 ,口感柔嫩 ,美味爽口 ,营养丰富 ,富含蛋白质、多糖、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人体必需 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 ,备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由于品种来源不同 ,部分秀珍菇品种表现特征稍有差异。据卢政辉等报道 ,秀珍菇有两个菌株 :一是引自日本的“小平菇” ,出菇温度 8~ 2 4℃ ,菌盖灰色 ,成熟后色白 ,丛生柄短 ,产菇集中 ;二是引自台湾的小平菇 ,出菇温度 8~ 2 4℃ ,菌盖浅灰色 ,单生、柄短 ,中生或偏生。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生物学特性1 .1 营 养 栽培…  相似文献   

2.
蒋其根  钱益芳  蒋峰 《食用菌》2005,27(2):40-41
秀珍菇又名环柄香菇 ,原产印度。因其外形悦目 ,质地鲜嫩 ,炒煮后菇形不变、颜色不变 ,口感好 ,又无平菇的腥味。故而深受消费者青睐。秀珍菇栽培原材料来源广泛 ,出菇温度范围广、季节长、栽培管理粗放 ,只要措施运用得当 ,均能获得高产 ,故为广大菇农接受。 1999年我福星农产品公司从台湾引进种植秀珍菇获得成功后 ,至 2 0 0 4年全区秀珍菇种植数量在 10 0 0万袋左右 ,塑料袋 ,平均单产 0 .2 6 5kg/袋 (17cm×33cm) ,成为本地区食用菌生产的主导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季节及品种选择 根据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及上海地区的…  相似文献   

3.
秀珍菇因营养价值高,市场销路好,受到广大菜农的青眯,通过对秀珍菇栽培技术的介绍,对菜农培育秀珍菇起到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秀珍菇因其外形悦目、菇香浓郁、上口脆嫩、味道鲜美,近年来走俏上海市场,是一个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好品种。2005年12月,我站从福建省建瓯市引进秀珍菇原种,经分离培育后,在罗店基地场荫棚内种植秀珍菇3208袋,52d内(2006年3月25日至5月15日)共采收鲜菇898.3kg,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5.
秀珍菇,又称环柄侧耳、白环柄侧耳,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秀珍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比香菇、草菇更高,接近肉类,比一般蔬菜高3~6倍,秀珍菇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更为可贵是它含有苏氨酸、高氨酸等。  相似文献   

6.
秀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志生 《食用菌》2007,29(1):64-65
5秀珍菇周年栽培工艺 福州地区秀珍菇栽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自然温栽培;另一种是利用制冷设施进行周年栽培。两者的区别在于利用自然温栽培的,在夏季基本不出菇,转潮不明显,每包原基数、菌包出菇率均有较大变数;而利用制冷设施进行低温处理栽培的,能做到周年出菇,潮次明显,出菇整齐率高,能进行集约化栽培。  相似文献   

7.
针对秀珍菇反季节栽培中遇到的问题,对其栽培设施和管理进行了改进,使其生物转化率能够达到100%,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陈生良 《食用菌》2007,29(4):46-46
秀珍菇外形悦目,质地鲜嫩,口感好,无平菇的腥味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栽培效益好。我场自2004年开始进行秀珍菇反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经过3年的摸索,基本掌握了秀珍菇夏季出菇栽培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台湾秀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发 《食用菌》2003,25(6):32-32
台湾秀珍菇,中名紫孢侧耳,别名小平菇、姬菇、黄白平菇、美味侧耳,是近年来福建省从台湾引进的一个新品种。该菇形态优美、质地脆嫩、味道鲜美,颇受消费者欢迎。1 生物学特征与特性1.1 形态特征 幼菇的菇盖呈灰白色,茵褶菌柄呈白色,菌柄多为偏生,少近于中生。子实体多为丛生,少为单生。  相似文献   

10.
秀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志生 《食用菌》2006,28(6):63-64
1概述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Singer)又名袖珍菇、小平菇。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菌丝洁白,细密,有锁状联合;菌盖浅灰(白)至深灰,半圆形、椭圆形、圆形,完全伸展后呈扇形或圆形;菇柄侧生,或近中生(中生),内实,单生或丛生,细长;菌褶稍密,延生,白色  相似文献   

11.
王晓丹 《食药用菌》2012,(5):309+311
秀珍菇又名姬菇、小平菇,其朵形美观,口感脆嫩鲜美,适合炸、炒、煲等烹饪,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逐年猛增。由于秀珍菇生产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每年6~10月份期间鲜菇量少价高。而反季节设施栽培则是一种见效快、收益高的栽培模式。现将我们秀珍菇反季节栽培技术介  相似文献   

12.
从菌棒前处理、低温刺激、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秀珍菇栽培的技术要点。通过此种方法种植秀珍菇具有周期短、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生物转化率可以达到80%,对发展北京地区农户栽培秀珍菇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春满 《食用菌》2006,28(4):48-48
秀珍菇是我市从2001年开始引进推广,经过五年的生产发展。2005年的栽培量已超过2000万袋。秀珍菇的生产发展填补了我市江山白菇季后——夏、秋季食用菌生产的空白,充分利用江山白菇季后的闲置资产,同时也实现食用菌周年生产。增加了菇农收入。笔者根据五年来的生产实践,现将秀珍菇高温反季节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闫静  王伟科 《食用菌》2020,(6):46-47+50
<正>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原产于印度詹务,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1]。秀珍菇属典型的变温结实型食用菌,目前夏季栽培秀珍菇以专用菇棚移动制冷机打冷出菇为主。即在秀珍菇子实体原基分化与形成菇蕾阶段进行温差刺激,达到早出菇、出菇整齐,方便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培养料对秀珍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研究了不同培养料对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 Singer)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叶决明培养料(配方2)栽培的秀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分别为61.10、77.10、78.92,74.39和83.50,比配方1(对照)、配方3、配方4和配方5培养料栽培的秀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分别提高23.68%、22.58%、0.83%、1.06%、9.01%,3.21%、17.35%、0.64%、0.83%、9.44%、0.66%、17.35%、3.19%、3.81%、8.58%和48.30%、50.00%、4.92%、5.83%、15.33%,均居5种参比培养料栽培秀珍薅子实体蛋白质的第一位;营养指数(NI)为26.06,居第二位,这些结果证实,圆叶决明培养料栽培的秀珍菇子实体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圆叶决明是栽培秀珍菇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16.
秀珍菇及其周年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约民 《食用菌》2004,26(1):32-33
秀珍菇(Pleurotus ostreactus)是侧耳属发现的一个新品种,上世纪末,首先被台湾农试所发现并驯化为栽培品种,开发成商品性栽培。本世纪初传入大陆,首先登陆是福建省和上海市。  相似文献   

17.
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Fr.)Quél],也称肺形侧耳、袖珍菇、小平菇,在分类学上隶属于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通过种间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技术的鉴别应用,秀珍菇被定位为与凤尾菇同属肺形侧耳的变种[1~2]。20世纪90年代,秀珍菇由台湾一栽培菇场通过改变凤尾菇的栽培工艺,并进行多代菌种自然变异筛选和多次工艺改进定型,形成规范化生产与商品化名称。1998年,由台湾同胞引种进入上海市和福建罗  相似文献   

18.
秀珍菇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目前秀珍菇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农艺性状、季节安排、栽培设施建设、菌种选择、出菇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秀珍菇安全高效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秀珍菇880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秀珍菇又名袖珍菇、白平菇、小平菇、姬菇等,因其菇形秀小、口感柔嫩,美味爽口而得名。秀珍菇质地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微量元素及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长期食用有降血压、降胆固醇的功能。颇受消费者欢迎,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市场售价比平菇高,是极具竞争力的新品种,市场潜力极大。笔者根据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经过两年的试验探索,总结出秀珍菇880高产栽培技术,生物转化率得到较  相似文献   

20.
1 范围适用于秀珍菇的室内袋栽。2 生产场地2 1 生产场地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 ,无有毒有害气体 ,周围 30 0m无各种污水及其它污染源。2 2 生产区域环境应符合NY 5 0 10的要求 ,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 74 9的要求。2 3 采用墙式堆叠或层架栽培。墙式层架堆叠菇房内每隔 1 5~ 2m立一根柱 ,每 3~ 4根一排 ,高度 2 3~ 2 5m (分 3~ 4层 ,每层高 0 5~ 0 8m) ,行距 1m ,四周通道宽 0 7m ,人行道宽 1 5m。3 栽培袋制作3 1 栽培季节 春栽 2~ 3月制菌袋 ;秋栽 9~ 10月制菌袋。3 2 培养基配方 a)棉籽壳 36 %、木屑 36 %、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