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轮状病毒已被证明为仔猪腹泻的一种原因。关于猪轮状病毒感染的自然发生及其重要性的报导还很少,本文将对这些报导以及猪轮状病毒感染的一些特征进行简要的综述。近五年来,发现了多种幼龄家畜及幼儿的腹泻与轮状病毒有关。过去由于病毒的实  相似文献   

2.
猪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及幼畜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据Offit,P. A. (1985)等报道,轮状病毒病以肠道局部免疫为主,故都以口服弱毒苗来进行免疫,或免疫母猪,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为了探索免疫途径及免疫机理,试以非肠道途径接种未致弱的猪轮状病毒,观察仔猪免疫应答反应以及相应的体液抗体水平,为本病免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猪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仔猪,临床上以厌食、呕吐、下痢;种猪和大猪以隐形感染为特点。病原体除猪轮状病毒外,从小孩、犊牛、羔羊、马驹分离的轮状病毒也可感染仔猪,引起不同程度的症状。一发病特点本病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感染率最高达90%~100%、但在流行地区由于大多数成年猪豆已感染而获得免疫。因此,发病猪多使2~8周龄的仔猪,病的严重程度与死  相似文献   

4.
<正>猪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仔猪,临床上以厌食、呕吐、下痢;种猪和大猪以隐形感染为特点。1.流行特点本病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感染率最高达90%~100%、但在流行地区由于大多数成年猪豆已感染而获得免疫。因此,发病猪多使2~8周龄的仔猪,病的严重程度与死亡率与猪的发病年龄有关,日龄越小的仔猪,发病率越高,发病率一般为50%~80%,病死率一般为1%~10%。病猪和带菌  相似文献   

5.
猪乳中抗轮状病毒IgA水平与免疫评价何家惠,丁再棣,侯吉波(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南京210014)轮状病毒弱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作者已在1989年作了报告,并做了多种免疫途径的探讨。证明用猪轮状病毒弱毒苗经非肠道途径免疫母猪能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但以...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细胞培养物制备了三联灭活疫苗,实验室免疫结果表明,肉猪和妊娠母猪免疫后15d达到较高的免疫水平,免疫有效期超过6个月。妊娠母猪所产仔猪可获得高水平的被动免疫保护。试验场应用结果表明母猪保护率达98%,仔猪被动免疫保护达93%。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某养殖场饲养母猪260多头,所产仔猪近期有20%左右发病,发病时间已达2个多月,部分仔猪出生第2天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拉黄色粪便,同养殖场肥猪、保育猪均表现正常。为诊断仔猪患病情况,为综合防控提供支持,对该场送检的3头病仔猪进行病理剖检,采集组织用PCR技术进行病原检测。检测结果为1号猪猪圆环病毒2型抗原检测呈阳性,3头仔猪猪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呈阳性,说明该生猪养殖场发生了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轮状病毒的混合感染。通过对该养殖场母猪、仔猪进行免疫接种,发病仔猪隔离治疗、加强养殖场饲养管理等措施,最终控制了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的疫情。  相似文献   

8.
<正>猪轮状病毒病养猪中最常见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10~80日龄以内仔猪最易发生,其特征是引起食欲减退、腹泻、呕吐、严重脱水等,成年猪和种猪呈隐性感染,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病死率较高,常给养猪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就猪轮状病毒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猪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猪发生以消化道机  相似文献   

9.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仔猪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临床上主要以腹泻、厌食、呕吐、脱水为特征,本病对仔猪生长发育和饲料转化率有一定影响,导致养猪效益下降,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于仔猪感染轮状病毒而引发的一种急性爆发性的肠道传染疾病,寒冷、潮湿、卫生不良、饲料营养不全、继发性疾病等等,都可导致这种疾病的产生,染病后的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脱水、体内酸碱平衡紊乱等等。本文针对猪轮状病毒病,有目的地介绍了猪轮状病毒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为今后地方养殖户防控此类疾病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猪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仔猪,临床病症常见以厌食、呕吐、下痢为主;种猪和大猪以隐形感染为特点。本病除感染猪外,还可以引起犊牛、羔羊、幼驹、幼兔等幼龄动物以及婴儿的急性肠炎。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诊断本病时通过该种病毒的类型,需要与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以及仔猪的黄、白、红痢进行合理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病是临床常见的猪消化道腹泻疾病。可通过疫苗进行免疫,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诊断技术要点1.临床检查要点。(1)该病主要发生在8周龄以下的仔猪,中猪和大猪为隐性感染;(2)多发生于晚秋、冬季和早春;(3)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4)顽固性腹泻,抗菌素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3.
猪轮状病毒感染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主要以仔猪厌食、呕吐、腹泻、脱水和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性症状的疾病,当卫生条件不良,轮状病毒会出现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可使病情加剧,病死率增高。这篇文章针对北京某一猪场仔猪病死病例情况,根据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发现有轮状病毒、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和放线杆菌等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正>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腹泻、呕吐、厌食、脱水为临床症状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猪轮状病毒感染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等特征,常与其他细菌、病毒混合感染而使病情加重,导致患病猪群死亡率升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病原之一。一、病原猪轮状病毒是导致仔猪严重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5.
根据何家惠等试验证实,猪轮状病毒经肌肉或腹腔注射不会引起肠道排毒。为了加快免疫工作的进展,在弱毒株未培育成功之前,用强毒通过非肠道途径对母猪及仔猪进行了免疫试验。 材料和方法 1.猪轮状病毒株 用本组从自然病例中分离到的南86号毒株MA104细胞上连续传代繁殖至35~37代。 2.猪轮状病毒苗的组成 (1)母猪免疫疫苗:用南86号毒株的35代或37代MA104细胞培养毒(MA86F_(35)或MA86F_(37)),蚀斑滴度10~(-7),临用前,加入20%氢氧化铝及0.05%皂素,充分混合。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用近年来由本组用猪轮状病毒Na86毒株,经在MA-104细胞上连续传代培育成的弱毒株。以氢氧化铝凝胶为佐剂,制成弱毒疫苗,对母猪免疫,使仔猪获得被动保护,取得了同初探Ⅱ(见本刊1989年第6期,下同)同样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89年春,在新疆某猪场采集的仔猪腹泻粪样中,以PAGE法检出一株电泳型独特的非典型轮状病毒,其电泳型与Chasey等[1]报道的猪E组轮状病毒相似,该毒株样品口服接种剥夺初乳仔猪可在12~16h后引起仔猪急性水样腹泻,并可在剥夺初乳仔猪体内稳定传代,但在用ELISA和CIE法检测时发现该毒株不具有A组轮状病毒组抗原,而具有B组轮状病毒组抗原.后用A、B组轮状病毒全基因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它与A组探针无杂交信号,而与B组探针则有杂交信号。证明该毒株为一电泳型独特的仔猪B组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8.
据丁再棣等1983年秋及1984年春,在江苏省沿江南北地区57个猪场,对205窝仔猪白痢病病原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认为轮状病毒是仔猪白痢的重要病原之一。为了进一步证实轮状病毒感染仔猪引起白痢的普遍性和正确性,1985年春,在浙江等四省市部分种猪场采集了仔猪白痢粪样及健康仔猪粪样,检测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同时在江苏选择轮状病毒感染严重的猪场,采集产前健康母猪粪便检测轮状病毒,以探索轮状病毒的传播状态及健康猪有无带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猪轮状病毒病是生猪养殖领域最容易发生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通常以10~80日龄的仔猪易感性最强,典型的临床症状是采食欲望下降、腹泻、机体严重脱水。成年猪和种猪受到病毒侵染之后,大多呈现隐性感染,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表现出轻微的临床症状。该类疾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发生流行,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场发病率较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猪轮状病毒病是猪感染病毒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的急性的肠道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为轮状病毒。轮状病毒可以使人和动物均发生感染,感染轮状病毒的患病猪在临床主要表现为黏液性的下痢,有时会有出血现象,肠道发生出血性的炎症和卡他性的炎症。本文对猪轮状病毒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控措施进行阐述,望对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