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分和秸秆对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和加秸秆对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指出,淹水促进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特别是外加磷向Fe-P和O-P转化,而拟旱则使土壤维持较高的Ca2-P和Ca2-P;淹水-回旱的土壤以Ca2-P和Ca8-P较高,淹水后回旱比淹水更能使土壤拥有较多的Ca2-P和Ca8-P,而拟旱后淹水比拟旱有较高的Al-P,Fe-P和O-P。  相似文献   

2.
用DeBoer—Zwikker方程描述土壤吸附行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De Boer-Zwikker公式用于土壤体系,探讨了重金属铜在3种土壤上的吸附-解吸特征及磷酸根的影响,据此推算出3种土壤的吸附势E-00结果表明,灰潮土的铜吸附势>黄棕壤>红壤,与3种土壤吸铜量的大小顺序一致,解吸率的大小顺序则刚好相反。黄棕壤随吸磷量的增加,吸铜量递增,铜解吸率下降,低吸磷水平时,其吸附势E-0增加,高吸磷水平时,E-0降低,红壤随吸磷量的增加,E-0增加;灰潮土则随吸磷量  相似文献   

3.
以中低产田为对照,采用化学分析,顿号生物试验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山东省主要土类高产农田的土壤养分状况、磷素组成与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夏玉米的产量受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制约;土壤缓效磷、有效磷含量和供磷强度是评价高产农田土壤肥力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高产田中Ca2-P,Al-P,Fe-P,Ca8-P,LOP均高于中低产田且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和作物吸收的磷量呈显著相关;棕壤、褐土的供磷状况优于潮土,  相似文献   

4.
红壤的磷肥有效性差异及其土壤化学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用发育于玄武岩和花岗岩的红壤及其水稻土作水稻盆栽试验研究红壤的磷肥有效性差异及其土壤化学特点,试验表明,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及其水田的磷肥有效性与Fe,Al有关,而玄武岩发育者,不仅占Fe,Al,而且还与Mn有密切关系,对土壤-植物系统中磷肥有效性与Fe,Mn元素相互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猪粪和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室温培养一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猪粪和磷肥后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变化以及不同无机磷组分对黑麦草吸磷量的贡献。结果表明,施用猪粪和磷肥显著地提高了石灰性土壤Ca2-P、Ca-P含量,Al-P和Fe-P也有一定的增加,其中磷肥的影响大于猪粪;Ca2F和Ca8-P对黑麦草吸磷总量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都大于Al-P和 Fe-P。  相似文献   

6.
长期施肥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顾益切、蒋柏藩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分级方法,研究了施肥对土壤无机磷形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含磷肥料(化肥或有机肥)均可显著地增加Ca2-P、Ca8-P,Al-P和Fe-P的含量,其中钙磷增量约为铁铝磷的2倍;②Ca10-P和O-P在短时间里是不能生成的。旱地长期施用化学磷肥,可明显地提高O-P和Ca10-P的含量;③长期施用含磷肥料,除被作物吸收利用外,残留在土壤中的无机磷,约有60%  相似文献   

7.
不同肥力红壤及其复合体无机磷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自江西省临川县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为样品进行研究表明:红壤及其复合体中O-P,Al-P,Ca-P,Fe-P的质量分数在同一粒径的复合体随肥力水平提高而增加,同一土壤中不同粒径的复合体4种不同形态无机磷质量分数随粒径增大而减小。红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主要存在于〈2μm的复合体中,随着粒径增大,其质量分数迅速减少。培肥土壤,可以迅速增加Al-P的质量分数,增加作物磷的供应。  相似文献   

8.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两种无机磷分级测试方法对鲁西北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蒋柏藩等把土壤中的Ca-P分为3级能更好地说明潮土中各级磷的有效性,真实地反映Al-P的情况:在潮土中磷以无机磷为主,约占全磷总量的94.22%;无机磷中以Ca-P类磷酸盐占主导地位,约占全磷总量的72.76%;Ca2的含量虽少,但对作物的有效性较高,Ca8-P和Al-P是土壤的缓效磷源,Fe-P的有效性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Ca10-P只能是潜在磷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稻田垄作,土壤有效磷和有机磷含量降低,闭蓄态磷(r-P)提高,水稻吸磷量不变。垄作水稻可以利用Fe-P、Al-P、Ca-P和r-P,常规耕作水稻仅利用Ca-P、Al-P和Fe-P。  相似文献   

10.
定位施肥对黑垆土无机磷组成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M、P、NP、NPM能够增加黑垆土中Ca2-P、Al-P、Fe-P的含量,且Ca2-P、Al-P、Fe-P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Ca2-P、Al-P、Fe-P与作物吸磷、土壤速效率密切相关,是作物的有效磷源。因此,长期施M、P、NP、NPM将提高磷素的有效性。施N则与上述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11.
几种重要粘粒矿物和我国代表性土壤表面吸附态磷的解吸随pH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三种不同的曲线类型.铁铝氧化物和蒙脱石表面磷的解吸在pH4.0到10.0范围内随pH升高而增加,pH6.0到7.5以上增加更快.高岭石和以可变电荷为主的酸性红黄壤的磷解吸—pH曲线呈现“U”型特征,其解吸最低值的pH高岭石为6.5,红黄壤类样品都在4.8左右.中性和石灰性土壤磷解吸在pH酸侧类似碳酸钙的情况,即解吸随pH升高线性下降,但在pH高于6.0~7.5以上时,解吸又趋于稳定,甚至增加.pH对磷吸附和解吸的影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方向相反.高岭石和红黄壤等具可变电荷表面的样品的磷解吸最小值pH范围恰好都落在各样品吸附磷前后的两个PZC值之间.上述结果表明可变电荷矿物和土壤吸附态磷的解吸在很大程度上受表面电荷特性 制约.pH影响此类样品磷解吸的机理主要是改变了表面电位.至于中性和石灰性土壤,磷的释放在pH酸侧主要受磷酸钙溶解作用支配;而在较高pH条件下,粘粒矿物表面吸附磷的解吸仍然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分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弄清湖南省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运用张氏法和蒋氏法两个分级体系对湖南省临澧、醴陵、湘乡3县(市)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形态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风化程度较高的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红黄泥田,土壤无机磷以O-P和Fe-P为主,占无机磷总量的78.7%;而风化程度较低的紫泥田和河沙泥田,土壤无机磷以Ca-P为主,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47.0%和45.9%,Fe-P和O-P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大致与Ca-P的含量相当,但无机磷的总量较红黄泥田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e-P,Ca2-P和Al-P与有效磷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是土壤有效磷的主要来源.蒋氏法不仅适用于北方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区分,同样适用于南方大面积分布的中、酸性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区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耐镉细菌对红壤、赤红壤和棕色石灰土3类型土壤胶体镉吸附性能的影响及细菌—土壤胶体复合体上所吸附镉形态的变化,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矿区镉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耐镉细菌,同时提取红壤、赤红壤和棕色石灰土3种土壤胶体,研究接种耐镉细菌后3种土壤胶体吸附镉的变化及细菌—土壤胶体复合体上所吸附镉形态的变化。【结果】接种耐镉细菌能提高3种土壤胶体对镉的吸附,以红壤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提高幅度最大;接种耐镉细菌使3种类型土壤胶体上弱酸可溶态和残渣态的镉含量降低,而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含量则提高。接菌后,红壤胶体和赤红壤(自然土)无机胶体上不同形态镉含量为残渣态〉可还原态〉弱酸可溶态〉可氧化态,而赤红壤(耕作土)胶体和棕色石灰土胶体则为可还原态〉残渣态〉弱酸可溶态〉可氧化态。【结论】接种耐镉细菌能促进土壤胶体上镉形态由无效态向有效态转化,提高镉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作物根际土壤有机磷的分组及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玉米盆栽磷肥试验 ,用Bowman cole法对石灰性土壤中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磷含量进行了分组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中施入不同磷肥 ,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磷含量 ,不同处理有机磷含量提高顺序为K2 HPO4>SSP >CaMg P >FA ;土壤有机磷含量的提高均以中度活性有机磷为主 .玉米根际土壤有效磷、有机磷总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的有机磷 .有机磷各组分中 ,中度稳定和高度稳定有机磷在根际土壤中的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 ,变幅不大 ,但中度活性有机磷和活性有机磷在根际土壤中的含量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 ,这些活性较强的有机磷可能比较容易发生矿化 ,供玉米吸收 .供试轻壤质土壤中有机磷各组分含量均高于轻粘质土壤  相似文献   

15.
施用生物炭对云南烟区典型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土壤养分尤其是氮、钾的淋失是制约云南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些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生物炭在减少土壤养分淋失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然而,关于生物炭在云南植烟土壤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基于土柱淋洗模拟试验,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对南方紫色土、赤红壤和黄棕壤硝态氮、磷、钾养分淋失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炭的合理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添加生物炭后,紫色土、赤红壤和黄棕壤的硝态氮淋洗总量分别减少16%、14%和22%;紫色土、赤红壤的磷素淋洗总量分别减少41%和32%,黄棕壤磷素淋洗总量变化不明显;紫色土和黄棕壤的钾素淋洗总量分别增加19%和23%,赤红壤的钾素淋洗总量变化不明显。研究表明,施用生物炭是控制云南植烟土壤氮磷淋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生物碳对新疆灰漠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倩  侯振安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1):2102-2107
[目的]研究生物碳对新疆灰漠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方法]室内模拟试验,试验设置三种土壤处理,分别为空白土壤(CK)、施用等碳量的秸秆和生物碳;每种土壤磷肥(P2O5)施用量设三个水平,分别为0、0.25和0.5 g/kg.[结果]灰漠土无机磷各形态中以Ca10-P为主,占60;以上;其次是Ca8-P,占20;以上.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Ca2-P、Ca8-P、A1-P和Fe-P含量,但对O-P和Ca10-P含量均无影响.施用秸秆和生物碳可以提高土壤Ca2-P含量,尤其是施用生物碳可显著增加土壤Ca2-P和Al-P含量,但是Ca8-P和Fe-P含量有所减低.[结论]施用生物碳有助于提高灰漠土壤无机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枳壳、红桔和香橙砧木的伏令夏橙叶片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紫色土壤pH 均呈极显著幂函数负相关。土壤pH 不但影响过氧化物酶活性,也引起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和活性的变化。三种砧木中,以香橙最耐碱,枳壳最不耐碱,砧木既影响着吸收和向叶片输送的总铁量,也可能影响铁元素的有效性。本试验所采用的四种矫治措施,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叶片中这两种酶的活性,表明确实具有明显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40,自引:3,他引:140  
本文提出了一个适用于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的新体系。它的特点是将石灰性土壤中的磷酸钙盐分成三种类型:⑴磷酸二钙型;⑵磷酸八钙型;⑶磷灰石型。并用混合浸提剂浸提磷酸铁盐。磷酸铝盐和闭蓄态磷酸盐的浸提方法与张守敬的土壤磷的分级体系同。新体系的三级磷酸钙盐之和相当于张的分级体系的NH#-4Cl和H#-2SO#-4溶性磷,非闭蓄态磷酸铁盐与闭蓄态磷酸盐之和,在这两个体系中也基本相当。但在张的体系中,磷酸钙盐绝大部分都进入H#-2SO#-4浸提液一级,而非闭蓄态的磷酸铁盐大多被混入闭蓄态磷酸盐之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耐镉细菌对红壤、赤红壤和棕色石灰土3类型土壤胶体镉吸附性能的影响及细菌—土壤胶体复合体上所吸附镉形态的变化,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矿区镉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耐镉细菌,同时提取红壤、赤红壤和棕色石灰土3种土壤胶体,研究接种耐镉细菌后3种土壤胶体吸附镉的变化及细菌—土壤胶体复合体上所吸附镉形态的变化。【结果】接种耐镉细菌能提高3种土壤胶体对镉的吸附,以红壤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提高幅度最大;接种耐镉细菌使3种类型土壤胶体上弱酸可溶态和残渣态的镉含量降低,而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含量则提高。接菌后,红壤胶体和赤红壤(自然土)无机胶体上不同形态镉含量为残渣态>可还原态>弱酸可溶态>可氧化态,而赤红壤(耕作土)胶体和棕色石灰土胶体则为可还原态>残渣态>弱酸可溶态>可氧化态。【结论】接种耐镉细菌能促进土壤胶体上镉形态由无效态向有效态转化,提高镉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土壤中硫素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主要土壤类型和不同肥力水平土壤耕层含硫量测定结果表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石灰性土壤和湿润地区非石灰性土壤的含硫量无稳定差异;两种类型土壤硫素状况的主要区别可能是有机硫和无机硫的相对比例,即无机硫在石灰性土壤中所占比例较高。低于多数作物有效硫临界值的土壤主要分布在陕南和陕北地区,关中地区所占比例较小。影响有效硫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物理性粘粒和土壤全硫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