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蚜虫的消长与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田间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色皿在江苏扬州、南京、句容等地春大豆田间诱集调查有翅蚜迁飞消长情况,定点定株调查春大豆无翅蚜数量变化动态。研究表明:迁飞的有翅蚜是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田间传播流行的主要介体,大豆植株上无翅蚜量的多少与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没有关系;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的主要蚜虫种类有桃蚜(Myzus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oora)、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等,不同地区、不同年份迁飞种的种类、数量及出现时期有差异;在蚜虫迁飞高峰期间,大豆田间植株生育期越早,病毒病发生越重;用常规杀虫药剂防治这类非持久性蚜虫传播的大豆花叶病毒病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2009-2011年,在四川峨眉对大棚模拟条件下角倍蚜春季的迁飞数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春迁蚜的迁飞活动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在迁飞期内,当日平均气温≥9℃、最高气温≥13℃、平均相对湿度≤80%,春迁蚜开始迁飞;当日平均气温≥15 ℃、最高气温≥22 ℃、日照时数≥7 h、平均相对湿度≤65%,春迁蚜大量迁飞.在迁飞初期和中期,春迁蚜迁飞数随气温升高而增加.当天气条件适宜时,春迁蚜日迁飞数量的变化为单峰型,前期和末期低、中期高;当迁飞期内遭遇激烈降温,日迁飞数量波动较大,呈双峰或多峰型,同时迁飞期延长、迁飞率和单位面积迁飞量下降.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春迁蚜日迁飞数与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与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日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P>0.1);表明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春迁蚜迁飞的关键因子,日照次之.  相似文献   

3.
榆绵蚜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人工接种和田间调查,首次发现榆绵蚜的第二寄主是梨树,并确定榆绵蚜营异寄主全周期生活,5月中旬至6月中旬,榆绵蚜以有翅干雌蚜迁飞到梨园,在梨树根稍产无翅孤雌侨蚜为害;10月初至11月初,又以性母蚜迁飞到榆树上产雌雄性蚜,交配后雌蚜产卵越冬;春季干母、无翅干雌、有翅干雌为害榆叶形成伪虫瘿。  相似文献   

4.
目前,利用瓢虫防治蚜虫还是处于自然利用阶段。如合理的利用瓢虫自然资源,必须研究瓢虫的趋光性和迁飞规律。为此,我所几年来对我区主要食蚜瓢虫的趋光迁飞进行了断续的研究,初报如下:一、安阳地区食蚜瓢虫的种类和迁飞利用时机我区棉田观察到的食蚜瓢虫有七星瓢虫、多异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二星瓢虫。从发生及食蚜量看)以七星瓢虫为主,多异瓢虫和龟纹瓢虫次之,二星瓢虫和异色瓢虫在棉田的数量很少.常年棉田在5月上、中旬之间始见瓢  相似文献   

5.
甜菜黄化病毒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陈勇  丁淑萍 《农村科技》2007,(11):21-21
一、发病条件 甜菜黄化病毒病在我区主要由桃蚜、豆蚜传播.发病时期及流行程度与蚜虫的发生及其迁飞高峰和迁飞量有直接关系.当气温25 ℃、相对湿度40%~60%时,有利于有翅桃蚜的发生和迁飞.6~7月雨多量大会限制蚜虫迁飞,而天旱则会增大蚜虫迁飞量,加速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角倍蚜秋季迁飞和生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角倍秋迁蚜的迁飞行为和生殖能力研究表明,角倍爆裂后,秋迁蚜迁飞与光照强弱无明显相关,高峰期在16~17时,随机降落,但当降落在非寄主上时,可能产生2次迁飞,并迁至冬寄主提灯藓上定居繁殖,秋迁蚜自迁飞后的第2天开始孤雌生殖幼蚜,其生殖期为5天左右,在非寄主和水面,每蚜生殖量平均分别为10.7头和20.1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萝卜蚜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发现,在密山地区萝卜蚜成虫有较强的趋黄性,若虫期蜕皮4-6次,一代历期为15-24天;在油菜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共有四次迁飞高峰。药剂防治试验筛选出了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6种。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田间有翅蚜虫类型及迁飞消长规律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城郊马铃薯田间有翅蚜虫的类型及迁飞消长规律研究表明:原州区马铃薯田黄皿诱蚜盘中诱到的蚜虫类型共有29个,受作物生育期、气温、降雨及田间环境的影响,其迁飞消长规律不同。气温15℃~28℃、作物生长进入成熟期时有翅蚜迁飞消长进入高峰期;低温多雨有翅蚜迁飞消长进入低峰期;田间环境不利于无翅蚜生长时,有翅蚜的数量相对无翅蚜增加并进行迁飞。有翅蚜迁飞消长活动受作物的生育期、气候因子、田间环境因素的多重调节。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贵州威宁地区马铃薯田间蚜虫种类及消长动态,为蚜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4-7月田间黄皿诱蚜进行数量调查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威宁地区马铃薯田间有翅蚜共12种,其中桃蚜、玉米蚜、甘蓝蚜为主要种群.有翅蚜的消长动态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其中以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风速次之.4月中旬和5月中旬为有翅蚜发生的两个高峰期,6月中旬有翅蚜大量迁飞,建议该地区的蚜虫防治至少应包括这3个时段.  相似文献   

10.
一、发病条件 甜菜黄化病毒病主要由桃蚜、豆蚜传播。发病时期及流行程度与蚜虫的发生及其迁飞高峰和迁飞量有直接关系。当气温25℃、相对湿度40-60%时,有利于有翅桃蚜的发生和迁飞。6~7月雨多量大会限制蚜虫迁飞,而天旱则会增大蚜虫迁飞量,加速该病的流行。甜菜黄化病毒也侵染采种甜菜、菠菜及藜科杂草、所以,原料甜菜生产田距上述侵染源越近越容易发病。  相似文献   

11.
蚜虫是马铃薯病毒病传播的主要介体,不仅可以造成马铃薯的减产,还会使马铃薯种薯质量大幅度下降。为进一步开展马铃薯蚜虫防治技术的研究,对主要马铃薯田蚜虫的种类分布、习性、危害方式及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以期避免其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2.
固原市马铃薯蚜虫种群时空动态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固原市马铃薯蚜虫的种群及时空动态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危害马铃薯大田生产的主要优势种群为棉蚜和桃蚜。马铃薯蚜虫始见期一般为6月上旬。在气候冷凉的马铃薯种植区,田间蚜虫少,迁飞扩散较慢;在气候温和种植区,田间蚜量较多,迁飞扩散相对频繁。降水量是蚜虫田间消长的重要因素,5月份气温低不利于蚜虫迁入,降水频繁抑制有翅蚜在田间的迁飞。蚜虫在田间分布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近风口、中间点、远风口。大风有助于翅蚜进行较远距离迁飞,有翅蚜处女迁飞距离为60 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东北地区大豆蚜、有翅蚜及天敌昆虫的种群动态。[方法]采用棋盘式样点取样法对东北地区大豆蚜种群及其天敌昆虫种群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结果]大豆蚜于6月中旬出现在豆田,9月中旬消失,大豆生长季内共有3个发生高峰,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有翅蚜在6月中旬出现,8月中旬开始迁飞到冬寄主越冬,并在8月末至9月初完全消失。有翅蚜共有3个发生高峰,分别在6月末、7月末至8月初和8月中旬。天敌昆虫在田间发生较早,跟随现象明显。[结论]大豆蚜及有翅蚜在大豆田共有3个发生高峰,天敌昆虫对大豆蚜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Potato virus Y(PVY) is a non-persistent virus that is transmitted by many aphid species and causes significant damage to potato production. We constructed a spatially-explicit model simulating PVY spread in a potato field and used it to investigate possible effects of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initial inoculum levels, vector behavior, vector abundance, and timing of peak vector activity on PVY incidence at the end of a simulated growing season. Lower PVY incidence in planted seed resulted in lower virus infection at the end of the season. However, when populations of efficient PVY vectors were high, significant PVY spread occurred even when initial virus inoculum was low. Non-colonizing aphids were more important for PVY spread compared to colonizing aphids, particularly at high densities. An early-season peak in the numbers of noncolonizing aphids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number of infected plants in the end of the season, while mid-and late-season peaks caused relatively little virus spread.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different techniques to prevent the number of PVY-infected plants from exceeding economically acceptable levels instead of trying to control aphids within potato fields. Such management plans should be implemented very early in a growing season.  相似文献   

15.
16.
为明确引起青海省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从青海省不同地区马铃薯黑胫病病样分离病原菌,研究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致病性、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 rRNA序列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马铃薯黑胫病的5个菌株均为黒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来源不同的菌株接种马铃薯后致病力有差异;其中,3株强致病力菌株主要来自于乐都、湟中和大通,2株中等致病力菌株来自于民和和湟源。综上,黒腐果胶杆菌是引起青海省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7.
几种高毒替代农药对小麦蚜虫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了10种不同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并对其田间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吡虫啉乳油和3%啶虫脒乳油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药后1d防效即达到91%以上,持效期10d以上;25g·L-1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5%溴氰菊酯乳油速效性逊于啶虫脒和吡虫啉,持效期相对较短;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防效一般。5%吡虫啉乳油和3%啶虫脒乳油可快速有效地防治小麦蚜虫,对天敌等影响较小,对作物安全,可作为防治的首选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油菜蚜虫优势种及其有翅蚜消长规律调查,结果表明:秦巴山区蚜虫为桃蚜和萝卜蚜混合发生,优势种为桃蚜,主要以无翅成若蚜在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上越冬,其生活史属非全周期型。3月下旬为有翅蚜始见期,5月上旬为迁飞高峰期。做好4月上旬防蚜工作,是控制蚜虫传播病毒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